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
一、工作原则
1. 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 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 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 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 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2. 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3.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限制课外作业量。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4. 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5"艮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局度。
6. 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7. 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二)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 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
2. 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 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4. 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5. 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
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6. 每年的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
(三)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1. 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
2. 按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试课桌椅。
3. 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4. 教室采光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 (新建教室采光玻地比应达到1: 4)。
5. 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且灯管应垂直于黑板;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米;黑板照明应另设2盏横向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分布均匀,照度应符合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要求。自然采光不足时应及时辅以人工照明。
学校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开展预防近视宣传教育月活动的有关布置,进一步推进我校防近工作,全面实施素养教导,在上级教导行政和有关卫生防疫部门的领导下,加大了对同学预防近视工作的宣扬和教导力度,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有关状况总结如下:
按照当前同学用眼时光长、近视眼发病率高的特点,我们始终重视防近工作的教导,学校将预防近视眼的科普学问通过健康课、黑板报、广播、宣扬栏等形式宣扬到每一个同学。着重教导同学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预防工作:
1. 注重读写姿态。看书、写字的时候,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3厘米左右。坐的姿态要端正,头要放正,背要挺直。
2. 不要长时光用眼阅读或书写。普通说,读、写半小时后要歇息5-10分钟,两眼向远处瞭望(最好看远处绿色的树木),使眼肌得到歇息。
3. 注重看书、写字的光芒。看书、写字时的光芒不能太强也有能太弱,更不能在阳光下。写字时间线最好来自左前方,以免手的阴影阻碍视线。
4. 不要在车上看书。由于车子颠簸,眼睛不简单调整。不能在床上或被窝里打着电筒看书。看电视的时光不能太长,玩嬉戏机也要有时光的限制。
5. 按时做保健操,以消退眼肌疲劳。
6. 多吃些含维生素A较丰盛的食物各种蔬菜及动物的肝、蛋黄等。
7. 定期眼力检查。最好每隔半年检查一次眼力,发觉有近视,立刻验光,配戴眼镜。因为小学领导的重视和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同学的近视眼发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绝大部分在校同学形成了良好的用眼习惯,已发生的同学近视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导,进一步健全用眼卫生宣扬教导网络,落实各项措施,进一步提高防近宣扬力度,为保证同学用眼卫生,推动素养教导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
学校坚持贯彻落实关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通知精神,积极认真把开展以“防近视”为中心的卫生,保健工作。在不断增强学生体质,保护与提高学生的视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四有”的一代新人。
—、建立制度、加强宣传
1. 学校把保护学生视力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召开班主任会议把保护学生视力预防近视作为班主任工作职责之一,每天播放一次眼保健操的音乐,学生随音乐节拍做操,教师指导、纠正穴位不够准确的学生。
2. 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力求按揉穴位要准确,手法要适当,用力不要过轻过重,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能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用眼习惯。
3. 把防近视工作纳入领导工作日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宣传教育,使师生都知道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二、减轻学业负担、增强学生体质
1.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做到不拖堂,不占用学生自习课,不随意补课。
2. 课外作业量适当,保证学生每日睡眠寸间。定期检查视力。
3. 教室内布置朴素大方、整洁、美观明亮黑板平整、无裂缝、不反光。
4. 我校课桌椅符合卫生标准,桌凳高度与学生身高的比例相称,每周调换学生座位一次。
5. 保证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学校安排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强健的体魄不仅可以避免全身性疾病,而且也有利于眼球的正常发育。另外,要加强营养,防止过劳,生活要有规律。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
1. 要求教师做到“三不”
(1)上课板书工整、字迹不要过小;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不要拖堂;
(3)严格执行课表,不变相占用学生的活动课时间。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读写时保持正确体位和姿势,做到三个“一”(眼书距离一尺,胸与桌后缘一拳远,手距笔尖一寸),坚持“二要,二不要”。
“二要”是:
(1)读写姿势要端正,眼书距离一方尺;
(2)连续读书1小时应休息或远眺10分钟。
“二不要”是:
(1)不要在光线暗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边吃饭边看书;
(2)不要在走路、躺卧和晃动的车上看书。此外,看电视要有节制。
四、学校、家庭密切配合
1. 每学期召开一次全校性家长会,会议上向家长汇报防近视工作及宣传防近视知识。
2. 老师家访要向家长反映学生的视力保护情况,指导家长做好学生的视力保护工作。
学校的防近工作是一项长效的工作,只有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齐抓共管坚持不懈扎实开展防近工作才能收到一定的实效。我校将继续努力,相信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会逐年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