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用陶瓷的质量控制及管理1 引言在 GB500085 日用陶瓷名词术语标准中,对日用陶瓷 作出解释: “供日常生活使用的各类陶瓷制品, 主要品种有餐具、 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容具、耐热烹饪具及美术陈设制品 等”1,而国际上对日用陶瓷的理解基本为: “用于接触食物的 陶瓷制品. 日用陶瓷产品的质量要求不只是外观要求, 其主要的 还是卫生要求和多项理化性能的要求。 日用陶瓷的质量控制, 是 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为满足质量要求,必须在技术、生产、检 验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控制,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控制体系。在 质量控制中, 既要围绕产品质量, 包括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控制, 也要针对质量控制的相互关
2、联和相互作用的各种要素进行控制. 本文主要阐述了日用陶瓷的质量控制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两个 方面, 分析了其主要的控制过程和生产环节, 并提出相应的看法。 希望给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2 日用陶瓷产品质量控制2。 1 执行标准日用陶瓷分为日用瓷和日用陶两大类。 按产品的功能、 特性 和材质可再细分出多个种类. 日用陶瓷的主要标准是 GB/T3532 日用瓷器 ,针对细分种类产品的标准还有日用精陶器、紫 砂陶器、 镁质强化瓷器、 高石英瓷器、 釉下(中)彩日用 瓷器、 精细陶瓷烹调器等等。当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相适应的标准时,应制定企业标准,并经质监部门备案之后,产品方可 生产和出厂。企业从产品设计开
3、发开始,应确定产品所要执行的标准,使 产品生产和检验等方面有标准可执行。 外销产品涉及产品进口国 的要求,如:美国FDA 对日用陶瓷铅、 镉溶出量的要求, 也应作为 标准要求来进行质量控制。在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和输 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企业中,通常是制定内控标准,兼容国 家标准和产品进口国的相关要求,选择和执行最高或最严的要 求。长期以来, 有部分企业的人员对本企业产品的对应标准不明确, 或者对标准要求不理解, 在产品外包装或说明书方面错用产 品名称或标准名称,导致产品在市场抽检中不合格。例如,将普 通瓷器定名为“骨质瓷器”,产品在检验分析中,素胎中的磷酸 三钙含量达不到骨质瓷器标准的要求
4、有的企业将日用精陶 器视为日用瓷器,产品检验时发现吸水率不符合日用瓷器标 准要求。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和质监部门在对产品质量监督 检验中, 发现产品不合格原因包括两个方面: 产品不符合对应标 准的要求或产品错用标准.产品不符合对应标准要求是企业生产 和检验控制的问题, 而产品错用标准是企业对标准不明确的问题. 由此可见,标准化控制是企业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当企业在宣 传或证明产品符合标准要求时, 必须同时说明产品所执行的标准. 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所谓优质产品的宣传,都可视为不实的宣传。2.2 日用陶瓷的铅、镉溶出量控制日用陶瓷产品的卫生要求主要是铅、镉溶出量的限量要求。 陶瓷生产用的原料或
5、装饰材料中,经常混合有起到助熔或显色作 用的铅或镉。 经烧成的陶瓷产品成为一种新的结晶物, 原料和装 饰材料中的铅或镉, 或在生产过程的高温处理中分解挥发, 或被 瓷化的釉层所封闭.导致产品铅、镉溶出量超标的原因主要有: 产品的烧成或装饰花面烤彩的温度不适宜;精陶类等低温烧成产 品的釉面存在缺陷 (如:毛孔或缺釉等); 釉上彩产品在窑炉烤彩 过程产生污染等. 防止产品铅、镉溶出量超标的方法包括:选用 铅、镉含量低的原料和装饰材料;确保产品施釉的质量;产品烧成 和烤彩过程的温度、周期、窑炉内气氛,以及产品装窑密度的合 理控制;产品在批量生产前应先进行试烧,检测试烧产品的铅、 镉溶出量情况,并为产
6、品批量生产的烧成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 釉上彩产品的设计开发中, 尽量减少以蓝色和红色为主颜色花面 的面积,特别是少用“满花”装饰方式。扁平制品(如:浅式盘、 碟等)的铅、镉溶出量超标的机率较高,在接触食物部位(盘、 碟内部)尽量少用大面积的釉上彩花面。采用低铅、镉或无铅、 镉花纸,采用釉下彩或釉中彩等装饰方式,也是减少产品铅、镉 溶出量的方法.铅、镉溶出量的控制重在生产过程控制。当产品出现铅、镉 溶出量超标时,可以通过提高烧成或烤彩温度,进行再次烧成或 烤彩。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引起产品外观质量的不合格(如:花面颜色不符合设计效果)。采用酸液清洗等方式,对于表面受污 染的产品比较有效,对于烧成或
7、烤彩温度不当,或釉面缺陷的产 品效果不佳。近 10 年来,通过“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的企业,都 在内部建立了产品铅、 镉溶出量控制的预警机制。 在企业的内控 标准中,通常都设定预警指标(见表 1)。2.3 产品的理化性能和外观质量控制日用陶瓷的理化性能要求主要有: 吸收率、 抗热震性、 白度、 光泽度(无光釉、哑光釉产品除外)、釉面色差、微波炉适应性、 冰箱到微波炉适应性、 冰箱到烤箱适应性等。 产品规格误差和产 品外观质量通常有变形、落渣、毛孔等 20 多项尺寸和缺陷的限 制。 日用陶瓷中的不同种类产品都有不同的要求,如:精细陶瓷烹 调器(耐热锅等产品),其抗热震性有特殊要求,一些特殊瓷
