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高考生物压轴训练一十一.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10119950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136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高考生物压轴训练一十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2025年高考生物压轴训练一十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 年高考生物压轴训练 11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 1 .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糖原、淀粉和脂肪均可作为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B .固醇可组成细胞的结构,也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C .花生油中的脂肪,绝大部分是饱和脂肪酸 D .脂肪由三分子甘油和一分子脂肪酸构成,室温下一般呈固态 2 .在制作发酵食品的学生实践中,控制发酵条件至关重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泡菜发酵后期,尽管乳酸菌占优势,但仍有产气菌繁殖,需开盖放气 B .制作果酒的葡萄汁不宜超过发酵瓶体积的 ,制作泡菜的盐水要淹没全部菜料 C .葡萄果皮上有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好葡萄酒后,可直接通入无菌空气制作葡萄醋 D .果酒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 18 - 25℃ , 泡菜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 30 - 35℃ 3 .遗传物质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基因突变的实质就是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 B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和精卵随机结合 C .在自然条件下,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并不会普遍发生在各种生物类群中 D .利用CRISPR/Cas9 系统对基因的特定碱基进行修改,原理是基因重组 4 .常染色体芦花羽图案形成机制如图所示:黑色素的生成过程中黑素皮质素受体(MC1R)需要与α - 促 黑素细胞激素 ( α - M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两个配体共同作用经一系列过程活化酪氨酸 酶(TYR)。如果细胞中的TYR 足够多,多巴及多巴醌将通过各自的通道合成真黑色素;ASIP(长程 可扩散抑制因子)比α - MSH(短程可扩散激活因子)更快地扩散到邻近细胞并抑制邻近细胞 MC1R 的 功能,进而降低黑色素细胞中的TYR 含量,促进褐黑素的表达,从而促进横斑条纹中非黑色条纹的形 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1 A .α - MSH 可以降低 MC1R 参与的反应的活化能,ASIP 会导致 MC1R 参与的反应的活化能升高 B .ASIP 是 MC1R 的抑制因子,它会和α - MSH 竞争与 MC1R 的结合 C .TYR 既能催化真黑素的合成,也能催化褐黑素的合成 D .增强 ASIP 或减弱α - MSH 的功能都可能增加黑色素的合成 5 .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如图 1 根据能量来 源的不同,可将主动运输分为 3 种类型,其中光驱动泵主要发现于细菌细胞中,图 2 为小肠上皮细胞吸 收和转运葡萄糖过程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 A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靠协同转运蛋白 B .直接利用光能的光驱动泵主要位于细菌的类囊体薄膜上 C .通过主动运输转运物质时,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运输 D .ATP 驱动泵为转运蛋白,同时具有催化作用 6 .围栏封育是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最广泛的途径之一。在以牦牛、马为主要牧畜的某轻度退化草场部分区 域进行围栏封育处理,封育区内禁止放牧,研究人员获得了之后 4 年草地植物群落的数据变化如下表(同 列的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处理 可食牧草生物量(g/m2) 毒害草生物量(g/m2) 平均高度(mm) 2 CK(对照) 347.3a 323.5a 69.0a 第 1 年 359.7a 296.8b 74.4a 第 2 年 565.5b 287.6b 89.2b 第 3 年 966.3c 245.4c 111.8c 第 4 年 960.3c 249. 1c 112.3c A .封育区内垂直结构更复杂,能够减弱种间竞争 B .随着围栏封育时间的延长,可食牧草和毒害草的竞争加剧 C .如果继续围栏封育,该植物群落会演替为森林植物群落 D .封育区内禁止放牧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7 .现用红眼雌、雄果蝇杂交,F1 出现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雄果蝇,同时还发现一只性染色体 组成为 XXY 的白眼雌果蝇。推测该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可能原因是 ( ) A .亲代雄果蝇减数分裂 Ⅰ 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造成的 B .亲代雄果蝇减数分裂Ⅱ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造成的 C .亲代雌果蝇减数分裂 Ⅰ 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造成的 D .