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危险化学品信息表-一氧化碳.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9997213 上传时间:2025-04-16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信息表-一氧化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危险化学品信息表-一氧化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信息表-一氧化碳 车间:回收精制 标识 中文名 一氧化碳 中文别名 英文名 carbon monoxide 英文别名 CAS号 630-08-0 UN号 1016 分子式 CO 分子量 28.01 结构式 组分信息 序号 名称 CAS号 含量 1 一氧化碳 630-08-0 2 3 4 分类和标签信息 危险性类别 第2.1类 易燃气体 象形图编码 警示词 ■危险□警告 危险性说明 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防范说明 危险货物分类 第2.1 项 易燃气体 物理化学性质 状态 □固□液■气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气味 无 熔点/凝固点*(℃) -199.1 沸点或初沸点*(℃) -191.4 沸程 蒸气压(kPa) pH值(指明浓度) n-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 密度(g/L) 1.250 运动粘度(mm2/s) 水中溶解度(g/L) 闪点*(闭杯,℃) <-5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97 相对水密度*(水=1) 0.79 气味阈值 蒸发速率 爆炸下限* [%(v/v)] 12.5 爆炸上限* [%(v/v)] 74.2 自燃温度*(℃) 分解温度(℃) 稳定性*(常温常压) ■稳定□不稳定 聚合危害* □有■无 燃烧性* ■易燃□可燃□不燃□遇湿易燃□助燃 其他物理化学性质 毒理学性质 数据 数据来源 备注 急性毒性 LC50:2069mg/m3,4小时(大鼠吸入) 腐蚀/刺激性 皮肤致敏 呼吸致敏 慢性毒性 致癌性 其他毒理学性质 生态毒理学信息 数据 数据来源 备注 急性毒性(藻类、溞类、鱼类) 降解性 生物蓄积性(logkow或BCF) 其他生态毒理学性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主要用途 用途 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限制的用途 应用的行业领域 危险特性 物理危险 本品易燃。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 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作业场所暴露信息 作业环境中的加权平均暴露浓度(mg/m3) 作业环境中的最高暴露浓度(mg/m3) 暴露途径 □经口■吸入□经皮□其他, 作业环境中的暴露人数 4 作业人员暴露时间(小时/天) 8 储存的安全要求 建筑或库房条件 阴凉、通风;远离火种、热源。 安全设施、设备要求(包括应急、防护设备及消防器材、通讯、报警装置等)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环境卫生条件要求 温湿度条件要求 库温不宜超过30℃。 禁配物 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安全操作要求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抑制剂或稳定剂 其他储存安全要求 运输的安全要求 运输方式要求 □公路□铁路□管道□水路□其他 对运输工具的要求 对运输温度的要求 包装方法(包括外包装、内包装) 钢质气瓶。 安全装卸要求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禁配物 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中的安全措施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应急、防护设备及消防器材要求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其他要求 使用的安全要求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 安全操作要求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使用现场危害预防措施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其他要求 出现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 泄漏 火源控制措施 切断火源。 警戒区及安全区域确定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应急人员防护措施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泄漏源控制方法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泄漏物处置方法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 应急处置中的注意事项 现场洗消方法 其他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火灾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其他 中毒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入 特效解毒剂 其他 有爆炸征兆前的紧急处置措施 其他危险情况 填表人: 单位领导: 填表日期: 危险化学品信息表-柴油 车间:回收精制 标识 中文名 柴油 中文别名 英文名 Diesel oil 英文别名 CAS号 UN号 分子式 分子量 结构式 组分信息 序号 名称 CAS号 含量 1 2 3 4 分类和标签信息 危险性类别 第3.3类 高闪点易燃液体 象形图编码 警示词 □危险■警告 危险性说明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防范说明 危险货物分类 第3类 易燃液体 物理化学性质 状态 □固■液□气 外观与性状 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 溶解性 气味 熔点/凝固点*(℃) -18 沸点或初沸点*(℃) 沸程 282-338℃ 蒸气压(kPa) pH值(指明浓度) n-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 密度(g/L) 运动粘度(mm2/s) 水中溶解度(g/L) 闪点*(闭杯,℃) 3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相对水密度*(水=1) 气味阈值 蒸发速率 爆炸下限* [%(v/v)] 爆炸上限* [%(v/v)] 自燃温度*(℃) 分解温度(℃) 稳定性*(常温常压) ■稳定□不稳定 聚合危害* □有■无 燃烧性* ■易燃□可燃□不燃□遇湿易燃□助燃 其他物理化学性质 毒理学性质 数据 数据来源 备注 急性毒性 腐蚀/刺激性 皮肤致敏 呼吸致敏 慢性毒性 致癌性 其他毒理学性质 生态毒理学信息 数据 数据来源 备注 急性毒性(藻类、溞类、鱼类) 降解性 生物蓄积性(logkow或BCF) 其他生态毒理学性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建议不要让其进入环境。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破坏水生生物呼吸系统。对海藻应给予特别注意。 主要用途 用途 用作柴油机的燃料。 