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轨道运输安全设施安装使用标准(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二章 轨道运输安全设施安装使用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矿井轨道运输及安全设施的安装使用管理。二、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1.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或鱼尾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1.3运输大巷和主要运输斜巷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
2、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1.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1.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1.6接
3、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轨道)、220mm(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1.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1.8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
4、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1.9井下轨道轨距为600mm,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5mm、-2mm;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5mm、-2mm,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一般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5mm、-2mm;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5mm、-2mm。1.10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所用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同一线路应无杂拌道(50m以内两种型号的轨道为杂拌道),无夹眼道。1.11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两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误差不大于5mm;曲线段加高后误差不大于5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水平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消灭阴阳道。1.
5、12轨道轨枕质量合格,敷设符合设计要求,接头处轨枕无失效,无两根以上轨枕连续失效(腐朽、损坏、断裂、悬浮、不起作用者为失效),轨枕与轨道垂直。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枕间距为700mm,偏差不超过50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轨枕间距为800mm,偏差不超过50mm。一般运输线路木轨枕规格(宽高)不小于120150mm。1.13轨道道钉规格应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混凝土轨枕螺栓、压板紧固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每月应对轨道及轨枕各部螺栓滴油一次。1.14斜巷轨道地辊要齐全、灵活可靠,地辊架要具有防脱闭锁功能,地辊之间一般间距为15m,最大距离不超过25m,以轨枕、道木无明显磨痕为准,巷
