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身份查对制度为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医疗安全,特制定我院患者身份查对制度。1. 建立“腕带”识别标识卡: 对昏迷、神志不清、老年人、特殊情况(智力问题、脑萎缩等)、告知患者佩戴腕带标识。 填写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医院、病房、住院号、电话号码、诊断,腕带填写应字迹清晰、填写准确,填写完毕后应经 人核对无误后才可使用。“腕带”原则上佩戴在病人“左手”,若损坏需及时更换,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处置时应核对以上项目。腕带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佩戴腕带标识实行班班交接,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2. 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前必须核对患者身份。询问患者全名时需确定患者有具
2、体回应,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如无法回答时由家属代为回答确认。杜绝以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来确认其身份。要求使用患者的姓名及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核对的两个要素。3. 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班程序与记录。4. 不同病人身份识别的方式: 意识清楚,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使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结合的方式来识别身份。 对同姓名的患者除因分开收住外,进行各项处置时应严格查对制度,用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地址或职业或身份证号五种病人信息来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准确无误。注:男性佩戴蓝色腕带标识。女性佩
3、戴红色腕带标识。患者身份查对制度(二)为了切实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一、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二、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三、患者病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四、医院职能部门定期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科室患者评
4、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五、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及时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请患者或亲属、监护人签字。六、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在 小时内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七、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
5、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八、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九、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十、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十一、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十二、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随时请心理学科医生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援。十三、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十四、主管医师在患者入院后 小时内病人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做出正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记入病程,住院期间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评估。主管医师将评估结果告知患者并签字,同时记录病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