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徽省电力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00216 上传时间:2025-04-1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电力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安徽省电力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安徽省电力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安徽省电力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安徽省电力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省电力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可编辑)(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推荐下载)安徽省电力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安徽省电力公司二六年四月目 录前 言1第一部分总 则2一、规划目的2二、规划依据2三、规划的主要内容与范围3四、规划的逐级制定与滚动完善3第二部分 现状分析4一、员工队伍概况4二、直属单位员工现状分析6(一)经营者队伍6(二)管理人员队伍6(三)技术人员队伍6(四)技能人员队伍7三、控股县供电企业人员和农电工现状分析7四、教育培训现状分析8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 9一、 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10三、总体目标 11第四部分 教育培训类别

2、主要任务及工作分工 13一、教育培训类别 13(一)岗前培训 13(二)岗位培训 13(三)在岗学习 14(四)离岗轮训 14(五)职业资格培训 14(六)继续教育 15(七)国际合作培训 15(八)在职学历学位教育 15二、主要任务 15(一)加强企业负责人培训,增强公司运营能力 15(二)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公司管理效能 16(三)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 17(四)加强技能人员培训,提高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水平 18(五)加强急需和紧缺人才培训,适应公司新的发展需求 19(六)加强农电工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19(七)开展 “爱心活动”和“平安工程”专题培训,培育安徽电力安

3、全文化20三、工作分工 21(一)公司本部 21(二)各市公司及其他直属单位 21(三)县级供电企业 21第五部保障措施 22一、优化培训资源,加快建立现代化的教育培训网络体系 22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自主培训能力 23三、加强培训教材资源的开发,适应培训需要 23四、 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24五、 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25六、 提高人才选用标准,严把入口关,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 26七、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教育培训投入 27名词解释 29附件一:安徽省电力公司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主要培训任务年度计划分解表附件二:安徽省电力公司技能人员主

4、要培训任务年度计划分解表前 言“十一五”期间是安徽省电力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目标,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省公司“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教育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全面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加快培养和造就适应安徽省电力公司发展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人力资源部组织了省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认真总结公司“十五”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全面调查分析员工队伍现状和培

5、训需求,结合省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提出了安徽省电力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遵循“立足当前、面向未来、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坚持理论与实践、定性分析与定量测算、必要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既从战略高度描绘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又将规划目标和任务按年度层层分解落实,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规划在分析公司员工队伍和教育培训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司“十一五”期间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了主要工作和保障措施。规划的制定,对落实公司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培训工作,加快员工队伍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部分 总 则一、 规划目

6、的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和造就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员工队伍现状,特制定安徽省电力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二、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大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中组部)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指导意见(

7、国资委)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安徽省电力公司“十一五” 发展规划安徽省电力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安徽省电力公司人才开发与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三、 规划的主要内容与范围规划在对公司员工队伍教育培训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十一五”期间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确定了今后五年公司教育培训的主要类别、主要任务、工作分工和相应保障措施,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教育培训项目和培训任务年度分解计划,是今后五年公司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安排,也是公司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的总体部署。规划中员工队伍包括公司直属单位、控股县供电企业员工以及农电工。规划的时间范围为2006年至2021

8、年。四、 规划的逐级制定与滚动完善针对省公司分级管理的实际,教育培训规划实行自上而下、逐级规划的原则。省公司所属各单位根据本规划,结合本单位员工队伍状况和企业实际,制定本单位教育培训规划和进一步细化的年度实施计划,确保各项培训任务的有效落实。根据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省公司将对规划的内容和范围进行适当调整,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促进规划的不断完善,以有效指导公司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第二部分 现状分析“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大做出的战略部署,我国明确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

9、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安徽省电力公司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企业,担负着为全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电能的重大责任。全面落实人才强企战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和谐社会建设,是公司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期间,按照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目标,加快以特高压为骨干的电网建设,实现公司发展战略,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人才是关键,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是实现公司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员工队伍概况按照管理范围,2005年末安徽省电力公司直属单位职工总数27354

10、人,控股县供电企业员工14607人,农电工28680人,各类 人员共计70641人。在直属单位中,供电企业员工共计18341人,占67.05%;施工、修造企业共计7764人,占28.39%,其他单位员工计1249人,占4.56%。按学历层次,直属单位在岗员工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4477人,占 18.2%;专科学历7699人,占31.3%;中专技校6300人,占25.6%;高中及以下6100人,占24.8%。按技术等级,直属单位在岗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9938人,占在岗员工总数的40.4%,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1:3:5;具有技能等级的员工12434人,占员工总数的50.6%,高级技师