8、质 的产品(如:骨质瓷器),其素胎中磷酸三钙含量有特定要求 , 强化瓷产品在釉面维氏硬度、 耐冲击强度方面也有特定要求。 企 业应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充分明确,才能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原料配方和原料制备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目前,中、高 档日用陶瓷的原料配方, 通常都是三系或多系配方, 采用的原料 比较复杂,在配方确定之后,采购和投入使用的原料(特别是矿 物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当矿物料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时, 制成的成品坯料或釉料的化学成分容易偏离配方的化学成分要 求。在原料制备中,当加工环节(如:球磨、除铁等)不规范时,后续的产品生产中将会产生许多问题。 成形和烧成的工序产品的 部分缺陷,
9、是由于原料的质量问题所引起的。由此可见,原料制 备的标准化,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保障。 日用陶瓷生 产的各道工序,对产品的理化性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烧成温 度对产品吸水率产生直接影响, 同一批次产品之间的吸水率偏 差, 主要原因是产品烧成温度的不均匀。 窑炉气氛控制影响到白 瓷的白度、 产品的釉面光泽度和釉面色差。 产品在微波炉等方面 的适应性, 除了原料配方的影响外, 在产品烧成等工序也会产生 影响. 日用陶瓷的生产工序都可能对产品外观质量产生影响.例 如, 施釉前产品坯体表面的除尘不到位, 可能导致烧成出窑产品 的釉面毛孔;杯子的杯把在按接时不规范,或按接后干燥速度太 快,导致按接处暗裂
10、会在产品烧成中加速开裂。部分企业在烧 成产品的外观检验后,统计出外观缺陷,并进行分析,追查前道 工序出现的问题.这种做法,有利于坯体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3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保障。 质量管理的五大职能包 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职能的落实有助 于执行力的提升。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中,提出了质量管理八 项原则,其中,包括“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将 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 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 结果;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 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2. 由此可见,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11、是相互关联的, 除生产控制之外,采购、设计开发、 测量、分析和改进,都是质量控制的相关方面。有人认为,产品 的质量问题是来自生产过程, 而忽视了来自非生产过程的其它因 素的影响, 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 本文就管理方面对质量影 响提出了探讨和分析.3。 1 采购采购关系到生产成本,也关系到产品质量.企业应对重要物 资(如:矿物料)的供应方进行评估,对进厂物资进行检验,必 要时, 应对供应商的供货建立质量档案。 有些企业偏重于采购物 资的单位价格,忽视采购物资的质量,当重要物资质量下降时, 可能导致产品的不合格率提高, 生产成本实质性增加, 甚至影响 产品的交货期. 因此,企业应将采购列为质量
12、控制的重要环节,把 控好进厂物资的质量关。3。 2 设计和开发设计开发是产品实现的首要环节。设计开发应包括:策划、 输入和输出、评审、验证和确认等过程。有些企业将产品设计开 发视为“打样品,忽略了相关过程的作用,也放弃了相关过程 的控制,导致设计开发的结果与产品批量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 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设计开发包含的各个过程是相互关联和相互 作用的,控制好这些过程,能够为产品生产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 件.(1) 设计开发的策划设计开发的策划是产品实现策划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阶 段,应明确质量目标和要求,确定设计开发的阶段划分,确定相 关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等。策划和安排不当时,将会影响设
13、计开发的效果。(2) 设计开发的输入设计开发的输入也是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 包括: 产品的 功能和性能要求;采用的标准;是否可以采用以前类似设计提供 的信息 (如: 借用企业过去设计中的积累信息, 包括器型、 花面、 采用原料等);本次设计开发中应考虑和投入的相关要求等.这些 输入应是充分和适应的, 应达到完整、 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 有些企业在设计开发中没有确定产品所采用的标准, 或者忽视产 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导致产品在出厂或顾客的交收中出现不合 格。(3) 设计开发的输出设计开发的输出和输入是相对应的, 应能进行针对性的验证. 输出是一种结果,应能满足输入的要求,并且要给采购、生