亲代雌果蝇减数分裂Ⅱ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造成的 8 .如表生物学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A 制作米酒 向蒸熟后冷却的糯米中加入 酵母菌,并将容器封住 B 培养硝化细菌 在培养基中加入碳源、水和 无机盐(包括铵盐) C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将丝状物放入 2mol/LNaCl 溶 液再加二苯胺试剂,沸水浴 中加热,冷却后观察溶液颜 色变化 D 酵母菌的纯培养 在酒精灯火焰旁倒平板,完 成后立即将培养皿倒置 A .A B .B C .C D .D 9 .果蝇体细胞中X 染色体的数目(X)与常染色体染色体组数目(A)之比决定果蝇的性别,若 X:A≤ 0.5 ,果蝇表现为雄性;若 X:A≥1 ,果蝇表现为雌性。果蝇的 Y 染色体只决定果蝇的育性。已知性染 3 色体组成为 XXX 、YY 的果蝇致死。让基因型为:XᵇXᵇY 的白眼雌果蝇和基因型为 XBY 的红眼雄果蝇 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眼雌:白眼雄:白眼雌:红眼雄=46:46:4: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性染色体组成为 XYY 的果蝇表现为雄性可育 B .子代红眼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有 XX 和 XXY 两种 C .子代红眼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型与亲代雄果蝇完全相同 D .亲代白眼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Xᵇ:XᵇY:XᵇXᵇ:Y =2 :2 :1 :1 10 .近期在“科学号 ”考察船对南中国海科考中,中国科学家采集了某海域 1146 米深海冷泉附近沉积物 样品,分离、鉴定得到新的微生物菌株——拟杆菌新菌株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 ( ) A .培养基接入沉积物样品后,需要在低温厌氧培养一段时间才能获得含拟杆菌的培养物 B .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时可以得到纯种培养的拟杆菌新菌株 C .将采集的样品置于各种培养基中培养,仍有很多微生物不能被分离筛选出来,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培 养条件与深海冷泉环境条件差距较大 D .藻类细胞解体后难降解的多糖物质,通常会聚集形成碎屑沉降到深海底部,推测拟杆菌新菌株为异 养生物,作为分解者起作用 11 .一对夫妇生育了三胞胎男孩,其中两人是同卵双生。如表是 20 年后三人某些特征的调查结果。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 男孩特征 Ⅰ Ⅱ Ⅲ 身高 180cm 173cm 172cm ABO 血型 B AB B 习惯用手 左利手 ? ? 注:ABO 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控制;习惯用手由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右利 手相对于左利手为显性;不考虑变异。 A .推测父母的血型均不可能为 O 型 4 B .若父母都是右利手,则Ⅱ是右利手的概率是 75% C .若父母都是右利手,则Ⅲ是左利手的概率为 25% D .身高的差异可以说明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生物的性状 12 .某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连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异常横裂而形成“等臂染色体 ”(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等臂染色体 ”只形成于该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Ⅱ后期 B .“等臂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与正常染色体联会 C .可用秋水仙素抑制精原细胞着丝粒的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 .经图示过程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与正常分裂产生的均不同 13 .科研小组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表所示(X 表示能量流动的 去向之一,Y 、Z 为能量值,能量单位为J•cm - 2•a - 2 ,肉食性动物只作为一个营养级研究)。如表述正 确的是 ( ) 生物类型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X 未利用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 44.0 5.0 96.0 Y 0 植食性动物 9.5 1.5 11.0 Z 8.0 肉食性动物 6.8 0.5 12.2 0 15.0 A .X 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B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 188.5(J•cm - 2•a - 2) C .能量从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是 15.8% D .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组成生态系统 14 .研究者在果蝇的肠吸收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器——PXo 小体。其具有多层膜,膜的结构与细胞 膜相似。当饮食中磷酸盐不足时,PXo 小体膜层数减少,最终被降解。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 .PXo 小体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B .PXo 小体的功能与粗面内质网非常相似 C .胞内磷酸盐充足时 PXo 小体膜层数可能增加 D .PXo 小体动态变化利于维持胞内磷酸盐稳态 15.