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信息化与教育全国中学校长大会公开课获奖课件.ppt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0119173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PPTX 页数:83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与教育全国中学校长大会公开课获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信息化与教育全国中学校长大会公开课获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信息化与教育,11月6日,杭州,周宏仁 博士,国家信息化专家征询委员会 常务副主任,第三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第1页,2,目 录,一、信息革命与信息化,二、抓住信息革命机遇,三、全球信息化向高端发展,四、信息化与教育革命,第2页,3,一、信息革命与信息化,1.1 什么是信息化,1.2 现代信息技术,1.3 现代信息革命,1.4 信息化,1.5 信息社会,第3页,4,1.1,什么是信息化?,第4页,5,“信息化”是一种大家都耳熟能详词,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首先,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信息化阳光之下,享有着信息革命成果,例如计算机、数字电视、DVD、互联网等,几乎我们每天都会用到。不过,要问究竟什么是“信息化”,诸多人回答也许是“不懂得”,或者是“说不清晰”。,第5页,6,不仅国内这样,国际上诸多人也是这样认为。这个话,当然没有全错,不过,也不全对。由于,仔细地推敲一下,就会发现,从这句话中可以衍生岀一系列需要探讨重大问题。,这句话包括三个重要关键词。第一,是“信息技术”;第二,是“应用”;第三,是“各行各业”。,仅仅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可以提出数以百计需要回答,不过很难回答,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晰问题。,“,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应用,”,?,第6页,7,人们不仅要问,什么是信息技术?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关键技术是什么,有多重要?它是怎样发展,哪些技术导致了哪些重要技术革新或技术革命,等等。,第一种关键词:“信息技术”,第7页,8,信息技术有哪些重要应用?应用又怎样伴随技术发展而发展?对国家或地区而言,应用战略重点在哪里,优先级怎样选择?什么状况下应用成功,什么状况下应用失败,而关键成功因子是什么?应用又包括哪些政策、战略、原则、法规、管理问题,等等。,第二个关键词:,“,应用,”,第8页,9,既然是各行各业,必然包括全社会。那么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会受到什么样影响和冲击,哪些行业受到影响和冲击最大?这种影响和冲击实质是什么,导致了什么样经济社会变革和军事变革,它是一场技术革命还是一场产业革命?这种经济社会变革和军事变革对全球、对国家或地区意味着什么,又将使人类走向何处,等等。,第三个关键词:,“,各行各业,”,第9页,10,仅仅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就可以提出数以百计需要回答、不过很难回答,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晰问题。把所有这些问题放在一种“篮子”里,不难发现,“信息化”包括着大量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这些问题,几乎包括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生活所有重要领域,包括经济和社会巨大变革。,由此,可以体会到中央有关“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战略举措”论断,寓义确实极为深刻,意义确实极为重大。,信息化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应用问题,第10页,11,为了比较精确地认识信息化,必须对如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基本逻辑关系有一种比较精确理解。下面,我们将对这四个要素及其彼此之间关系逐一地进行讨论。,四个基本要素,信息技术,信息革命,信息化,信息社会,第11页,12,1.2 现代信息技术,第12页,13,什么是信息技术?从字面上理解,可以把但凡与信息采集、处理、寄存、传播等有关技术都叫做信息技术。这样,计算机、软件、互联网、数字电视是信息技术,印刷术、报纸、电报、广播,也是信息技术。不过,实际上,在1971年英特尔企业发明微处理器之前,国际上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半导体技术等词汇,却没有信息技术这个词。换句话说,信息技术这个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有其特定内涵,而后才逐渐使用频繁。,第13页,14,信息技术,一般将信息技术理解为基于(数字)计算机多种有关技术。