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睡眠与心血管健康(全文)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AHA )更新发布了最新的“心血管健康 因素”评 估体系。新的评估体系包含了饮食、运动、烟草暴露、睡眠健康、体重指 数、血脂、血糖和血压八个方面。相较于2010年AHA提出的理想心血 管健康7因素评估标准,新标准除了对原有的7个心血管健康评估指标进 行了定义的更新和评分的调整,增加了成人和儿童的不同标准外,最大的 更新是新增了睡眠健康这一评估标准。在“心血管健廉因素”评估体系中, 评估睡眠健康的是睡眠时长,即自我报告的每日平均睡眠时长,以每晚达 到7 h且不超过9 h最为理想,过短或过长均影响评分。睡眠是人作为生物体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其
2、定义为“一种周期性出现的、 自发的、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感知的降低和意识程度的相 对减低”,对人体各个系统均可产生影响。睡眠健康是一个多维概念,根据 Buysse提出的睡眠健康的SATED评价标准,睡眠健康应包含对睡眠的自 我满意度(satisfaction、日间觉醒情况(alertness)、睡眠时间段(timing)、 睡眠效率(efficiency)、睡眠时长(duration)五大方面。睡眠的不同维 度均与心血管健康相关。睡眠时长与心血管健康睡眠时长的定义为每24小时获得的睡眠总量。2017年发表在J Am HeartAssoc的Meta分析,汇总了关于睡眠时长与心血管疾病
3、的37篇研究, 结果显示,睡眠时长与心血管疾病呈现“”型的相关关系,且7 h的睡眠 时长所对应的疾病患病率最低,过长或过短均增加了心血管病的患病风险。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开展的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亦证实了每晚78 h睡眠时长的人群中,理想心血管健康达标率最高,而小于6 h 或大于9h的人群中心血管健康评分更低。此外亦有研究发现,睡眠时长 分别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运动、吸烟、饮食这7项心血管健康评估 指标有关,且加入睡眠时长后的心血管健康评估体系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 效果更优。睡眠效率与心血管健康睡眠效率反应了入睡或入睡后醒了再次入睡的难易程度。H usler等在瑞 士洛桑进行
4、的基于人群的睡眠队列(HypnoLaus )研究显示,在调整了年 龄、性别、教育和婚姻状况等基线情况后,睡眠效率与行为有关(即饮食、 运动、吸烟)美国行为风险监测系统数据库(BRFSS )显示,睡眠受损与 心肌梗死、冠心病、卒中均相关。Thosar等发现,睡眠效率的低下与收 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有关,且这一关系在女性患者中更常见。同样,这一 影响在青少年中亦存在,Javaheri等发现,睡眠效率低下(睡眠时长/卧 床时间85% )在青少年人群中占26%,且可以导致高血压前期状态的发 生率增加3.5倍。睡眠质量与心血管健康睡眠质量强调的是对睡眠满意度的评价,即“好睡眠”或“差睡眠”的主观评 价。匹
5、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是目前判断睡眠质量好坏的常用指标。美国心脏 协会针对女性心血管病的队列研究(GRFW )显示,较低的匹兹堡睡眠质 量指数与不良心血管健康状态相关。Hoevenaar-Blom 等对慢性疾病风险 监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MORGEN)显示,2059岁基础无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经过1015年的随访,睡眠时长小于7 h且睡眠质量更差的患者 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对照组增加60%70% 。除上述因素外,相对综合的评价指标亦显示了睡眠与心血管之间的关系。 一项纳入385 292例基线无心血管疾病人群的前瞻性研究,根据所有纳入 对象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长、失眠、打鼾、日间嗜睡五个方面对睡眠健
6、康 进行综合定义与评分,在中位随访8.5年中,睡眠状态更健康的人群,其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卒中的发生率分别比对照组减低35%、34%、34%, 且10%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可归因于睡眠健康不佳。鉴于睡眠健康与心血管 健康间的关系,2022版心血管健康评估标准中纳入了睡眠健康这一重要 项目,并且考虑到更适用于普通人群,结合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心、血管 健康8因素”评估内容中纳入了睡眠时长这一简便的睡眠健康评估指标。睡眠相关疾病与心血管健康除了睡眠本身外,睡眠相关疾病亦影响了心血管健康。以失眠症和睡眠相 关呼吸障碍这两大领域为例。失眠症,特别是合并短睡眠时长的失眠症, 及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与高血压、
7、冠心病、反复发生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力衰竭均有关。这些睡眠相关疾病突出的病理生理特点包括了睡眠剥夺、 睡眠片段化、反复觉醒、睡眠呼吸事件发生时胸腔压力的改变。目前认为 其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如下:(1)炎症: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片段化均 可增加肿瘤坏死因子a(TNF a)白细胞介素(IL)-1、IL-6、IL-17、C 反应蛋白(CRP)、细胞黏附分子和内脂素等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而高炎症 被证实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且当睡眠时长9 h时, CRP亦呈“”形,这亦是睡眠时长过长或过短均不利于心血管健康的可能 原因之一。(2)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睡眠剥夺导致交感-副交感神经紊乱、 交感
8、神经活动增加。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OSA)相关的间歇性低氧、高 碳酸血症、微觉醒和睡眠片段化亦可同样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 奋性的增高短期可导致心率波动,长期可造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 统的改变,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影响心血管健康。(3)氧化应激与内皮损 伤:睡眠剥夺可导致髓过氧化物酶升高,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转化为致动脉 粥样硬化的形式,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睡眠剥 夺和间歇性低氧亦会导致活性氧的增加,致使内皮损伤,进而引起心血管 疾病;另外,睡眠时长不足可使内皮素-1水平升高,导致血管收缩,亦不 利于心血管健康。(4)血流动力学改变: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的胸内压波动
9、直接影响了心室壁机械应力,促使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异常,导致心脏疾 病的发生。总的来讲,睡眠通过多个机制作用于心血管健康。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负担重。据202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 告推算,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已达3. 3亿,其中卒中1 3万,冠 心病1 139万,心力衰竭890万,高血压2.45亿,且患病率仍处于上 升阶段,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心血管健康尤为重要。睡眠健康方面, 据2022年中国睡眠研究报告统计显示,我国居民总体睡眠状况不容乐观, 以睡眠时长为例,多数居民于22: 至24: 睡觉,6: 至8: 起床,64.75%的居民每天实际睡眠时长小于8 h,多数居民睡眠时长不足
10、 既往基于我国人数据的关于睡眠与心血管的研究提示,长期每晚45 h 的睡眠时长相较于每晚7 h左右的睡眠时长有更高的心房颤动、心、肌梗死、 卒中的发生率和全因病死率。长期的睡眠时长不足及入睡时间晚于24: 更易出现高血压,且以男性明显。绝经后妇女睡眠质量差、睡眠障碍亦 与弗明翰10年心血管预测风险增加相关。鉴于目前我国心血管健康与睡 眠健康情况,以及心血管疾病与睡眠之间的密切关系,应重视居民睡眠健 康的教育,从而改善我国居民心血管健康水平。此外,睡眠健康并不是一 个独立的概念,它亦与心理健康、社会因素等均有关系;因此,睡眠健康 的评估与促进一方面要聚焦于疾病和病理生理本身,另一方面亦需要综合 考虑心理、环境等复杂因素。总之,我国目前对睡眠健康和心血管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仍有很长的路要 走,未来还需要睡眠医学、心血管疾病、公共卫生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共 同努力,探索更符合国人健康标准的心血管健康和睡眠健康的评价体系; 同时,医务人员对睡眠健康的认识程度亦要提高,了解心血管健康的8个 基本要素,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