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集体备课教案表正式版
旗峰学校初中部政治科集体备课教案表
课 题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编制时间
20211118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设计人
张延
教
材
分
析
对应教材“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两子目,旨在使学生按照时序学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以突破教学重点,即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的过 程。
教
学
目
标
使学生通过对三国鼎立历史的学习,认识到三国属于局部统一,鼎立局面的形成促进了边 疆开发和民 族交融,为 新的统一规模奠定了基础。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曹超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
教学难点
西晋的兴亡和南北朝对峙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调 整
一、曹操统一北方 1.东汉衰亡教师讲述:介绍“历史人物”——曹操及其宏图大志。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曹操的困惑——如何才能号令群雄,扩大影响力”,引 出曹操治理地方、壮大实力的策略,即之后官渡之战取胜的客观原因。学生回顾所学,理解分裂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思考“曹操的困惑——如何才能号令 群雄,扩大影响力”。 设计意图:交代本课的第一条线索——“曹操奋斗史”,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跟随曹操“ 亲历”历史,以实现统一为最终目标。增加课程的情节性、趣味性,为官渡之战的讲述做好铺垫。 2.官渡之战教师讲述 :对比袁绍、曹操的思想认识和性格特点,以图表展示双方的实力悬殊;引导学生简述官渡之战的过程,纠正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带给学生在历史 认知上的错误。启发学生概括官渡之战的历史意义。学生看材料,理解曹操以少胜多的原 因,讲述已知的官渡之战历史,纠正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带来的历史认知上的错误,概括官渡之战的历史意义。设计意图:略 讲官 渡之战,主要让学生感受 曹操势力扩大的过程及趋势。二、三国鼎立1. 赤壁之战教师讲述: 以曹操下一步的奋斗计划为开端,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即赤壁之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拓展史料,启发学生从史料中分析曹军的弱点,即曹操之后战败的原因。 引导学生讲述赤壁之战的过程,并利用幻灯片动画来演示具体情节,纠正学生对赤壁之战的错误认识(如诸葛亮指挥、草船 借箭等);分小 组合作,探究“赤壁之战对当时中国的割据局面有什么影响”,即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学生思考:北方大局已定,曹操 为实现统一,下一步该怎么做?认识到三方势力在荆州问题上的矛盾点,知道赤壁之战的背景。阅读史料,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过程,分析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以史论史,论从史出,认识到三国鼎立的历史趋势。 2.三国鼎立师:介绍三国的政权建立和局部发展的状况。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三国政权能够对峙并存?带着问题,学习三国在政治、经济、边疆开发等方面的举措,主要讲授诸葛亮治蜀、孙权开发江南。 学生思考三国政权能够对峙并存的原因,了解三国在局部发展方面的措施。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三国的局部统一促进了地方发展和民族交融,为西 晋的 大一统奠定了基础。联系前面所学,理解三国表面上是分裂割据,实际上是局部统一,稳定发展的历史状况,使学生全面了解三国的历史特征,为其辩证评价三国时 期做好准备。 三、小结过渡教师引用何兹全的一段话作小结:“这个时期在大量的消极现象掩盖下,存 在着积极的因素,国家的分裂为新的统一规模准备了条件,民族间的斗争为新的民族关系的协调准备了条件。”
教学后记
备课组
备课组长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执教教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具手段
教学过程
执教修订
教学过程
执教修订
教学过程
执教修订
教学过程
执教修订
教学过程
执教修订
教学过程
执教修订
板书设计
练习作业
教后反思
备课组
备课组长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执教教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具手段
教学过程
执教修订
教学过程
执教修订
教学过程
执教修订
教学过程
执教修订
教学过程
执教修订
教学过程
执教修订
板书设计
练习作业
教后反思
南峰学校集体备课—-篮球
教学内容
1、篮球球性练习。
2、原地运球
教
学
目
标
1、认知目标:通过篮球球性及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让学生了解自身篮球水平及体质体能情况.
2、技能目标:学生可通过篮球球性及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学生了解如何学篮球、练篮球的技巧.
3、情感目标:通过篮球球性及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培养学生对篮球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球性练习的基本动作
难点:让学生掌握如何提高自身对篮球的控制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
时间
次数
准
备
部
分
1、 集合整队
2、 师生问好
3、 宣布本次课的内容、任务
4、 安排见习生
1、慢跑热身
绕操场2圈
2、热身操
1 扩胸运动
2 体转运动
3 膝绕环运动
4踝腕关节运动
5 绕肘运动
6 活动指关节
要求:1、集合快、静、齐
2、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要求:体育委员带队,队伍整齐、不喧哗、不打闹。
教师喊口令,学生认真做热身活动。
10
1
基
本
部
分
1、球性练习
①手指拨球
方法:利用手指与指跟左右拨球,可以上下移动来加大难度。
②单手抛接球
方法:一侧单手持球,轻轻向右上方抛球,高过头顶,球到身体另一侧时单手把球接住。
③单手体前向侧挥摆球
方法:两脚左右开立,双手持球于体前,练习时左手将球推交右手,右手顺势将球引摆至体侧,然后再将球拉回在体前交左手,向左侧挥摆。挥摆球的高度,开始可要求至侧平举部位,再要求摆至极限.
