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唯嘉 文档编号:9997312 上传时间:2025-04-16 格式:DOCX 页数:337 大小:1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7页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800题) 1、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力臂原理,再学习定滑轮的知识,理解了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 【答案】 B 2、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 )。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答案】 B 3、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答案】 A 4、小刘打算用五天时间完成一项任务,但是领导派来了新任务,小刘又很快把精力投人到新任务上。这说明小刘的() A.注意广度大 B.注意的稳定性强 C.注意的分配性好 D.注意转移快 【答案】 D 5、我国现行的学制类型是()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复合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 D 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 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B.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 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答案】 D 7、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 )。 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 B.道德动机和道德观念 C.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 D.道德感和道德认识 【答案】 C 8、教师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可能出现的不当表现是( )。 A.教师出现家长制作风 B.教师过分地溺爱学生 C.教师过分地迁就学生 D.教师对学生过分地严厉 【答案】 C 9、小杰在阅读《阿Q正传》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阿Q的人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 A.创造想象 B.幻想 C.无意想象 D.再造想象 【答案】 D 10、关系转换理论强调(  )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 B.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 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 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 【答案】 A 11、小杰在阅读《阿Q正传》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阿Q的人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 A.创造想象 B.幻想 C.无意想象 D.再造想象 【答案】 D 12、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课的内容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规则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答案】 B 13、强迫行为是指当事人反复去做自己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答案】 D 14、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 A.选择功能 B.发展功能 C.传递功能 D.保护功能 【答案】 A 15、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文纳特卡制 B.活动课时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答案】 D 16、2013年单项选择: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阶段。 A.自我服务行为 B.人际纪律 C.自我约束 D.反抗行为 【答案】 B 17、(2020年真题)晓军上中学后,自尊心越来越强,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全面。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这反映的是晓军自我意识哪方面的发展(  )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找 D.物质自我 【答案】 B 18、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 A 19、小强期中考试失利,但是他没有气馁,而是认真分析了失败原因,找到了问题,确定了新的方向,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 A.宣泄 B.升华 C.补偿 D.认知重组 【答案】 D 20、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答案】 B 21、“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负迁移 D.逆向、正迁移 【答案】 D 22、《学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教育具有(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 B 23、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 A.冯特 B.詹姆斯 C.桑代克 D.杜威 【答案】 C 24、下列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B.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的提高 D.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答案】 C 25、( )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类。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海德 【答案】 C 26、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 )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提高学生的成绩 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 【答案】 A 27、李老师发现自己班中的沫沫有如下特点:情感和行为动作进行得都相当缓慢,柔弱;情感容易产生.而且体验相当深刻,隐晦而不外露,多愁善感;往往富于想象,聪明且观察力敏锐,善于观察他人观察不到的细微事物,敏感性高,思维深刻;在意志方面常表现出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受到挫折后常心神不安,但对力所能及的工作表现出坚忍的精神;不善交往,较为孤僻,具有明显的内倾性。那么,沫沫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D 28、马卡连柯说:“公社的教育方针概括地说。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的影响。”与之相对应的德育原则是()。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 D 29、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 A.黄炎培 B.蔡元培 C.杜威 D.陶行知 【答案】 D 30、( )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A.叙事研究法 B.实验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质的研究法 【答案】 C 31、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A.引导法 B.榜样示范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答案】 B 32、当一个人听到亲人去世的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是( ) 防御机制。 A.压抑 B.否认 C.文饰 D.代偿 【答案】 B 33、“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的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说服教育 C.榜样示范 D.品德评价 【答案】 A 34、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小得多,他们之问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一论断表明()。 A.遗传素质最终决定人的发展 B.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C.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 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 【答案】 B 35、以( )为主的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A.语言传递 B.直观感知 C.实际训练 D.探究活动 【答案】 B 36、“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37、2012年单项选择:李红学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 A.负向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 D 38、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和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 A.能力特点 B.气质特点 C.性格特点 D.兴趣特点 【答案】 C 39、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之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A.培养个性 B.传授知识 C.发展能力 D.形成品德 【答案】 C 40、(2021年上半年真题)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能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按福勒等人所划分的教师成长阶段,张老师的成长处于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结果阶段 【答案】 B 41、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 )。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教育策略 【答案】 C 42、“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 ”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教育萌芽阶段 【答案】 A 43、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 )。 A.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计划   D.