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LOGO,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营养学研究方法,What is nutrition?
2、研究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植物化学物,营养和疾病的关系,膳食参考摄入量,现代营养学研究方法,营养基因组学,营养蛋白组学,营养代谢组学,微生态营养学,循证营养学,经典营养学研究方法,营养流行病学方法,膳食调查,平衡试验,营养代谢研究方法,耗竭,-,补充,-,饱和法,营养评价:,营养素营养状况评价方法,食物分析,实验营养研究方法:,营养缺乏病动物模型,同位素示踪技术,营养相关功能研究方法,氮平衡法,(N balance method),根据逐步由少量至适量地供给膳食蛋白质,使摄入氮与排出氮达到平衡,达到平衡时的摄入量即为蛋白质需要量。,B,I,(,U,F,S,),氮平衡法,(N bal
3、ance method),殷太安等,.,营养学报,,1984,殷太安等,.,营养学报,,1984,殷太安等,.,营养学报,,1984,9,利用氮平衡实验研究热区部队蛋白质平均需要量,(,203mg/kg/d,,,相当于1.26,g/kg/d,蛋白质,1995年,),203mg,耗竭,-,补充,-,饱和平台法,depletion,耗竭,-,补充,-,饱和平台法,repletion-saturated plateau,耗竭,-,补充,-,饱和平台法,建立耗竭动物模型、营养素缺乏人群,补充阶段,需要量计算,需要量最后判定,硒需要量测定,(1982),0 g,10 g,30 g,60 g,90 g,硒
4、蛋氨酸,GPx,30 g,40 g,+11 g,食物摄入,体外实验技术,-,消化吸收实验,体外实验技术,-,消化吸收实验,体外实验技术,-,消化吸收实验,体外实验技术,-,消化吸收实验,体外实验技术,-,灌流实验,体外实验技术,-,灌流实验,营 养 调 查,Nutritional survey,营养调查的发展概况,调查方案:,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国防营养国际委员会提出,美国农业部(,USDA,):负责全国性范围的食物消费量调查(,NFCS,)和个体的连续食物摄入量调查(,CSFII,),美国卫生部(,NHS,):负责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NHANES,),营养调查的发展概况,第一次全国
5、营养调查:,1959,年,;,27,个省市自治区;,50,万人膳食调查、,9,万人体格检查、,2,万人生化检验;食物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和实验研究,第二次全国营养调查:,1982,年,;,24,万人膳食调查、,5,万人体格检查、,1.7,万人生化检验,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92,年,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年,【3,次营养调查、,3,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59,1971,1991,)、糖尿病抽样调查(,1996,),】,2010,年,起,国家建立营养监测制度,营养调查的目的,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了解与食物不足和过度消费
6、有关的营养问题,发现与膳食营养素有关的营养问题,为进一步监测或进行原因探讨提供依据,评价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现状,并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为某些与营养相关的综合性或专题性研究课题提供基础资料,为国家制定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信息,营养调查的内容,膳食调查,体格测量,生化、生理功能检验,营养缺乏病的诊断,营养调查的设计与实施,调查人群的选择,特定人群,的抽样调查,一定地区范围内,全民,的抽样调查,营养调查的设计与实施,抽样设计,(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大样本抽样设计: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家庭为单位;六类地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四类农村),确定样本量:,6,类地区,2,个性别,样
7、本量分配:地区、点、户,抽样阶段,抽样步骤:三阶段抽样,小样本抽样设计,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质量控制:抽样、询问、医学体检、实验检测,数据收集、录入和上报,膳食调查,Dietary survey,:通过不同方法对膳食摄入量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在一定时期内人群膳食摄入状况以及人们的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借此来评定正常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膳食调查方法的不同侧面,观察单位,个体,家庭,其他群体,调查操作方式,双份饭法,记录法,询问法,研究时限,平常的,目前的,食物量的测量方法,称重,估计,借助或不借助模型,食物量向营养素转变的方法,营养素数据库,直接的化学分析,膳食评价方法,称重法,(weighin
