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豪放派宋词代表人物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简介
宋词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故称宋词。宋词与唐诗交相辉映,并传于世。宋词数量巨大,《全宋词》共收录词人1330 多人,作品19900 多首。宋代词人创作风格各异,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流派。 其中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
预备
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奠基
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
顶峰
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延续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 “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可移向豪放派。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清朝的豪放词人如陈维崧等亦多寓雄于粗,以粗豪见长。由于豪放词人嗜于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过多,某些豪放词篇遂有韵味不浓、词意晦涩、形象不明、格律欠精等缺点,这些亦是无庸讳言的。
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不名之家如此,名家亦如此。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辛词《粉蝶儿·昨日春》、《青玉案·东风夜放》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北宋豪放词,主要体现为封建体制下受压抑个体的心灵解放,而南宋的豪放词则将此人个体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提升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靖康之变之后,中原沦陷南宋偏安的社会现实,给南渡词人以极大地刺激,词人纷纷引出悲壮之音,唱出慷慨之声。不仅岳飞,李纲,张孝祥等人写出壮怀激烈的词作,原先一些以婉约出名者,如朱敦儒,李清照等也写出了不少激昂慷慨的词作。然而,南宋豪放词的典范,却非辛弃疾莫属。在艺术表现上,辛弃疾以文为词,以古写今,不仅进一步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也极大地拓展了词的表现手法。
代表作
苏轼《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辛弃疾 《西江月》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岳飞【宋】《满江红》赏析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辛弃疾《破阵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永遇乐》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杨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张孝祥 《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
念奴娇 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陈亮《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寄辛幼安, 和见怀韵 陈亮
老去凭谁说? 看几番、神奇臭腐, 夏裘冬葛! 父老长安今余几? 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 二十五弦多少恨, 算世间、那有平分月! 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 只使君、从来与我, 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 谁换妍皮痴骨? 但莫使伯牙弦绝! 九转丹砂牢拾取, 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中国文坛豪放派词人的先驱——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是豪放派词人的先驱。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出身在一个比较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苏洵以及其弟苏辙都是当时著名的大文学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当时,他虽20岁,但已博通经史,很有才气。主考的欧阳修读了他的文章,大为赞赏,并预言未来的文坛非苏轼莫属。六年,参加制科考试,献《进策略》、《进论》各25篇,入第三等,授官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他主张革新,认为当时有三患:一患无财,二患无兵,三患 无吏,提出以“课百官”来整顿吏治,以“安万民”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厚货财”来理财富国,以“训军旅”来整军经武。但是,他主张渐变,反对速变,认为法“苟不至于害民而不可不去者,皆不变也。”