④球绕环
方法:双手持球在腰部做绕环运动。
⑤球在两腿之间绕“8”练习
方法:右手将球从两腿中间传给左腿后面的左手,左手持球绕过左腿,如此连续进行。
2、原地运球:
要领:两腿前后开立弯曲,上体稍前倾,重心在两腿之间五指自然分开,手心空出。用手指和指根以上部位控球,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肘关节为轴上下摆动,手腕下压将球控制在身体的左(右)侧。
两腿弯曲站
小臂带手腕
掌心空着按
篮球玩的转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并组织与引导学生进行球性练习。
2、巡视与指导学生练习,为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
3、学生示范,集体纠错。
4、加大难度,进行行进间的球性练习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尝试熟悉球性的练习。
2、学生自主进行熟悉球性的练习
组织教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然后按体操队形散开做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分4组练习
20
8
4
5
结
束
部
分
集合整队
放松练习
小结
师生道别
要求:(1)集合快、静、齐 (2)不喧哗,不打闹,听教师小结本课。
场地器材
篮球16个,篮球场地一块。
授课时间
篮球高低手运球教案
教学内容
高低手运球
教
学
目
标
认识目标:学习与了解篮球高低手运球动作要领,能简单讲述动作要点已经重点.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篮球高低手运球技术80%同学能较好的完成整个动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球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部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
时间
开
始
部
分
1、集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内容、目标。
1、教师到位观察。
2、教师宣布课内容、目标,做好学习动员,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
要求:快、齐、静
组织:
四列横队
▲
******
******
○○○○○○
○○○○○○
2
分
钟
准
备
部
分
1、慢跑热身
2、简单热身操
1、教师下达口令组织学生跑步
2、教师带做热身操
1、学生按老师要求跑步
2、学生做热身操
四列横队
▲
******
******
○○○○○○
○○○○○○
7
分
钟
基
础
部
分
1(1)原地高运球
动作方法: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目视前方.运球手臂自然弯曲,以肘关节为轴,用手按拍球的正上方,球的落点在身体侧前方,球的反弹高度在腰、胸之间.
动作要点:手按拍球的部位正确,手脚配合协调。
(2)原地低运球
动作方法:两腿深屈,降低重心,上体前倾,用上体和腿保护球。同时,手短促地按拍球,球的反弹高度在膝关节以下,以便控制球和摆脱防守继续运球.低运球拍球的部位在球的正上方。
动作要点:重心降低,上体前倾,按拍球短促有力。
重难点:(1)运球时要目视前方
(2)运球时用手腕发力,不是用手指,用力不能过死.
教法:
1、教师高低手运球完整动作示范。
2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提示重难点。
3、教师与学生一起徒手做动作。
4、有球练习,教师先示范,指导学生进行原地运球练习
5、行径间高低手运球。
学法:
1、认真听教师讲解
2、集体在教师动作口诀指挥下徒手练习
3、进行有球练习
4、进行间高低手运球。
组织:
** ○○
**▲○○
** ○○
** ○○
(▲)
组织:
散点练习:分ABCD四个组,每组10人,2组一个排球场地,在指点位置散点练习
27
钟
结
束
部
分
1、回收整理器材
2、气吸放松练习
3、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1、教师组织。
2、教师与学生一同评价。
3、小结本次课的情况,指出不足,提出希望。
1、积极参与测评。
3、注意听教师小结本课情况。
4、师生互道再见。
组织:
四列横队
▲
******
******
○○○○○○
○○○○○○
4
分
钟
场地器材
空地一块,篮球30个
练习密度
与心率
30—50%,130-140次/分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
教 学内 容
一.行进间运球二.接力跑:运球绕杆
教
学
目
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学生初步完成运球绕杆.
2.技能目标:80%的学生能够熟练完成原地运球的基础上完成行进间运球。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 学程 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目标
准
备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二.准备活动
1.正反口令练习
。
2.听数抱团
3.。徒手操
A.肩部运动
B.腹背运动
C.弓步压腿
D.手腕踝关节运动
1。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
2.安排见习生
讲解练习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作出相应动作,例如:向右转,学生向左转.
讲解游戏规则:在慢跑中,学生听老师报数,按数目组合人群.
教师示范讲解动作,
体委整队,检查人数
学生口令下做出相应动作
学生按照游戏的方法与规则进行游戏。
学生跟做
组织:四列横队
▽
×××××
×××××
×××××
×××××
要求:快、静、齐
要求:注意力集中,动作准确。
组织:圆形队伍
组织: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
要求:动作伸展、到位,充分活动开各关节.