教学策略 【答案】 A 44、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个别教学 D.特朗普制 【答案】 B 45、中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说服教育法 【答案】 B 46、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然后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 )行为改变法。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答案】 C 47、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答案】 D 48、终身教育理论体系最终形成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哪—个报告为标志的()。 A.《终身教育导论》 B.《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 C.《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D.《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答案】 C 49、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极易出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现象。这反映的性格特点是() A.向师性 B.依赖性 C.可塑性 D.独特性 【答案】 C 50、观察研究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A.实验室条件 B.自然状态 C.人为控制 D.自然状态或实验室 【答案】 B 51、人类四种基本的情绪是(  ) A.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B.快乐、痛苦、恐惧和悲哀 C.快乐、痛苦、恐惧和愤怒 D.快乐、痛苦、愤怒和悲哀 【答案】 A 52、2013年单项选择:在一项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小丽会因自己还剩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则因只有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情绪具有() A.主观性 B.感染性 C.客观性 D.两极性 【答案】 D 5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答案】 D 54、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礼记》   C.《史记》   D.《左传》 【答案】 A 55、(2020年真题)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答案】 A 56、解锁密码箱时,每一位密码都有10个数字,那么把所有数字组合一个个进行尝试,直到找到打开密码箱的正确密码。这一过程是在采用()解决问题。 A.算法式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爬山法 D.逆向搜索法 【答案】 A 57、当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使目标无法达成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种心理现象是( )反应。、 A.压力 B.挫折 C.焦虑 D.愤怒 【答案】 B 58、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这种现象属于( )。 A.连带学习 B.附属学习 C.正规课程 D.显性课程 【答案】 A 59、侯老师将乐于助人的李可的照片贴在班级的光荣榜上.这种方法对其他学生的品德教育来说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 A 60、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教育实体的出现 C.学制的建立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答案】 C 6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 D 62、在中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中,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读书指导法 D.演示法和实验法 【答案】 B 63、(2020年真题)建华在听课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玩手机或做小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集中 B.注意分散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答案】 B 64、2013年单项选择:“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致性原则 【答案】 B 65、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 ) A.知识的动态性 B.知识的权威性 C.知识的客观性 D.知识的确定性 【答案】 A 66、“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的德育原则。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知行统一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答案】 D 67、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 D 6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个体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B 69、小东每次锁门离家后,明知已锁过门,但总是怀疑门没有锁上,非要返回检查才安心。他的这种表现属于() A.强迫恐惧 B.强迫焦虑 C.强迫观念 D.强迫行为 【答案】 D 70、虽然二班成绩全年级倒数第一,但陈老师坚信自己一定能提高他们的成绩。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 A.认知能力 B.效能感 C.操作能力 D.监控能力 【答案】 B 71、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经济制度 D.文化制度 【答案】 B 72、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子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 D 73、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答案】 C 74、2012年单项选择: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答案】 C 75、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课外活动 【答案】 B 76、(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A.实践活动法 B.实验法 C.发现法 D.参观法 【答案】 C 77、华老师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学的一部分,课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使学生逐步走向成熟,这主要说明课堂管理具有那一项功能(  ). A.维持功能 B.导向功能 C.发展功能 D.调节功能 【答案】 C 78、在归因理论中,身心状况属于( )的因素。 A.不稳定、内在、不可控 B.稳定、外在、可控 C.不稳定、内在、可控 D.稳定、外在、不可控 【答案】 A 79、冷水刺激皮肤后,微温的水就会感到热;吃苦药之后喝口白开水也觉得有甜味,这些现象为( )。 A.感觉的相互作用 B.继时对比 C.异时对比 D.同时对比 【答案】 B 80、校园文化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国家课程 D.地方课程 【答案】 B 81、“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 B.不平衡行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D 82、2012年单项选择:“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由()提出来的。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科夫 【答案】 B 83、心理现象从形式上可分为( ) 两个方面。 A.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绪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答案】 A 84、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政治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答案】 A 85、下列选项体现记忆敏捷性的是( ) A.出口成章 B.死记硬背 C.博闻强记 D.过目成诵 【答案】 D 86、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A感知与评价 B.B理解教材 C.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答案】 B 87、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红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是( )。 A.视觉后像 B.联觉 C.视觉适应 D.感觉对比 【答案】 A 88、课程资源的核心是( ) A.教科书 B.教材 C.课程标准 D.课程计划 【答案】 B 89、2012年单项选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反映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 A 90、明明在考试前一天计划自己在第二天的考试中利用一个小时来做卷子.半个小时进行检查。但是,第二天考试过程中明明发现自己离考试结束只有十分钟了还有几道题没有做完,于是他加快了做题速度。那么明明利用了哪些学习策略?() A.计划策略.监控策略 B.计划策略.调节策略 C.计划策略.调节策略.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答案】 D 91、教育心理学家( )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A.波斯纳 B.皮亚杰 C.加涅 D.罗森塔尔 【答案】 A 92、“急中生智”所描述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答案】 C 93、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小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之前,学习已经存在,只不过未表现出来,也就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 A.操作性行为 B.辨别学习 C.潜伏学习 D.获得 【答案】 C 94、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称之为() A.一般能力 B.创造能力 C.模仿能力 D.操作能力 【答案】 C 95、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职业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凯洛夫 C.赫尔巴特 D.乌申斯基 【答案】 A 96、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因素。 A.后天学习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答案】 D 97、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98、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焦虑。 