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022年4月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实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从教育理论上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孕穗期”,如何让“孕穗期”的孩子有个饱满的“穗”,这就需要加强学生文化底蕴根基,通过不断学习,增强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因此,保质保量完成小学教育内容,提升整体综合素养起到关键性作用。基于“双减”政策和新课标背景下,结合我个人教学经验,主要从境遇开放渲染、互交教育并行、指导成果展示、多元导向评价4个方面,浅谈在农村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境遇开放渲染
“双减”是减去了学生学业负担,让学生回归主阵地一一学校,主战场一一课堂。在减负增效背景下,教师要紧扣“境遇”二字,创设出“开放式”的教育场,对学生进行诗词的渲染、熏陶,以无声的诗词教育浸润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感受诗词的魅力。
《中国诗词大会》已是家户喻晓,不管是它的形式还是内容,都深深吸引着每位诗词迷,4位老师的博学多才更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2021年9月初始,我充分利用农村学生在校午膳“黄金半小时”,借助班班通,给孩子们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一开始,我端着午饭进教室陪孩子一起边吃边看,创设一个老师爱诗词的场,通过这个场,来吸引更多的场主。第一天,全班20人,所看的人数只有4人,多数学生还是沿袭之前在食堂、走廊这个场来吃饭。到了第二天正午,孩子们又要去吃饭了,饭前有个女孩子就问:“老师,今天还可以看吗? ”我心里那个得意,把昨天仅有4人的悲惨现状抛掷脑后。这种陪看的状态持续了一周,接下来的日子,我只需要吃饭前打开诗词大会,他们便会早早打完饭来到教室等待,若人数达一半,便会自己点击播放。渐渐的,这个场的主人越来越多了,甚至还有场外的主人进场。
在这个渲染的过程中,我只是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境”,让孩子们与古诗词“遇”,在刻意中又显得那么随意,对学生不提任何要求,愿意看的都可以来,5分钟、10分钟
也都是随意的,孩子在润物无声中悄然被诗词浸润。
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互交教育并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22年4月,随着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在语文课程理念中提出:注重课程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由此可见,新时代的教育既要让学生看到孤鹜,又要让学生看到落霞,这就需要把古诗词与其他语文内容、其他学科相联系,进行交互式教育并行,真正让孩子们真正体验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个人认为,诗词,似乎可以与其他任何学科进行有机交融,达到“五育”并举。今年3月,我带四年级孩子们来到自己承办的果蔬基地里进行劳动实践教育 收割油菜。一进菜园,我的课代表听到鸟叫声就来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后面的同学又接了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灵性大发:可以在收割油菜的劳动中让孩子们进行诗词比赛。他们种植了 4小块面积差不多的油菜地,20位孩子自动成4组,站在各自的油菜地里,根据当前意境说诗词,说对一句即可收割一次自己的油菜,4组轮流来,哪组先割完哪组获胜。当他们看见白鹭从头顶飞过时,会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当他们看见耕田里白鹭低飞时,会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听见农家鸭子在水中叫唤时,“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又会冒出来劳动完后,他们根据今天的所见、所闻、
所做进行绘画、手操报、面积计算等,实现一举多得。
一场基地实践课,在诗词的比赛中,既获得了基本的劳动技能,又提高了文学素养。互交式的教育让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诗词魅力。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指导成果展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果展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乐在其中!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都清楚:你单纯让其背诵或者默写诗词,孩子们是及其不乐意的。如何让孩子乐意展示自己的诗词成果,这里要有个“远近高低”之分。所谓远近高低,这里指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乐”,让其自由选择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2022年元旦迎新活动中,我校把古诗词融入到元旦节目中,通过多种形式深耕孩子们古诗词的积累。在乡村做过调研或者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老师不难发现:孩子通过家庭教育渠道积累古诗词的少之又少,学校在诗词方面的服装、道具等基础设备几乎没有,元旦活动中,古诗词不能像城里学校那样入情入境的表演,我们需要另辟蹊径——趣展古诗词。孩子们可以把自己关于古诗词的合影、树叶画、手操报、软硬笔诗抄、绘画、剪纸等作品挂在学校食堂的长廊里。四、五、六年级学生还安排了诗词抢答晋级赛,一、二、三年级学生讲述自己的喜爱的一首古诗词晋级赛,最后颁发纪念品。
在元旦活动中,通过趣展孩子们的古诗词形式,照顾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特质的远近高低,孩子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横看可以成岭,侧看可以成峰。
四、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多元互动评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学习古诗词的来时路。语文新课标指出:“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诗词教学中,你让孩子们遇情境、体快乐、展成果了,再进一步往前走,让他们接收到不同评价主体的反馈,从而在反馈中学会甄别有价值的信息,久而久之,孩子们各方面才能在诗词中才能得到全面提升,甚至在慎独中体会到诗词别致一番的风味,孩子在这“四五声“”的评价中得到高质量成长。
我班在举办一次诗词“飞花令”活动时,5位评委就是孩子们自己选举出来的,另外组了个6个人的“十人团”作为特邀嘉宾进行现场评审。因我录制了视屏,同步发在了班级群里,家长看到后,也当起了评委,通过班班通同步家长的意见,最后学生自己总结,评选出优秀选手2名、优秀学生评委2名、优秀家长评委2名。此次活动秉承着“我的诗词地盘我做主”理念,学生站在孩子的立场公平评价,家长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公正评价,通过这种不刻意而随性的方式,让孩子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让家长真正参与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中来,在增强家校合作的同时,进一步夯实了孩子们的诗词素养。
“双减”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新时代教师要有理想、有担当,用自己扎实的本领在“双减”的大潮中落实立德树人,实施五育并举。在诗词教学课堂中做到“减”而不凡,用铁杵成针的深功,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孩子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