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外科学考试复习重点 第七章疮疡(占15%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内治法:消、托、补。外治法:应根据疮疡初、中、后期分别辨证用药。初期宜箍围消肿,阳证者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掺红灵丹、阳 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回阳玉 龙膏、阳和解凝膏,加掺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冲和膏。中期脓熟时宜切开排脓,尤其应注意切开时机、切位置、切方向的选择。后期宜提脓去腐,生肌收,阳证用八二丹、九一丹提脓去腐,阴证用七三丹、五五丹 提脓去腐;疮脓水太多时,不论阳证、阴证均
2、可用中药溶液湿敷;疮太小或成痿时,宜 用白降丹、千金药线腐蚀;疮胬肉高突时用平胬丹;脓腐干净用生肌散、八宝丹,并根据 具体情况配合使用垫棉法或扩创法。第一节疖疖是发生在皮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畛断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伴发热、恶寒、干、便秘、小便黄等症状。1. 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色红灼热之肿块,约3cm大小,疼痛,突起根浅,中央有 一小脓头,脓出便愈。2. 无头疖:皮肤上有一红色肿块,范围约3c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压之疼痛,2 一3天化脓后为一软的脓肿,溃后多迅速愈合。3. 蝼蛄疖:好发于儿童头部。临床上可见两种类型。一种是坚硬型,疮形肿势小,但根脚坚硬,溃脓后脓出而坚
3、硬不退,疮愈合后,过一时期还会复发,常一处未愈,他处又生。 另一种是多发型,疮大如梅李,相连三五枚,溃后脓出而疮不敛,日久头皮窜空,如蝼蛄 窜穴之状。4. 疖病:好发于项后、背部、臀部等处。几个到数十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亦可在 身体各处散发,一处将愈,他处续发,或间隔周余、月余再发。辨证论治1.内治法(1)热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2)暑热浸淫证。治法:清暑化湿解毒。方药:清暑汤加减。(3)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方药: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脾和胃,清化湿热。方药:五神汤合参苓白术 散加减。第二节疔
4、疔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生在颜面和手足等 处。发于颜面部的疔疮很容易走黄而有生命危险。颜面部疔疮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颜面部疖、痈。1.内治法(1)热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2)火毒炽盛证:治法:泻火解毒。方药: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 手足部疔疮手足部疗疮是指发生于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1.内治法(1)火毒凝结证: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2)热盛肉腐证:治法:清热透脓托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3)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5、方药:五神汤合萆渗湿汤加减。红丝疔红丝疔是发于四肢,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可伴恶寒发 热等全身症状,邪毒重者可内攻脏腑,发1.内治火毒入络证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火毒入营证治法:凉血清营,解毒散结。方药: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 毒饮加减。烂疔烂疔是一种发于皮肉之间,腐烂甚剧,病势暴急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气性 坏疽。1.内治法(1)湿火炽盛证:治法:清热泻火,解毒利湿。方药:黄连解毒汤合萆化毒汤加减。(2)毒入营血证: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药: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加减。疫疔疫疗是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因具有传染性,其状
6、如疔,故疫疔。相当 于西医的皮肤炭疽。1.内治法疫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和营消肿。方药: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第三节痈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急性化 脓性淋巴结炎。1. 内治法(1)火毒凝结证。治法:清热解毒,行瘀活血。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2)热盛肉腐证。治法:合营清热,透脓托毒。方药: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3)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颈痈颈痈是发生在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俗名“痰毒”,又称“时毒”。