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练习题.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065322 上传时间:2025-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知识积存 1、在课文中找到以下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 〕 弦〔 〕柱 惘〔 〕然 马嵬〔 〕 未卜〔 〕 宵柝〔 〕 晓筹〔 〕 驻〔 〕马 2、依据以下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 托 〕杜鹃 ⑵cāng〔沧 〕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惘 〕然 ⑷空闻虎旅传xiāo〔 宵 〕柝   ⑸如何四jì〔纪〕为天子 3、文学常识:   ⑴李商隐,字 义山 ,号 玉谿生 、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 “ 小李杜 〞,与 温庭筠 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 李义山诗集 》 。 4、李商隐名句集锦: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桐花万里关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二、合作探究: 阅读《锦瑟》思索问题 1.揣摩《锦瑟》各联所传达的意境,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描述: 【明确】第一联,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 “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情感的追怀,无论欢乐是那样短暂,无论时隔多年一切都变得模糊凄迷,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 “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达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伤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 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事物的消逝与毁灭,给人以无限的悲伤无奈与怅惘。这里具体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说明作者到老还很珍重这份“感情〞。 “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只。     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     【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模糊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心得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3.《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说明:     【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也有区别。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测出来,却极难追究其具体所指。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阅读《马嵬〔其二〕》思索问题 4.谈谈你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明确】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伤!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5.《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纳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三、 拓展探究. 谈谈你对李商隐诗中用典的看法:     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 ①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升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 ②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则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常识补充 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 1、表达方式:表达、描写、抒情、议论。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3、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