伴随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体化,信息技术概念有所扩展,即泛指与信息采集、寄存、处理、检索、传播或运用有关多种技术。,按国际共识,判断一项技术与否属于信息技术,有两个参照点:一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二是基于微电子技术,或者说,使用了微处理芯片技术。,电报、模拟 、机、模拟电视等属于老式信息技术范围;而电子邮件、网络 、程控互换、数字电视、计算机、第二代后来 等等,属于现代信息技术范围。一般,我们说信息技术,实质上指都是现代信息技术。,第14页,15,60,年来信息技术发展基本测度,存 储 量,性能增长一倍,价格下降二分之一,网络带宽,计算能力,12 个月,9 个月,18 个月,衡量信息技术发展状况,科学家们重要有三个指标,即:计算能力,寄存量,和网络带宽。,第15页,16,1.3 现代信息革命,第16页,17,现代信息革命从什么时候算起?,国际上有两种不一样样意见。一种认为是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诞生;另一种则认为是1971年第一种微处理芯片(Intel 4004)发明。,1946年生产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由30个机柜构成,重30吨,占地180多平方米,有17468个电子真空管,每秒只可做近400次乘法。,第17页,18,产业革命,“生产体系组织构造和经济构造飞跃来源于一系列技术改善或技术革命所引起生产力巨大发展。”(钱学森),从过去60年信息技术发展和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影响来看,人类社会生产体系组织构造和经济构造确实正在经历一次巨大变革,正在产生一次新飞跃,并且,这个变革和飞跃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无处不在应用所引起。,“产业革命是指生产体系,组织构造和经济构造一次飞跃”,恩格斯,:,第18页,19,信息革命实质,信息革命,就字面而言,是指在信息采集、寄存、处理、检索、传播和运用等各个方面一系列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但就本质而言,则是有关人类信息和知识生产、传播和运用一场革命。,现代信息革命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其所带来一系列技术改善或技术革命引起。,现代信息技术是基于电子数字计算机技术,因此,信息数字化是现代信息革命最基本特性,而现代信息革命实质上就是一场信息数字化革命。由于,没有数字化信息无法运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和运用。,第19页,20,信息革命为何如此重要?,理论上,人类一切逻辑思维活动都可以计算机化,只要计算机运算速度足够快、寄存量足够大、体积足够小、价格足够低。显然,这个目旳正在被“逐次迫近”。,工业革命以机械力延伸了人类自然力中“体力”,信息革命延伸了人类自然力中“脑力”。“人算不如机算”,计算机对信息处理和寄存能力,大大超过人“脑力”。人类社会方方面面活动无一不有信息伴随,无处不用“脑”,因此,信息革命对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了极为深刻影响,并由此而带来人类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重大变革。,第20页,21,信息化与工业化特性不一样样,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影响,更多是有形、物质、硬性,而信息革命对人类社会影响,则更多是看似无形、非物质、软性。,假如说工业革命产生是一种“硬实力”、是体现力量“肌肉”话,信息革命所产生则是“软实力”、是体现智慧“大脑”。前者使人更“强健”,由于有形而轻易受到重视;后者虽然使人更“聪颖”,却由于看似无形而不易受到重视。,这是热衷于工业化人们轻易犯一种毛病,也是信息化推进中碰到多种各样困难和社会阻力一种重要原因。,第21页,22,1.4,信息化,第22页,23,什么是信息化,什么是“化”?“化”就是“变化”。“农业化”使人类由靠“采集食物、捕猎动物”为生原始社会向着以“栽培植物、畜养动物”为生农业经济变化;“工业化”使人类由“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向着“以货品和服务商业性生产”工业经济变化;“信息化”则使人类由工业经济向着充足运用信息和由信息而产生知识服务经济方向变化。,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历史经验表明,假如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向着一种方向变化,就一定会产生深刻经济社会变革,使社会属性发生质变化。农业化使人类由原始社会走向农业社会,工业化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就是这样例证。,第23页,24,认识和理解信息化,对于信息化认识和理解有几种不可忽视要点。,首先,信息化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进程,或简朴信息技术应用问题,而更重要,信息化是一种社会进程,即社会发展和演变过程。,另一方面,信息化不仅仅具有生产力(生产技能与生产工具)发展内涵;同步,更重要,信息化意味着生产关系(管理流程和组织机构)变革。,第三,信息化内涵是变化人类信息和知识生产、传播和运用方式,一种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生产、传播和运用方式。