加强组织纪律,明确课的内容和目的。
集中注意力,振奋学生的精神。
提高学生兴趣,活跃气氛。
为以下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
基
本
部
分
三.篮球运球教学
1。原地运球
A原地单手运球
B原地交换手运球
C原地胯下运球
2。行进间运球
A行进间单手运球
B行进间高手交换运球
3。游戏:运球绕杆接力跑
1. 示范讲解动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1. 教师示范行进间运球
2. 讲解行进间运球的注意点
3。 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4.组织学生展示练习成果
教师讲解游戏的要求
将学生分成4组,每排的排头拿篮球开始,顺利完成“8”字型的运球绕杆后,将球交给下一名同学,直至最后一名同学完成比赛,最先跑完的小组为胜。
1。学生跟做
2。学生分组练习,小组长负责组织
1。学生有组织的练习行进间运球
2.仔细的听,结合自己的动作注意修正
3。学生分组练习.
4.学生展示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改进动作,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来展示成果。
学生根据游戏的要求,进行比赛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动作准确到位。
组织:分小组散开
组织:成四列纵队
要求:注意力集中,动作连贯,顺利完成行进间运球
组织:分小组散开
组织:
△20米
×××××
×××××
×××××
×××××
要求: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规则:
1。发令后方可跑出
2.要“8"字型绕杆,中途掉球的要迅速捡球重新绕过此杆.
为行进间运球的学习打好基础.
为更好的完成运球绕杆做好准备.
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结
束
部
分
1。集合队伍
2。放松:深呼吸
3.总结本课内容
4。整理器材
5。宣布下课
1。语言提示学生如何放松。
2.组织学生交流。
3。对本课进行评价.
4.组织整理器材
5.师生再见.
1。在教师的提示下,调整呼吸,充分放松身心。
2.相互交流运动后的体会与感受。
3。认真听记。
4.归还器材。
5.师生再见.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呼吸自然放松,使身体状态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
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
场地器材
篮球场
篮球20只,标志杆20只
篮球—体前变向运球教案
教学内容:1、篮球:体前变向运球;2、游戏:运球接力比赛
教学
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体前变向运球动作技术;
2、发展学生灵活、协调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和自信心,增强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教学
重点
掌握变向运球技术
教学难点
手脚协调配合
课的
结构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次数
组织形式
开
始
准
备
部
分
10′
基
本
部
分
30′
1、课堂常规
①整理队形
② 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
2、队形队列
向左、右、后转
3、游戏:你拍我扰方法:运球的同时去捅别人的球,捅掉别人的球数减去被捅掉的球数,多者获胜。
1、教师精神饱满,语言富有亲和力。
2、声音洪亮,清晰,口令准确.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及规则。
2、组织学生练习。
3、启发、诱导学生抢运球。
1、站队做到快、静、齐。
2、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3、行动一致。
1、两人一组,自由组合进行游戏.
2、积极主动参与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3、在规定场地中,四人一组.
1′
2′
3′
4′
2至3次
若
干
次
学生集队的位置如下:
游戏队形:两人一组。
●●●●●●
●●●●●●
熟悉球性图示:
●●●●
●●●●
●●●●
●●●●
要求:不能出场地,如果球被捅出场地,快速捡回再继续进行。
1、设疑导入新课
①学习过哪些运球方法?
②原地双手交替“V"字形运球.
2、学习“体前变向运球”
口诀:
右腿蹬地向左跨,
拨球部位右侧上,
屈膝跨步降重心,
顶肩左推快跟上。
3、自主合作练习
①模仿练习
做变向、蹬跨、转体探肩运球练习.
②尝试性练习
③挑战性练习
练习运球绕过2-3个障碍后投篮或上篮。
4、运球接力比赛。
提出问题,启发,导入课题“体前变向运球”。
1、 教师讲解示范完整动作。
2、 教师启发,诱导练习。
3、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及时点评学生展示。
思考,畅所欲言.
1、学生观察、模仿练习。
2、在小组长和体育骨干组织和协助协助下练习。
3、练习由慢到快。
4、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初步尝试变向运球过1—2个障碍物(各小组自行摆放)练习.
5′
15′
10′
若
干
次
教师讲解图示:
★★★★★★★
★★★★★★★
☆☆☆☆☆☆☆
☆☆☆☆☆☆☆
观看体前变向运球图片:
学生练习队形:
★
☆
☆ 代表女生
★ 代表男生
代表障碍物
运球接力比赛队形:
★★★★
★★★★
☆☆☆☆
☆☆☆☆
放
松
总
结
5′
1. 舞蹈放松。
2.教师总结讲评,布置课后作业.
3.安排学生收拾器材,下课。
1、带领学生一起跳放松舞蹈。
2、教师总结,评价。
3、布置作业。
1、随着优美的音乐跟教师一起跳舞放松.
2、和教师告别。
3、帮助老师收拾器械。
队形:以篮球中圈为圆心,成圆形站立。
场地
器材
篮球场两个 篮球41个 播放机一台 障碍物16个 小黑板一块 粉笔若干
预 计 运 动 密 度
35-42%
平 均 心 率
120-140次/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