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愉快教学.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35658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07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愉快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愉快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愉快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愉快教学?小学数学的愉快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同学思维,变学习为同学自身的必须要,要善于创造条件,让同学主动、积极地参加探究新知识的活动,并尽可能获得成功,以加强成功的情感体验;今天,朴新我给大家数学教学方法。 实施愉快教育一 一、排除心理障碍,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愿望 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经常以教师的感情为转移,如果教师把爱寓于数学教学之中,通过语言、动作、姿态传递给同学,那么就会使同学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感情。由此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优良的心境,促使同学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中愉快地学习,鼓起同学克服困难的勇气,奋发进取。关于那些数学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教师更应注意多关怀、多帮助、多辅导,努力捕捉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及时激励、表扬,排除他们学习数学的消极的心理障碍。 二、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引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选用色彩鲜亮的教具来激发儿童感知的积极性。因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觉知觉开始的,一切知识都不应该死搬硬套课本去灌输,要尽量利用感官直觉去施教。低年级儿童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占优势的阶段,对学习的注意往往来源于深厚的认知兴趣,如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鲜亮的具体事物之中,就更容易引起儿童激烈的注意和极大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诱发同学思维取得较好效果。 2.以设疑激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如,我在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制定〕了一道这样的推断题:(1)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多2朵;(2)黄花的朵数比红花多2朵。提出后,要求同学推断,当同学得出正确结论时,我又进一步提问:(1)谁跟谁比,我们说黄花的朵数比红花多2朵?(2)如果只知道黄花的朵数,不知道红花的朵数,我们能说多几吗?(3)多几是几个数比较中得出来的?这几个问题一提出,同学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3.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如:我在教"笔算两位数加法'出示例题"39+28'后先通过摆小棒为同学理解计算方法积存感性熟悉,丰富其表象,接着让同学逐步脱离学具,用语言概括操作过程,把"三动'――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结合起来,使同学的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不但能提升同学的操作能力,而且能使同学的熟悉得到深入。 实施愉快教育二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必须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马上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碰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假设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同学,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同学创设一个优良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精心制定好导入课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假设上课之初,同学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就不能充分收到效益。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使同学产生好学之乐。如何激发,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同学置身于特别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创设教学情境,应从同学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采纳猜谜、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同学主动参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结合内容编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新课: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爱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这时教师说:"聪慧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 三、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同学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同学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同学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这时同学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 实施愉快教育三 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习要求 强制的学习会使同学产生心理上的压力,这种压力非但无助于同学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且会影响同学身心健康发展。反之,学习一旦成为同学自身的迫切必须要时,就会愉快地、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教师要依据小同学的心理特征,深入了解同学认知的心理障碍,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引起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必须求。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开始教师先请同学用3、4、5三张数字卡片,组成能被2整除的数(354、534)和能被5整除的数(435、345),并让同学说出能被2和能被5整除的数各有什么特征。然后,教师又问:用3、4、5三个数字能不能组成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呢?同学想:能被2整除或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都只看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大概也在个位上吧,因此,绝大多数同学组成的数是(543、453),他们还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教师针对此种状况提问: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同学回答: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吗?你能举例说明吗?通过举例,同学发现象16、23、19等数不能被3整除。于是引起矛盾冲突,他们迫切希望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教师再让同学用卡片3、4、5、三个数字组成345、435、354、534四个数,看看这些个位上不是3、6、9的数能否被3整除。同学感到好奇。用3、4、5三个数字任意组成一个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同学的求知欲就被激发了。 参加探究活动,获取成功的体验 数学是愉快教育的源泉。因为数学中常常出现"问号',有"问号'就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必须求。而变"问号'为"句号',完成知识上的"转化',则必须通过自身的探究施行来实现,因为这样,才会使同学产生满足的愉快感,成功的喜悦感。而这种情感将会激发同学更高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同学不断地去追求新的成功。因此,同学的求知欲被激发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加探究新知识的学习活动,给他们创造获取成功的机会。例如,圆锥体的教学,可以改变以前那种"教师演示同学看,老师推导同学听'的教法,为了激发同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加探求求知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如下制定: 1、猜一猜。出示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容器,提问:圆柱与圆锥联系密切,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让同学进行大胆地推测。同学为了知道自己猜对没有,实验验证已成为迫切必须要。 2、倒一倒。让猜过同学进行操作演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同学观察发现:"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问:圆锥体积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再演示(不等底不等高的较小圆锥容器),让同学往刚刚圆柱容器倒水,使同学直观地感知到"圆锥体积不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圆锥体积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呢?带着这个问题,老师让同学重新观察前面的圆柱和圆锥,并分组讨论。在同学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后,再用与小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让同学再次实验验证。同学为自己观察所得的结论被证实而高兴。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