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高考历史压轴训练六.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10119977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高考历史压轴训练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5年高考历史压轴训练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 年高考历史压轴训练 6 一.选择题(共 26 小题) 1 .(2024•丰台区二模) 以下是关于明代督抚制度的材料,据此可知,明代督抚 ( ) 1421 年,明成祖“遣尚书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 安抚军民 ”,巡抚之名由此而来。“均因事因时而设, 旋设旋撤 ” 1430 年,擢于谦等人为侍郎,巡抚山东、湖广等处, 各省专设巡抚自此始 1436 年初、靖远伯王骥以兵部 尚书督师征麓川,始以总督军务入衔,带有都御史 之职 1468 年,两广盗贼多起,韩雍阳度被任命为总 督,“开府梧州,遂为定制 ”,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 大权 ①从监察官转变为地方行政官 ②由临时任命改为常驻久任 ③对地方的管理职权日益增大 ④主要职责是镇压地方叛乱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 .(2023秋•邯郸期末) 明朝中后期, 内阁逐渐从翰林院独立出来并领导翰林院,嘉靖以后, 内阁首辅已 成为皇帝之下、七卿之上的辅佐大臣。但在典制上,朝廷未予明确承认,《明会典》仍将内阁附于翰林 院之下。这表明, 内阁 ( ) A .是统领百官的行政核心 B .有协助皇帝批红的权力 C .与翰林院形成制衡机制 D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 .(2024•南明区校级一模) 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后, 由 各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变成“祖宗定制 ”,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 明熹宗天启年间,朝臣进而要求皇帝点用在廷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上述变化表明 ( ) A .阁臣政治素养提升 B .文官集团约束皇权 C .内阁辅政趋向合法 D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4 .(2024•广东二模)军机处设立前,皇帝选用亲信顾问商议政务多凭个人需求和喜好,不拘官品和职务。 军机处设立后,入值军机处,参与机要者有身份限制,三品以上才识广博的亲信为军机大臣,四品京堂 1 以下至“ 阁部属之能者 ”为军机章京。这一变化 ( ) A .分化了内阁事权 B .规制了皇帝的用人权 C .催生了权臣干政 D .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5 .(2024•九江模拟)明朝宰相机构废除后,丘浚《大学衍义补》记载:“今制,四品以上及在京堂上五品 官,在外方面官,皆具职名,取自上裁。五品以下在外四品,非方面者,则先定期职任,然后奏闻。” 这说明 ( ) A .六部的权力有所扩大 B .皇帝进一步擅权 C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D .科举制度的完善 6 .(2024 春•十堰期末) 明代宦官魏忠贤趁明熹宗沉迷于木匠工艺时,捧章请裁,使皇帝愈加厌烦政事, 宦官遂可以暗操威柄,矫旨行事。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出明代 ( ) A .宦官专权威胁皇权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内阁议政功能丧失 D .皇帝权力的衰落 7 .(2024•黄山一模) 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万历十九年则将部院大臣与科道 官员会同推举若干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定为唯一方式;天启年间,朝臣进一步要求皇帝点用在廷 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这反映了 ( ) A .内阁首辅权力变大 B .廷推带有原始民主色彩 C .科道影响内阁人选 D .皇帝权力受到一定约束 8 .(2024•天津模拟)雍正三年明确规定,“满汉科道,凡有关内外朝政吏治,每人各条奏一折,封固进呈。 若有奏二三事者,一事用一折,限两日内汇齐缴上,不可互相通知访问,亦不可商之亲友,各据己见, 奏闻 ”。该规定 ( ) A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B .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 C .表明官吏考核制度成熟 D .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9 .(2024•重庆模拟)清代的财政体系有以“起运 ”“存留 ”为标志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清初, 存留与起运各占一半, 自康熙中叶至嘉庆、道光年间,地方存留一般不超过 25% 。“咸同以来,各省军 务倥偬,……疆臣遂多就地筹款,以济军食 ”,部分款项各省“ 自筹自用,向不报部 ”。这一变化导致晚 清政府 ( ) A .中央财政权力削弱 B .地方与中央财政分权 2 C .财政收支入不敷出 D .面临白银外流的压力 10 .(2024 春•清远期末)下表所示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涉及的两位重要人物及事件。