相当于西医 的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1.内治法(1)风热痰毒证:治法: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7、方药: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肿 块坚硬,加玄参、赤芍、花粉清热消肿。腋痈腋痈是指发生于腋窝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名“米疽”“夹肢痈”。相当于西医的腋部 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1.内治法肝郁痰火证:治法:清肝解郁,消肿化毒。方药:柴胡清肝汤加减。脐痈脐痈是指生于脐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脐炎,脐肠管异常,脐尿管异常继 发感染。1. 内治法(1)湿热火毒证:治法:清火利湿解毒。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加减。(2)脾气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托毒。方药:四君子汤加减。*委中毒委中毒是发生在胭窝委中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胭窝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 炎。1. 内治法(1)气滞血瘀证。治法:合
8、营活血,消肿散结。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2)湿热蕴阻证:治法:清利湿热,和营活血。方药: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加减。(3)气血两亏证:治法:调补气血。方药:八珍汤加减。第四节发“痈之大者名发。”说明发的病变范围较痈为大。故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 疾病。锁喉痈锁喉痈是指发生在颈前正中结喉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红肿绕喉故名。相当于西医 的底部蜂窝组织炎。1.内治法(1)痰热蕴结证:治法: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2)热盛肉腐证:治法:清热化痰,和营托毒。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3)热伤胃阴证:治法:清养胃阴。方药:益胃汤加减。臀痈臀痈是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
9、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臀部蜂窝组织 炎。1. 内治法(1)湿火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和营化湿;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2)湿痰凝滞证:治法:和营活血,利湿化痰。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3)气血两虚证:治法:调补气血。方药:八珍汤加减。手发背手发背是发于手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手背部蜂窝组织炎。1.内治法(1)热毒壅阻证:治法:清热解毒,和营化湿。方药: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减。(2)气血不足证:治法:调补气血。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足发背足发背是发于足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全足背高肿掀红疼痛,足心不肿。相 当于西医的足背部蜂窝组织炎。1.内治法湿热
10、下注证:治法:清热解毒,和营利湿。方药:五神汤加减。第五节有头疽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痈。其特点是局部初起皮 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锨热红肿疼痛,易向深部及周围发生扩散,脓头亦相继增多,溃烂之 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 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和消渴病患者,易出现内陷之证。1.内治法(1)火毒凝结证:治法:清热泄火,和营托毒。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2)湿热壅滞证:治法:清热化湿,和营托毒。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3)阴虚火炽证:治法:滋阴生津,清热托毒。方药:竹叶黄芪汤加减。(4)气虚毒滞
11、证:治法:扶正托毒。方药: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四侯“对疽,发背,必以侯数为期,七日成形,二侯成脓,三侯脱腐,四侯生机” 古时7天为一侯。第八节丹毒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1. 内治法(1)风热毒蕴证: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2)肝脾湿火证:治法:清肝泻火利湿。方药: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 汤加减。(3)湿热毒蕴证: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方药:五神汤合草藓渗湿汤加减。(4)胎火蕴毒证:治法:凉血清热解毒。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第十节走黄与内陷走黄与内陷为疮疡阳证疾病过程中,因火毒炽盛,或正气不足,导致毒邪走散,内攻脏 腑的