,第24页,25,1.5,信息社会,第25页,26,信息社会全球共识,12月,在瑞士召开第一次“信息社会世界峰会”通过了一种“原则申明”,其中,世界各国政治家“代表世界各族人民宣布”并正式向全球确认了信息社会来临。,信息社会因而也成为与时俱进“现代化”概念一种基本方向和目旳。离开了信息化和信息社会,我们现代化就有也许迷失方向。,“我们深信不疑,我们正在共同迈入一种极具潜力新时代,一种信息社会新时代,一种扩展人类沟通和交流新时代。”,构造信息社会,一种新千年全球挑战,第26页,27,认识信息社会五个维度,技术维度:从生产力发展角度观测人类社会发展,信息技术成为信息时代一切经济活动技术基础。,经济维度: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经济活动中所具有绝对重要性。,社会维度:超过二分之一从业者在与信息和知识规模性生产、传播和运用部门中就业。,网络维度:网络成为沟通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一种基础设施。,文化维度:工业社会改造是生产方式,而信息社会变化了生产最终止果,即文化。,第27页,28,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可以用“三化”来概括,即: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采食,捕猎,栽培植物,畜养动物,农,业,化,信,息,化,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工,业,化,货品和服务商业性生产,信息和知识生产,和传播,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精确农业,农业高科技化,第28页,29,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关系,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不是互相排斥、“有你无他”发展过程;也不是一先一后、互相“断代”,“你方唱罢我登场”关系,而是一种互相渗透、互相融合过程。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三条平行轨迹。,不是工业化了农业化就结束了、信息化了工业化就结束了;不是工业化了就不要农业化了、信息化了就不要工业化了。三者并不彼此对立。,农业化也好、工业化也好、信息化也好,都是一种渐进、发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过程;增进他们互相融合,就是人类文明发展主题。,第29页,30,二、抓住信息革命机遇,2.1,中国痛失工业革命机遇,2.2,苏联痛失信息革命机遇,2.3,信息化在中国发展,第30页,31,2.1,中国痛失工业革命机遇,第31页,32,工业革命:中国落后一百年,历史经验表明,变革就是机遇,变革越大,机遇也越大;而抓住产业革命带来机遇尤为重要。,假如从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主张师夷之技、造船制炮,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设洋炮局、训练洋炮队,作为洋务运动开端算起,中国工业革命至少已经落后于英国1。,等到一部分民族精英认识到中国需要赶上工业革命步伐以“振兴中华”之时,中国已经国力荏弱,被因工业革命而崛起列强宰割得奄奄一息了。,第32页,33,世界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17501900),1750,1800,1830,1860,1880,1900,(,整个欧洲),23.2,28.1,34.2,53.2,61.3,62,英国,1.9,4.3,9.5,19.9,22.9,18.5,法国,4.0,4.2,5.2,7.9,7.8,6.8,德意志诸邦/德意志,2.9,3.5,3.5,4.9,8.5,13.2,意大利诸邦/意大利,2.4,2.5,2.3,2.5,2.5,2.5,俄国,5.0,5.6,5.6,7.0,7.6,8.8,美国,0.1,0.8,2.4,7.2,14.7,23.6,日本,3.8,3.5,2.8,2.6,2.4,2.4,中国,32.8,33.3,29.8,19.7,12.5,6.2,印度/巴基斯坦,24.5,19.7,17.6,8.6,2.8,1.7,第33页,34,按人口计算工业化水平(17501900),1750,1800,1830,1860,1880,1900,(,整个欧洲),8,8,11,16,24,35,英国,10,16,25,64,87,100,法国,9,9,12,20,28,39,德意志诸邦/德意志,8,8,9,15,25,52,意大利诸邦/意大利,8,8,8,10,12,17,俄国,6,6,7,8,10,15,美国,4,9,14,21,38,69,日本,7,7,7,7,9,12,中国,8,6,6,4,4,3,印度/巴基斯坦,7,6,6,3,2,1,(,以19英国为100),第34页,35,世界部分都市人口变化(18001900),1800,1850,1880,1900,纽约,64,696,1,912,3,437,伦敦,959,2,681,4,767,6,581,东京,800,-,1,050,1,600,莫斯科,250,365,612,1,000,上海,300,250,300,600,布宜诺斯艾利斯,40,76,236,821,孟买,200,500,773,776,悉尼,8,60,225,482,开普敦,20,20,35,77,(单位:千人),第35页,36,工业革命使中国国际地位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制造业相对份额:1750年,中国所占相对份额高达32.8,远远超过英国1.9%;1860年,由于人口众多,中国相对份额(19.7%)仍与英国相称。