6、道内变坡点处应增加地辊,变坡度数在15度以上的,在此变坡点处应装设大地辊,地辊坑内应清洁无杂物积水。1.15轨道路基必须无严重塌坡、地鼓、沉降现象。主要运输线路轨道道碴厚度不小于100mm,个别底板突出处不小于50mm,道碴应埋没轨枕2/3,轨枕必须露出1/3,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一般运输线路轨道道碴不超过枕面,不低于枕面1/3。轨道道碴的粒度应符合标准要求,必须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现象。 1.16有架线电机车通过的主要运输轨道两平行钢轨之间,每隔50m应连接1根断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或其它具有等效电阻的导线。线路上所有钢轨接缝处,必须用导线或采用轨缝焊接工艺加以
7、连接。连接后每个接缝处的电阻,22kg/m钢轨不得大于0.00021,30kg/m钢轨不得大于0.00019。不回电的轨道与架线电机车回电轨道之间,必须加以绝缘。第一绝缘点设在2种轨道的连接处;第二绝缘点设在不回电的轨道上,其与第一绝缘点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列车的长度。对绝缘点必须经常检查维护,保持可靠绝缘。在与架线电机车线路相联通的轨道上有钢丝绳跨越时,钢丝绳不得与轨道相接触。1.17轨道严禁用气割进行截割,如需截割的必须使用切轨机,运输大巷轨道不允许进行截割分段(较短距离修整除外)。轨道截割头平面应与轨面垂直,锯切面不得歪斜。轨道截割头进行重新加工道夹板螺栓孔时,必须用钻床进行加工,严禁使
8、用气割割眼。螺栓孔直径为24mm,孔水平中心线离轨面距离:30kg/m型号轨道为51.9mm,22kg/m型号轨道为59.7mm。第一个螺栓孔中心距截割面距离30kg/m型号轨道为60.5mm,22kg/m型号轨道为63.5mm。第二个螺栓孔中心距第一个螺栓孔中心距离为127mm。2、道岔的辅设标准2.1道岔轨距按标准加宽后不大于3mm,辙岔前后的轨距偏差+3mm,-0mm。2.2尖轨前端、直曲连接轨中部和道岔后部的两股钢轨的水平偏差不大于5mm。2.3道岔水平方向直线目视平顺,用10 m弦不超过10mm,曲线目视圆顺,用1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不大于2mm,用2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不大于3mm
9、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在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2.4轨面前后高低目视平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2.5道岔接头处两轨面高低和内侧左右错差不大于2mm。2.6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2mm,无跳动。尖轨损伤长度不超过100mm,在尖轨顶面宽20mm处与基本轨高低差不大于2mm。2.7尖轨开程为80110mm。2.8尖轨根部轨缝不大于8mm,其它轨缝与线路部分的轨缝要求相同。2.9心轨至护轨工作边间距为572mm,偏差为2mm。2.10护轨零件齐全,安装牢固,无松动、失效现象。心轨尖端与护轨工作边中心垂直相对,偏差为50mm。2.11心轨在顶面宽35
10、mm处和翼轨喉部的垂直磨耗不超过7mm,铆钉无松动,焊缝无裂纹。2.12滑床板应于轨底面贴合,其间隙不超过2mm。2.13基本轨与连接轨垂直磨损不大于7mm。2.14轨撑应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1mm,数量齐全,无松动现象。2.15扳道器拉杆零件齐全,连接牢固,动作灵活可靠,安装道岔处应使用长轨枕。2.16主要运输大巷应装设司控道岔,司控道岔应动作灵活,控制箱完好,同一程序的司控道岔安装间距不得小于控制器控制距离,一个控制器不得使两个司控道岔同时动作。主要运输线路不得使用简易道岔。2.17斜巷串车提升的线路,使用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4号,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2m。2.18同一运输线路使用不同轨型