据此分析, 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是 ( ) 人物 经历事件 万历皇帝 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近 30 年 不上朝的“荒诞奇迹 ” 张居正 守住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正式统率六部的底线,却 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A .君主专制在万历皇帝期间到达顶峰 B .入阁官员决策权膨胀地位逐渐提高 C .司礼监和内阁都是维护皇权的工具 D .宦官掌握批红权将导致皇权的弱化 11 .(2024 春•浙江期中)清朝皇帝处理政事的养心殿里悬挂着康熙自书的一条铭言:“天下之治乱休咎, 皆系于人主之一身一心,政令之设,必当远虑深谋,以防后悔,周详筹度,计及久长,不可为近名邀利 之举,不可用一己偏执之见。采群言以广益,合众志以成城,始为无偏无党之道。”下列符合该理念的 是 ( ) A .设锦衣卫 B .实行奏折制度 C .废除丞相制度 D .大兴文字狱 12 .(2024•凌源市三模)如表所示是北京故宫所藏的清代前中期部分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可用来说明清代 前中期 ( ) 时期 名称 所记录事件 康熙时期 北征督运图册 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时,西 路大军向前线运送军柱 雍正时期 丕翁先生巡视台阳图卷 雍正十三年(1735 年)巡台 御史巡视台湾的情景 乾隆时期 潞河督运图卷 清代乾隆年间潞河及通州的 漕运实况 A .边疆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B .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C .漕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3 D .绘画艺术形式出现了创新 13 .(2023春•象山县校级期末)历史学家孟森先生评价清朝某位皇帝“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 ”,其在 位期间曾将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中,史称“摊丁入亩 ”。下列关于该皇帝的史实,正确的是 ( ) A .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 B .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C .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 D .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金瓶 14 .(2024•江苏模拟)李卫任云南盐驿道时,雍正帝要求云南永北镇总兵马会伯上密折调查李卫,而李卫 任浙江巡抚时,雍正帝在他的奏折上批示说:“对新任黄岩镇总兵董一隆的优劣所知不多,于伊莅任后, 其细加察访,密奏以闻 ”。这反映了当时 ( ) A .官员考核制度异常严密 B .皇帝加强对官僚的控制 C .古代监察制度日趋完备 D .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15 .(2022 秋•延边州期末)清朝前期,形成了奏折制度,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 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由此可见该制度导致了 ( ) A .抛弃传统政治沟通渠道 B .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 .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D .决策科学性得到保障 16 .(2024•新疆模拟)雍正帝即位之初,感慨:“耳目不广,见闻未周,何以宣达下情,洞悉庶务?而训 导未切,诰诫未详,又何以使臣工共知朕心,相率而遵道遵路,以继治平之政绩? ”基于此,雍正帝( ) A .设立军机处 B .大兴文字狱 C .沿用奏折制度 D .改革科举制度 17 .(2023 秋•锦州期末)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曾言,“凡一切奏折,皆朕亲批,诸王文武大臣等 知有密折,莫测其所言何事, 自然各加警惧修省矣 ”。他主要强调这一制度 ( ) A .有利于皇帝直接广泛获取信息 B .提高了皇帝决策严密和机密性 C .有利于皇帝对文武大臣的控制 D .有利于提高各级官员政治素质 18 .(2023秋•禅城区校级月考)雍正帝时期,奏折制度不断完善,皇帝在处理奏折时避开外朝,以确保皇 4 帝和私属人员在内廷处置某些重要政务。同时,还要求外朝和内廷的信息渠道严格分开,那些向外朝泄 露奏折秘密的具奏人会受到惩罚。由此可见,奏折制度 ( ) A .提升了政府官员的行政执行力 B .确保了朝廷和地方间政令畅通 C .实现了中枢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 .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19 .(2023秋•川汇区校级月考)1689 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什么条约 ( ) A .《东北条约》 B .《瑷珲条约》 C .《尼布楚条约》 D .《伊犁条约》 20 .(2023秋•六盘水期中)清朝前中期的版图广阔稳定,统治者具有明确的国土守护意识,因此十分重视 边疆治理。下列属于清朝边疆治理措施的是 ( ) A .封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B .州一级增设通判以分割权力 C .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治理西藏 D .设置奴儿干都司以管理东北 21 .(2023秋•成都期中)清朝官员李卫任云南盐驿道期间,雍正要求云南永北镇总兵马会伯上密折调查李 卫。待李卫任浙江巡抚时,雍正又让他对新任黄岩镇总兵董一隆“细加察访,密奏以闻 ”。这说明奏折 制度 ( ) A .强化了对官僚的监督 B .