不过,到了19,英国已经是中国三倍。,按人口计算工业化水平:1750年,英国仅略高于中国(10%对8%);1860年,英国已经是中国16倍;19,英国则是中国33倍以上!,国家比较优势:先进蒸汽机技术和机械工具使用,使英国具有决定性经济和军事优势,鸦片战争和随即一系列中英较劲,胜败早已确定。,第36页,37,深刻历史教训,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不管是乾隆(17351795年在位),还是其后嘉庆(179518在位)和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都没有对世界上正在发生工业革命予以足够关注,没有注意到工业革命所导致重大经济社会变革,中国因而痛失工业革命带来机遇,使整个中国一部近代史成为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和苦难历史。,“,他在位六十年,继康熙、雍正之后,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和文化以及巩固国家统一等许多方面,都作了重大努力,从而使清朝统治发展到了全盛期。,”,中国通史第十卷,第18册,第37页,38,2.2,苏联痛失信息革命机遇,第38页,39,前苏联错失信息革命机遇,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强国,其黄金储备为200亿美元,约占世界总量330亿美元2/3;美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1/2,生产多种产品占世界1/3;船舶总吨位占世界1/2。195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达3810亿美元,超过苏联、英国、法国、西德、日本和意大利总和。,二战后来至上世纪60年代末,苏联克服多种困难,使重工业产量在1945至1950年间增长一倍;制造了原子弹和氢弹,率先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发展了远程战略导弹系统;工业化速度完全出乎西方国家预料,在军事上和战略上与美国获得了近乎平等地位。,第39页,40,20世纪70年代后来,前苏联开始走下坡,直到上世纪70年代,苏联经济每年仍以5%或愈加迅速度增长,GNP也仅次于美国;虽然国防开支很大,却并没有拖跨苏联经济。,不过,70年代后来,苏联增长速度开始下降。1984年仅为2.5%。1990年,苏联解体,在美苏两霸竞争中彻底失败。,有学者讨论了前苏联在与美国竞争中失败原因并认为,前苏联由于无法像西方国家那样将现代、以信息和知识处理为基础信息技术融入市场经济之中,因而完全丧失了经济上与西方国家竞争力。,第40页,41,前苏联与美国在信息化方面巨大差距,1978年时候,苏联大概只有18,000 至 28,000台计算机在运行,而美国却有25万台;到了1985年,这个差距深入扩大为苏联仅有5万台个人计算机,而美国却有3,300万台。,在瓦解前夕1988年,苏联计算机虽然增长至10万至15万台,但美国已经有4,000万台。两国信息化差距,可见一斑。,根据苏联经济学家估计,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国民经济产品大概只有8%抵达或靠近世界水平。,第41页,42,信息化差距使前苏联丧失国家比较优势,信息化这种差距,不仅影响了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并且,对前苏联军队现代化也产生了极为负面影响。,换而言之,信息化差距使前苏联不仅没有掌握信息革命也许形成国家比较优势,也使前苏联丧失了来之不易工业革命所形成国家比较优势,这个历史教训也是极为深刻。,第42页,43,2.3,信息化在中国发展,第43页,44,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研究全球信息化发展,当然离不开对世界各国,尤其是某些影响较大国家信息化进程研究。不过,这种研究,要点并不在于世界各国正在做什么或者准备做什么(这些对于我们当然有借鉴意义),而在于他们对于全球信息化进程基本观点和见识,他们对所处国际、国内环境分析,以及他们采用多种基本政策、战略和举措原因。,“现代化没有一定经典模式,没有两个国家可以取同样道路。由于各个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社会和文化变革并不是同步发生,也不也许以同一速度发展。”,简要不列颠百科全书,第44页,45,中国信息化进程从什么时候算起?,现代信息革命是以电子数字计算机发明为标志。,1956年,周恩来亲自主持制定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将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以此揭开了中国应对现代信息革命挑战序幕。,因此,中国信息化进程以1956年为起点。中国着手抓住现代信息革命机遇,虽然晚于美国、苏联、英国,却与日本、法国、德国相差不远,并不算晚。,中国信息化进程起点,第45页,46,“艰苦中创业”阶段,从1956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文革中波折发展”阶段,从1966年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阶段,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来至1999年新世纪前夜;,“全方位高效益推进”阶段,由至今。