12、危险性证候。相当于西医的全身性急性化脓性感染。继发于疔疮的常称为走黄,因疽毒 或疔以外的其他疮疡引起者,称内陷。走黄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 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一、内治法毒盛入血证:治法:凉血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方 合并加减。内陷内陷为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正不胜邪,毒 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内陷证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加之治疗失时或不当,以致正不胜邪, 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犯脏腑。1. 火陷:由于阴液不足,火毒炽盛,复因挤压疮,
13、或治疗不当或失时,以致正不胜邪, 毒邪客于营血,内犯脏腑而成。2. 干陷:由于气血亏虚,正不胜邪,不能酿化为脓,载毒外泄,以致正愈虚,毒愈盛, 从而形成内闭外脱。3. 虚陷:毒邪虽已衰退,而气血大伤,脾气不复,肾阳亦衰,导致生化乏源,阴阳两竭, 从而余邪走窜入营。1.内治法(1)邪盛热极证(多为火陷):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养阴清心开窍。方药:清营汤 合黄连解毒汤、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加皂角刺,穿山甲。(2)正虚邪盛证(多为干陷):治法:益气补血,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方药: 托里消毒散、安宫牛黄丸加减。(3)脾肾阳衰证多为虚陷):治法:温补脾肾。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4)阴伤胃败证(多为虚
14、陷):治法:养胃生津。方药:益胃汤加减。第八章乳房疾病1、乳房疾病:发生在乳房部位的疾病称为乳房疾病。2、辩证要点:1)肝郁胃热2)肝气郁结3)肝肾不足4)阴虚痰凝3、触诊:应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以便对比。正确的触诊手法是四指并拢,用手 指末二节的指腹平放在乳房表面轻柔按摸,切忌用手指抓捏。否则会将捏起的腺体组织错误 地认为是乳腺肿块。其顺序是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次序触摸乳房的4个象限, 即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乳头有无溢液和溢血。最后触摸 腋窝、锁骨下及锁骨上区域。触诊注意事项:1.发现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形状、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表面
15、情况、活动度及有无压痛。2.肿物是否与皮肤粘连。3.时间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 是乳房生理最平稳的时期,有病变容易发现。4.结合年龄、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方法。4、治疗:内治:1)疏表解毒法2)清热解毒法3)托里透脓法4)解郁化痰法5)补益扶正法6)调 摄冲任法外治:1、敷贴2、手术第五节乳癖1、乳癖:是乳腺组织发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其特点是音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乳 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2、临床表现: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可有刺痛或牵拉痛。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16、 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的质地中等或硬韧,表面光滑或颗粒状, 活动度好,大多伴有压痛。肿块的形态常分为下列类型:1)片块型2)结节型3)混合型4)弥漫型3、辩证论治:内治: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萎贝散加减。2)冲任失调证 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第九节乳岩1、乳岩:是指乳房部的恶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期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 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扒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 凹如泛莲。2、病因病机:1)情志失调2)饮食失节3)冲任不调 3、临床表现:1)一般类型乳腺癌:常为乳房内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