11、道岔应符合以下条件:2.18.1可以采用较线路轨型高一级的钢轨,不允许采用低一级的钢轨。2.18.2采用不同轨型道岔时,道岔前后端应各敷设5m与道岔轨型相同的钢轨,然后用异型鱼尾板与线路钢轨连接。三、挡车杠制作及安装标准1、挡车杠的安装1.1挡车杠框架及中间横撑采用11#矿用工字钢焊接制作,外宽420mm、横撑不少于5道均匀布置。挡车杠长度应满足在斜巷中安装与巷道底板的夹角(锐角)在4560之间;挡车杠从下端开始,每间隔300mm刷红白相间的防锈漆。1.2挡车杠安装位置(底端)分别在距离斜巷上平台变坡点下方略大于一列车长度的位置、下平台变坡点上方略大于(增加2.5m)一列车长度的位置(每辆矿车
12、长度2.5m,最多允许下放矿车数量为一列车)。1.3挡车杠中心线应与轨道中心线重合,其偏差不得大于50mm,挡车杠常闭时(底端)应能落到底,距离轨面的高度最大不得超过200mm,两底端高差不大于20mm;打开时高度不得低于1.6m(通过矿车、花车等较低车辆)、2.1m(运输支架等较高设备)、或运输特殊设备要求。1.4斜巷长度不超过30m的巷道,将上下车场挡车杠联锁;超过30m时应分开安装上、下车场挡车杠。1.5斜巷长度超过100m的巷道,上车场应安装联锁挡车杠。其中,上平台挡车杠在常闭状态下底端距离变坡点0.51m,下挡车杠安装位置在变坡点下方略大于一列车的位置。1.6当巷道长度超过300m时
13、要求每200m必须安设一套跑车防护装置。3、挡车杠底座固定方式3.1主要运输斜巷应在挡车杠的位置装设横梁(横梁的材料应用不小于11#的矿用工字钢),挡车栏固定在横梁上。当顶板岩石稳定不破碎时,可在巷道顶板打2根201800mm的高强度锚杆,将底座固定在巷道顶板上。3.2当顶板岩石破碎时,可在巷道顶板打2根锚索,将底座固定在巷道顶板上,将挡车杠用销轴铰接在底座上。3.3底座与巷道顶板应贴实,挡车杠与底座连接必须用30mm销轴铰接,销轴必须有防脱性能。3.4当架棚巷道顶板无法打锚索时,可采用20圆钢、10mm厚钢板加工2个梁卡,分别把底座两端与棚梁卡紧,同时用15.5以上的钢丝绳将该梁与其上、下
14、方相邻的2根棚梁穿在一起,并用绳卡连接、卡牢,形成三棚联锁。3.5当底座固定处巷道顶板不平时,可用加垫铁或垫木的方式垫平(垫铁或垫木中间钻孔,锚杆穿入中间钻孔),保证挡车杠安装后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重合,偏差不大于50mm。4、气(电)动推杆安装4.1安装气(电)动推杆前,须先仔细阅读说明书,掌握推杆安装的工作条件、安装工序、固定方法、接线方式、调整方法、气(电)压等级等主要参数。4.2根据安装地点巷道高度及挡车杠提升高度确定推杆底座的安装位置,然后确定导向滑轮的安装位置,再根据气(电)动推杆的行程确定挡车杠的起吊点位置和起吊滑轮的安装位置。4.3先用四根1.8m锚杆把专用底座固定在顶板上,用两
15、根1.8m锚杆把导向滑轮固定在顶板上。用两根1.8m锚杆把起吊滑轮固定在顶板上。4.4把推杆的底座与专用底座用螺栓连接、紧固。保证气(液)缸中心线、推杆中心线、导向滑轮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4.5按照接线(管)要求连接固定线(管),在提升挡车杠前先做伸缩试验,看伸缩各部螺栓、连接口是否紧固、线(管)是否完好,伸缩是否灵活自如等。4.6用不小于6.2mm钢丝绳依次绕过推杆动滑轮、导向滑轮、起吊滑轮和挡车杠的起吊环,绳头的一端固定在挡车杠的中心线、第一个绳夹距离起吊环不大于300mm;另一端固定在挡车杠底座上。 4.7经对整套挡车装置仔细检查无误后,接通气(电)源进行提升试验,发现有异常或不符合安
16、装标准的,进行调整,直至达到安装标准。5、其它规定5.1上、下山掘进时,距耙装机尾不超过15m安装一道常闭挡车杠,挡车杠底座应采取上述方式可靠固定。5.2斜巷临时停车点(包括各采掘区队临时停车装卸料点、巷修巷道临时装车点、清理水仓停车点等),在停车点矿车后必须有能将车辆可靠阻住的挡车装置。5.3安全设施要包保到人,实行挂牌管理,管理牌上要注明设施名称、型号,安装地点、使用单位、责任人姓名等。管理牌要挂在安装安全设施处的巷道帮一侧明显处,高度1.2m1.5m。四、阻车器安装标准1、安装位置在斜巷上平台距离变坡点1.52m处。2、阻车器固定时必须采用加工配套部件固定在轨道上,不得安装在轨道接头位置