,中国信息化进程四个阶段,第46页,47,1956年,周恩来亲自主持制定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周恩来:“决定一种国家国势国力,将是新技术而不是老式技术”。,1984年邓小平有关“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为经济参照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12月党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有关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提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战略举措”。,影响中国信息化进程里程碑事件,第47页,48,全民信息素质提高,20中国计算机拥有量抵达2.2亿台(为2200万台),每百人拥有量为16.7。城镇居民家庭电脑拥有量呈直线上升,年终,都市和农村家庭电脑拥有量各为61.9%和5.2%。,年终,中国网民数初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3月底,中国网民规模抵达3.84亿人,其中宽带网民数抵达3.46亿人,占网民总体90.1%,网民约2.33亿,拥有博客网民抵达2.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28.9%,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5.6%)。,20,中国家用电视机总量已经抵达5.6亿台,平均每百户拥有量为132台。,第48页,49,1999至20间,我国农村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率由0.5%飙升至5.2%,增长了10倍以上。,20末,中国开通互联网乡镇比重抵达99.3%,开通互联网行政村比重抵达91.5%;农村网民规模抵达1.07亿人,较202370万人增长了7倍,年均增长率达62%,增速远远超过城镇31%。农村网民平均上网时长约16小时/周。,农村固定 普及率由年11.7%上升到2023.1%,农村移动 由4.3%上升到2077.8%。农村居民彩电拥有量从48.76部/百户,增长到20233.89部/百户。,城镇数字鸿沟开始缩小,第49页,50,自年起,中国已经从信息化发展“中低水平国家”跨入信息化发展“中等水平”国家行列。,203月,国际电信联盟公布最新信息化发展指数研究汇报指出,2023至20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全球排名从第90名上升到第73名,是全球信息化发展指数增长最快10个国家之一。中国在信息化可接入性和使用方面,是全球进步最快国家。同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2023/20网络就绪指数测算研究汇报,对全球134个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了测评和分析。,20,中国网络就绪指数全球排名由第65位升至第46位,初次在“金砖四国”中居于首位。,中国信息化发展国际比较,第50页,51,三、全球信息化向高端发展,3.1 全球信息化发展形势,3.2 几种重要技术趋势,第51页,52,3.1,全球信息化发展形势,第52页,53,信息化领域国际竞争,纵观二十一世纪头全球发展,一种明显事实是:信息化仍然是这个新世纪重要时代特性;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推进经济和社会变革重要力量;仍然是国家竞争力战略重点和制高点。,许多国家都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力争短期内刺激、恢复经济增长同步,更要瞄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竞争制高点,为本国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信息化作为一种既可照顾眼前,又可兼顾长远战略举措,因此受到世界各国前所未有高度重视。,第53页,54,围绕信息化三争,第一,争信息化关键技术和产业;,第二,争信息化新兴产业发展和经济构造转型;,第三,争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在全社会普及程度。,三 争,显然,只有发达国家才有能力参与信息化三争。,发展中国家信息化大多只能停留在争取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第54页,55,信息化三类国家,中国大抵只属于第二类国家。,毫无疑问,只有处在第一类国家才能牵住信息化“牛鼻子”,才有也许引领时代时尚,从信息化大潮中获取最大程度国家利益。,一类:在信息技术前沿非常活跃和创新;,二类:依赖于他国研发先进信息技术,但在有关软硬件产品生产方面非常活跃;,三类:运用他国技术和产品,在应用方面比较活跃国家。,三 类,第55页,56,全球信息化向高端发展,泛在化,1,可视化,2,智能化,3,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传感网、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在全球广为传播,充足反应了信息与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在通过了几十年发展之后,正在向高端发展。