17、坚硬,表面不光滑,不易推动,常与皮肤黏连,出现病灶中心酒窝征,个别可伴乳头溢液。2)特殊类型乳腺癌:a炎性癌b湿疹样癌。4、辩证论治:内治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瓜萎散合开郁散加减。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3)正虚毒盛证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加减。4)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人参养荣汤加味。5)脾虚胃弱证 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加减。第十一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1. 皮肤病:指发生在皮肤、粘膜及皮肤附属器的疾病。皮肤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皮肤病病因: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病机: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一)自觉症状取决
18、于皮肤的性质、病情的轻重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最常见的症状是瘙 痒,其次是疼痛此外尚有灼热感、蚁行感、麻木*(二)他觉症状以表现在患处的皮肤损害最有意义*1、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有斑疹、丘疹、风 团、疱疹、脓疱等*1)斑疹为局限性皮肤明显的颜色变化,不隆起,也不凹陷。面积大而成片的称斑片 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 2)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为0.5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 3斑丘疹 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稍有隆起的的皮损。* 4)风团 为皮肤上局限性水肿隆起,常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痕迹,发作时伴 有剧痒。*5)结节为大小不
19、一、界限清楚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气 血凝滞所致,常见于结节性红斑等病。*6)疱疹为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肤的损害。*7)脓疱疱内含有脓液,其色混浊或为黄色,周围常有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溢 出脓液,结脓痂。*2、继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成,有 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3.皮肤病内治法:祛风法、清热法、祛湿法、润燥法、活血法、温通法、软坚法、补肾法。热疮定义:在发热过程中或后,发生在皮肤、粘膜交界处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特点:皮损为成群水泡、有的相互融合、多在1周后痊愈,易于复发。病因
20、病机:1. 肺胃热盛证:疏风清热、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2. 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加减板蓝根、紫草、玄胡索3. 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增液汤加板蓝根、紫草、马齿苋、石斛外治:清热解毒,干燥收敛,止痒。渗出多者龙胆紫溶液外搽;皮色发红而无渗出者用炉甘 石洗剂。风热疮定义:又名玫瑰糠疹、皮损局部呈红斑、斑上有糠皮状脱屑、为自限性皮肤病,常先出现母 斑后有子斑,多发于躯干和四肢(2)病因病机:风热蕴肤证: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风热血燥证:凉血消风散原发斑或母斑定义Pg156黄水疮定义:西医称脓疱疮、是指发于皮肤的传染性,化脓性皮肤病。特点:儿童当中流行的以浅表脓疱、脓痂为主要表现,有传染性,
21、自身接种性。病因病机:(1)暑湿热蕴证:清暑利湿解毒、清暑汤加马齿苋、藿香脾虚湿蕴证:参苓白术散加冬瓜仁、广藿香猫眼疮(多形性红斑)1、定义:以红斑为主的兼有巨疹、水疮等多形性损害的急性自限性类症性皮肤病(具有靶 形或虹膜样损害)内治:1、风热蕴肤:消风散加减2、风寒阻络证:当归四逆汤加减。3.湿热蕴结证:龙胆 泻肝汤4.火毒炽盛证:清瘟败毒饮合导赤散蛇串疮定义:西医称带状疱疹、是皮肤出现群集性水疱,于身体单侧沿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痛如 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特点: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 布、疼痛剧烈。二、病因病机(1)肝经郁热:龙胆泻肝汤(
22、2)脾虚湿蕴:除湿胃苓汤、参苓白术散(3)气滞血瘀:桃红四物、柴胡舒肝疣定义:发生在皮肤浅表部位的良性赘生物。寻常疣:好发于手指、手背、甲廓此处、乳头状赘生物,扁平疣(扁瘊):颜面部、手背为主癣1、定义:发生在表皮、毛发、指(趾)甲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2、分类:头癣、体癣、股癣、甲癣、花斑癣。损害侵及指甲,可使甲板被蛀蚀变形,甲板增厚或萎缩翘起,色灰白而成灰指甲(甲癣)二、病因病机:风湿毒聚证: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消风散加地肤子、白鲜皮湿热下注证:草渗湿汤、龙胆泻肝汤、五神汤。疥疮定义:由于疥虫(疥螨)寄生于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接解传染性皮肤病.特点:夜间剧痒、皮损形态多样:呈丘疹,丘疮疹,水