17、3、阻车器转动灵活,处于常闭状态。4、阻车器中心与轨道中心一致,误差不大于50mm。5、阻车器(阻碰头式)打开时,卡爪高度距离轨面不低于300mm。6、阻车器(抱轨式)闭合时,立面净宽度为62210mm(22kg/m轨道),63310mm(30kg/m轨道)。打开时,尖部净宽度为114110mm(22kg/m轨道),118410mm(30kg/m轨道)。7、控制箱或控制阀门操作地点应设在行人一侧,高度在1.2m1.4m之间,有条件时要设置在操作硐室内。8、控制箱或控制阀门安装牢固,不漏风,操作手把灵活可靠。9、管线敷设安全、美观。可用适合胶管外径的钢管套住胶管敷设到巷帮底角,再沿巷帮敷设至控
18、制箱或控制阀门。10、挡车杠、阻车器的操作手把应安放在信号硐室内,巷道条件限制,无信号硐室的,可设在绞车硐室内,位置应在弯道的外侧或巷道扩帮处;操作手把使用固定板固定,上面喷上操作的对象(挡车杠或阻车器),下面手把转动处喷上升降方向并安装在专用控制箱内(具体尺寸根据实际使用的控制阀数量及尺寸确定)。11、挡车杠、阻车器操作手把和信号电铃、语音信号等需在统一地点,便于检修工操作。五、警冲标概念及安装标准1、警冲标概念:是在道岔后部两线路之间设置的停车位置示警标志。2、警冲标作用:是为了使停放在道岔后部两线会合处的列车或机车车辆,不妨碍邻线上的列车安全运行,所有车辆停放都不得越过警冲标。所有警冲标
19、是确定机车车辆的停车位置,保证行车安全的标志。3、单开道岔辙岔尾部向后2m处安装,电子式可固定于巷道顶部,中心在双股轨道中心,最下端距轨面不低于2.6m,牌板式固定于副道侧巷壁上,安装高度为牌板下端距巷道底板1m。 4、偏口与大巷连接处道岔在辙岔尾部向后2m处安装,两股轨道分别安装,不许固定在偏口最突出点处,电子式可固定于巷道顶部,中心在该股轨道中心点,最下端距轨面2.6m,牌板式固定于该股轨道非偏口顶点侧巷壁上,安装高度为牌板下端距巷道底板1m。5、渡线道岔处安装位置为岔尖前方(基本轨)1m处(双侧)安装,电子式可固定于巷道顶部,中心在双股轨道中心,最下端距轨面不低于2.6m,牌板式固定于人
20、员正对岔尖方向左侧巷壁上,安装高度为牌板下端距轨面1m。6、渡线道岔警冲标安装位置位于距两轨道中心线各0.75米处,共两个点。安全停车位置位于距两轨道中心线各0.8米以上的路段。7、警冲标安装形式可根据现场情况,在安装位置点打水泥台,并刷红漆或贴反光警示牌等。8、如现场安装位置不具备安装条件,可在该点一侧巷帮上安设警冲标牌。9、对采区车场、顺槽两股轨道中心距不足1.6米的,可根据该处所过的最宽车辆对警冲标安装位置进行调整,警冲标安装位置应位于两辆最宽车辆可能产生碰撞的点。10、具体安装位置如下图所示。六、照明、信号与通讯安装标准1、一般要求1.1主要提升运输倾斜井巷或绞车滚筒在 1.2m及以上
21、串车提升、运输的倾斜井巷信号系统,必须具备逐级传递发送信号的功能,设有保证按规定顺序发出信号的闭锁装置。1.2逐级传递发送信号的顺序:下车场和中间各车场的信号工,向上车场信号工发出信号,上车场信号工收齐各车场信号后,才可根据需要向司机发出信号。1.3提升信号应定期维修保养,保证信号声光兼备,发出的信号清晰响亮。2、基本要求2.1信号电源要独立可靠,并有电源指示,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7V,在危险(瓦斯等有害气体浓度大)的场所宜采用36V电压。2.2井下的通讯、信号和控制装置,必须采用防爆型,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系统要简单可靠,信号要清晰,可靠易辩。2.3工作信号要声光兼备,主要提升运输的倾斜井巷
22、须设置紧急事故信号。2.5照明轨道运输大巷中照明灯间距每盏不大于30m;工作面轨道顺槽内中照明灯间距每盏不大于50m。2.5.2车场的照明应安装在摘挂钩地点中间的上方。照明灯间距每盏不大于10m。绞车房照明应安装在绞车滚筒上方适当位置,以便于司机观察钢丝绳的运行情况及仪器仪表和各种指示等。损坏时及时检修或更换。2.5.4照明灯光洁明亮,照明距离不小于40m,防护装置齐全。3、安全要求3.1信号、照明与通信的线路必须悬挂整齐,吊挂牢靠,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要求,其各类设施与装置必须达到机电设备完好要求。3.2主要提升运输倾斜井巷、采区倾斜运输集中轨道巷必须设专职信号工。3.3专用 只作为信号工、
23、把钩工和司机之间通信联系工具,不得用作提升运输信号。3.4信号、照明与通信系统必须经常维修保养,确保灵敏可靠,符合电气设施完好标准规定要求。3.5信号硐室底板应高于周围地板,严禁堆放任何杂物。3.6信号硐室应宽敞明亮,便于信号工观察摘挂钩工作和提升运输情况,以便及时发送信号。4、安全警示信号4.1斜巷内安全警示信号的安设距离不大于100米,变坡点及硐室口处必须安设,保证人员在斜巷内任何地点均能看到安全警示信号。上、下车场及中间通道口必须安装警示信号和声光行车语音报警装置。4.2在各车场安设甩车时能发出报警信号装置,该装置必须声光具备。双钩提升应有错码信号。4.3安全警示信号系统设计和选型时应将