扭转了吏治腐败现象 C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D .增强了国家治理实效 22 .(2022 秋•丰城市校级期末)清朝奏折一般为叙事文体,要求文字简练通顺,语义表述清楚,最忌出现 “事理不明,句读不清,头绪冗杂,拖沓繁琐 ”。这一规定 ( ) A .强化了对官僚的控制 B . 旨在提升行政效率 C .密切了中央地方关系 D .提高了政务保密性 23 .(2022 秋•滦州市期中)清代,雍正帝曾说“我皇考圣祖仁皇帝,德符元化,悟彻性天,自羲农尧舜禹 汤文武周公之道, ……应运而承 ”,乾隆也说“ 当皇朝圣祖仁皇帝甲子之岁……鼎新庙貌,崇敬诚切, 瑞应章显 ”。这些言论旨在 ( ) A .提升明朝遗老社会地位 B .强调清廷统治的合法性 C .构建清帝良好道统形象 D .拓宽知识分子入仕渠道 5 24 .(2024•重庆模拟)清初的票拟和明朝不同,不是阁臣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提出处理意见供皇帝采纳 的,而是阁臣揣摩皇帝的旨意起草谕旨,不可丝毫专擅。这一变化反映了清初 ( ) A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中枢机构的异变 C .盛世局面得到保障 D .官僚机构被控制 25 .(2024•朝阳区校级模拟)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清廷在蒙古族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任蒙 古王公贵族充任,监督本盟各旗军政事务。各旗首领履行中央委派的职责,参赞大臣、定边将军、办事 大臣等负责北边防务。清朝前期推行的盟旗制度 ( ) A .实现了中央对蒙古各地的直辖 B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 .开创了民族地区治理的新模式 D .建立了蒙古与中央的政治联系 26 .(2024•贵州二模)清初,台湾“草昧初开,无文献之征 ”。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台湾知府蒋毓英 等人纂修《台湾府志》,其详细书写了台湾从“化外之地 ”到“纳入版图 ”的过程,并为施琅等 21 位平 台有功的将领立传。《台湾府志》的纂修 ( ) A .体现了国家统一的现实考量 B .开启了中央对台湾管辖 C .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奠定了收复台湾的基础 6 2025 年高考历史压轴训练 6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26 小题) 1 .(2024•丰台区二模) 以下是关于明代督抚制度的材料,据此可知,明代督抚 ( ) 1421 年,明成祖“遣尚书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 安抚军民 ”,巡抚之名由此而来。“均因事因时而设, 旋设旋撤 ” 1430 年,擢于谦等人为侍郎,巡抚山东、湖广等处, 各省专设巡抚自此始 1436 年初、靖远伯王骥以兵部 尚书督师征麓川,始以总督军务入衔,带有都御史 之职 1468 年,两广盗贼多起,韩雍阳度被任命为总 督,“开府梧州,遂为定制 ”,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 大权 ①从监察官转变为地方行政官 ②由临时任命改为常驻久任 ③对地方的管理职权日益增大 ④主要职责是镇压地方叛乱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的统治,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答】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最初巡抚设置是为代皇帝安抚军民的临时机构逐渐发展为常设机构,总督 最开始是管理军务和监察的机构随后转为常设机构并掌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从而可以看出职能从监察 官转变为地方行政官,机构从临时变为常驻,管理权限日益增大, ①②③正确; ④错在出镇压叛乱外,还掌地方军政大权,排除 B 、C 、D 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的统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 .(2023秋•邯郸期末) 明朝中后期, 内阁逐渐从翰林院独立出来并领导翰林院,嘉靖以后, 内阁首辅已 成为皇帝之下、七卿之上的辅佐大臣。但在典制上,朝廷未予明确承认,《明会典》仍将内阁附于翰林 院之下。这表明, 内阁 ( ) A .是统领百官的行政核心 B .有协助皇帝批红的权力 7 C .与翰林院形成制衡机制 D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解答】材料体现明朝中后期,虽然内阁地位很高,但在制度上仍然把内阁看作皇帝的顾问班子,实际 大权仍掌握在皇帝手中,这表明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选 D 项; 内阁并非统领百官的行政核心,排除 A 项; 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拥有协助皇帝批红的权力,排除 B 项; 内阁与翰林院之间并不是制衡关系,排除 C 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3 .(2024•南明区校级一模) 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后, 由 各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变成“祖宗定制 ”,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 明熹宗天启年间,朝臣进而要求皇帝点用在廷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上述变化表明 ( ) A .阁臣政治素养提升 B .文官集团约束皇权 C .