23、疮,遂道,结节。灰白或浅黑色隧道 内可找到疥虫。病因病机:湿热蕴结证:黄连解毒汤合三妙丸加地肤子、白鲜皮、百部、苦参。接触性皮炎1、定义:皮肤、粘膜接触某些外界致病物质所引起的皮肤急性炎症反应。*湿疮(1)定义:西医称湿疹、是指各种因素引起的具有渗出倾向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特点:对称性、多形性、浸润性、瘙痒性、易转化为慢性。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二、病因病机1、湿热蕴肤证:龙胆泻肝合萆渗湿汤加减。2、脾虚湿蕴证:除湿胃苓汤合参苓白术散。3、血虚风燥证:当归饮子合四物消风饮。(二)外治1、急性、渗出:干燥收敛,清热消炎。2、丘疹、水疮:清热止痒。3、亚急:清热,干燥,收敛。4、慢性:滋
24、润,止痒。瘾疹1. 定义:又名尊麻疹、是指皮肤上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发无定处的瘙痒性、 过敏性皮肤病。2. 病因病机:禀赋不耐,邪毒侵犯风热犯表证:消风散风寒犯表证:麻黄桂枝各半汤肠胃湿热证:防风通圣丸血虚风燥: 当归饮子药毒定义:药物所引起的皮肤、粘膜的急性炎症,别名药疹,西医称药物性皮炎。特点:病前用药史,泛发对称,多数手足心有疹,局限固定,形态多样,红而新鲜分型:1)固定红斑型2)尊麻疹样型3)麻疹样4)剥脱皮炎型*1常引起药疹的药物有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巴比妥类、安眠药及各种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药毒急救:(作为常识掌握)1)一般药疹,使用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和钙剂
25、2)重症药疹,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除上述治法外,宜早期足量使用皮质类固醇,如氢化可的松3 4mg 或地塞米松10 15mg,维生素C23g,加入5%或10%葡萄糖溶液10 20ml中,静脉注射。至病情缓解后,改为强的松或地塞米松服。必要时配合使用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牛皮癣(神经性皮炎)1、定义:以皮损呈苔藓样变及阵发性瘙痒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西医称神经性皮炎。2、特点:皮肤状如牛领之皮;顽癣:病情顽固,时轻时重;好发于颈项部。有局限型,泛 发型之分。二、病因病机中医:初起风湿热邪为患,久病多伴有营血亏虚,其病机:气血凝滞(血阏、肌肤甲错)。四、治疗(一)内治:养血、疏风、止痒(二)
26、外治:润肤止痒:霜、软膏、油剂,糖皮质类激素,尤卓尔、尿素类软膏、维A酸 霜类。风瘙痒(皮肤瘙痒症)(1)定义:无原发性皮肤损害,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感觉异常的皮肤病。分类:全身性、 局限性。2. 特点:多发生于老年人、成人,好发于冬季。瘙痒呈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无原发皮损, 有继发皮损。3. 病因病机:1.血热风热:消风散;2.湿热蕴结:龙胆泻肝汤;3.血虚肝旺:当归饮子。白1、定义:及银屑病,是以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皮损为丘疹、水疱等多形损害、和虹膜样特征性红斑。*2特点:在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抓之有薄膜或露水珠样出血点。病程长,发作反 复
27、不易根治。*3根据其临床特征,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二、病因病机1、血热风燥:犀角地黄汤2、血虚风燥:当归饮子合四物加消风3、气滞血瘀证:桃红四物加减4、湿毒蕴阻证:草渗湿汤5、火毒炽盛证:清瘟败毒饮白驳风(1)定义:以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皮肤变白的主要临床表现的局限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 西医称白瘢风。(2)病因病机:1. 肝郁气滞证:逍遥散2. 气血瘀滞:通窍活血汤黎黑斑定义:由于皮肤色素改变而在面部呈现局限性褐色斑的皮肤病,西名称为黄褐斑。特点:孕妇和经血不调妇女多见,颜面,两颊、鼻、唇多见,褐色、淡黑斑片常呈现对称分 布。病因病机:肝郁气滞证:逍遥散肝肾不足证:六味地黄
28、丸脾虚湿蕴证:参苓白术散气滞血瘀证: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粉刺(2)定义:以面胸背处出现的丘疹如刺,挤出碎米状白色粉汁为表现的皮肤病。(发生于 颜面、胸背等处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西医称痤疮(3)病因病机:1、肺胃热盛证:枇杷清肺饮。2、湿热内蕴证:枇杷清肺饮,黄连解毒汤。3、痰湿蕴结证: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面游风定义: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皮炎,表现为皮肤油腻而出现红斑,其上覆有鳞屑。西 医称脂溢性皮炎。特点:多见于青壮年、乳儿。于皮脂丰富部位如头皮、前额、眉弓、鼻唇沟、胡须处多发, 分为干性型:干燥白色鳞屑;湿性型:红斑、油腻性鱼鳞屑。自觉瘙痒。内治: 风热血燥:消风散合当归饮子
29、 肠胃湿热: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蒿汤酒渣鼻1、定义:发于面部中央以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有丘疹、水疱、鼻赘的慢性皮肤病。2、特点:初超起鼻部潮红-发展为伴有巨疹、脓疮、毛细血管扩张,发展为鼻赘。3、内治法:肺胃热盛证:枇杷清肺饮热毒蕴肤证:黄连解毒汤合凉血四物汤气滞血瘀证:通窍活血汤油风(斑秃)1、定义:头发突然成片脱落的慢性皮肤病二、病因病机:血热一生风一风热上扰。三、临床表现:起病突然,圆形、椭圆形脱发区头皮光亮,无自觉症状、多有诱发因素,有 自愈倾向。内治法: 血热风燥型: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气滞血瘀证:通窍活血汤气血两虚证:八珍汤肝肾不足证:七宝美髯丹结节性红斑(爪藤缠)(1)定义:发生于下