限制的用途 应用的行业领域 危险特性 物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健康危害 皮肤接触可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作业场所暴露信息 作业环境中的加权平均暴露浓度(mg/m3) 作业环境中的最高暴露浓度(mg/m3) 暴露途径 ■经口■吸入■经皮□其他, 作业环境中的暴露人数 4 作业人员暴露时间(小时/天) 8 储存的安全要求 建筑或库房条件 阴凉、通风;远离火种、热源 安全设施、设备要求(包括应急、防护设备及消防器材、通讯、报警装置等)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环境卫生条件要求 温湿度条件要求 禁配物 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安全操作要求 抑制剂或稳定剂 其他储存安全要求 运输的安全要求 运输方式要求 □公路□铁路□管道□水路□其他 对运输工具的要求 对运输温度的要求 包装方法(包括外包装、内包装) 安全装卸要求 禁配物 严禁与氧化剂、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中的安全措施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应急、防护设备及消防器材要求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其他要求 使用的安全要求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耐油手套。 安全操作要求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使用现场危害预防措施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其他要求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出现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 泄漏 火源控制措施 切断火源。 警戒区及安全区域确定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应急人员防护措施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泄漏源控制方法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泄漏物处置方法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应急处置中的注意事项 现场洗消方法 其他 火灾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其他 中毒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尽快彻底洗胃。就医。 特效解毒剂 其他 有爆炸征兆前的紧急处置措施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其他危险情况 填表人: 单位领导: 填表日期: 表7.6-1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苯;纯苯 危险货物编号:32050 英文名:Benzene;Benzol UN编号:1114 分子式:C6H6 分子量:78.11 CAS号:71-43-2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 熔点(℃) 5.5 相对密度(水=1) 0.88 沸点(℃) 80.1 饱和蒸气压(kPa) 13.33(26.1℃)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3306mg/kg(大鼠经口);48mg/kg(小鼠经皮)。LC50:31900mg/m3,7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 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 )。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11 爆炸上限%(v%): 8.0 引燃温度(℃) 560 爆炸下限%(v%): 1.2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建规火险分级 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②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表7.6-2 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苯乙烯[抑制了的];乙烯基苯 危险货物编号:33541 英文名:phenylethylene;styrene UN编号:2055 分子式:C8H8 分子量:104.14 CAS号:100-42-5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熔点(℃) -30.6 相对密度(水=1) 0.91 沸点(℃) 146 饱和蒸气压(kPa) 1.33/30.8℃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5000mg/kg(大鼠经口)。LC50:24000 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高浓度时,立即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出现眼痛、流泪、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继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严惩者可有眩晕、步态蹒跚。眼部受苯乙烯液体污染时,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有头痛、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腹胀、忧郁、健忘、指颤等。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有时引起阻塞性肺部病变。皮肤粗糙、皲裂和增厚。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34.4 爆炸上限%(v%): 6.1 引燃温度(℃) 490 爆炸下限%(v%): 1.1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遇酸性催化剂如路易斯催化剂、齐格勒催剂、硫酸、氯化铁、氯化铝等都能产生猛烈聚合,放出大量热量。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建规火险分级 乙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酸类。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储运条件与泄漏处理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配戴好面具、手套收集漏液,并用砂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转移到安全场所。切断被污染水体,用围栏等物限制洒在水面上的苯乙烯扩散。中毒人员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安全地带,脱去污染外衣,冲洗污染皮肤,用大量水冲洗眼睛,淋洗全身,漱口。大量饮水,不能催吐,即送医院。加强现场通风,加快残存苯乙烯的挥发并驱赶蒸气。