熙宁二年(1069年),在京历任殿中丞、直史馆和差判官诰院等职。当时,宋神宗赵顼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相继推行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役、市易、方田均税等新法。苏轼认为,设立制置三司条例是侵犯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的权,免役法是加重市民和农民的负担,青苗法也是放债取利,均输法是朝廷与商贾争利,反对新法。四年(1071年),他请示外任,授杭州通判。他与知杭州陈述左整治六井,解决了杭州人民用水困难七年,改知密州(今山东诸城)。当时朝廷推行手实法,苏轼认为不便于民,没有执行,不久朝廷废罢此法。九年,改知徐州。徐州发生大水灾,苏轼组织人民修补堤坝,动员军队防洪抢险,并亲自住在城上指挥。元丰三年(1079年),改知湖州。当时,王安石已经罢相,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舒亶摭拾苏轼诗文中语,攻击苏轼怨谤神宗,把他逮捕入御史台狱,造成“乌台诗案”(乌台即当时的御史府)。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他在黄州的东坡,开荒种地,自称“东坡居士”。
元丰八年,神宗去世,司马光任门下侍郎,开始废除新法。召苏轼还朝,授礼部郎中。次年,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他的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主张保留免役法。在守旧派内部的派系斗争中,被列为蜀党。元佑四年(1089年)请求外任,历知杭州、颍州(今安徽阜阳)、扬州、曾疏浚西湖,赈济贫民,多有政绩。八年,被诏还朝,任兵部尚书兼侍读。哲宗亲政时,苏轼出知定州(今河北定县)。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又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西)安置。四上,丙贬儋州(今海南岛儋县)。元符三年(1100年),北归。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至常州,病死。
苏轼一生在政治上虽然很不得志,但正如欧阳修所预言,他在文学上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写下了大量的散文、诗、词,许多至今广为流传。他的散文,气势磅礴,自然流畅,波澜迭出,变化无穷,往往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说理透彻,写景生动,感染力很强,成为北宋古文运动的主将。与父苏洵、弟苏辙,同列于“唐宋八大家”。他的诗,洒脱豪放,格调清新,自成一体,特别是他的词,一扫晚唐五代以来绮丽柔靡之风,状景写人,抒情言事,慷慨激昂,清新豪迈,开创了豪放词派。他扩大了词的领域,突破音律、形式的束缚,使他的词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他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代表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另外,他工于书法,又善于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书法家;又善于绘画,讲究神似。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文学家、艺术家。有《苏东坡集》、《东坡七卷》等传世。《宋史》卷338有传。
代表人物以及作品
1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代表作品是包豪斯校舍
2密斯.凡.德罗
代表作品
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
德国新国家美术馆、
“巴塞罗那”椅
和“先生”椅。
3马谢·布鲁尔
世界第一把钢管椅子,
瓦西里椅
代表人物的代表作
音乐之父—— 巴赫 ( 德 国 )《受难曲》、《弥撒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
音乐神童—— 莫扎特 ( 德 国 ) 《费加罗的婚礼》、《唐.横》、《魔笛》《土耳其进行曲》;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Gluck)、瓦格纳(Wagner)和威尔第(Verdi)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
古今乐圣——贝多芬 ( 德 国 ) 歌剧《费黛里奥》《第九合唱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三、第四、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月光曲》、《悲怆钢琴奏鸣曲》、《庄严弥撒曲》
歌曲之王——舒伯特 ( 德 国 ) 《即兴曲》 歌曲《魔王》 声乐套曲《天鹅之歌》 《美丽的磨坊少女》 《冬之旅》
音乐神灵——亨德尔 ( 德 国 ) 《尼塞亚》、《以色列人在埃及》《圣约翰受难乐》,歌剧《阿尔米拉》。
指挥之王—-卡拉杨 ( 德 国 ) 欧洲音乐的总指导
歌剧之王-— 威尔弟 ( 意大利 ) 《茶花女》《阿依达》《弄臣》《奥赛罗》
音乐之王——斯卡拉蒂 ( 意大利 ) 练习曲为主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 意大利 ) 演奏家《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
进行曲之王-—苏萨 ( 美 国 ) :《星条旗永不落》、《棉花王》、《华盛顿邮报》、《越过海洋的握手》
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 ( 英 国 ) :《哦,苏珊娜》、《尼德叔叔》、《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塔基故乡》、《金发的珍妮姑娘》、《美丽的梦中人》、《老黑奴》
园舞曲之父一一老约翰•施特劳斯 ( 奥地利 )《闲聊波尔卡》《拉德斯基进行曲》
荒野探险家徐仁修《森林狂想曲》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 奥地利 ) 《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交响曲之王-—海顿 ( 奥地利 ) 交响曲有《告别》、《时钟》、《狩猎》、《惊愕》、《军队》、《伦敦》、《牛顿》等,故他被称作”交响乐之父"。
