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1页,第一节 中医药养生概论,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2页,健康概念:,(,WHO,1948,):,精神上、生理上、社会生活上良好状态,,而不但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3页,精神上、身体上良好状态:,“,形神合一,”,社会生活上良好状态:,意识清楚,有辨人、辨时、辨向能力,个人生活能自理,能够行动,可
2、进行家务劳动或消遣性作业,可进行社交,有就业能力,以求经济上能自给,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4页,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原因所引发一个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病理过程或功效障碍。,疾病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中一定致病原因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内环境素乱和生命活动障碍。,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5页,亚健康状态,(WHO):,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不过有一些功效改变或个别生理功效下降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介于健康者(处于第一状态)和疾病患者(处于第二状态)之间。,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6页,亚健康,健康,疾病,饮食,习惯,情绪,运动,养生,药膳,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7页,最
3、轻易亚健康人群:,A,精神负担过重人;,B,脑力劳动繁重者;,C,体力劳动负担比较重人;,D,人际关系担心、造成负担比较重人;,E,长久从事简单、机械化工作人(缺乏外界沟通和刺激);,F,压力大人;,G,生活无规律人;,H,饮食不平衡、吸烟酗酒人。,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8页,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邪伏防发,既病防变,”,。,“,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
4、入,则难治。,”,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9页,唐,.,孙思邈,:,“,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善养性者,治未病之病,”,,,“,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10页,(一)养生定义:,养:护养、保养、调养,生:生命、生存、生长,养生:保养生命,依据人类生命发展规律,在整个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各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伎俩或方法,以到达促进健康、延年益寿一个自觉保健活动。,(辨证养生、终生养生、全方面养生、持之以恒),养生
5、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11页,(二)中医养生学概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标准和养生方法一门实用性学科。利用恰当伎俩(包含药品治疗等),适应自然规律维系人体生命活动方式。,养生理论和方法也叫做养生之道。,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12页,多学科,(,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地理医学,社会医学,),中医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天人对应,”,、,“,形神合一,”,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精、气、神。,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13页,养生术语英译,health preserving(traditional psych
6、osomatic training,,,dietary regime and keeping regular hours to keep good health,。,care for life,;,conserve ones vital powers,;,preserve ones health,;,keep in good health,way to care for life or conserve ones vital powers,;,the way to stay healthy),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14页,health preservation,to cultivate a
7、nd nourish well being of physical health,“keep fit”,、“,stay healthy”,、“,health care”,a regime to keep oneself healthy mentaly and physically,Yangsheng,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15页,二、中医养生学发展历史,(一)上古时期(萌芽),BC200,万,-BC,(夏),“,修火之利,范金合土,认为台、榭、宫室、牖户,”,(,礼记,礼运,“,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养生家,彭祖,-,“,上古大贤,道家先师,中华寿神,气功开源,”,,,彭祖摄养术,彭祖
8、导引术,彭祖烹调术。,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16页,(二)先秦时期(起源),1,、,道家养生思想,:,“,清静无为,”,、,“,贵柔,返朴归真,”,-,无欲、无知、无为。,“,顺应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17页,“,五色令人色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政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修身养性,”,:,“,守一,”“,存思,”,、,“,守神,”,。,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18页,2,、儒家养生思想,:,强调精神调摄,注意身体护养,提倡饮食卫生。,3,、杂家养生思想,吕氏春秋,
9、毕数之务,在意去害,”,;,“,趋利辟害,顺应自然,”,;,“,动形以达郁,”,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19页,黄帝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第一部养生宝典,第一部关于生命百科全书,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20页,对生命起源认识,“,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人对应,顺应自然,“,顺四时而知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明确提出养标准和方法,精神调摄,起居养生,饮食养生,房事养生,导引按跷等。,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21页,“,美饮食,”,与,“,饮食
10、有节,”,“,食用、食养、食疗、食忌,”,“,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和,“,谷肉果类,食养尽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麦、黍、稷、麻、菽。五菜:韭、薤、葵、葱、藿。五畜:牛、犬、羊、猪、鸡。五果:李、杏、枣、桃、栗。,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22页,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成,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味,饮食五味调和,酸属春,苦属夏,辛属秋,咸属冬。,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23页,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1、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24页,汉唐时期,(发展),融医、儒、道、佛诸家养生思想于一体,各取其长。,养生家、医学家。,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25页,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因而,“,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金匮要略,。,医圣,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26页,华佗,五禽戏,动则不