内阁辅政趋向合法 D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朝内阁,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 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 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 ”及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大臣由皇帝直接任命为主变 为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定制,体现了文官集团对皇权产生了一 定程度的制约,B 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阁臣政治素养高低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 材料强调的是阁臣的入阁方式,无法得出其辅政趋向合法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 材料只涉及内阁大臣的任命方式,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得出中央集权遭到削弱的结论,排除 D 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朝内阁,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 .(2024•广东二模)军机处设立前,皇帝选用亲信顾问商议政务多凭个人需求和喜好,不拘官品和职务。 军机处设立后,入值军机处,参与机要者有身份限制,三品以上才识广博的亲信为军机大臣,四品京堂 以下至“ 阁部属之能者 ”为军机章京。这一变化 ( ) A .分化了内阁事权 B .规制了皇帝的用人权 C .催生了权臣干政 D .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8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的军机处,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据材料“皇帝选用亲信顾问商议政务多凭个人需求和喜好,不拘官品和职务 ”“入值军机处, 参与机要者有身份限制,三品以上才识广博的亲信为军机大臣,四品京堂以下至‘ 阁部属之能者 ’为军 机章京 ”可知,军机处设立之前,皇帝在选用顾问商议政务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但军机处设立后, 在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身份限制,反映了皇帝用人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规范,B 项 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皇帝选择顾问商议政务的官员上的变化,没有涉及内阁与军机处的具体职权,排除 A 项; 军机处跪受笔录,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处本身没有催生权臣干政,排除 C 项; 军机处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强化的是君主专制,没有提高决策科学性,排除 D 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的军机处,学生需掌握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内容、职权、性质、特点以及影响。 5 .(2024•九江模拟)明朝宰相机构废除后,丘浚《大学衍义补》记载:“今制,四品以上及在京堂上五品 官,在外方面官,皆具职名,取自上裁。五品以下在外四品,非方面者,则先定期职任,然后奏闻。” 这说明 ( ) A .六部的权力有所扩大 B .皇帝进一步擅权 C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D .科举制度的完善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解答】从材料中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明朝废除宰相后,原来的宰相的权力部分属于皇帝,部分属于 六部,特别是吏部,A 项正确; 材料中一部分权力归六部,“皇帝进一步擅权 ”的说法不符合材料,B 项排除; 材料中不是说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 项排除; 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科举选官,D 项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 答能力。 6 .(2024 春•十堰期末) 明代宦官魏忠贤趁明熹宗沉迷于木匠工艺时,捧章请裁,使皇帝愈加厌烦政事, 宦官遂可以暗操威柄,矫旨行事。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出明代 ( ) A .宦官专权威胁皇权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内阁议政功能丧失 D .皇帝权力的衰落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 明代宦官魏忠贤趁明熹宗沉迷于木匠工艺时,捧章请裁,使皇帝愈加厌烦政事,宦 9 官遂可以暗操威柄,矫旨行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废除了丞相,皇帝大权独揽,皇帝为 了集权,设置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政事,同时为了制约内阁,皇帝用自己身边宦官处理朝政。这使得宦官 有了控制大权的机会,但是宦官权力来源于皇帝,其本质依然是皇帝加强专制的工具,B 项正确; 明朝宦官的权力来源于皇权,很难威胁到皇权,排除 A 项; 明朝的内阁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其具有议政功能,“内阁议政功能丧失 ”与史实不符,排除 C 项;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而“皇帝权力的衰落 ”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学生需掌握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7 .