24、安全可靠放在首要地位,系统必须能够灯光显示和报警,起到警示现场工作人员注意的作用。5、其它要求5.1斜巷提升运输使用的语言报警装置必须声、光具备,并有“正在行车,严禁行人”的醒目标志。5.2信号装置和语言报警装置必须取得“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方可使用。5.3信号装置和语言报警装置应安装在人行道的上方,便于行人观察且不影响行车和行人安全的地方。车场的信号装置和语言报警装置应安装在车场的入口处。5.4斜巷提升运输使用的语言报警装置应与工作信号连锁,工作信号发出后立即进行报警,发出停止信号后报警停止,与信号保持同步。5.5信号装置和语言报警装置也可同绞车或绞车控制回路连锁,绞车启动
25、立即发出报警信号,绞车停止报警信号停止。5.6安全报警装置应统一管理,建立管理台账,定期检查和维修,达到完好标准要求。七、使用管理制度(一)轨道安装验收制度1、巷道工程施工结束后,必须经机电科、生产科、调度室等相关单位进行联合验收,巷道及车场的高度、宽度、平整度等满足使用要求后,方可铺设轨道。2、轨道及其安全设施安装完毕并调试合格后,两天之内安装单位必须提交自检报告和验收申请。3、相关科室接到验收申请后,应在24小时内组织人员进行验收。4、轨道验收时,验收人员要按照轨道铺设标准和安全设施安装标准的要求进行验收。5、验收时存在的问题,使用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完毕,否则严禁使用。6、轨道及安全
26、设施验收合格后,参与验收人员要填写验收单并签发准运证后,方能投入正常使用。(二)轨道检查维护制度1、使用单位要制定轨道及安全设施的月度检查维护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执行。2、使用单位配备足够的检查维护人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检查维护,并按照要求认真填写检查维护记录。3、机电科管理人员及区队长每周对轨道及安全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检查维护人员每天对轨道及安全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维护。4、轨道检查维护人员应对轨道及安全设施的完好情况、使用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三)轨道运行管理制度1、斜巷绞车及上、下车场必须有专职的绞车司机和信号把钩工。绞车
27、司机和信号把钩工必须人员固定,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或持无效证件上岗。2、轨道沿线各种安全设施均应包机到人,悬挂管理责任牌。3、斜巷必须执行“三固定”“四保险”的要求:“三固定”即固定绞车司机、固定信号工、固定把钩工;“四保险”即保险闸、保险硐、保险杠、保险绳;所有保险杠、保险闸、阻车器应经常处于关闭状态。4、斜巷轨道各车场应按要求布置信号硐室和躲避硐室,各车场联络信号必须声、光兼备,红灯、信号齐全,灵敏可靠。主要斜巷上、下车场及中间通道口,必须使用语音报警装置,并有“正在行车、不准行人”的醒目标志。5、车场应设置在平巷段,不准把斜坡作为停车场,严禁在斜坡上停放车辆。6、轨道距巷帮、设备、设施的突
28、出部分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600mm,确保运输安全。7、巷道转弯处应安设逼辊或转弯装置,并有警示标志。8、主运输斜巷上、下车场及各甩车场必须使用永久道岔,采掘工作面除安设无极绳绞车外,必须使用永久道岔。9、采掘工作面轨道弯曲半径不得小于4米。10、上下变坡点处,轨道一律不准采用对接头,应根据变坡点情况,必须将轨道弯成弯道敷设。11、轨道大巷各联络巷入口、轨道尽头等处,必须装设阻止车辆误入的挡车装置。12、停车时车辆严禁压在道岔上或超过警冲标。13、有轨道运输的风门前后5米应安设阻车器,防止撞坏风门。14、拉绞车钢丝绳钩头时,必须有人提钩头随行,防止拉坏轨道及轨枕。15、每班工作结束后,插销、链环