11、技师、高级工、中技工、初级工的比例为1:10:90:65:11,高级技师和技师分别占技能人员总数的0.6%和5.8%。2005年,公司人才密度为83.64%。公司员工队伍总体状况见表1:表1 员工队伍总体状况单位:人直属单位控股县供电企业代管县供电企业 农电工 小计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合 计27354100146071002868010070641年龄50岁以上467517.1189913.115105.3808440-49岁918733.6367925.39737342260330-39岁841530.8584439.91202141.92627729岁及以下507718.53

12、18521.7541518.813677学历本科及以上447718.27795.3155271专科769931.3374425.64471.611890中专、技校630025.7326022.421067.311666高中289511.8321922790527.614019初中及以下320513360524.71820763.525017技术职称高级职称11334.6600.4-1193中级职称311112.77775.3290.13917初级职称569423.2293520.1870.38716技能等级高级技师720.62-74技师7185.8160.1-734高级工628150.5254

13、1.7690.26604中级工458536.9186012.7172868173初级工7786.34853.3369012.94953其他277810.32778二、 直属单位员工现状分析(一) 经营者队伍公司现有地市供电公司及以上的企业负责人163人,研究生占 14%,本科学历占74%;76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0.5%是电力等工科专业背景,24%为管理类专业背景。公司现有全资县供电公司的企业负责人132人,研究生占 1.5%,本科学历占47%;4.6%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9.3%是电力等工科专业背景,42.4%为管理类专业背景。(二) 管理人员队伍公司现有各类管理人员4214人,

14、其中4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41.7%具有专科学历,50.28%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管理人员无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占20.5%,反映出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还不高。管理人员队伍中复合型人才和高端专业人才明显短缺,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人员比例偏低。(三) 技术人员队伍公司现有各类技术人员3857人,占员工队伍总量的15.7%,远低于国外同行业30-40%的水平,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定位不相匹配;国家级专家人才匮缺。在公司优先发展的重点技术领域,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专家数量不足。技术人员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比例为11.4%,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比例为31.3%,初级及以下人员

15、的比例为57.3%,高、中、初及以下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分别为1:3.5:5.5,高级技术人员的比例明显偏低,且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与公司提出的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战略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四) 技能人员队伍 公司现有在岗技能人员11945人,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员工3557人,占技能人员总数的29.8%。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的比例分别为0.5%、5.7%和50.8%,技能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偏低,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生产一线技能人员的文化和技能水平亟待提高。三、 控股县供电企业人员和农电工现状分析公司控股县级供电企业有员工1460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

16、学历779人,专科学历3744人,中等教育学历3260人,分别占员工总数的5.3%、25.6%和22.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0人,中级777人,初级2935人,高、中、初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13:49;高级技师2人,技师16人,高级技师、技师仅占员工总数的0.1%。公司农电工共有2868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5人,专科学历447人,中等教育学历2106人,分别占员工总数的0.05%、1.6%和7.3%;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级29人,初级87人;没有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69人,中级工1728人,初级工3690人。农电工和控股县级供电企业员工整体文化水平明显低于直属单位的平均水

17、平;县供电企业员工和农电工的安全知识、专业技能、服务水平以及企业文化知识亟待补充和提高。 四、 教育培训现状分析目前公司系统拥有各类教育培训基地(中心)8个,其中省公司直接管理4个,各市公司直接管理4个,同期培训容量可达800人,初步形成了基本覆盖公司主干专业(工种)的教育培训体系。公司教育培训资源基本能够满足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但从教育培训工作整体情况看,还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教育培训资源尚需优化整合,技能实训基地布局不够合理,整体利用率偏低;二是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双师型”培训师比例偏低;三是培训培训理念相对落后,培训管理方式方法滞后;四是培训经费有效投入相对不足。综上所述

18、当前公司员工队伍和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状况,与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要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公司党组根据公司新的发展阶段的要求,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有效配置提升到关系企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把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员工队伍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加以推进和落实。我们必须按照“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明确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及保障措施,科学规划未来五年的教育培训工作,确定工作重点,通过制定和落实“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加速人才培养工作,保证公司“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