A.学习 B.行为 C.考试 D.适应 【答案】 C 99、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的( )才能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答案】 C 100、“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答案】 D 101、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A 102、期末考试要到了,甜甜变得特别紧张.每天都睡不好,吃不下,害怕自己考不好,连上课都听不进去,一节课都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甜甜的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惧症 【答案】 B 10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答案】 C 104、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德育目标 B.生产力水平 C.时代特征 D.文化传统 【答案】 A 105、“砖能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答案】 A 10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这个过程中最突出体现的是()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运动记忆 D.情绪记忆 【答案】 D 107、2013年单项选择:林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画线的方式在书上作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 A 108、“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出自于()。 A.《学记》 B.《论语》 C.《中庸》 D.《大学》 【答案】 B 109、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凯洛夫 【答案】 B 110、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答案】 D 111、小强很讨厌洗碗,也不喜欢吃蔬菜。于是妈妈规定小强如果吃饭时能做到多吃蔬菜不挑食,则饭后可以不用洗碗。妈妈运用的手段是()。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代价 【答案】 C 112、以下不属于安全教育的基本途径的是( ) A.课堂教学 B.专题活动 C.综合实践活动 D.心理健康教育 【答案】 D 113、在学生智力的诸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构成认识能力主要内容的是( ) A.观察力 B.注意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答案】 C 114、史蒂芬,威廉.霍金,ALS患者,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但他智力超常,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互补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阶段性 【答案】 A 115、(2021年下半年真题)学生对遗传与变异之间关系的学习属于() A.组合学习 B.上位 C.下位 D.归属 【答案】 A 116、“平行教育原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原则 B.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答案】 B 117、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冲动型 【答案】 D 118、思维反映的是(  ) A.过去的经验 B.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C.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D.人的愿望 【答案】 B 119、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 )。 A.弦琴学校   B.鸿都门学   C.国子监   D.航海学校 【答案】 B 120、在指导学生参加面试考试时,除了对面试内容重点讲解外,教师还非常重视训练学生进入面试考场中的仪表、仪态、眼神以及与考官打招呼等细节,以给考官留下好印象。这是利用了()。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答案】 C 121、( )认为“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 A.吴伟士 B.施泰伦 C.华生 D.格塞尔 【答案】 B 122、()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A.德育 B.体育 C.美育 D.智育 【答案】 A 123、(2021年上半年真题)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从教室外飞进来一只小鸟,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朝向小鸟,这种现象属于 A.随意前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答案】 C 124、中学生小华和几个同学为了参加全省航模大赛,组成了航模小组,他们为了在大赛中表现出色,达成了共识,牺牲各自的一些课余休息时间,放弃各自的一些爱好,以规范自己的参赛行为。这种情况下,小组成员遵循的纪律属于(?)。 A.教师促成 B.群体促成 C.任务促成 D.自我促成 【答案】 C 125、()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参观法 D.自学辅导法 【答案】 A 126、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 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 【答案】 C 127、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 A.揭示教育规律 B.撰写研究报告 C.发现教育问题 D.改进教育现状,促进教育发展 【答案】 D 128、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答案】 B 12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答案】 A 130、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是(  )。 A.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C.行为塑造法 D.惩罚法 【答案】 C 131、学习程度需达到(),学习效果才最佳。 A.50% B.100% C.150% D.200% 【答案】 C 132、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行动研究法 【答案】 B 133、我国于(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A.1984 B.1986 C.1988 D.1990 【答案】 B 134、下列有关情绪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某些认知策略如“忽视”,可以预防或减轻抑郁 B.抑制快乐表情行为可以增加快乐感受 C.父母对孩子发出的情绪信号对孩子的情绪调节有较大作用 D.情绪调节可以发展为一种能力,称作情绪智力 【答案】 B 135、古希腊一些哲学家认为,人是理性动物,是理性的负荷者,教育的目的、理性和价值,就在于使人的本质规定和人的和谐发展得以实现。这属于()的观点。 A.外在目的论 B.内在目的论 C.个人本位论 D.社会本位论 【答案】 C 136、一个实际身高为180厘米的人,距离观察者分别为3米、5米、15米时,观察者都觉得这个人的大小是不变的。这是由于知觉具有(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 D 137、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 A.初中二年级   B.初中三年级   C.高中一年级   D.高中二年级 【答案】 A 138、教师对教学工作采取冷漠的态度,在自身与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这是教师职业倦怠的( )特征。 A.挫折感 B.耗竭感 C.去个性化 D.低个人成就感 【答案】 C 139、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是属于( )。 A.能力的量的差异 B.能力的质的差异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答案】 A 140、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 ) 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答案】 B 141、初中生晓敏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晓敏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直觉型 C.继时型 D.同时型 【答案】 C 142、(2021年上半年真题)教师向学生依次呈现一组单词,要求他们记住,随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单词更容易被回忆起来。这种现象称为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答案】 B 143、“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內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答案】 D 144、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这称为( )。 A.大小恒常 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 D.亮度恒常 【答案】 A 145、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英国的洛克均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这种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动因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 B 146、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 A.近因效应   B.社会刻板印象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答案】 B 147、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答案】 B 148、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答案】 A 149、 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 D.注意转移 【答案】 A 150、ABC理论中B指的是(  )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的情绪 C.对事件的看法 D.个体的行为反应 【答案】 C 151、( ) 是指对调查对象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或个人都进行调查。 A.重点调查 B.全面调查 C.个案调查 D.抽样调查 【答案】 B 152、学校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月活动,结合历史课、语文课相关内容及主题团队活动、艺术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教育活动所运用的方式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C 153、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