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表7.6-3 1-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 1-丙醇,正丙醇 危险货物编号:32064 英文名:1-propyl alcohol;n-propanol UN编号: 分子式:C3H7O;CH3CH2CH2OH 分子量:60.10 CAS号:71-23-8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熔点(℃) -127 相对密度(水=1) 0.8 沸点(℃) 97.1 饱和蒸气压(kPa) 15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1870mg/kg(大鼠经口);5040mg/kg(兔经皮);LC5048000mg/m3(小鼠吸入) 健康危害 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15 爆炸上限%(v%): 13.7 引燃温度(℃) 392 爆炸下限%(v%): 2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建规火险分级 稳定性 聚合危害 禁忌物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洗胃。就医。 储运条件与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表7.6-4 2-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异丙醇;2-丙醇 危险货物编号:32064 英文名:Isopropanol;2-Propanol UN编号:1219 分子式:C3H8O 分子量:60.10 CAS号:67-63-0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 熔点(℃) -88.5 相对密度(水=1) 0.79 沸点(℃) 80.3 饱和蒸气压(kPa) 4.40(20℃) 溶解性 溶于水、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5045mg/kg(大鼠经口);12800mg/kg(兔经皮)。 健康危害 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12 爆炸上限%(v%): 12.7 引燃温度(℃) 399 爆炸下限%(v%): 2.0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建规火险分级 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酸类、酸酐、卤素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②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表7.6-5 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丙烯 危险货物编号:21018 英文名:propene UN编号:1077 分子式:C3H6O 分子量: CAS号:115-07-1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烃类气味的气体。 熔点(℃) -191.2 相对密度(水=1) 0.5 沸点(℃) -47.7 饱和蒸气压(kPa) 602.88(0℃) 溶解性 -47.7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LD50: 健康危害 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108 爆炸上限%(v%): 15.0 引燃温度(℃) 爆炸下限%(v%): 1.0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建规火险分级 稳定性 聚合危害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表7.6-6 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丙烷 危险货物编号:21011 英文名:propane UN编号:1978 分子式C3H8 分子量:44.10 CAS号:74-98-6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熔点(℃) -187.6 相对密度(水=1) 0.58 沸点(℃) -42.1 饱和蒸气压(kPa) 53.32/-44.5℃ 溶解性 微溶液于水,溶液于乙醇、乙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LD50:5000mg/kg(大鼠经口)。20000mg/kg(兔经皮) 健康危害 1%丙烷,对人无影响;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在较高浓度的丙烷、丁烷混合气体中毒时,有头痛、头晕、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流涎、血压轻度降低、脉缓、神经反射减弱、无病理反射;严重者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有的发生继发性肺炎。液态丙烷可致皮肤冻伤。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104 爆炸上限%(v%): 9.5 引燃温度(℃) 450 爆炸下限%(v%): 2.1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 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液体能腐蚀某些塑料、涂料和橡胶。能积聚静电,引燃其蒸气。 建规火险分级 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禁忌物 强氧化剂、卤素。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如果 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如果容器遇明火或长时间暴露于高温下,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急救措施 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储运条件与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 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表7.6-7 粗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混合苯;粗苯;动力苯 危险货物编号:32051 英文名:Mixed benzol;Crude benzene;Motor benzol UN编号:――― 分子式:――― 分子量:――― CAS号:―――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黄色透明液体,有特殊臭味。 熔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0.871~0.900 沸点(℃)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溶解性 不溶于水。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无资料 健康危害 有麻醉性和毒性。吸入高浓度蒸气能产生眩晕、头痛、恶心、神志不清等症状。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11℃ 爆炸上限%(v%): 7.45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 1.14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氧化剂有着火、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建规火险分级 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②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