30、肢的红斑结节性皮肤病。(2)特点:多发于小腿伸侧,呈结节性红斑、三再行皮下结节、大小不等、红色或紫红色、 疼痛或者压痛、青年女性多见。(2)内治湿热瘀阻:草藓疹湿汤+桃红四物。寒湿入络:阳和汤红蝴蝶疮(红斑狼疮)定义:以面及手等暴露部位皮肤红斑、鳞屑、萎缩,状似蝴蝶,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自身免 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分为盘状红蝴蝶疮和系统性红蝴蝶疮。内治:热毒炽盛证: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阴虚火旺证:六味地黄汤合大补阴丸、清骨散脾肾阳虚证: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脾虚肝旺证:四君子合丹栀逍遥散气滞血瘀证: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尖锐湿疣定义:以HPV (人类乳头瘤病毒)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多发于外阴、肛周皮肤黏膜
31、交界处 的淡红色或者污秽色良性赘生物,经性接触传染,多发于性活跃人群。内治:湿毒下注证:草化毒汤加马齿苋、土茯苓、大青叶湿热毒蕴证:黄连解毒汤加苦参、土茯苓、大青叶、马齿苋补充 “经典性病”: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及腹股沟肉芽肿 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决定使用性传播疾病(STD)来代替旧名,病种增加了费淋球 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艾滋病、尖锐湿疣等达20多个病种。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剂型选择应用Pg148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鉴别诊断Pg168药毒为本章节重点之一,需重点掌握:定义,病因病机,引起原因,临床表现,常见类型, 治疗与预防Pg173175梅毒为本章节重点之一,需重点
32、掌握:定义,病因病机,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一期与二期), 治疗(主要以青霉素)与预防梅毒二期独特点:玫瑰疹检查:梅毒血清试验需在硬下疳发生23周后,开始阳性,78周后全部阳性。硬下疳出现 12周后,近位淋巴结即开始肿大,穿刺查螺旋体常阳性,消退速度较硬下疳缓慢。淋病:定义,特点,治疗(主要以抗生素)Pg203 非淋菌性尿道炎定义,与淋病比较 生殖器疱疹:定义,特点,治疗Pg212艾滋病:定义,病因病机,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窗期:从患者感染HIV到形成抗体所需的时间第十二章肛门直肠疾病*1直肠的位置走行: 直肠全长12-14cm,上端约在第三骶椎平面与乙状结肠相接,下端在尾骨尖稍上方与肛 管相连,
33、其上下两端狭小,中间部分膨大,膨大部分称为直肠壶腹。直肠沿骶尾骨弯曲前下 方下行,与肛管形成了一个近似90。的角,称肛直角。直肠腔内有3个半月板形的皱襞,称 为直肠瓣,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粪便的逆行。2肛门括约肌分为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外括约肌分皮下部、浅部和深部。*3肛管直肠环外括约肌的深浅二部围绕直肠纵肌2肛门内括约肌并联合肛提肌的耻骨直 肠肌,环绕肛管直肠连接处,组成一肌环,称为肛管直肠环,手术时切断该环将引起肛门失 禁。4肛管和直肠周围有五个大间隙:2个骨盆直肠间隙,2个坐骨直肠间隙,1个直肠后间隙5肛管直肠部位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4支动脉:直肠上、下动脉,肛门动脉,骶中动脉。6肛管和直肠的
34、主要功能是排泄粪便、分泌黏液、吸收水分和部分药物7肛门直肠疾病的的治病因素常见有风、湿、热、气虚、血虚等。第一节痔*1、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管下 端皮下血栓形成或增生的结缔组织,俗称痔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2、内痔:是指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软 静脉团。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又称为母痔区。其特点是:便血,痔核脱出,肛 门不适感。*3、临床表现:1)便血2)脱出3)肛周潮湿4)疼痛5 )便秘*4、内痔的分度:I度:便时带血,滴血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核脱出。II度:常有便
35、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Ill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核脱出,需用手还纳。IV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多伴有感染、水肿、糜烂和环死,疼痛剧烈。*5、辩证论治:A、内治:多适用于1、11期内痔。1)风热肠燥证-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加减。2)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加减。3)气滞血瘀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加减。4)脾虚气陷证-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加减。血虚者合四物汤。B、外治法:1)熏洗法2 )外敷法3 )塞药法4 )枯痔法C、其他疗法:1)插药法2)注射法:硬化萎缩注射法消痔灵注射法坏死枯脱注射法3)结扎陪疗法:贯穿结扎法