19、标一、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牢固树立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理念。以员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结合开展“爱心活动”和实施“平安工程”,大力开展全员培训,加快关键紧缺人才的培养;构建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培养和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贯彻这一指导思想,需要推进“四个创新”:创新思维。真正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加强队伍建设放在企业发展特别重要的位置加

20、以落实。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模式。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探索和实施灵活高效的培训模式,加强培训资源的整体运作和统筹协调,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创新管理。按照集约化管理的思路,建立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实现归口管理和业务指导的有机结合,保障培训任务的有效落实。创新机制。建立与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集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发展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二、 基本原则坚持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按照创建学习型

21、企业的要求,开展覆盖全体、分级分类的全员培训,强化对高层次重点紧缺人才的培养。坚持脱产培训与在职学习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充分发挥不同培训形式的优势,实现不同培训方式的有机结合,保障培训质量和效果。坚持统一规划与分级负责相结合。加强公司本部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统一规划,充分调动各个不同管理层次的积极性,分层分级组织实施。坚持归口管理与专业分工相结合。充分发挥归口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落实专业部门的业务指导责任,加强规范管理,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在加强现有员工培训的同时,严把入口关,提高人才引进质量,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三、 总体目标“十一五”

22、期间,公司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理念;构建符合电网企业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健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教育培训新格局;促进员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培养造就出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防范经营风险、应对复杂局面的经营者队伍;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坚持并实践公司发展战略、执行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理论扎实、作风严谨、具有较强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湛、勇于实践、一专多

23、能、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实施“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到2021年,公司系统员工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25%,人才密度达到80%以上。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90%、50%、55%以上,公司全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各类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岗位适应性明显增强。实施“1235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在省公司层面,重点选拔培养100名优秀经营人才,200名优秀管理人才,300名优秀技术人才和500名优秀技能人才。指导市公司实施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实施“创新型高精尖科

24、技人才培养计划”。在支撑电网建设发展、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控制水平和推进电网技术升级等重点技术领域,推荐培养优秀拔尖科技人才。向国家电网公司推荐国家级专家人才,力争2021年公司系统有高水平专家进入国家电网公司专家人才库。实施“新技师培养计划”。五年内新增150名以上高级技师,1000名以上技师;到2021年,公司高级技师达到技能人员的1.2%以上,技师达到技能人员的10%以上。实施“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引进和培养紧缺专业人才的力度。五年内引进和培养一批复合型管理人才和高端专业人才,满足公司发展的需求。实施“特高压电网专项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特高压电网工程推进的进度,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电网

25、专项人才培训计划,做好特高压电网技术、管理和生产运行的人才储备和技术培训。实施“学习型班组建设计划”。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为载体,结合省公司班组管理“四个一”建设,积极培育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2021年前,完成对所有班组长轮训。实施“农电工素质能力提高计划”。加大农电工培训计划力度,全面提高农电工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完成对所有农电所长的轮训。到2021年,农电工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到2021年,农电工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第四部分 教育培训类别、主要任务及工作分工一、 教育培训类别根据教育培训工作的业务特点,结合员工培训的

26、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公司员工教育培训主要按以下类别开展:(一) 岗前培训对各类新录用人员、转岗或晋升职位的员工,必须按照岗位规范的要求进行上岗资格培训,培训合格并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新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必须集中进行3个月左右的岗位资格培训;对接收的退伍军人,未达到岗位规范要求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平者,必须进行2年左右的岗前脱产培训,使其达到上岗要求。(二) 岗位培训在岗员工每年需接受专门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以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参加岗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2天;其他管理人员以及技师、高级技师每年参加岗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 10天;其他技能人员每年参加岗位培训的时间

27、不少于7天。根据省公司岗位动态培训机制的有关规定,员工必须接受本岗位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培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考试及年度应试不合格的员工,必须离岗培训。(三) 在岗学习本着“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原则,各单位要引导员工坚持在岗自学,并将其作为提高员工素质和实施全员培训的主渠道,必须将现场培训作为班组生产人员在岗学习的主要形式,积极创造条件,激励员工在岗学习。(四) 离岗轮训根据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要求,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公司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分期分批地组织员工离岗轮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十一五”期间,公司各单位企业负责人应按照建设“四好领导班子