(2024•黄山一模) 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万历十九年则将部院大臣与科道 官员会同推举若干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定为唯一方式;天启年间,朝臣进一步要求皇帝点用在廷 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这反映了 ( ) A .内阁首辅权力变大 B .廷推带有原始民主色彩 C .科道影响内阁人选 D .皇帝权力受到一定约束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从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到要求皇帝点用在廷推名单,反 映了皇帝权力受到一定约束,D 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皇帝权力受到一定约束,未涉及内阁首辅权力变化,排除 A 项; 材料反映的本质是皇帝权力受到一定约束,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B 项; 科道官员可以推荐人选,但 C 项只体现材料部分内容,不符合材料本质,排除 C 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学生需掌握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 目的、措施以及影响。 8 .(2024•天津模拟)雍正三年明确规定,“满汉科道,凡有关内外朝政吏治,每人各条奏一折,封固进呈。 若有奏二三事者,一事用一折,限两日内汇齐缴上,不可互相通知访问,亦不可商之亲友,各据己见, 奏闻 ”。该规定 ( ) A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B .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 C .表明官吏考核制度成熟 D .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10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满汉科道,凡有关内外朝政吏治,每人各条奏一折,封固进呈 ”可知,材料反映了 密折制度,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送奏折,真正实现了及时的下情上达,有利于强化皇帝对官员 的控制,D 项正确; 该规定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材料没有明确信息表明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 A 项; 该规定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 ”说法绝对,排除 B 项; 该规定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未涉及官吏考核制度,排除 C 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 .(2024•重庆模拟)清代的财政体系有以“起运 ”“存留 ”为标志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清初, 存留与起运各占一半, 自康熙中叶至嘉庆、道光年间,地方存留一般不超过 25% 。“咸同以来,各省军 务倥偬,……疆臣遂多就地筹款,以济军食 ”,部分款项各省“ 自筹自用,向不报部 ”。这一变化导致晚 清政府 ( ) A .中央财政权力削弱 B .地方与中央财政分权 C .财政收支入不敷出 D .面临白银外流的压力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前,中央财政占据绝对优势,鸦片战争后,地方自行筹款,自行使用,这 体现了地方财政独立性的增强,从而削弱了中央财政权力,A 项正确; “地方与中央财政分权 ”只能体现部分材料,排除 B 项; 材料没有体现“财政收支入不敷出 ”的财政现状,排除 C 项; 本题主旨“晚清政府的财政 ”,而“面临白银外流的压力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学生需掌握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0 .(2024 春•清远期末)下表所示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涉及的两位重要人物及事件。据此分析, 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是 ( ) 人物 经历事件 万历皇帝 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近 30 年 不上朝的“荒诞奇迹 ” 张居正 守住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正式统率六部的底线,却 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A .君主专制在万历皇帝期间到达顶峰 11 B .入阁官员决策权膨胀地位逐渐提高 C .司礼监和内阁都是维护皇权的工具 D .宦官掌握批红权将导致皇权的弱化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中万历皇帝依赖内阁及用司礼监进行牵制等信息可知,司礼监和内阁都是维护皇权的 工具,C 项正确; 君主专制在雍正期间到达顶峰,排除 A 项; 内阁官员没有决策权,排除 B 项; 宦官的权力是皇帝所赋予的,不会弱化皇权,排除 D 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1 .