36、胶圈套扎法4)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5)手术后的常见反应及处理方法疼痛小便困难出血发热水肿*6、外痔:发生于齿状线以下,是由痔外静脉丛曲张或痔外静脉丛破裂或反复发炎纤维增生 而成的疾病。其特点是: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可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 外痔和结缔组织外痔等。7、结缔组织外痔:是指急、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使肛门缘皱襞的皮肤发生结缔组织增生、 肥大,痔内无曲张的静脉丛。包括哨兵痔、赘皮外痔。肛门异物感为其主要症状。8、静脉曲张性外痔:是齿状线以下的痔外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在肛缘形成的柔软团块。 以肛门坠胀不适为主要症状。9、血栓性外痔:是指痔外静脉破裂出血,血积皮下而形成的血
37、凝块。其特点是:肛门部突 然剧烈疼痛,并有暗紫色血块。好发于膀胱截石位的3、9点处。10、混合痔:是指同一方位的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多发于截石位3、7、11点处,以11点处最为多见。第二节息肉痔息肉痔是指直肠内粘膜上的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临床特点:肿物蒂小质嫩,其色鲜红,便后出血。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第三节肛隐窝炎肛隐窝炎是指肛隐窝肛门瓣发生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又称肛窦炎,常并发肛乳头炎,肛乳 头肥大。肛隐窝炎是肛周化脓性疾病的重要诱因。肛隐窝炎不愈可致肛脓肿,肛脓肿不愈可致肛漏第四节肛痈1、肛痈: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
38、形成的脓肿。相当于西医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其特点是:多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高热,破溃后多形成肛漏。2、辩证论治:内治1)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加减。2)火毒炽盛证-清热解毒透脓-透脓散加减。3)阴虚毒恋证-养阴清热,祛湿解毒-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加减。3、其他疗法:1 )手术:脓肿一次切开法一次切开挂线法分次手术2)术后处理 3)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定位要准确 切:浅部脓肿可行放射状切,深部脓肿应行弧形切,避免损伤括约肌。 引流要彻底 预防肛漏形成 术中如确实找不到内,不应勉强行一次根治术,可仅做切开引流。第五节肛漏肛漏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想通所形成的痿管,也称肛痿。
39、一般由内,痿管和继发 性外三部分组成,也有仅具内或外者。临床表现:流脓,疼痛,瘙痒。第六节*肛裂1、肛裂:肛管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或形成溃疡者称肛裂。2、临床表现:1)疼痛2)出血3 )便秘3、分类:1 )早期肛裂2)陈旧性肛裂4、辩证论治内治1)血热肠燥证-清热润肠-凉血地黄汤合脾约麻仁丸。2)阴虚津亏证-养阴清热润肠-润肠汤。3)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润肠通便-六磨汤加红花、桃仁、赤芍等。5、其他疗法:1)扩肛法2 )切开疗法3 )肛裂侧切术4 )纵切横缝法5 )术后处理 第七节脱肛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直肠脱垂分三度:(具体参考课本P2
40、54 )(1)一度脱垂:为直肠黏膜脱出,长3 5cm,便后可自行回纳。(2)二度脱垂:直肠全层脱出,长510cm,呈圆锥状,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3)三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 松弛无力。第十三章 泌尿男性疾病(本章节不太重要,可放在最后看)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包括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和男性生殖系统(睾丸,附睾, 输精管,前列腺,精囊,阴囊,阴茎)以及两者的统一通道即尿道。泌尿系统中医学称之为溺窍,生殖系统的功能,中医学称之为精窍。外科真诠认为:“玉茎(阴茎)属肝,马(尿道)属小肠,阴囊属肝,肾子(睾 丸、附睾)属肾,子系(精索)属肝”泌尿
41、男性病常见证型:湿热下注证,气血淤滞证,浊痰凝结证,肾阴不足证,肾阳虚衰 证。第一节子痈子痈是指皋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中医称睾丸和附睾为肾子,故以名之。子痈分急性 子痈与慢性子痈,两者都有睾丸或附睾肿胀疼痛的特点。相当于西医急、慢性睾丸或附睾炎。 辨证论治内治法(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药: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2)气滞痰凝证。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药:橘核丸加减。外治法(一)急性子痈未成脓者,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水调匀,冷敷。病灶有波动感,穿刺有脓 者,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脓稠、腐肉较多时,可选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脓液已 净而溃未愈时,外用生肌白玉膏。(二)慢性子痈葱