28、的要求,分期分批离岗参加政治理论和经营管理能力培训。对管理、技术和技能骨干人才,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分期分批进行有针对性的离岗培训。对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技能等级在中级工及以下的生产岗位技能人员,进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平考试和综合能力评价,未通过的人员必须分期分批进行 12 年的离岗轮训或转岗培训;对其他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的各类人员,也要分期分批进行离岗轮训。(五) 职业资格培训对从事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职业和工种的员工,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业。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员工必须先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学完规定的内容、达到规定的学时要求,经考

29、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六) 继续教育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以继续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岗位培训,以完善其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补充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12天;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10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7天。(七) 国际合作培训国际合作培训是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特殊形式。公司采用“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赴国外企业、大学和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培训。(八) 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在职学历学位教育是提高

30、员工队伍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各单位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中青年员工到有关院校攻读相应的学历学位,加快培养紧缺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对未达到岗位规范要求学历水平的员工,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与岗位业务密切相关的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二、 主要任务(一) 加强企业负责人培训,增强公司运营能力“十一五”期间,公司系统市供电公司及以上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要脱产接受累计不少于三个月的政治理论和领导能力培训,及时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提高战略决策、经营管理、领导艺术、风险防范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县级供电企业公司领导班子

31、成员也要按照上述要求参加省公司组织的脱产培训。2021年底前使公司各级企业负责人系统接受一次包括领导力与领导艺术、绩效管理、激励理论、有效决策、时间管理、创新和资源分配、公司发展战略、特高压技术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培训, 2021年底前公司各级企业负责人系统接受一次系统政治理论培训。(二)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公司管理效能以提高执行力和岗位业务能力为主,加强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按照分类分层和主题模块化定向培训的方式,组织开展管理人员普遍轮训和定期培训,5年内系统完成一次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更新与提升,培养和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目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工作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以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32、为目标,重点抓好投融资管理、电网建设与招投标管理、资产和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对电网发展建设的统一规划能力为目标,重点抓好战略管理、电网规划、电力市场建设等专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大优秀管理人才教育培训力度,选派具有培养潜力的青年骨干在国内外大学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根据工作需要,公司每年选派20名左右优秀中青年骨干系统接受MBA教育。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培训计划安排,选派优秀高级管理人员和有培养前途的后备人员,到国外对口企业进行3-6个月的培训。(三)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具有创新能力高精尖技术人才培养。积极跟踪世界电网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结合电

33、网安全稳定控制与经济运行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采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高校进行技术交流合作的方式,加快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努力为优秀技术人才创造参与重点工程建设、重大技术攻关和重点课题研究的机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安排和公司实际需要,选送基础扎实的技术拔尖人才参加中长期国际合作培训;组织各单位选送优秀中青年人才在国内名牌大学和研究机构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鼓励优秀科技人员结合专业方向,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研究与学习。加强技术骨干培训。结合建设坚强电网对电网规划、科研、设计、建设、运行等技术骨干人才的需要,按照电网优先发展的重点技术领域,分期组织技术

34、骨干开展专题培训;定期组织技术骨干开展技术研讨、技术考察、课题研究、技术标准制订以及技术协作等活动,加快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分批选送技术骨干到国内外科研院所及高校进行脱产技术培训,促进技术骨干全面成长,建立起掌握电网核心关键技术的科技队伍。加强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通过采取专题学习与现场培训、普遍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每年分专业、分类别组织一线技术人员进行一次岗位所需知识与技术的系统化培训。按照专业方向,每年安排技术人员至少进行一次以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为主要内容的岗位培训,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四) 加强技能人员培训,提高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水平公司本部负责组织协调

35、小专业和稀缺工种技能人员的培训以及高级技能人才的培训。“十一五”期间,各市公司要把技能人员培训作为工作重点,抓好技能人员的岗位培训以及职业资格培训,抓好高技能人才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普及培训。按照“新技师培训计划”的要求,将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按比例分解落实到各工区,确保培训工作和人才培养任务落到实处。省公司将定期组织高级技师、技师进行脱产学习或经验交流。各单位在“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抓好班组长培训,将提高班组长的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作为提高公司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实抓好,采取以短期脱产培训和现场培训为主的方式,抓好班组长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工作,使他们尽快了解和掌握计

36、划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管理、员工管理、沟通协调、有效激励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各单位在2021年前要组织班组长进行一次以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团队建设、有效沟通与激励为主要内容的脱产轮训。以班组为基础,深入开展“爱心活动”,大力实施“平安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员参与,坚持常抓不懈,坚持协调推进,结合班组管理“四个一”建设,努力培育电网企业安全文化,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确保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保障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大技能人员轮训力度。对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技能等级在中级工及以下、年龄在45岁以下的生产技术岗位技能人员,按照考试与考评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中等职