12、衰,-,动形养身,(,导引,气功,按摩,),三国志华佗传,中载其论云:,“,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妥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虎、鹰、熊、狼、鸟,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27页,神农本草经,-,药补,共载中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补益强身、抗老防衰,如人参、黄芪、茯苓、地黄、杜仲、枸杞等。,白虎通,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28页,唐,.,孙思邈养生思想,融汇道
13、儒、佛家思想,-,医学理论、养生学。,“,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养性序,:,“,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29页,摄养枕中方,食养养生:节制饮食,以食疗病,养老益寿,饮食宜清、淡、软、简;忌腻、厚、生冷、杂。,“,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30页,方士之术 盛行,寻求长生不老方药。,炼丹术、服石法、神仙术、房中术等,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晋葛洪,神
14、仙传,:,“,魏伯阳者,吴人也,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不愿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其所从来,谓之治民,养身而已。,”,“,入山作神仙丹,丹成,服丹,丹入口即死,”,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31页,宋元时期,食养时疗: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撰,饮膳正要,顺时奉养,“,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恭怡奉亲,慎无懈怠,”,起居护养,“,尽力将护,以免非横之虞,”,,,“,凡行住坐卧,宴处起居,皆须巧立制度,”,。,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32页,“,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若生冷不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则疾患,”,。,“,老人之食,大抵宜温热、熟软、忌其粗硬生冷,”
15、及,“,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33页,金元四大家:,刘完素,-,炽热说。养生重在养气。,“,寒凉派,”,创始人。,张子和,-,攻邪说。祛邪扶正。,“,养生当用食补,治病当用药攻,”,李东垣,-,脾胃说,,“,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即伤,而元气 亦不能充,则诸病之所由生也,”,朱丹溪,/,朱震亨,-,养阴说。阴气保养。,“,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34页,明清时期,中医养生专著大量发行出版。,本草纲目,丰富养生、养生学内容,提出了温补肾阳、治形
16、保精、调养五胜、动静结合等养生法则。导引保健、武术健身。,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35页,近当代养生学发展,1840-1949,。,1949,后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发展。,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36页,鹤年堂,-,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始建于,1405,年间,“,丸散膏丹同仁堂汤剂饮片鹤年堂,”,108,种药膳,138,种药粥,36,种药酒,82,种药汤。,“,调元气 养太和,”,-,白鹤保命丹,-,戚继光,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37页,王懿荣,甲骨文发觉,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38页,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自清雍正元年起,北京同仁堂开始供奉宫廷御药,历经清朝八
17、代皇帝。,“,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39页,养生之道丰富,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传统养生学特点,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40页,学术流派众多,道家养生,修身养性,长生,守一,存思,守神,儒家养生,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医家养生,博取众长,传统中医学,释家养生,出世,四大皆空,自度救人,普度众生,武家养生,内外功,意气力结合,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41页
18、系统养生标准,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慎重起居、各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42页,传统养生学,“,道、理、法、术,”,层次结构:,“,道,”,为源,为养生之本。,“,理,”,明,“,道,”,,揭养生之秘,“,理,”,。,“,天人对应,”,、,“,整体观念,”,、,“,调谐阴阳,”,“,法,”,通,“,理,”,。立养生规则,。,“,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动静适宜,”,“,术,”,为用,体养生之,“,道,”,。,“,神仙术,”,,,“,按摩术,”,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43页,健康养生法则,/,洪昭光,
19、洪昭光,男,,1939,年生,福建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教授,首都医科大学从属北京安贞医院研究员、教授、主任医师,全国心血管防治领导小组副组长洪昭光教授,“,生活方式与健康老龄化和心血管病,”,中南海专题汇报会,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44页,三个半分钟,起床前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又坐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又等半分钟。,三个半小时:,天天早上起来运动半小时,中午睡上半小时,晚上慢步行走半小时,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45页,饭前喝汤,苗条健康,瘦人要变胖,饭后喝汤,胖人想变瘦,饭前喝汤,标准体重,=(H-100)*0.9,H cm)-105,体重指
20、数,=W|H,2,18.5-22.9,),25,肥胖,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46页,天天一袋牛奶,800mg Ca,二百五十克到三百五十克碳水化合物,三分高蛋白,以素食为主。,食物四气(温、热、寒、凉),500,克蔬菜和水果。,合理膳食,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红,-,天天一个西红柿,黄,-,胡萝卜、西瓜、红薯、老玉米、南瓜。,绿,-,绿茶,白,-,燕麦粉、燕麦片,黑,-,黑木耳,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47页,适量运动,最好运动,-,走路。,要做到三、五、七。,“,三,”,-,最好一次三公里三十分钟以上。,“,五,”,-,一周最少运动,5,次。,“,七,”,-,每分钟心跳次数加自己年纪等于,170,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心理平衡作用超出一切保障作用总和。,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48页,健康态度,一个中心,二个基础点,三大作风,八项注意。,“,一个中心,”,:是以健康为中心。,“,两个基础点,”,:第一点叫糊涂一点,第二点叫潇洒一点。,“,三大作风,”,: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永远保持高兴。,养生与中药专题知识讲座,第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