8、g method,),记帐法,(accounting method),化学分析法,(chemical analysis),膳食回顾法(,dietary recall,),膳食史法(,dietary history method,),食物频数法,/,食物频率法(,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s,,,FFQ,),记录法,询问法,1.,准备工作,2.,称量工作,3.,就餐人数,4.,整理计算,5.,加工烹调调查,6.,卫生调查,准备表格,食物成分表,了解食谱,向有关人员说明目的和意义,生食品毛重,生食可食重,烹调后重,食后剩余重,就餐总人数男女,0.83,每餐各种食品生食
9、可食量,每人每日每种食品生食净食重,每人每日能量及各营养素摄取量,能量与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分配百分比,称重法膳食调查,称重法,称重法,称重法不依赖于调查对象的回忆,能获得较为可靠的食物摄入量,常把称重法的结果作为膳食调查的,“,金标准,”,称重法,费用高,人力多,对调查员的技术要求高,称重食物给调查对象带来很多麻烦,调查持续时间长,麻烦多,调查对象拒绝合作,为了简化过程,调查对象可能会改变膳食习惯,调查对象必须有文化,才能很好的配合,不适合大规模调查,也不适合长期调查,称重法,调查天数:,35,天,不同季节分次调查,至少在春冬和夏秋各一次,调查对象的选择和样本量应有足够的代表性,生熟比值,(3
10、日,),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方式:面对面或者电话询问,调查地点:家里、诊所、或者其它某个方便的地方,对调查员的要求: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来学会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特定引导方法),,要借助食物模型和测量工具,对摄入量进行定量的核算,计算:对营养素的计算需要食物成分表,食物清单核对表,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花费低,比较容易,而且一般一次调查需要的时间是,20,分钟左右,对调查对象来说,应答的负担比较小,依从性高,覆盖面比较广,可以得到很大的样本数;,对调查对象来说,文化程度的高低不影响调查的结果;,不改变膳食习惯;,调查对象不需要被训练;,样本越大,可得出相当可靠的结果;,对大部分人来说
11、回忆前一天的饮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24,小时膳食回顾,依赖记忆(对儿童、老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适合,7,岁以下儿童和,75,岁以上老人),仅仅,24h,,可能会漏掉一些饮食消耗;,过去的,24h,可能不具备典型型;,对个体评价来说,需要多个,24h,膳食回顾;,数据具有代表性,就需要大量样本;,调查员需要被训练;,不能得出季节性的差异。,回忆的准确性,1985,年,,Karvetti,和,Knuts,在芬兰的一所康复中心的,140,位成年人中,将,24,小时回忆资料与观察得到的摄入量进行了比较,容易漏掉的食倾向于那些平时消费频率较低的食物,或者是那些做主菜的辅助材料,被高估的
12、频率似乎比被低估的频率高,进餐量估计值与实际进餐量的比较,营养素计算的准确性,膳食史法,用来评估一个个体每日总的食物摄入量与在不同时期通常的膳食模式,理论上,膳食史可能覆盖过去的任何时期,但通常是指过去的,1,个月、,6,个月或,1,年,由,Burke,建立,是为了在人生长与发育的纵向研究中调查获得有规律的间隔一段时期后的膳食习惯和通常饮食行为等方面的信息,膳食史法,组成:,询问:,用一些家用量具特指的量为单位,询问被调查对象通常的每日膳食摄入模式,反复核对:,用一份包含各种食物的详细食物清单来反复核对,以确证、阐明其总的饮食模式,被调查者用,家用测量方法,,记录,3,天的食物摄入量,膳食史法
13、膳食史法,从,24h,食物回顾开始,研究目的,食物份额大小:家用测定、食物模型、称重法,与,24h,回顾法比较:抽象、时间长、难度大,估计被调查者在指定的一段时期内吃某些食物的频率的一种方法,在各种食物都比较充裕的条件下,问卷形式,【,食物名单,(根据目的决定)、食物频率,】,分类:定性(每种食物特定时期内所吃的次数)、定量、半定量,食物频率法,优点:,能迅速得到平时食物摄入种类和摄入量,反映长期营养素摄入模式,可以作为研究慢性病与膳食模式关系的依据,缺点:,需要对过去的的食物进行回顾,应答者的负担取决于所列食物的数量、复杂性以及量化过程等,对食物份额大小的量化不准确,食物频率法,估计食物消
14、费量的各种方法中误差来源,误差来源,称重记录法,24,小时回顾法,膳食史法,食物频率法,与时间有关的变异,+,+,-,-,应答误差,遗漏食物,+,+,+,增多食物,-,+,+,+,食物重量的估计,-,+,+,+,食物消费频率的估计,NA,NA,+,+,实际膳食的改变,+,+/-,-,-,转换为营养素时产生的误差,食物转化对照表,+,+,+,+,编码,+,+,+,-,化学分析法,植物化学物,主要目的:不仅仅是收集食物消耗量,而且要在实验室中测定被调查对象,1,天内全部食物的营养成分,获得准确的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双份饭法,记账法,记账法,膳食调查方法的选择,“谁”,:研究对象是谁?研究是想得到个体