端粒酶是一种依赖 RNA 的 DNA 聚合酶,可维持染色体两端端粒结构的完整,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可被 5 重新激活。端粒酶是由蛋白质和RNA 两种成分组成,蛋白质具有逆转录酶的活性,RNA 含有与端粒 DNA 互补的重复序列,这一部分作为逆转录酶的模板存在,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抑制端粒酶基因的表达可抑制癌症的发生 B .若分裂中期的肿瘤细胞含有的 DNA 数为 92 个,含有的端粒个数是 184 个 C .端粒酶可催化 DNA 子链沿 3 ′→5 ′方向合成,从而延长端粒 D .染色体 DNA 末端修复过程中有 A =T 、T =A 、U =A 、G =C 、C =G 碱基配对 二.多选题(共 5 小题) (多选) 16 .PDCD5 是一种同肿瘤细胞生长及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研究者通过慢病毒载体构建了稳 定过量表达 PDCD5 的人表皮癌细胞 A431 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情 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分别如图 1 、图 2 和图 3 所示,同时验证了 PDCD5 在肿瘤生长过程中通过改变 p53 基因表达量(p53 蛋白能够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发挥其作用。已知细胞分裂间期分为 G1(DNA 合成 前期)、S(DNA 合成期)、G2(DNA 合成后期),M 为分裂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对照组为导入空载体的人表皮癌细胞 A431 细胞株 B .PDCD5 是通过影响 DNA 复制来抑制细胞增殖 C .实验组 A431 细胞中p53 蛋白的量较对照组要高 D .PDCD5 会使实验组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 (多选)17 .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可以分为两条途径。途径一是共翻译转运: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出 一段肽链(信号肽)后,信号肽会引导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再经一系列加工后转 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途径二是翻译后转运: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肽链合成,然后转运 6 至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或细胞质基质等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 .用 3H 标记亮氨酸的羧基可确定某种蛋白质的转运是何种途径 B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都起始于细胞质中的游离核糖体 C .构成细胞骨架的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需经过共翻译转运途径 D .生长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等激素的分泌需经过共翻译转运途径 (多选)18 .关于 DNA 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的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用微量移液器向微量离心管中依次加入 PCR 反应的各组分,盖严离心管的盖子,放在离心机里, 离心约 10s 使反应液集中在管的底部 B .根据待分离 DNA 片段的大小,用电泳缓冲液配制琼脂糖溶液,加热到熔化,稍冷却后加入核酸染 料混匀 C .用微量移液管将扩增得到的 PCR 产物与电泳缓冲液的混合液加入加样孔,留一孔加标准参照物 D . - 20℃储存的小份缓冲液和酶,使用前从冰箱拿出,需要快速融化 (多选)19 .微生物分解作用是微生物将有机物逐步降解,最终生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包括细 胞外分解和细胞内分解。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 A .微生物分泌胞外酶,将细胞外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物 B .细胞摄入较小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可分解为无机物 C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同一过程 D .分解者分解作用能量的散失都是通过胞内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实现的 (多选)20 .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缘是光滑形,研究者发现了 6 个不同的隐性突变,这些突变均使拟南芥的 叶缘表现为锯齿形。利用上述突变培育成 6 个不同纯合突变体①~⑥(每个突变体只有 1 种隐性突变)。 不考虑其他变异,根据如图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 .突变体① 、 ③ 、 ④控制叶缘锯齿形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7 B .6 种突变体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的特点 C .突变体①和⑥杂交,子一代为叶缘锯齿形 D .突变体①和⑤杂交得到的 F1 自交,所得 F2 中叶缘锯齿形的个体占或 三.解答题(共 5 小题) 21 .金银花不仅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而且花色奇特,花形别致,色香俱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提 高金银花产量,某实验小组对三种金银花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使金银花花针呈现不同花色的色素位于细胞的 中。 (2)在 15 时,黄花金银花和京红久金银花固定 CO2 的速率更大的是 (填“黄花金银花 ”、 “京红久金银花 ”或“无法确定 ”)。 (3)在高温环境中,金银花通过蒸腾作用使叶片降温,但在中午 12 时左右,叶片气孔开度会减小避免 过度失水损伤细胞,从而引起 CO2供应不足,光反应速率降低。为进一步探究红花金银花产生该现象 的具体原因,科研人员测定了同一株红花金银花大小相同但向光角度不同的两叶片在 12 时左右的部分 指标,结果如表: 净光合速率相对值 叶片温度 (℃) 胞间 CO2浓度(mmol/L) 直立叶 12.9 37.7 250 平展叶 8.8 37.7 264 经分析认为,气孔开度减小引起的胞间 CO2浓度不足 (填“是 ”或“不是 ”)红花金银花 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唯一原因,判断依据是 。 (4)金银花“光合午休 ”现象还与叶片中的 D1 蛋白(调节光系统Ⅱ活性的关键蛋白)含量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强光照会导致 D1 蛋白含量下降,而水杨酸(SA)能减小 D1 蛋白含量下降的幅度。请以红 花金银花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22 .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野生型个体的翅形和眼色分别为直翅和红眼,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 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通过诱变育种获得了紫红眼突变体和卷翅突变体昆虫。为研究该 昆虫翅形和眼色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利用紫红眼突变体、卷翅突变体和野生型昆虫(直翅红眼)进行 了如下杂交实验,表中 F1为亲本杂交后代,F2为 F1全部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请回答下列问题: 8 杂交组合 P F1 F2 甲 紫红眼突变体、紫红 眼突变体 直翅紫红眼 直翅紫红眼 乙 紫红眼突变体、野生 型 直翅红眼 直翅红眼:直翅紫红 眼=3 :1 丙 卷翅突变体、卷翅突 变体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 =2 :1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 = 1 : 1 丁 卷翅突变体、野生型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 = 1 : 1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 =2 :3 注:假定每只昆虫的生殖力都相同。亲代中未说明的性状均为野生型。 (1)紫红眼基因为 (填“显性 ”或“隐性 ”)。若要研究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 X 染 色体上,应对杂交组合 (填“ 甲 ”、“乙 ”、“丙 ”或“丁 ”)的各代昆虫进行 鉴定。 鉴定后,若该杂交组合的 F2表型及其比例为 ,则可判定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 色体上。 (2)根据杂交组合 (填“ 甲 ”、“乙 ”、“丙 ”或“丁 ”)的 F1表型比例可判断卷翅为显性性状。 丁组实验中,F2 中卷翅与直翅的比值不是 7 :9 的原因是:F2 的卷翅中发生了 现象。 (3)研究发现该昆虫的野生型均为 Sd+基因纯合子,但极少数雄性 T 的体内一个 Sd+基因突变为 Sd 基 因(如图所示)。该 Sd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M 可作用于 R 基因,使含有 R 基因的细胞在减数分裂的某时 期发育异常并死亡(蛋白质M 对 r 基因不起作用)。若用射线照射雄性 T ,可得到染色体片段移接到 Y 染色体上的另一种变异雄性 B(如图所示)。已知雄性 T 和雄性 B 均能与野生型雌性果蝇交配并产生可 育后代。 ①推测蛋白质M 发挥作用使含 R 基因的细胞死亡发生只在 (填“ 间期 ”、“减数 I ”或“减 数Ⅱ ”) 过程中。 ②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可将雄性 (填“T ”或“B ”)与自然界中的野生雌性杂交,若子 代表型全为 ,则支持上述推测。 23 .如图是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 9 位:km - 2•a - 1)。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湿地中从岸边到中央区域,生物分布也有明显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湿地中生 物有序分布的意义是 。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湿地中浮游动物可 以作为 。 (2)若该湿地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鱼虾总投放量不变,增加食鱼性鱼类的投放比例,则小型鱼 虾类的产量将 (填“升高 ”“不变 ”或“ 降低 ”)。小型鱼的能量只有 1.2%传递给食鱼性鱼类, 该数据不在 10%~20%这一范围,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 。 由此可知,对 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 降。 (3)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两类食物链,一种是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捕食食物链,还有一种是以 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使能量有效地被人们利用,其原因除了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 用外,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 ,二者同时存在,各有侧重。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 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说明 食物链在湿地生 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24 .