29、等应摆放整齐,严禁随意乱放。16、每班工作结束后,绞车司机及信号把钩工应将绞车硐室和车场附近的卫生打扫干净。工具、材料在规定地点摆放整齐,确保工作场所干净整洁。带式输送机及安全设施安装使用管理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xx公司所属矿井大巷主运输、采区上、下山及采掘工作面各种型号带式输送机及其安全设施、保护装置的安装使用管理。二、带式输送机安装完好标准(一)机头安装1、主运输大巷、采区上下山固定胶带机应采用混凝土基础,采掘工作面胶带机采用打地锚拉紧的方式固定。机头驱动装置固定必须牢固、可靠,不晃动、不窜动。2、混凝土基础标准:需要打设基础的胶带机,其基础应有专门的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经
30、生产科、机电科、安检科、施工单位联合验收后方可安装。3、地锚设置标准:采用数量不少于六根202200mm高强锚杆或直径不小于30mm长度不小于1.5m的专用地锚(机架每侧各三根),垂直或略倾斜打入底板,用15。5钢丝绳或40T链条将锚杆和机架固定牢靠,确保机头驱动部平直稳固。地锚拉紧方向:上运胶带机朝机头方向4个、朝机尾方向2个;下运胶带机地锚设置情况与上运相反。4、驱动装置原则上布置在巷道行人侧,便于安装检修,行人侧驱动装置与巷道之间间距大于700mm、非行人侧驱动装置与巷道之间间距大于500mm,卸载滚筒与顶板的间距不小于600mm.5、张紧小车的轨道安装时其轨距偏差不应大于3,轨道直线度
31、不超过3/1000,两轨高低差不大于1.5/1000,轨道接头间隙不大于5,轨道接头错动上下不大于0。5、左右不大于1.拉紧装置工作可靠,调整行程不小于全行程的1/2。拉紧装置调整灵活,拉紧小车的车轮应转动灵活,无卡阻现象。(二)机尾安装1、主运输大巷、采区上下山固定胶带机应采用混凝土基础固定, 其基础应有专门的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经生产科、机电科、安检科、施工单位联合验收后方可安装。2、采掘工作面胶带机机尾必须有稳固的压柱或地锚,掘进工作面胶带机应打地锚、综采工作面胶带机同时安装有转载机时应打戗柱.3、压柱采用直径不小于180mm的圆松木,垂直支设在机尾缓冲架和巷道顶板上,压柱上应
32、采用细钢丝绳固定牢固并在顶板生根,两根压柱相互连锁。地锚应设置在机尾后部两侧500mm左右,采用不少于两根长度不小于1.5m的专用地锚或20mm的高强锚杆,全长锚固。用15.5钢丝绳或40T链条固定机尾。 4、压柱要求统一刷红白相间防锈漆,间距为300mm。(三)中间部分安装1、皮带机严格按巷道中心线和腰线为基准进行安装,距离偏差不得超过10mm,做到平、直、稳,传动滚筒、转向滚筒安装时其宽度中心线与胶带输送机纵向中心线重合度不超过滚筒宽度的2mm,其轴心线与胶带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不超过滚筒宽度的2/1000,轴的水平度不超过0。3/1000.2、中间架安装时中心线与胶带输送机中心线重合
33、度不大于3mm,支腿的铅垂度不大于3/1000,在铅垂面内的直线度不大于中间架长度的1/1000。3、上、下托辊齐全,转动灵活,上、下托辊的水平度不应超过2/1000。皮带机装载处必须使用缓冲托辊,不准用普通托辊代替。 4、纵梁安装必须采用标准涨销与H架连接,连接牢固可靠,两纵梁接头处上下错位、左右偏移不大于1mm。 5、皮带机延伸时, H架、纵梁、托辊及时安装齐全。 6、胶带必须使用阻燃带,胶带卡子接头应卡接牢固,卡子接头与胶带中心线成直角。皮带接头不断裂,皮带无撕裂,磨损不超限,胶带跑偏不超过皮带宽度的5/1000。7、输送带宽度标准:1000mm胶带不得小于800mm,800mm胶带不得
34、小于600mm。两段输送带之间采用标准皮带扣和钢丝穿条联接,联接扣居中,订扣长度不小于输送带宽度的90。(四)电气部分安装1、带式输送机机头必须设置配电点,电气设备要集中放置。2、电气开关和小型电器分别按要求上架、上板,摆放位置无淋水,有足够行人和检修空间,电缆悬挂整齐、规范。3、电气开关、电缆选型符合设计要求,各种保护装置齐全、动作灵敏可靠,各种保护整定值符合设计要求。4、控制信号装置齐全,灵敏可靠.机头硐室段巷道安装防爆照明灯具。5、通讯信号系统完善、布置合理、声光兼备、清晰可靠.(五)附属设施1、挡煤板、接煤板制作安装要求1.1机头部位要加装挡煤板和缓冲装置,所安装的挡煤板固定牢靠,不洒