37、业技术水平考试和综合能力评价。凡是未达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平的人员,应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分期分批进行12年的离岗轮训,使其达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文化程度。对上述45岁以上50岁以下的人员,也要按照考试与考评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中等职业技术水平考试和综合能力评价。未达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平的人员,自愿报名学习,择优选送参加轮训,其余人员陆续开展转岗培训,逐步向生产辅助岗位或其他岗位分流。对上述50岁以上人员,经培训、考试考评证明难以胜任工作需要的,予以分流安置。(五) 加强急需和紧缺人才培训,适应公司新的发展需求加大急需和紧缺人才培训力度,启动公司急需和紧缺人才培养计划,五年内滚动引进和培养一

38、批复合型管理人才和高端专业人才。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合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满足公司发展对紧缺人才的需求。(六) 加强农电工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贯彻中央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把农电工队伍建设和培训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农电工普及性培训,做到培训有计划,实施有部署,经费有落实,效果有保障。“十一五”期间,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制定的农电工培训大纲与标准、农电工技能培训教材,省市县三级公司层层负责落实对农电工的培训工作。针对农电工学历水平、专业技术和生产技能现状,灵活采取脱产培训和送培上门等方式,突出安全生产规程、电网专业知识、专业操作技能以及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内容培训

39、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培训,增强农电工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优质服务的自觉性。有计划地组织全国性农电服务技术比武,营造农电工苦练技术、岗位成才的良好氛围,促进农电工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加快实行农电工持证上岗制度,引导和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类培训,2021年农电工持证上岗率达到90%,2021年实现全部持证上岗。加强农村供电所长岗位培训。“十一五”期间,结合农村电网建设和安全运营的需要,采取分期分批的方式,以专业新知识、新技能以及综合管理知识与技能、安全管理、团队建设等内容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农村供电所长轮训一遍。(七) 开展 以“爱心活动”和“平安工程”为主题的培训,培育安徽电力安全文化结

40、合开展“爱心活动”和实施“平安工程”,“十一五”前期,将安全文化和安全知识作为工作重点,开展专题教育培训,将以人为本、创新安全文化的理念融入各类人员培训的全过程,提高各级企业负责人的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结合班组管理“四个一”建设,重点抓好在职员工技能培训、新员工的岗位培训、违章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规程制度培训,增强企业文化的感染力,提高公司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和穿透力,努力营造友爱和谐的氛围,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实现公司健康协调发展。三、 工作分工 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十一五”期间,教育培训任务由公司各层面分工组织落实:(一) 公司本部负责制定员工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

41、指导各单位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并监督其组织实施;负责公司本部门主任及以下人员的培训;负责组织市公司及其他直属单位负责人和后备干部的培训;负责组织列入公司重点培养计划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高级技能人员、优秀青年人才的培训;负责组织特高压电网人员培训;负责组织复合型管理、高端专业等紧缺人才培训;负责组织国际合作培训;负责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总部下达的重点培训任务和计划。(二) 各市公司及其他直属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和督促下属单位落实教育培训规划及计划;负责组织本单位负责人及后备干部的培训;负责组织本单位中层干部及以下管理人员的培训;负责组织列入本单位重点培养计划的管理人员

42、技术人员、技能人员、优秀青年人才的培训;负责组织本单位紧缺人才的培训;负责组织本单位生产技能人员的脱产轮训;负责落实省公司下达的重点培训任务和计划;组织县级供电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组织落实农电工的培训。 (三) 县级供电企业按照省、市公司制定的培训方案,负责落实本单位员工培训;组织实施农电工的培训。第五部 保障措施一、优化培训资源,加快建立现代化的教育培训网络体系按照集约化管理的思路,积极推进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整合,建设功能完备、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特色鲜明的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公司本部层面:通过明确定位,提升层次,统筹规划,建设与本部功能定位相适应的高水平培训基地。加强省公司培训中心建设,集中资金重点投入,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完成省公司层面的电网企业220Kv及以上变电运行仿真、继电保护、电力调度自动化、营业用电、输变电检修等主要电力专有工种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提升培训能力和培训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内有关高校的学科优势,通过战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构建公司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平台,建立起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市公司层面: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育培训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