番茄是世界主要蔬菜之一,为严格的自花传粉作物,杂种优势能极大提高番茄的产量、抗病及抗逆表 现,因此番茄生产基本上都是应用杂交种。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获得了位于 4 号染色体的 ps - 2 基因隐性突变体,表现为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时,选育 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 。 (2)番茄野生型为雄性可育,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乙均为雄性不育(均只有一对基因与野生型不同)。如 表为 3 个不同番茄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请回答: 组合序号 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一 野生型×突变体甲 全为雄性可育(杂种 1) 二 野生型×突变体乙 全为雄性可育(杂种2) 三 杂种 1×杂种 2 全为雄性可育 根据杂交组合一和二可知,雄性可育性状是由 性基因控制。根据杂交组合三,推测控制两个突 10 变体的相关基因为 (填“等位基因 ”或“非等位基因 ”)。 (3) 已知番茄的宽叶、窄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选择纯种宽叶番茄与窄叶番茄杂交,F1全部为宽 叶,F1 自交,F2 中宽叶:窄叶为 9 :7。 ①F2 中出现宽叶和窄叶比例为 9 :7 的原因是 ,F2 的窄叶有 种基因 型,若 F2的宽叶自花传粉,则子代中窄叶的比例为 。 ②自然界中存在“ 自私基因 ”,即某一基因可以使同株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另一基因的雄配子部分死亡, 从而改变子代的表型比例。若宽叶、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A 、a)控制,F2 中出现宽叶和窄叶的比例 为 9 :7 是“ 自私基因 ”作用的结果,则此比例出现的原因是:F1 中携带 (填“A ”或“a ”) 基因的雄配子,有 的比例死亡。 (4)我国科学家在番茄基因组中鉴定到 154 个在雄蕊中特异表达的基因,选取其中的一个基因 S1STR1 作为靶标基因(T 表示)。利用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对番茄的 S1STR1 基因进行定向敲除获得雄 性不育系(tt ,绿色)。将正常功能的 S1STR1 基因(T)和控制花青素合成的 SIANT1 基因(A 表示) 连锁在一起,共同转回到雄性不育系中,从而获得了紫色的转基因保持系(如图)。关于该转基因保持 系制备过程及在农业生产的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 。 A .转基因保持系通过杂交可产生雄性不育系又可产生转基因品系 B .可通过幼苗颜色准确鉴定不育株用于杂交种子生产 C .该技术用于杂交制种的不育系并不含任何转基因成分 D .该研究策略易推广到其他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5 .阿尔茨海默病常表现出记忆丧失等症状。AMPA 是神经递质 Glu 的一种受体。研究发现大脑海马区神 经元上的 AMPA 内化与长期记忆的遗忘有关(如图 1)。 11 (1)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轴突末梢, 中储存的Glu 释放到突触间隙中。Glu 作用后会被 ,以防止后膜持续兴奋。 ( 2 ) 海 马 区 突 触 后 膜 AMPA 的 内 化 与长 期 记 忆 的 遗 忘 有 关 , 原 理 是 AMPA 的 内 化 导 致 ,阻碍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3)酪氨酸激酶会催化蛋白质中的酪氨酸磷酸化。为探究 AMPA 磷酸化与其内化的关系,研究人员将 野生型 AMPA 肽链的 Glu - 3Y 区段的三个酪氨酸替换为丙氨酸,获得突变型 AMPA 该区段称为“Glu - 3A ”。激素 S 作用下,体外培养的野生型细胞和突变型细胞的 AMPA 磷酸化水平和细胞膜表面 AMPA 数量的变化如图2 所示。 上述实验 结果表 明: 激素 S 能够促进 AMPA 的 区段 的酪氨酸 发生磷酸化, AMPA 的内化。 (4)修饰后的 Glu - 3Y 能够进入海马区神经元内,与 AMPA 竞争酪氨酸激酶的催化活性中心。用以下 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修饰后的 Glu - 3Y 可以抑制长期记忆的遗忘。 。 正常小鼠,修饰后的 Glu - 3Y ,修饰后的 Glu - 3A ,生理盐水;用“避暗行为 ”检测小鼠记忆的范式如 图 3 所示: 12 小鼠是夜行性动物,喜欢黑暗的地方,而回避光 亮之地。训练时,在小鼠进入暗室后给予电击。 小鼠会因记忆暗室中存在电击伤害,而避免进入 暗室。检测时,将小鼠置于亮室,记录小鼠进入 暗室前的滞留时间。 13 2025 年高考生物压轴训练 1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 1 .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糖原、淀粉和脂肪均可作为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B .固醇可组成细胞的结构,也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C .花生油中的脂肪,绝大部分是饱和脂肪酸 D .