,第56页,57,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泛在化: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最初是在一种一种单位(点)内进行;后来,开始在有关单位之间形成一种系统(线);目前,则是在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面)布署传感器、控制器和信息系统。,可视化:电信技术初期追求是在全球任何角落都可以“听得见(打 )”,目前目旳则是在全球任何角落甚至外层空间都可以“看得见”。,智能化:信息系统初期目旳只是信息采集和分析处理;目前则力图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和算法,实现对象、目旳智能化控制。,第57页,58,3.2 几种重要技术趋势,第58页,59,1,、宽带化是信息化向高端发展基础,几乎所有信息化向高端发展都指向宽带需求。宽带化是“可视化”物质基础,是人类走向网络时代一种必然成果。,世界各国基本上以100Mbps为目旳。美国:20至少1亿家庭实现下行不小于100Mbps、上行不小于50Mbps宽带接入;德国:2050Mbps覆盖100家庭,20至少50家庭100Mbps接入;澳大利亚:90家庭100Mbps上网,其他10家庭可无线接入;日本:2023已实现3000万家庭30100Mbps接入;芬兰:年升级到100Mbps;韩国:2023有线网最高传播速度抵达1Gbps,无线网平均传播速度为10Mbps。,第59页,60,2,、移动化是泛在化物质基础,我国为58.8%,印度为50.9%、美国为91.0%。显然,我国尚有巨大发展空间。,国 家,用 户,国 家,用 户,立陶宛,148.4,爱沙尼亚,147.8,意大利,147.4,俄罗斯,146.8,葡萄牙,137.0,德 国,130.1,英 国,122.9,乌克兰,119.5,荷 兰,115.3,匈牙利,115.1,西班牙,111.0,罗马尼亚,108.5,新西兰,101.7,约 旦,101.1,中国香港,150.5,中国台湾,101.3,全球移动顾客超过100国家和地区:,第60页,61,移动互联网加紧发展,全球万维移动网数据总量(TB),末呈加速发展态势、年7月达53.9TB,,接入互联网初次超过台式机接入互联网,成为固定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发展里程碑。年,全球 数据通信初次超过语音通信。,第61页,62,物联网是“物互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由“人”向“物”延伸,是信息化向高端发展一种重要方面。网上每一种“物”都必须是智能,而物与物之间可以互换信息。不过,物联网不是互联网发展下一代。,物联网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物管理和运用系统,正在引起一场人类有关物管理和运用革命。不管从中国或全球来看,有着极大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在可以预见未来,不管就全球、国家、或地区而言,一定会有诸多种“物”管理和运用系统;有诸多种不一样样功能、不一样样用途物联网。物联网不会是一张网,而是诸多种网。,3,、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第62页,63,4,、泛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泛在计算概念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有人也将其称为普适计算或围绕智能。泛在计算实际上包括泛在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互换及指令执行。,泛在计算是微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不停发展和融合成果,是正在酝酿中重大技术革命之一(计算科学第三次浪潮)。,泛在计算为后PC时代,人与计算机互动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将信息采集、处理和互换直接、彻底地嵌入任何物品之间或人与物品之间互动之中,随时随地进行;然而,在泛在计算过程中,人们却并不一定意识到它存在。,第63页,64,5,、智能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嵌入式系统近年来发展很快,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目前,每年在PC中使用微处理器不过以 M计,而嵌入式系统中微处理器则以 B 计。全球嵌入式芯片总量已经超过3000亿片。,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催生了 CPS 概念诞生。显然,CPS是一种系统系统,计算部分(cyber)嵌入于物理系统之中,与物理部分(physical)一起工作。两者之间不停地互换信息,计算部分计算过程与物理部分物理过程同步进行。,CPS带来诸多理论上需要研究问题,在未来10至间,有也许发展成为一门新科学,第64页,65,6,、云计算,“云计算”代表了人们在网络时代对于充足运用网络资源一种网络计算梦。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开始在全球普及和应用之后,人们就一直在探索网络计算时代“计算能力处理方案”。“网机”、“网格计算”、“算厂”都热过一时。不过,信息“个性”和“私密性”否认了这些尝试和努力。,将超强信息处理能力赋予每一种个人是信息革命和信息化发展目旳之一。任何计算技术发展不也许与这个目旳背道而驰。,因此,云计算不大也许成为“下一代”计算技术,仿佛后来多种各样计算都要到“云”上完毕。用“云”或不用“云”,需要认真地论证。