1、春三峡练习一、基础知识 (12分) 朗润( ) 酝酿( ) 应和( ) 绝( ) 飞漱( )其间属( )引凄异 沿溯( )阻绝 素湍( )绿潭 花枝zhn( )展 披蓑戴l( ) 不见x( )月 泪沾shng( )2.根据要求默写或填空(26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刚起头儿, ,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领着我们上前去。 ,一日之计在于晨。读三峡一文,让我们联想到李白的诗句是:“ , 。”请写出描绘春雨的诗句: , 。三峡一文的作者是 (填朝代) (填作者)写的,“三峡”包括 、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朱自清的春(节选),回答问题。(14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2、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3.“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一句写的精妙,请赏析。(4分)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闹”用得好,请问好在哪里?(3分) 5.这段文字按什么顺序写的?(3分)答: 6.这段文字运用哪些表现手法,选取一例分析。(4分) (二)阅读三峡,回答问题。(33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3、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 7.根据课文,补写横线上的句子。 , 。(2分)8.解释加点的字。(8分)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 春冬之时( )9.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5分)沿溯阻绝( ) 绝多生怪柏( ) 哀转久绝 ( )则素湍绿潭( )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 )(14分)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文: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译文: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文: 11.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短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4分) 答: 三、中考链接【2013年湖北省襄阳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5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5、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
6、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虽乘奔御风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其间千二百里, 常蹲其身 B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C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5.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是 的手法,有张有弛。乙文写景采用的是 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
7、与神。(4分)16.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案】12.(1)这里指飞奔的马(只解释为“飞奔的马”亦可)(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只解释为“酒杯”亦可)(每字1分,共2分)13.C(2分)14.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襄”、 “沿”、“溯”必须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2分)15.动静结合;白描。(每空1分,共2分)16.甲文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欣赏与赞美之情,(1分);乙文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1分)。(甲文若只答“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给0.5分。2分
8、乙文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各种飞鸟的声音都消散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