(2024 春•浙江期中)清朝皇帝处理政事的养心殿里悬挂着康熙自书的一条铭言:“天下之治乱休咎, 皆系于人主之一身一心,政令之设,必当远虑深谋,以防后悔,周详筹度,计及久长,不可为近名邀利 之举,不可用一己偏执之见。采群言以广益,合众志以成城,始为无偏无党之道。”下列符合该理念的 是 ( ) A .设锦衣卫 B .实行奏折制度 C .废除丞相制度 D .大兴文字狱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群言以广益,合众志以成城,始为无偏无党之道 ”可知,康熙帝为谨防决策失误, 设立奏折制度,B 项正确; 明朝设置锦衣卫,排除 A 项;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排除 C 项; 文字狱是进行思想控制,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D 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2024•凌源市三模)如表所示是北京故宫所藏的清代前中期部分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可用来说明清代 前中期 ( ) 时期 名称 所记录事件 康熙时期 北征督运图册 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时,西 路大军向前线运送军柱 12 雍正时期 丕翁先生巡视台阳图卷 雍正十三年(1735 年)巡台 御史巡视台湾的情景 乾隆时期 潞河督运图卷 清代乾隆年间潞河及通州的 漕运实况 A .边疆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B .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C .漕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D .绘画艺术形式出现了创新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 给予作答。 【解答】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绘画描绘的事件反映了清廷平定叛乱、巡视台湾、漕运建设的情况,这 些历史事件可以说明清朝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B 项正确; 乾隆时期的漕运不属于“边疆 ”治理,排除 A 项; 材料虽然涉及乾隆时期漕运建设,但据此不能得知漕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且 C 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 信息,排除 C 项; 材料仅涉及清代前中期部分绘画作品的名称和内容,没有体现具体的艺术形式,不能得知艺术形式的创 新,排除 D 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学生需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 奠定的重要意义。 13 .(2023春•象山县校级期末)历史学家孟森先生评价清朝某位皇帝“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 ”,其在 位期间曾将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中,史称“摊丁入亩 ”。下列关于该皇帝的史实,正确的是 ( ) A .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 B .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C .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 D .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金瓶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依据关键词“摊丁入亩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 ”,并设立军机处,将君主专制发展的顶峰,故 C 正确; A 是明成祖朱棣所为,排除; B 清康熙帝所为,排除; 13 D 出现在乾隆皇帝时期,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14 .(2024•江苏模拟)李卫任云南盐驿道时,雍正帝要求云南永北镇总兵马会伯上密折调查李卫,而李卫 任浙江巡抚时,雍正帝在他的奏折上批示说:“对新任黄岩镇总兵董一隆的优劣所知不多,于伊莅任后, 其细加察访,密奏以闻 ”。这反映了当时 ( ) A .官员考核制度异常严密 B .皇帝加强对官僚的控制 C .古代监察制度日趋完备 D .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分析】本题考查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答】雍正帝通过地方对李卫进行调查,也通过李卫察访其他官员,如果发现被查者有异样,均可通 过密折直接上奏皇帝,从而强化了皇帝对地方官员的控制,B 项正确; 材料呈现的是对地方官员的监察,而不是考核,排除 A 项; “ 日趋完备 ”的说法无法通过材料证实,排除 C 项; “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D 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 等。 15 .(2022 秋•延边州期末)清朝前期,形成了奏折制度,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 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由此可见该制度导致了 ( ) A .抛弃传统政治沟通渠道 B .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 .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D .