弦乐四重奏《云雀》等七十六部,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交响乐诗人-—柏辽兹 ( 法 国 ) 幻想交响曲》、《葬礼与凯旋交响曲》,管弦乐《罗马狂欢节序曲》、《李尔王序曲》、《海盗序曲》,歌剧《本维努托·切里尼》、《阿尔瑟斯特》、《特洛伊人》,传奇剧《浮士德的沉沦》等。所著《配器法》被世人推崇为近代作曲技术理论的典范。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 ( 法 国 ) 《月光》管弦乐曲《春》,歌剧《配利亚斯与美丽桑德》
轻歌剧之王-—奥芬巴赫 ( 法 国 ) 《地狱中的奥菲欧》、《快乐的巴黎人》
管弦乐色彩大师—-拉威尔 ( 法 国 ) :《西班牙狂想曲》,歌剧《达芙妮与克罗埃》
钢琴诗人——肖邦 ( 波 兰 ) :《葬礼进行曲》,《f小调钢琴协奏曲》。
钢琴之王--李斯特 ( 匈牙利 ) 《匈牙利狂想曲》首创了交响诗体裁
交响诗《塔索》,《普罗米修斯》,交响乐《浮士德》。
舞剧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 ( 俄 国 ) :《第六交响曲》即《悲怆》,《天鹅湖》。
罗西尼 《西维利亚的理发师》《 赛米拉密德》《回姑娘》
普契尼 《波希米亚人》《蝴蝶夫人》《托斯卡》《图兰朵》
彼得·马士康尼《乡间骑士》
维切左·贝里尼《诺玛》《梦游病人》
门德尔松被誉为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仲夏夜之梦 》
勃拉姆斯《匈牙利圆舞曲》与巴赫,贝多芬总称为“三B”
中国的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
李德伦音乐指挥家
吴祖强、杜鸣心合作的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草原小姐妹》
吕远《克拉玛依之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八月十五月儿明》、《泉《水叮咚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唐诃合作歌剧《壮丽的婚礼》
施光南《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贺绿汀《牧童短笛》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 : 凡.杜斯堡莱克蒙德里安奥德
凡.杜斯堡: 凡·杜斯堡于1917年在荷兰创建了几何抽象的"风格派",他是该组织的内驱力和整个运动的精神领袖。他坚持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并通过包豪斯提升抽象艺术的地位,进而对现代艺术设计与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素"的解构与重组、几何化基本形与骨架的建构、三原色与中性灰的使用以及非对称均衡的追求是他对抽象艺术语言的运用。抽象艺术的扩张,抽象语言的探索使他术的伟大开拓者。
凡.杜斯堡简介:1883年出生于荷兰的乌得勒之。他在早期撰写过寓言、剧本以及通过临摹博物馆的名画自学绘画。25岁那年,他首次举行个人作品展。其后,他开始发表艺术评论,创作了诗歌作品《满月》。自1916年(33岁)起,他参加了先锋派的所有重要活动,相继成为斯芬克司派运动及其同名杂志社的创始人之一。1917年(34岁),杜斯伯格在荷兰莱德创建"风格派"及其同名杂志。1921年(38岁),加入达达运动组织,进行达达艺术活动。1926年(43岁),在《风格》杂志上发表《元素主义宣言》,标志着他与新造型主义的早期原则的彻底决裂,同时也与蒙德里安分道扬镳。1930年(47岁),杜斯堡成为"具体艺术派"和同名杂志的创始人之一。1931年(48岁)创建发展了抽象--创造团体。同年,他在瑞士的达沃斯去世,"风格派"也因其早逝而解散。[3](P.281)在风格派期间,杜斯伯格领导整场运动并以《风格》杂志为纽带维系成员的关系,传播"风格派"抽象主义的艺术理念。
代表作品:
《玩牌者》
这幅《玩牌者》的母题来源于塞尚的同名作品,杜斯堡将塞尚画中的那种几何构成的处理,进一步引向抽象。我们看到,玩牌者的形象已被抽象成为无法辨认的直线和矩形。那些不同的矩形,形成了一个疏密聚散变化有致的网格结构。在这一网格结构中,所有造型要素均被水平线和垂直线控制着,形成某种节奏和韵律。
《反构图五号》
在这个作品中,杜斯堡的画面表现力更加的纯粹,因而也更加具备了秩序的整合和协调统一之后所呈现出来的美感。蓝色的第一面积和红色的第二面积,以及黄色的第三面积,使得人的视角在第一时间停留在大面积的蓝色上,但是,马上又会被红色所吸引,最后轮到了黄色,而蓝色和黄色本身所具有的间接的补色对比(黄紫对比和橙蓝对比),又最终会将视角引导向第一视角的蓝色。红色和蓝色可以变化中紫色,而黑色的线条贯穿于三个颜色,同时又合理地分割了并且对比和压制了三个颜色,重新整合了三块颜色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得整幅画面的秩序更加稳重,更加具有几何形态的美感。
《睡着的狗》
图中的这只关于一只熟睡的狗的描绘,是杜斯伯格在早期的个人绘画学习过程中,所作的一福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画者捕捉到了狗的形态的美,整只小狗呈现一种几何形的弧线姿态,这里没有了太过于写实的描绘,地板也没有太过于靓丽的质感表达,但是整个画面却呈现出了一种安静的感觉,这是因为在狗的形态上的弧线以及变相的三角形的运用和地板本身的所具有的直线形态进行了矛盾的冲击,但是又非常有序的稳定于整幅横构图之中。所以,不难看到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其实在最开始的作品中,就初现端倪了。
凡.杜斯堡的平面招贴作品:
在这两张图中,体现了杜斯伯格为《风格》杂志所作的一系列作品的特点,那就是简单纯粹,同时又具备了印刷的经济和效用。简单的背景颜色和比例适当的字体,以及字体本身的形态所具备的几何形式美感,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杜斯伯格对于自己所坚持的几何“元素”观的使用和实践。
莱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