35、煤不漏矸,耐磨抗冲击。1。2顺槽胶带机与主煤流胶带机搭接时必须同时安装挡煤板、卸煤溜槽,卸煤溜槽倾角约3545,接煤槽前端最低位置距搭接皮带中间托辊带面距离不低于500mm。1。3挡煤板要求采用不低于6mm钢板制作,支腿采用不小于10号的槽钢制作,支腿要求与纵梁或缓冲架连接采用U型螺栓连接,与挡煤板采用螺栓连接,支腿不得悬空,必须埋入底板100150mm,每组挡煤板长度统一按1500mm长度制作,每个卸载点挡煤板不少于两组。卸煤槽采用厚度不低于16mm的耐磨钢板制作。2、清扫器安装长度合适、符合生产需要。清扫器与输送带面接触良好,松紧适宜,接触面均匀,清扫器与输送带接触长度不小于带宽的80,确
36、保清扫效果良好.机头、机尾确保各有一个清扫器;每增加一个出煤点在落煤点后方至少增加一个清扫器.3、按规范要求安装各种保护罩、防护栏和行人过桥.三、带式输送机保护安装及试验标准带式输送机的防滑保护、堆煤保护、跑偏保护、沿线急停装置、烟雾保护、防撕裂保护、欠电压保护、过电流保护应接入胶带输送机控制回路或主回路,所有保护应动作灵敏、保护可靠.超温自动洒水保护应接入带式输送机电控回路,当出现温度超限时,能够实现自动打开水源洒水降温,并报警停车.(一)保护安装要求1、防滑保护1。1安装要求:带式输送机防滑保护应安装在带式输送机回程带上面。固定式带式输送机安装时,应装在机头卸载滚筒与驱动滚筒之间;当两驱动
37、滚筒距离较远时,也可安装在两驱动滚筒之间;其它地点使用的带式输送机,应安装在回程带距机头较近处;简易皮带(注:采掘工作面用800mm及以下可伸缩皮带,下同)防滑保护应设在改向滚筒侧面,与滚筒侧面的距离不超过50mm,防滑保护安装时,传感器应采用标准托架固定在胶带机头大架上,严禁用铁丝或其它物品捆扎固定。1。2保护特性:当输送带速度10s内均在(5070)Ve(Ve为额定带速)范围内、输送带速度小于或等于50、输送带速度大于或等于110Ve时防滑保护应报警,同时中止带式输送机的运行,对带式输送机正常启动和停止的速度变化,防滑保护装置不应有保护动作。2、堆煤保护2.1安装要求:2。1。1两部带式输
38、送机转载搭接时,堆煤保护传感器在卸载滚筒前方吊挂;传感器触头水平位置应在落煤点的正上方,距下部胶带上带面最高点距离不大于500mm,且吊挂高度不高于卸载滚筒下沿,安装时要考虑到洒水装置状况,防止堆煤保护误动作。 2。1。2使用溜煤槽的胶带,堆煤保护传感器触头可安装在卸载滚筒一侧,吊挂高度不得高于卸载滚筒下沿,水平位置距卸载滚筒外沿不大于200mm。2.1.3胶带与煤仓直接搭接时,分别在煤仓满仓位置及溜煤槽落煤点上方500mm处各安装一个堆煤保护传感器,两处堆煤保护传感器都必须灵敏可靠。2。1。4采用矿车或其它方式转载的地点,以矿车装满或接煤设施局部满载为基准点,堆煤保护传感器触头距基准点应在2
39、00300mm之间.2。1.5堆煤保护控制线应自巷道顶板垂直引下,传感器触头垂直吊挂,并可靠固定,严禁随风流摆动,以免引起保护误动作。2.1。6带式输送机机头安装有除铁器或其它设施,影响堆煤保护传感器安装时,应加工专用托架安装,确保传感器固定牢固。2.2保护特性:堆煤保护装置在2s内连续监测到煤位超过预订值时应预警,同时,中止带式输送机运行。由改变传感器偏角或动作行程实现保护的堆煤保护装置,其保护动作所需的作用力不大于9.8N。3、跑偏保护3.1安装要求:固定带式输送机的跑偏保护应成对使用,且机头、机尾处各安装一组,距离机头、机尾1015,当带式输送机有坡度变化时,应在变坡位置处安装一组;简易
40、皮带跑偏保护只需在机头安装一组即可。跑偏保护应用专用托架固定在带式输送机大架或纵梁上,对带式输送机上带面的偏离情况进行保护。3。2保护特性:3。2。1当运行的输送带跑偏超过托辊的边缘20mm(如使用三联辊的胶带输送机超过70 mm)时,跑偏保护装置应报警。3。2。2当运行的输送带超出托辊20mm(如使用三联辊的胶带输送机超过70 mm),经延时515s后,跑偏保护装置应可靠动作,能够中止带式输送机的运行.3.2.3对于使用接触式跑偏传感器之类的跑偏保护装置,其保护动作所需作用于跑偏传感器中点正向力为20100N。4、烟雾保护4。1安装要求:带式输送机烟雾保护应安装在带式输送机机头驱动滚筒下风侧
41、1015m处的输送机正上方,烟雾传感器应垂直吊挂,距顶板不大于300mm,当输送机为多滚筒驱动时应以靠近机头处滚筒为准。4。2保护特性:连续2s内,烟雾浓度达到1。5时,烟雾保护应报警,中止带式输送机运行,同时启动自动洒水装置,洒水降温。5、防撕裂保护5.1安装要求:主运带式输送机应在胶带落煤点下方,向机头方向(胶带机为头部驱动时)1015m位置安装防撕裂保护.防撕裂保护安装在输送机上下两层胶带之间,保护方式为压电式或牵引钢丝绳式的防撕裂保护,安装时应加工标准托架,将防撕裂保护固定在输送机纵梁上,靠上层胶带方向。5.2保护特性:运行的胶带纵向撕裂时,防撕裂保护应报警,同时中止带式输送机的运行.