决策科学性得到保障 【分析】本题考查了奏折制度,解答本题需结合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特征进行分析。 【解答】专统政治沟通渠道并未因奏折制度的实行而废止,A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A 项; 依据材料“清朝前期,形成了奏折制度,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 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可以看出清朝通过奏折制度强化了对官僚的控制,加强了君主专制,可见该 制度导致了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故 B 项正确; 仅凭材料无法断定奏折制度实行之后,政府的行政效率是否已经被大大提高,排除 C 项; 14 奏折制度的实行并不能完全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得到保障 ”用词过于绝对,排除 D 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奏折制度,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家国情怀的素 养。 16 .(2024•新疆模拟)雍正帝即位之初,感慨:“耳目不广,见闻未周,何以宣达下情,洞悉庶务?而训 导未切,诰诫未详,又何以使臣工共知朕心,相率而遵道遵路,以继治平之政绩? ”基于此,雍正帝( ) A .设立军机处 B .大兴文字狱 C .沿用奏折制度 D .改革科举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答】根据材料“耳目不广,见闻未周,何以宣达下情,洞悉庶务?而训导未切,诰诫未详,又何以 使臣工共知朕心 ”并结合所学可知,基于此,雍正帝沿用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 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 项正确; 设立军机处,是中枢秘书机构的变化,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题意不符,排除 A 项; 大兴文字狱是为了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与材料“宣达下情,洞悉庶务 ”不符,排除 B 项; 雍正帝时并未改革科举制度,排除 D 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 等。 17 .(2023 秋•锦州期末)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曾言,“凡一切奏折,皆朕亲批,诸王文武大臣等 知有密折,莫测其所言何事, 自然各加警惧修省矣 ”。他主要强调这一制度 ( ) A .有利于皇帝直接广泛获取信息 B .提高了皇帝决策严密和机密性 C .有利于皇帝对文武大臣的控制 D .有利于提高各级官员政治素质 【分析】本题考查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据本题材料“诸王文武大臣等知有密折,莫测其所言何事, 自然各加警惧修省矣。”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可知奏折是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便于监视和探听民情,有利于皇帝对文武大臣的 控制,C 项正确; 皇帝直接获取信息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A 项; 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密折制度提高了皇帝决策严密和机密性,排除 B 项; 密折制度的实施与提高各级官员政治素质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D 项。 1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 能力。 18 .(2023秋•禅城区校级月考)雍正帝时期,奏折制度不断完善,皇帝在处理奏折时避开外朝,以确保皇 帝和私属人员在内廷处置某些重要政务。同时,还要求外朝和内廷的信息渠道严格分开,那些向外朝泄 露奏折秘密的具奏人会受到惩罚。由此可见,奏折制度 ( ) A .提升了政府官员的行政执行力 B .确保了朝廷和地方间政令畅通 C .实现了中枢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 .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材料表明在雍正时期,奏折制度不断完善,能做到皇帝和私属人员在内廷处置某些重要政务。 同时还能做到外朝和内廷的信息渠道严格分开,泄露奏折秘密的会受到处罚,可知奏折制度强化了皇帝 对官僚机构的控制,D 项正确; 材料只是强调皇帝对奏折官员的控制加强,不体现提升了政府官员的行政执行力,排除 A 项; B 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B 项; 皇帝掌握一切大权,“制约和平衡 ”的说法错误,排除 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 问题的能力。 19 .(2023秋•川汇区校级月考)1689 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什么条约 ( ) A .《东北条约》 B .《瑷珲条约》 C .《尼布楚条约》 D .《伊犁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了清朝疆域的奠定,解答本题需结合清统治者奠定疆域的措施进行分析。 【解答】A 不符合史实,排除; 1689 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故 C 正确; 1858 年签订《瑷珲条约》,1881 年签订《伊犁条约》,BD 时间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清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