脂肪由三分子甘油和一分子脂肪酸构成,室温下一般呈固态 【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专题】正推法;糖类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答案】B 【分析】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 D ,其中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性激素可以 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维生素 D 能够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 【解答】解:A 、淀粉不能作为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A 错误; B 、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 D ,其中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性激素可以参与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 正确; C 、植物脂肪中大多是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态,动物脂肪中大多是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固 态,C 错误; D 、脂肪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构成,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归纳,可借助概念图、思 维导图、表格等学习工具。 2 .在制作发酵食品的学生实践中,控制发酵条件至关重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泡菜发酵后期,尽管乳酸菌占优势,但仍有产气菌繁殖,需开盖放气 B .制作果酒的葡萄汁不宜超过发酵瓶体积的 ,制作泡菜的盐水要淹没全部菜料 C .葡萄果皮上有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好葡萄酒后,可直接通入无菌空气制作葡萄醋 D .果酒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 18 - 25℃ , 泡菜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 30 - 35℃ 【考点】果酒、果醋的制作;制作泡菜. 【专题】正推法;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 14 【答案】B 【分析】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 制在 18~25℃ 。果醋发酵的条件是温度为:30~35℃为适宜,pH 为酸性条件,且醋酸菌是好氧细菌, 需要充足的氧气。 【解答】解:A 、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开盖放气会影响乳酸菌发酵,因此不能开盖放气,A 错误; B 、制作果酒的葡萄汁不宜超过发酵瓶体积的 ,是为了发酵初期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同 时为了防止发酵过程中发酵液溢出,制作泡菜的盐水要淹没全部菜料,以保证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B 正确; C 、醋酸菌为需氧菌,且发酵温度高于果酒的发酵温度,因此制作好葡萄酒后,除通入无菌空气,还需 要适当提高发酵装置的温度,C 错误; D 、果酒与果醋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 18 - 25℃ , 果醋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 30 - 35℃ , 泡菜的制作温度 低于 30 - 35℃ ,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 .遗传物质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基因突变的实质就是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 B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和精卵随机结合 C .在自然条件下,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并不会普遍发生在各种生物类群中 D .利用CRISPR/Cas9 系统对基因的特定碱基进行修改,原理是基因重组 【考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意义;基因重组及意义. 【专题】正推法;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C 【分析】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 Ⅰ后期); ②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 互换(减 Ⅰ前期)。 【解答】解:A 、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基因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A 错误; B 、一般认为,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再通过精卵随机结合,进而产 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子代,所以“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和精卵随机结合, B 错误; C 、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其本质是: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 15 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导致基因重组,不是所有生物都可以进 行有性生殖,C 正确; D 、利用CRISPR/Cas9 系统对基因的特定碱基进行修改,导致基因多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原理是基因突 变,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 .常染色体芦花羽图案形成机制如图所示:黑色素的生成过程中黑素皮质素受体(MC1R)需要与α - 促 黑素细胞激素 ( α - M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两个配体共同作用经一系列过程活化酪氨酸 酶(TYR)。