42、归溻肿汤坐浴,或冲和膏温敷。第二节囊痈囊痈是发于阴囊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阴囊红肿疼痛,皮紧光亮,寒热交作, 形如瓢状。相当于西医的阴囊蜂窝组织炎。辨证论治内治法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药:龙胆泻肝汤或泻热汤加减。外治法未成脓者,用玉露散、金黄散或双柏散凉水凋糊冷敷。若红肿范围较大者,用三黄汤(大 黄、黄柏、黄苓)煎汤作冷湿敷,频换敷料,保持冷湿,有利于消炎退肿止痛。已成脓者, 及时切开排脓引流,切选择以最接近脓肿灶并有利于引流为原则。宜卧刀直切,注意避 免损伤鞘膜与睾丸。第三节子痰子痰是发生于肾子的疮痨性疾病。中医文献称肾漏、穿囊漏。其特点是患病的附睾有慢 性硬结,逐渐
43、增大,形成脓肿,溃破后脓液稀薄如痰,并夹有败絮样物质,易成窦道,经久 不愈。相当于西医的附睾结核。辨证论治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应用西药抗痨治疗6个月以上。内治法(1) 浊痰凝结证。温经通络,化痰散结。方药:阳和汤加减,兼服小金丹。(2) 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除湿化痰,佐以透脓解毒。方药: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加减。(3) 气血两亏证。补气养血,温补肾阳。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兼服小金丹。外治法未成脓者,消肿散结,外敷冲和膏,每天1 2次;已成脓者,切开引流。慢性窦道形成者,选用化腐药物制成药线或药条腐蚀窦道壁,达到腐去新生、促进愈合的目的。第六节尿石症尿石症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是泌尿外
44、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以疼痛,血 尿为主。畛断1. 上尿路结石:包括肾和输尿管结石,典型症状是突然发作的腰部或腰腹部绞痛或血尿。2. 膀胱结石:小儿多见,典型症状为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此 时患儿常手握阴茎,蹲坐哭叫,经变换体位后又可顺利排尿。3. 尿道结石: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出现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辨证论治内治法(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方药:三金排石汤加减。(2)气血淤滞证。理气活血,通淋排石。方药:金铃子散合石苇散加减。(3)肾气不足证。补益肾气,通淋排石。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第八节慢性前列腺炎由于前列腺受到微生物等病原体
45、感染或某些非感染因素刺激而发生的炎症反应。本病属于中医的“白浊” “劳淋” “肾虚腰痛”等范畴,因病位在精室,故又称“精浊”。辨证论治抓住本病肾虚(本),湿热(标),瘀滞(变)三个基本病理环节,以及肝郁贯穿始终,分清 主次,辨证用药。(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方药:八正散加减(2)气滞血淤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前列腺汤加减。(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4)肾阳虚孙证。补肾助阳。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5)补充: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加减。第九节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增生症俗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临床特点以尿频,夜尿次数 增多,排尿困难为主,严重者可发
46、生尿潴留或尿失禁,甚至出现肾功能受损。本病属于中医 的癃闭范畴,现称之为“精癃”。病因病机脾肾两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畛断直肠指检:1度大如鸽蛋,突入直肠约1-2cm ; 2度大如鸡蛋,突入直肠约2-3cm,中央 沟变浅,3度大如鸭蛋,突入直肠大等于3cm,中央沟消失或突出。辨证论治治疗以温肾益气,活血利尿为基本治疗法则内治法:(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消癃通闭。方药:八正散加减。(2)脾肾气虚证。补脾益气,温肾利尿。方药:补中益气汤加菟丝子,肉苁蓉,补骨脂, 车前子等。(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窍利尿。方药:沉香散加减。(4)肾阴亏虚证。滋补肾阴,通窍利尿。方药:知柏地黄丸加丹参,琥珀,地龙等。(5)肾阳不足证。温补肾阳,通窍利尿。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第十四章周围血管疾病第一节股肿*股肿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 其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怒张四大症状。相当于西医的深静 脉血栓形成,以往称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