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数学怎样提高课堂效果.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01885 上传时间:2025-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怎样提高课堂效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怎样提高课堂效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怎样提高课堂效果 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熟悉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关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同学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同学的兴趣无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给同学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升同学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加学习。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必须要同学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同学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堆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同学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其次,注重优良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强化。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同学,给同学一种亲切感,是同学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优良的心态参加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关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教师也应多多给予激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常常给予同学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在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呈隐蔽形式,渗透在同学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引导同学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同学在观察、实验、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看到知识背后蕴涵的思想,那么同学所掌握的知识才是可迁移的,同学的数学素养才干得到质的飞跃。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引导同学回忆以往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面积计算时的方法,再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从方法入手,将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途径进行转化,归纳成已解决或易解决的问题,最终使原问题得到解决。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同学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了化归、极限的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提升课堂效果一 〔拓展〕探究空间,满足同学的期待心理。 心理学者认为:读者往往具有一种期待的心理,当阅读作品与自己的期待心理一致时就会丧失兴趣;反之,当作品超过和矫正了他的期待心理时,便会激发他的兴趣;教师的施教实际上也是一种创作,教师〔制定〕的每一节课都是一件作品,同学就是这件作品的阅读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挖掘课本中所蕴含的超过和矫正同学期待心理的结论、解法等,拓展同学的探究空间,从而提升同学的兴趣,促进同学智力的发展。 例如我在上《平面图形总复习》时,我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直角让同学猜一猜,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再出示一个三角形的钝角让同学猜,它又是一个什么三角形?最后再出示一个三角形的锐角,问同学:"它呢?又是什么三角形?'同学可能受定势思维的影响,都说是锐角三角形。我出示整个三角形,是一个钝角三角形。这时我就问:"刚刚看到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的都可以推断它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为什么看到一个锐角这个办法就不行呢?'接着让同学比较三角形的内角和,再找出答案。并说明为什么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呢?紧接着师生再做一个猜三角形内角度数的游戏。这样的制定,拓展了同学可探究的空间,满足了期待的心理,自主展开学习活动,有观察、有思索、有表达、有疑惑、有顿悟,达到了融合贯穿、促进知识结构形成的目的,提升课堂的教学实效。 用充满数学思想方法的头脑研读处理文本,让数学更有研究味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人们先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熟悉,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才形成概念。因此,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同学感受及体会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 比如圆的熟悉概念教学,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1)由实物抽象为几何图形,建立圆的表象;(2)在表象的基础上,指出圆的半径、直径及其特点,使同学对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熟悉;(3)利用圆的各种表象,分析其本质特征,抽象概括为用文字语言表达的圆的概念;(4)使圆的有关概念符号化。显然,这一教学过程,教师不仅仅满足于同学获得正确知识的结论,而着力于引导同学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让同学逐步领会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说,关于数学教学重视过程与重视结果同样重要。教师站在数学思想方面的高度,对其教学内容,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把隐蔽在知识内容背后的思想方法提示出来。 3提升课堂效果二 使用学具,提升同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同学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强化同学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同学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同学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同学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同学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同学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如课堂教学中,同学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同学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同学主动参加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同学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同学学习过程必须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同学多一点思索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同学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例如教《数学广角:堆叠问题》时,首先通过同学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爱〔篮球〕的有11人,喜爱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同学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20人。"对吗?'教师轻轻的一句追问,马上激起了同学的思索。原来直接用加法求总数的简单问题遭遇了新的状况,同学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产生整理杂乱信息的必要。这时,放手让同学整理学号,当同学调整学号时把既喜爱篮球又喜爱足球的放在中间,老师提问:"这里有16张学号卡,究竟是几个人呢?'同学马上想到可以把重复的学号叠在一起或干脆拿掉一张,老师再次引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喜爱篮球的有几人,喜爱足球的有几人,两种都喜爱的有几人?'通过讨论同学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于是韦恩图自然生成了。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如果让你上来贴,你会把学号贴在图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同学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提升同学的读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做到该让同学研究时放手给同学研究,不必须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的巧妙引导大大提升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4提升课堂效果三 1 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熟悉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关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同学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同学的兴趣无妨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首先,给同学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浮现在屏幕上。等同学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接着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同学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优良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强化。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带笑容,以欢乐的情绪感染同学,给同学一种亲切感,使同学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优良的心态参加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关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教师也应多多给予激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常常给予同学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 巧设问题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显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升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同学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熟悉'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昵?'同学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同学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同学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同学独立思索的时间,让同学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同学思索、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同学的思索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制定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同学思索中的问题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 3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施行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同学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同学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同学都应参加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施行,才干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穿;通过施行,同学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