,第65页,66,7,、高端计算,高端计算是国家在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内占有领导地位战略工具。,高端计算技术可以看作是信息技术向高端应用发展,包括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内许多无法用解析措施处理许多非常复杂建模和计算问题。,“计算机建模与模拟”已经成为与“理论”和“试验”具有同等重要性科学和技术发展第三个支柱,使许多过去看来“无解”或人力做不下去问题,目前有了新但愿。,高端计算是科学技术信息化手段和工具。,第66页,67,8,、智慧,XX,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本质上就是追求人类社会各领域“智能化”实现,是数字化、网络化之后,对于充足发挥计算机潜能高层次应用追求。,已经开发许多信息系统,假如只有数据和信息采集、寄存、处理、检索和运用,不能算是“智慧系统”、或智能化系统,只能说是实现了数字化。,这些系统联网应用,显然,也不能算是“智慧系统”、或智能化系统,只能说是实现了网络化。,因此,不是在信息系统或都市前面加上“智慧”两个字,信息系统或都市就“智慧”了,就智能化了。“智慧系统”,或智能化系统,关键是“算”。“算”也是计算技术最大潜能之所在。,第67页,68,四、信息化与教育革命,4.1 构造信息时代国民教育体系,4.2 发展信息化国民教育,第68页,69,信息化引起教育革命,假如将工业化导致教育革命,以及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教育做一种比较,就不难想象信息化所引起教育革命将对工业社会教育产生怎样冲击。,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既有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授)学(习)措施进行改造,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极为关注问题。信息化正在引起教育革命,是现代信息革命重要内容之一。,在这场教育革命中,首先碰到问题并不是怎样构造网络、实现远程教育、开发教育信息资源等问题,而是“教育”这个伴随人类文明发展永恒主题,怎样与信息革命所带来时代变迁相适应、怎样满足信息化和信息社会需求。,第69页,70,4.1 构造信息时代国民教育体系,第70页,71,什么是信息时代教育体系?,一种伟大产业革命必然伴伴随教育和科学革命。一种全新社会形态必然提供巨大发明和创新空间,造就伟大发明家和科学家。我们有必要研究信息革命对现代教育所导致冲击,研究什么是信息时代教育体系。,由于,现行教育体系是为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准备,成为工业社会产物,不是为信息革命和信息社会到来而准备。,第71页,72,信息化导致时代知识构造发生变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工业时代口号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剧变。在美国,许多数理化博士找不到工作,诸多人改行学了电脑。许多当今社会新富,都是学电脑年青人。只要有计算机技能,不愁找不到工作。目前是“学好计算机,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并不意味着数理化不再重要,或者学电脑年青人都是天才,只是反应了时代变化导致了知识构造变化、社会需求变化,而我们教育体制还没有适应这种变化。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使之适应信息时代和信息社会需求,是历史必然。,第72页,73,消除,“,信息文盲,”,我们既有教育体系是以工业社会需求为根据而设计。就理工科而言,其三个支柱是数学、物理和化学。这种教育体系已经很明显地不能满足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需求。文、医科问题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不处理,将严重影响我国信息化进程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上世纪90年代,美国杂志上一篇文章提到,由于技术飞速发展,美国存在着一种严重“经济文盲”现象,即对新经济及其技术基础一无所知。这种现象实际上是教育与时代变化脱离成果。从小学教育开始,消除“信息文盲”,是构造信息时代国民教育体系基本任务之一。,第73页,74,目旳:提高全民信息素质,信息化最终将实现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这个转变决不是仅仅依托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就可以完毕。全社会每一种人,尤其是每一种受过中、高等教育人,都必须参与其中,具有基本信息素质。,信息时代中国国家比较优势形成,中国信息化进程速度和质量,中国向信息社会过渡速度,归根结底取决于中国全体国民信息素质。善用信息技术13亿人,是中国和平崛起最宝贵财富和无可比拟国家竞争优势。,第74页,75,构建信息时代国民教育体系,因此,重要任务是构建一种信息时代(融合工业时代)国民教育体系,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全方位地展开信息时代国民教育。,需要从信息化发展客观需求出发,对目前国民教育体系中信息化教育状况进行全面研究和评估,包括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大学、硕士教育,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终身教育等等;从课程设置、师资构造、教材准备、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市场供需等方面分析构建信息化国民教育体系重要战略和措施。