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和人员管理
1.生物安全物质的使用登记
各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要完成和递交"生物物质的使用登记表"。生物安全办公室必须 保存有关人员使用生物物质的准确的信息 (例如: 微生物、 细胞系、 人源物质、 动物和毒物), 并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每年递交准确信息,以及一年里有关生物物质的增加或删除、 房间位置的增加或删除等变化。
2. 人类病毒
在开始研究人类致病因子前需要在生物安全办公室登记。生物安全办公室必须在实验开 始前批准全部包括有传染性因子或潜在生物危害的生物物质导入动物。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新的实验开始前接受生物安全培训。生物安全培训由生物安全办 公室组织安排。生物安全负责人的职责是确保实验室全体人员得到适当操作和技术的培训。
生物安全负责人和/或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在用风险组 2 (生物安全水平 2)因子工作 前必须到生物安全办公室登记。风险组 2 和较高致病因子名单见附录 A。
生物安全办公室将定期监控设备和操作,同时回答任何关于安全的问题。 在下列情况发生之前必须联系生物安全办公室:
◆ 开始用新的可感染因子工作
◆ 改变现有工作的范围或位置
◆ 将可感染因子提供给医院实验室内外其他工作人员
◆ 在实验室安排非本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工作
2.1 人类血液、体液、组织和其他潜在有传染性的物质
血液耐受致病标准适用于"职业暴露"于人类血液或其他潜在有传染性物质下的工作人员。 其他潜在有传染物质包括:
◆ 人类细胞或组织培养
◆ 来自于人类(活的或死的)任何不固定的组织或器官,除了完整无缺的皮肤。
◆ 人类体液,包括尿液、粪、唾液或眼泪等。
◆ HIV-或 HBV-包括培养液或其他溶液
◆ 血液, 器官或其他来自于感染了 HIV 或 HBV 或其他血液耐受致病原的实验动物组织。 如果实验室工作人员没有直接接触血液或其他潜在有传染物质,但使用那些用于处理
或贮存血液, 其他潜在有传染物质或血液耐受致病原的仪器, 那么此人也被认为是职业暴露。 员工暴露于由人类血液、组织和体液,可引起一个重要的健康风险,它们含有血液耐受
致病原诸如: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巴贝西虫 ♦ 科罗拉多壁虱热
♦ 乙型肝炎(HBV) ♦ 疏螺旋体菌 ♦ 虫媒病毒
♦丁型肝炎(HDV) ♦ 布氏杆菌 ♦ 减少螺菌
♦ 丙型肝炎(HCV) ♦ 钩端螺旋体 ♦ Creutzfeldt-Jakob
virus
♦ 疟原虫 ♦ 弗朗西斯菌 ♦ Human T-Lymphotro-
pic virus TypeI I 型人类
T-淋巴促激素病毒
♦ 密螺旋体 ♦ Streptobacillus ♦ Hemorrhagic Fever
moniliformis 念珠链杆菌 viruses 出血热病毒
2.2 动物
全部的研究实验包括动物管理必须由生物安全负责人批准。一经批准,必须在实验开始 前与生物安全办公室联系确保制定安全协议。实验人员必须与生物安全办公室及有关安全人 员沟通描述标准操作规程概要。
2.3 生物安全柜
空气清洁设备能确保医院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同时可保护实验和预防临床传染性物质释 放到环境中。
生物安全柜的功效依赖于操作者的行为,如在设备中物品的定位和实验室人员的移动。
本医院的全部生物安全柜必须具有医院证明/服务合同以及至少每年鉴定。 生物安全办公室联系确定需每年鉴定的日期。
当转让给新买主、报废、从医院搬走或从其他单位或制造商获得生物安全柜时,须预先 通知生物安全办公室。如设备有服务或维修需要(例如,更换荧光灯、开关等)应联系生物 安全办公室。在生物安全柜被重新贮存、维修(内部)或报废前,必须由有证的技师用甲醛 等专业排污。
购买生物安全柜应与生物安全办公室协调。生物安全办公室评价全部生物安全柜的购买 要求。医院不购买和使用超净工作台,因为超净工作台的空气吹向工作表面而进入操作者的 面部和(皮肤)破损处。超净工作台不能提供保护人员或环境防止可传染性或潜在可传染性 因子、过敏原、化学品或物质。
2.4 人员管理
实验室应建立工作人员上岗考核制度,所有与实验活动相关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并取得
上岗资质。培训对象应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样本运输人员、废弃物处置 人员、仪器设备维修人员及保洁工等。实验室相关人员应每年接受生物安全培训。培训组织 机构应采取有效方法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医院应建立人员培训档案。