14、产和 检验提供必要的信息(在日用陶瓷设计开发的输出中,通常包括: 样品、图纸、模具、采用原料的品种和质量要求、产品生产的注 意事项等)。设计开发输出应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特别是外 销产品所采用的产品验收准则等。 有些产品还应规定对产品的安 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例如耐热烹调器可否在干烧条 件下使用)。(4) 设计开发评审设计开发结果的评审,应请生产、检验等部门代表参加.评 审内容应包括:结果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在问题或需改进的方 面。 有些企业的设计开发评审没有相关方面人员参加, 导致设计 开发与生产、检验方面脱节。(5) 设计开发的验证日用陶瓷设计开发通常是由开发部门完成并制作出
15、样品.有 些企业将设计开发结果交给生产部门进行小样试产,以验证用 料、 工艺在生产线上是否适应, 这种方法可以找出存在问题或需 改进的方面.涉及产品卫生和其它理化性能要求的项目,应通过 检测(包括必要时委托厂外有资质机构进行检测)。(6) 设计开发的确认日用陶瓷的设计开发确认有多种形式,外销产品最好是请客 户参与确认, 确认过程和结果应保持纪录。 有些客户在确认样品 上签名,这种确认样品应予以保存归档.(7) 设计开发更改的控制设计开发过程的结果都可能产生某方面的更改, 这种更改应 保持记录。更改时应考虑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杯盖更改后是 否与杯体吻合。任何更改都应经评审、验证和确认。3.3
16、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应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生产管理部门应对生产实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在日用陶瓷的生产中,通常分为前道和后道。前道是成形和施釉,也包括彩绘,后道是烧成、烤 彩和包装,有时也包括釉上彩绘或贴花。前、后道的生产是相互 关联的,虽是分工、但不能脱节。前道生产中产生的产品缺陷, 有许多是产品烧成后才暴露出来。 前道的产品品种生产安排和进 度,直接影响后道的生产.例如,汤锅由锅盖和锅体组成,前道 安排锅体生产后才安排锅盖生产,会导致后道的产品装窑不合 理,窑位无法充分利用,造成包装车间大量堆积锅体而欠缺锅盖, 无法及时包装。多项订单产品并举生产的情况下,更应确保订单 产品的齐
17、全和配套,防止个别品种欠缺影响产品的发货。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馈是日用陶瓷生产控制的重要环节.各工 序生产和检验中产生的信息, 应得到及时的收集和统计。 借助电 脑和统计程序进行统计和分析,能够及时地掌握生产和质量状 况,为生产决策、协调和纠正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目前,部分 企业对产品编定唯一性编号,采用电脑打印工序布产单和对应的 产品统计和检验单,利用电脑对产品编号自动识别的录入方法, 加速了产品的统计和信息提供,有利于生产的调控。3。 4 产品检验日用陶瓷的检验依据是标准.外销产品通常还包含产品进口 国要求(如:美国FDA 对输美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的限量要求) , 合同或订单对产品质量有特别
18、要求时, 也应列为检验的依据。 产 品检验分为交收检验(包括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大类.交收检 验通常包括产品规格误差和外观质量; 型式检验通常包含标准技术要求的全部内容.部分企业不具备产品型式检验相关的设备和 能力,可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实施。企业产品在出厂交付中,应出 具产品型式检验的相关报告.工序产品检验是企业内部自行实施的项目.工序产品检验有 效地控制不合格品不进入下道工序, 减少成品的不合格。 最终产 品检验是产品完成所有工序(是指已包装完成的成件产品)的检 验,通常采用抽检的方式。部分企业忽视最终产品检验的作用, 使工序漏检和包装作业中产生的不合格问题不被发现。产品检验人员应经培训,应
19、明确标准、合同或订单的要求。 在外销产品方面,不同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有差异,检验人员 应以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作为基础, 结合合同或订单要求 进行产品检验.3。 5 不断改进不断改进可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应通过纠正或 预防措施, 消除发生和潜在的不合格, 特别是消除不合格产生的 根源。 一些企业内部的不合格现象重复发生, 原因是纠正或预防 措施不落实所引起。所有措施的落实情况及结果都应经验证,也 就是通过检查确认措施的有效性。4 结语日用陶瓷的质量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系统工程。 在质 量控制中,除了对技术、工艺、原材料、生产设备方面的有效控 制外, 还在于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全面落实.企业内部必须建立、完善和保持质量控制体系, 将与质量控制相关的, 而且是相互关 联和相互作用的要素联结起来进行控制和管理, 才能确保产品质 量的稳定和提高。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质量控制应持续 改进,在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总体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