42、6、超温自动洒水保护6.1安装要求:热电偶感应式超温洒水保护传感器应固定在主传动滚筒瓦座(轴承座)上,简易带式输送机超温洒水保护传感器安装在主驱动架后台减速机侧最上边端盖螺栓孔上;采用红外线传感器时,传感器发射孔应正对主传动滚筒轴承端盖(瓦座)处进行检测,传感器与主传动滚筒距离为300500mm。有两套驱动装置时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距离卸载滚筒较远处的主滚筒轴承端盖瓦座上。6.2保护特性:在测温点处,温度超过规定时超温自动洒水装置应报警,同时能启动自动洒水装置(带式输送机超温自动洒水装置采用U型卡固定在主驱动架后台主滚筒处的斜撑上,喷嘴正对着后台主滚筒) ,喷水降温。有两套驱动装置的皮带,洒水装置
43、必须与超温保护装置安装在同一驱动滚筒上。7、欠电压保护控制带式输送机的磁力起动器或馈电开关,当电网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65时,应可靠动作,切断输送机电源,中止输送机运行。8、过电流保护控制带式输送机的磁力起动器或馈电开关,当输送机电机运行电流超过控制开关的整定值时,应可靠动作,切断输送机电源,中止输送机运行。9、防下滑制动装置9。1安装要求:在倾斜巷道中的下运带式输送机(平均倾角超过8)必须安装下滑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可安装在输送机电机与减速器之间,或单独安装在减速器的输入轴端或二轴伸出端(简易皮带机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胶带下滑)。9.2保护特性:当切断带式输送机电源时,制动装置应可靠动作,并能够及
44、时制动带式输送机滚筒运行,防止输送机下滑运行。10、逆止制动装置10.1安装要求:在倾斜巷道中的上运带式输送机(平均倾角超过8)必须安装逆止制动装置。棘轮式逆止制动装置可安装在输送机的减速器上;或采用塞带式逆止制动装置,装设在驱动滚筒与胶带之间。10。2保护特性:当切断停止输送机电源时,逆止制动装置应可靠动作,并能够及时中止输送机运行,防止输送机反向下滑运行.(二)保护配备标准1、采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运输时:1。1必须装设驱动滚筒防滑保护、堆煤保护和防跑偏装置。1。2应装设温度保护、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装置。1。3在主要巷道内安设的带式输送机还必须装设输送带张紧力下降保护装置和防撕裂保护装置。
45、1.4倾斜井巷中使用的带式输送机上运时(平均倾角超过8),必须同时装设防逆转装置与制动装置;下运时(平均倾角超过8),必须装设制动装置。2、采用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必须装设下列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和实验:2.1钢丝绳和输送带脱槽保护。2。2输送带局部过载保护。2.3钢丝绳张紧车到达终点和张紧重锤落地保护。3、采用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或钢丝绳芯带式输送机运送人员时:3。1在距下人区段末端前方2米处,必须设有能自动停机的安全装置.3。2应装有在输送机全长任何地点可由搭乘人员或其它人员操作的紧急停车装置。3。3 应装设超速(指超过运送人员运行速度)保护装置,当超过运送人员速度的15时,超速
46、保护应可靠动作,并中止输送机运行。3.4 卸煤仓口应有防止人员坠入煤仓的保护装置或设备.3.5钢丝绳芯带式输送机运送人员时,应设断带保护装置。(三)保护装置试验标准1、每班由带式输送机司机(或跟班电工)对带式输送机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试验,现场没有试验功能的保护装置,必须每班检查设备及关联线路的完好情况,保证各保护装置完好齐全、动作灵敏可靠.现场保护试验与完好检查必须有详细记录。2、温度保护、烟雾保护、防滑保护、自动洒水传感器在井下现场不具备试验条件的保护装置,每6个月升井检验一次(地面必须有备件,升井校验前使用完好备件替换现场使用的传感器)。3、温度保护、烟雾保护、防滑保护传感器、自动
47、洒水传感器在井下现场不具备试验条件的保护装置升井地面校验由矿井机电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校验必须有记录。4、温度保护、烟雾保护、防滑保护传感器、自动洒水传感器的地面校验必须在地面设置配套校验设施(一般设置在矿井机修单位内),地面设置配套校验设施必须满足试验要求。5、温度保护传感器与自动洒水传感器构建在一起地面校验.热电偶感应式超温洒水保护传感器采用外加热(红外线传感器照射外加热源),传感器采集温度达到要求温度,洒水传感器动作,配套洒水装置自动洒水,超温自动洒水传感器校验为合格。6、烟雾保护传感器地面校验人工施加烟雾,配套系统设备报警,传感器校验为合格.7、防滑保护传感器地面校验在配套校验设施上进行,传感器采集配套设施正常速度,配套系统能正常工作,传感器采集配套设施低速(相当于胶带打滑),配套系统保护报警,传感器校验为合格。四、过桥安装、制作标准(一)采掘工作面过桥安装位置1、在采煤、掘进工作面皮带机头大架后不大于15m处设置一个过桥。2、刮板机搭接在胶带机上时,在搭接点后不大于15m处设一个过桥,在刮板机头向后不大于15m处设一个过桥,如刮板机长度超过60m时,在刮板机中间另设一过桥。3、胶带机搭接在刮板机上时,在刮板机尾前方不大于15m处设置一个过桥.4、刮板机与刮板机搭接时(综采工作面运输机除外),在搭接点后不大于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