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同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对“三 同时”做出了明确规定,即: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 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同步”
企业在考虑自身的经济发展,进行机构改革,进行技术 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要相应地与之同步规划、同步组织实
施、同步运作投产。
“四不放过”
国家对发生事故后的“四不放过”处理原则,其具体内 容是: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未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 “五同时”
安全工作的“五同时”原则。是指企业的生产组织领导 者必须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进 行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的原则。它要求
把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组织管理环节中去。这是解决 生产管理中安全与生产统一的一项重要原则。
“五项规定”
指 1963 年 3 月 30 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 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 。是我国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 的领导和管理,以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的 五项重要的劳动安全法律制度。内容包括:
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企业各级领导、职能人员和 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实现安全生产的职责制度。包括:企业 的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 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企业的各级领导和生产管理人员,在管 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在计划、布置、检 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必须同时计划、布置、检查、 总结、评比安全工作;有关职能机构和职能人员,必须在自 己的业务工作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负责;工人必须遵守 以岗位责任制为主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制定,对自己岗位 的安全生产负责。
2.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企业在编制生产、技术、 财务计划的时候,必须同时编制安全措施计划,它是安全生 产责任制度在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上的延伸,是把改善劳动条 件同发展生产结合起来, 把安全措施计划所需的经费、 物资、 执行期限和责任人落到实处,有计划的改善劳动条件,保证
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3.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是为了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知 识水平和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法规的自觉性,掌握安全操作技 术而采取的教育培训制度。国家规定的安全教育制度分为: ①三级教育制度, 即: 新工人入厂教育制度、 车间教育制度、 现场教育制度。②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制度。③ 调换新工种和采用新工艺的工人,必须进行新工作岗位和新 操作方法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4.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是指企业对生产中的安全工作, 除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以外,每年定期进行 2 至 4 次群众性检 查的制度。检查的方式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 检查。
5. 伤亡事故报告制度。是为了及时了解和研究职工伤 亡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以便采取措施,进一步防止事故 发生的制度。企业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发生的伤亡事 故,及时进行登记、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