如果细胞中的TYR 足够多,多巴及多巴醌将通过各自的通道合成真黑色素;ASIP(长程 可扩散抑制因子)比α - MSH(短程可扩散激活因子)更快地扩散到邻近细胞并抑制邻近细胞 MC1R 的 功能,进而降低黑色素细胞中的TYR 含量,促进褐黑素的表达,从而促进横斑条纹中非黑色条纹的形 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α - MSH 可以降低 MC1R 参与的反应的活化能,ASIP 会导致 MC1R 参与的反应的活化能升高 B .ASIP 是 MC1R 的抑制因子,它会和α - MSH 竞争与 MC1R 的结合 C .TYR 既能催化真黑素的合成,也能催化褐黑素的合成 D .增强 ASIP 或减弱α - MSH 的功能都可能增加黑色素的合成 【考点】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B 【分析】分析题意,黑素皮质素受体(MCIR)与α - 促黑素细胞激素 ( α - M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两个配体共同作用经一系列过程活化酪氨酸酶(TYR),促进多巴及多巴醌将通过各自的通 16 道合成真黑色素,即α - MSH 可以促进黑色素形成;而 ASIP 会抑制 MCIR 的功能,进而降低黑色素细 胞中的 TYR 含量,促进褐黑素的表达。 【解答】解:A 、α - MSH 可以与 MC1R 结合,激活酪氨酸酶(TYR),并未降低 MC1R 参与的反应的 活化能参与的反应的活化能,ASIP 会抑制 MCIR 的功能,而不是使其参与的反应的活化能升高,A 错 误; B 、根据题意和图示,ASIP 会抑制 MC1R 的功能,会和α - MSH 竞争与 MC1R 的结合,B 正确; C 、根据题意知,TYR 能催化真黑素的合成,抑制褐黑素的合成,C 错误; D 、根据题意,增强 ASIP 或减弱α - MSH 的功能都可能减少黑色素的合成,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通过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意在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如图 1 根据能量来 源的不同,可将主动运输分为 3 种类型,其中光驱动泵主要发现于细菌细胞中,图 2 为小肠上皮细胞吸 收和转运葡萄糖过程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 A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靠协同转运蛋白 B .直接利用光能的光驱动泵主要位于细菌的类囊体薄膜上 C .通过主动运输转运物质时,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运输 D .ATP 驱动泵为转运蛋白,同时具有催化作用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专题】模式图. 【答案】B 【分析】1 、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 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 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协助扩 散:需要转运蛋白协助; 17 2 、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 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3 、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 【解答】解:A 、葡萄糖和 Na+是依靠协同转运蛋白运输的,A 正确; B 、细菌没有类囊体薄膜,B 错误; C 、通过主动运输转运物质时,大多数是逆浓度梯度运输,C 正确; D 、ATP 驱动泵为转运蛋白,同时可以作为催化 ATP 的酶具有催化作用,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能结 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 .围栏封育是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最广泛的途径之一。在以牦牛、马为主要牧畜的某轻度退化草场部分区 域进行围栏封育处理,封育区内禁止放牧,研究人员获得了之后 4 年草地植物群落的数据变化如下表(同 列的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处理 可食牧草生物量(g/m2) 毒害草生物量(g/m2) 平均高度(mm) CK(对照) 347.3a 323.5a 69.0a 第 1 年 359.7a 296.8b 74.4a 第 2 年 565.5b 287.6b 89.2b 第 3 年 966.3c 245.4c 111.8c 第 4 年 960.3c 249. 1c 112.3c A .封育区内垂直结构更复杂,能够减弱种间竞争 B .随着围栏封育时间的延长,可食牧草和毒害草的竞争加剧 C .如果继续围栏封育,该植物群落会演替为森林植物群落 D .封育区内禁止放牧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考点】群落演替的类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类型. 【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 【答案】A 【分析】群落演替的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次 生演替是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分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 【解答】解:A 、由图表可知,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植物平均高度增加,封育区内垂直结构更复杂, 18 种间竞争减弱,A 正确; B 、随着围栏封育时间的延长,可食牧草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毒害草的生物量逐渐减少,二者种间竞争 减弱,B 错误; C 、一个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果继续围栏封育,该植物群落不一定会演替为森 林植物群落,C 错误; D 、封育区内禁止放牧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升高,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