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石淋(泌尿结石)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泌尿结石,指肾、输尿管、膀胱结石。中医依症状不同,诊断为石淋或腰痛或腹痛
一、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7年)
1. 腰部或上腹部持续钝痛或剧烈绞痛,常放射至同侧下腹部或外阴。绞痛发时可伴有出冷汗、呕吐,肾区叩痛,双侧同时有梗阻者可致无尿。
2. 肉眼或镜下可见血尿。绞痛发作时血尿加重。合并感染时,可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淋漓不尽。
3. X线腹部平片大多数可见结石阴影。B超显示:肾、输尿管结石或肾积水、输尿管上段扩张。
4. 肾盂造影以进一步确定腹部平片中钙化影是否与泌尿系有关,可确定结石所在部位,有无梗阻,并可显示X线阴性的结石。
5. 核素肾图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
1. 下焦湿热型:晨起或运动后突发一侧腰部绞痛,牵引少腹或向尿道放射,多伴有尿急、尿频、尿道灼热感,或有血尿,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或尿中夹杂砂石,尿道窘迫刺激,重者可有恶寒发热;舌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或数。
2. 气滞血瘀型:砂石体大,久滞不下,腰胀,腹胀,腹部隐痛,间有突然剧痛如折,腰腹胀满,血尿,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苔薄白,脉沉紧或涩。
3. 脾肾阳虚型:腰腹隐痛,时作时止,遇劳加重,神疲乏力,纳呆,腹胀便澹,四肢不温,尿少,淋漓不尽,尿涩不适,舌淡体胖,苔薄白,脉沉细或缓虚。
4. 肾阴虚型:腰膝酸楚无力,足跟作痛,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尿少尿黄,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1)新近发现输尿管结石小于1cm,肾脏积水不严重者,术前准备期间,可服排石汤剂加减,试排石。
排石汤:金钱草60海金沙30车前草15牛膝15王不留行15白芍30炙甘草10杜仲30广木香(后下)15延胡索15。加减:下焦湿热明显加瞿麦15、 蓄15;气滞血瘀加桃仁15、红花10;脾肾阳虚加巴戟天、黄芪30、白术15;肾阴虚加熟地黄20、麦冬15;便秘加芒硝6-10,冲服;血尿明显加大小蓟15。
(2)配合服尿石通、结石通、结石康等中成药。排石溶石。
(3)肾绞痛发作时,应行气止痛,服延胡索滴丸或针灸肾俞、京门、三阴交、阿是穴。
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
(一)内治法
1. 术后第0—2天,治则:行气通府,活血。中医药促进术后胃
肠功能恢。
基本方(小承气汤加减):姜厚扑3g(生药量,以下同)x5袋 枳实6gx2袋 大黄3gx5袋 黄连3gx2袋 炙黄芪10gx2袋白术10gx1袋 血竭1gx2袋
调配:上药共装一袋内密封保存,用时温开水80ml溶解(中药饮片浓煎1ml),服,或直肠点滴每日一次。
2. 术后第3—6天,治则:健脾益气,根据病人病情辨证使用中药调理,促进康复。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15g白茯苓15g白术15g莲子肉9g桔梗6g白扁豆12g山药15g蕙苡仁9g砂仁6g甘草9g大枣汤调下。
3. 行气活血中成药静滴。丹红注射液或川芎嗪注射液
4. 配合服尿石通、结石通、结石康等中成药。排石溶石。
(二)外治法
1. 土黄连纱布贴敷伤
2. 足三里封闭,每日一次。
3. 中药热奄包外敷,每日一次。
4. 神灯照,每日一次。
四、疗效评价
治愈:结石排出,并收集到结石标本,复查腹部平片,结石阴影消失;虽没收到结石标本,但曾有明显排出异物感,复查腹部平片,三次复查腹部平片结石阴影均未在现;肾图、B超、IVU、或逆行造影均显示梗阻解除,积水消失;或既往常期严重积水者,显示积水明显减轻,高倍显微镜下尿中白细胞小于5个,满足前三条的任何一条和第四条者即为痊愈。
好转:肾结石大部结石清除,尿路通畅,积水有所减轻;结石体积变小,体外振波碎石者结石部分碎裂排出。
无效:结石大小,位置均无变化,梗阻积水,合并感染情况不减轻,自觉症状缓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