15、的还是群组的信息?,“什么”,:要得到什么信息?是关于食物、营养素还是别的什么食物成分?,“何时”,:关注的是当前的膳食还是通常的膳食模式?感兴趣的是一天、一周内的几天,还是一年中的某个季节?,“在哪里”,:在哪里消耗的食物?在家里还是饭店?,“为什么”,:研究目的决定了感兴趣信息的类型,也决定该收集数据的准确程度。想得到群体平均摄入量还是观察个体食物摄入的分布情况与特征?,实际执行的具体事宜:调查时间、调查员、研究经费等等,特殊食物成分和膳食补充剂的评价,生物活性成分,膳食补充剂、强化食品和功能性食品,酒精,特殊情况下摄入量的评价,临床环境,边远地区,季节,对特殊人群的评价,有残障的个体,不
16、能应答的个体,年幼的儿童,老年人,少数民族人群,膳食营养结果评价,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UL,),用于个体,用于群体,EAR,用以检查日常摄入量不足的几率,用以估测群体中摄入不足个体所占的比例,RNI,日常摄入量达到或超过此水平
17、则摄入不足的几率很低,不用于评价群体的摄入量,AI,日常摄入量达到或超过此水平则摄入不足的几率很低,平均摄入量达到或超过此水平表明该人群摄入不足的几率很低,UL,日常摄入量超过此水平可能面临健康风险,用以估侧人群中面临过量摄入健康风险的人所占的比例,膳食营养结果评价,生化、生理功能检验,测定血液中的营养成分或其标志物水平,测定尿中营养成分或其代谢产物排出,测定与营养素有关的血液成分或酶活性的改变,测定血、尿中因营养素不足而出现的异常代谢产物,进行负荷、饱和及放射性核素实验,生化指标,营养素摄入,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吸烟等,对摄入量变化反应的灵敏度,组织中营养素含量,营养素摄入量与组织
18、中营养素含量之间的关系,营养素摄入量,时间整合作用,与疾病相关的营养素暴露通常指的是长期暴露,因此通常期望生化指标可以反映长期以来膳食的累积效应,时间整合作用是待测生物样品的一种属性。“寿命长”的样品更能反映长期的摄入情况。,与血浆或血清相比,红细胞中营养素浓度相对稳定,24h,尿样比随意一次尿样能更好地反映摄入量情况,组织中营养素含量,如肝脏中视黄醇水平,可能是长期营养状况的最好观察指标,毛发和指甲,生化指标的非膳食性影响因素的测量,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对营养素水平均产生影响,而不仅仅是膳食摄入量和自身平衡机制,举例:维生素,E,依靠脂蛋白转运,它在血浆或血清中的浓度与血液胆固醇浓
19、度有关。在早产儿中,只有控制因早产儿肝功能不全引起的高血脂因素,才能看到血清维生素,E,低与临床上的维生素,E,缺乏症有关,得到反映膳食摄入量的生化指标与另一因素相关的结果,并不直接意味着要用这一因素对摄入水平进行调整,应考虑进行调整的合理性,影响生化指标水平的遗传性决定因素,遗传因素影响着营养素摄入量与该营养素在组织或血液中的含量两者之间的关系,举例:个体对胆固醇摄入量或迟钝或灵敏,生化测量的分析类型,直接测量,功能测量,耐量试验,生化检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标本收集和标本储存:,所有环节上必须一致,要考虑营养素的化学性质,季节性:同一季节,一天中的采集时间:同一时间点,研究方法的选择,样本的
20、污染,样本稳定性:低温储存、反复冻融(分装),样本质量控制,反映膳食摄入量的生化指标的正确性研究,动物实验,摄入量与生物标志物之间地域相关性,与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相关性,人类膳食控制,重复检测,举例:硒,红细胞硒是反映长期暴露状态良好的血液指标,全血标本介于两者之间,但有红细胞比容影响硒浓度问题,脚趾甲硒含量可能更能反映时间整合作用,部分营养素的特异生化指标,视黄醇,视黄酰酯,相对剂量,-,反应试验,改良的相对剂量,-,反应试验,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视网膜杆细胞功能,印迹细胞学,维生素,A,部分营养素的特异生化指标,血浆和血清,红细胞生育酚,脂肪组织中的生育酚含量,红细胞溶血试验,戊烷,-,乙
21、烷呼吸试验,维生素,E,部分营养素的特异生化指标,25(OH)D,1,25(OH),2,D,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维生素,D,部分营养素的特异生化指标,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和总铁结合力,红细胞原卟啉,平均血球体积,血红蛋白或血细胞比容,头发和指甲,铁,营养调查结果的综合评价,营养缺乏病的发展过程,营养素摄入 减 少,食物不足,疾 病,组织营养素 缺 乏,生化,障碍,血尿代谢,成分改变,功能,改变,病理,改变,血尿含量,改 变,1,、结果一致,:,可出现,2,种情况,(,1,)都在正常范围,表明营养状况良好,(,2,)都在异常范围,表明营养状况不良,2,、结果不一致:,营养调查结果的综合评价,膳食调查,生化检验,体格检查,原因分析,正常,异常,异常,(1),吸收利用障碍,(2),烹调不当致营养素损失过多,(3),调查前缺乏较久,调查时已得到改善,正常,正常,异常,(1),供给充足,(2),处于恢复期,(3),其他疾病引起的类似营养素缺乏症状,不足,异常,正常,(1),供给不足,(2),缺乏时间较短,不足,正常,正常,最近发生的某种营养素供给不足,不足,不足,正常,较短时间内发生的某种营养营养素供给不足,正常,异常,正常,(1),不能评定为膳食中某种营养素供给不足,(2),可能是最近机体对某种营养素需要量或消耗量,营养调查结果的综合评价,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