,第75页,76,信息化知识体系教育,在各个层次上培养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低、中、高级复合型人才,必须从学校开始,而不是在学生走出校门之后。使信息化知识体系从小学开始就全面地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成为教育改革关键和紧迫任务之一,也是国家信息化重大战略之一。,信息化知识体系包括:信息技术、信息革命、信息化和信息社会等四个方面。,我国在“十二五”期间,需要就国民教育体系改革问题开展全面研究,同步,提出改革详细方案,为我国信息化未来发展全面地奠定人才基础。,第76页,77,改革工业时代教、学措施,伴随技术进步和人类对自然认识深化,知识积累越来越多,学生不也许什么都从头学起。培养一种人才,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毕业,什么必学,什么可学可不学;哪些需要老师教,哪些可以上网学,需要重新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和评估。,信息化重要内涵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强化“数字教育”成为教学内容改革关键。,学生除了学习知识之外,更要学习获得知识措施和手段,尤其是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措施和技能。同步,“网德”教育成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重要而基本内容之一。,第77页,78,4.2,发展信息化国民教育,第78页,7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就。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成绩尤为突出。,CEBSat覆盖全国,是全球最大公益性卫星远程教育专业服务网,承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军队远程教育等四大国家级卫星远程教育工程,终端站点65万多种,约23%站点同步接入互联网,是中国广大西部及农村偏远地区重要教育信息化传播体系。,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连接了分布在全国200多种都市高校、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多种,顾客超过万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国家学术互联网。,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很快,第79页,80,“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中西部地区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配置教学光盘播放设备40.2万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27.9万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4.5万套,覆盖中西部36万所农村中小学,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初步建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职业教育资源库、高校网络教育课程资源、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库等等。,基础设施不停改善、教学资源不停丰富,第80页,81,教育信息化:继续向农村倾斜,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有了很大发展。不过,全国小学、初中、中职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数各为4.3、6.5、13.9台;小学、初中、高中建网学校比率各为12.5、39.3、70.9。普及率仍然偏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此外,广大农村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信息化投入偏少。,“十二五”期间,在教育信息化投入需要继续向农村倾斜同步,更需要大力增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后者不仅使学生受益,更是提高师资水平重要手段。,第81页,82,参照资料,周宏仁,信息化论,人民出版社。,周宏仁,信息化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版。(全国一般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周宏仁主编,中国信息化进程,人民出版社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书系),第82页,83,谢 谢!,第83页,</p>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