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望岳》《登飞来峰》教案.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064973 上传时间:2025-04-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岳》《登飞来峰》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望岳》《登飞来峰》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岳 登飞来峰 导入新课 清人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对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的热爱是相通的。细细品读山水,我们可以读出自然界的绚丽多彩,读出山与水的性情,更读出一种追求人性至高境界的胸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古诗,感受诗中山水的绚丽,感受诗人的情怀 《望岳》 一、齐读诗歌 二、解题,了解泰山。 同学先介绍。 泰山——属五岳之首,主峰海拔1524米,春秋时的齐国、鲁国两国都可看见泰山。由于山势高耸出奇,山南山北的景色各不相同,可谓神奇秀丽。山中还经常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有古语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望岳》这个“岳〞指的是“泰山〞。五岳: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东岳泰山 中岳嵩山 视频了解“泰山〞 三、自主学习《望岳》 1、学习方法介绍: 查资料:正确地利用资料而不依赖于资料,是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小组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与人交流,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 个人学习:深入思索,使人睿智。 阅读书上简评:简评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运用好书本上的资源。 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古诗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在读中心得。 2、经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随同学的回答确定内容,用追问思索的形式探究诗句的内涵和蕴含的情感。 板书制定: 远望 青未了 广阔 近望 神秀 高大 凝望 云、鸟 愿望 众山小 四、鉴赏诗歌 1、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表现景物的特点?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写泰山高大雄伟。 “齐鲁青未了〞从占地面积之广,说明大;“阴阳割昏晓〞说明高。 2、小组合作,选择一句写景的诗句进行赏析。 ①、②句。主要写了诗人远望泰山“宽广〞 诗人当时喜悦的心情。〞 ③、④句。描写了泰山景色秀美 赏析:“造化钟神秀〞拟人手法,就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 上。“阴阳割昏晓〞“割〞字很形象,就象人用刀割开一样。说明泰山 的南北明暗不同,说明泰山巍峨高大。 泰山的特点:高大〔师板书“高〞〕泰山的秀美 ⑤、⑥句:诗人心胸很坦荡。激荡。诗人的胸怀随着泰山之云雾萦绕而激荡。 点面结合 3、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说一说,尾联如何表现泰山的雄伟的,有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胸气势? 补充:运用《孟子》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夸张的手法从侧面衬托泰山的巍峨高耸。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还没登上泰山,就说“一览众山小〞,诗人这里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 “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生命。杜甫24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 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 哲理:只有站得高,才干看得远。 4、“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中“胸〞显然皆作者自己之心胸。我们再读一读诗歌,看看在你的眼前将会出现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望岳》表现诗人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 5、我们了解到的杜甫是忧国忧民的,他的感情总是很深沉郁结,但是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却感受到了别样的杜甫。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介绍写这首诗的背景。 背景介绍: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杜甫24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25岁时候他背起行囊再次漫游,来到齐赵。看到泰山,杜甫心胸豁然开朗,豪情迸发,吟诵出这首“望岳〞千古名篇。“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6、《望岳》被喻为写泰山诗歌的绝唱。以后很多人来过泰山、写过泰山,但无人能比。明代有位诗人写到:齐鲁至今青未了,题诗谁比杜陵人。杜陵人是谁? 7、齐背诵《望岳》。 登飞来峰 一、过渡引入 读杜甫的《望岳》,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对泰山美景的赞扬,更是作者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看看这首诗的情韵。 齐读诗歌。 二、解题,了解飞来峰 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县城东武县〔现在山东诸城〕飞来,故名---飞来峰。 三、自主学习《登飞来峰》 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提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等飞来峰》。 四、展示学习成果 经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随同学的回答确定内容,用追问思索的形式探究诗句的内涵和蕴含的情感。 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 用诗中原句回答 飞来峰上千寻塔 寻:古代的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塔高。“千〞在这里不是实写,是指多。如我们学过的“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夸张 2、诗人有没有看到“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 的奇妙景象?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闻说:听说。 鸡鸣见日升:传说。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看见太阳升起。 3、作者处在飞来峰的高塔之上,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用原句回答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不怕。 缘:因为。 遮:遮挡,遮住。 4、在现代,“浮云〞是一个很流行的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出处古文: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网络用语: “夫人,功名于我如浮云,在下一点也不稀罕〞——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 释义:比喻不把某事物放在眼里。 5、在这首诗中,“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 〔出示:在神宗皇帝支持下执行改革,积极推行新法,抑官僚制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 《登飞来峰》即作于1050年,当时他30岁,由宁波县令改任舒州通判。他向往美好前程,期待变革。〕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陆贾《新语慎微篇》。意思:西汉的人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 天子与太阳同辉,“日〞象征着帝王, 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6、把保守势力说成是“浮云〞,并且不畏,这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精神?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需登上最高的一层。 这正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诵读整首诗歌 〔师:只有站的高才干望得远。同样,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这样,只有在各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才干实现自己的理想。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雄心壮志,请同学们一起诵读这首诗,读出诗人的雄心壮志。〕 比较异同 一、两首诗同是登高之作,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异同? 1、借景抒怀 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 《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曙,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望岳》则表达了诗人虽考场失意,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2、蕴含哲理:只有站得高,才干看得远。 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 3、夸张、比喻的手法,大胆的想象。虚实结合 二、读了这两首诗,你还能想到哪些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三、结束语。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和杜甫那豪迈的气势在这两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提升自己,因为只有站得高才干望得远。 板书制定: 远望 青未了 广阔 近望 神秀 高大 凝望 豪迈 愿望 勇攀高峰,俯视万物。 《望岳 登飞来峰》课堂学习活动单 【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2、背诵、默写 【课前预习】 1、查找资料,了解泰山与飞来峰。 2、了解作者 杜甫: 王安石: 3、背景介绍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杜甫24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25岁时候他背起行囊再次漫游,来到齐赵。看到泰山,杜甫心胸豁然开朗,豪情迸发,吟诵出这首“望岳〞千古名篇。“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执行新法的前奏。 《望岳》活动方案 活动一:朗诵诗歌,感受诗歌节奏美。 〔自主朗诵《望岳》,注意诗歌的节奏。〕 活动二:自主学习《望岳》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本诗,并准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活动三:鉴赏诗歌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小组合作,选择一句写景的诗句进行赏析。 3、尾联是如何表现泰山的雄伟的,又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胸气势? 活动四:感受诗人形象 联系你读过的诗歌说一说杜甫的诗歌风格和他的形象,比较一下,看看本诗中的诗人形象如何。 《登飞来峰》活动方案 活动一:朗诵诗歌,感受诗歌节奏美。 〔自主朗诵《登飞来峰》,注意诗歌的节奏。〕 活动二:自主学习《登飞来峰》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本诗,并准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活动三:鉴赏诗歌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2、作者处在飞来峰的高塔之上,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如何理解这句话?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活动四:拓展延伸 1、两首诗同是登高之作,在手法、内容和情感上有何异同? 2、读了这两首诗后,你还能想到哪些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 【反馈学习】 一、阅读《望岳》,完成以下问题。 1、《望岳》的作者是 代诗人 ,字 ,自号“ 〞,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 2、《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 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 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 、 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 的雄心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入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二、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以下问题。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止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止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显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4、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