人为的失误和不规范的操作会极大地影响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对实验室人员的防护效果。 因此,熟悉如何识别与控制实验室危害的有安全意识的工作人员是预防实验室感染、差错和 事故的关键。基于这一原因,不断地进行安全措施方面的在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有效 的安全规程首先始于实验室管理者,管理者应确保安全的实验室操作及程序融合到工作人员 的基本培训中。安全措施方面的培训是新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向工作人员 介绍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和实验室操作规程,包括安全手册或实验的操作手册。应采用诸如签 名传阅的方法,来确保工作人员阅读并理解这些规程。各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在对属下工 作人员进行规范性实验室操作技术培训时起着关键作用,生物安全委员会可以帮助进行人员 培训并研制教具和教案。
3.培训规划
不断进行岗位安全教育对于维持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很重要的。 下列各项是保证生物安全培训规划行之有效的必备要素:
3.1 需求评估。这一过程包括确定相关的任务、重要性等级(以发生频率、危害程度以及复 杂性来表示)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必要步骤等细节。
3.2 确立培训目的。最令人满意的情况是,期望受培训者在进行培训之后,能在工作中加以 应用。培训的目的是要了解开展实验的条件以及所需的熟练水平。
3.3 规定培训的内容和方法。培训内容是受培训者为了实现实验操作目标所必须掌握的知识 或技术。通常由那些对工作和相关要求最为了解的人员来确定生物安全培训规划的内容。其 他的内容可能集中在练习如何解决工作中发生的问题,以及学习纠正人们在使用某一技术过 程中所犯的错误。
人员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消防和应急处置预案、 化学、生物危险和传染预防、应急救护等课程。还应包括:
A. 吸入危险(气溶胶产物),如何使用接种环、划线接种琼脂平板、移液、制作涂片、 打开培养物、采血/血清标本、离心等。
B. 食入危险,如处理标本、涂片以及培养物。
C. 在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刺伤皮肤的危险。
D. 处理血液以及其它有潜在病理学危险的材料。
E. 感染性材料的清除污染和处理。
3.4 考虑不同培训对象的差异。有效的培训一定要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不同人员在资质、 读写、文化、口语以及培训前所掌握的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可能不一致。关于培训规划能否提 高受培训者的操作技能和个人安全水平,这可能取决于培训所采用的方法。对某些人应采用 更直观的或"手把手"的方式更好;而其他人则以学习文字材料更有效果。工作人员如有特别 要求时也应提出,例如对听力缺陷人员的课程调整。
3.5 针对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学内容(例如培训课程、录像、文字材料等)不应该同所教授 的技术或主题相冲突、 相抵制或没有关联。 例如, 如果培训的目的是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在教育中就应该强调思维/推理而并非死记硬背,应该要求培养创造性的行为和/或相 应的反馈(肯定/正确/可靠)能力。此外,提供与实际工作条件相似的实践机会有助于将 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3.6 培训评估。培训评估有助于判断培训是否达到了预定效果。培训评估通常包括下列四种 方式:
检查培训对象对所进行培训的反应
考核培训对象对所培训内容的记忆和/或操作执行情况
评估培训对象在工作中的行为变化
按培训机构的目的或目标来考查是否已有明确的效果。
对培训效果最完整的评估应包括全部上述四个方面。仅考虑培训对象对所进行培训的反 应是一种最不有效的评估方法,因为这种反应与培训对象对培训内容的实际掌握程度之间可 能没有关系,它也不应作为评估培训效果的唯一指标。
3.7 培训调整。由于衡量结果的标准多种多样,因此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很难表明培训规划究 竟是完全成功还是彻底失败。通常的结果为,培训对象与其他人相比,对课程内容的某些部 分会有更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培训所造成的知识或能力上的不同或差异,可能提示是否 需要更长的培训时间、采用其他的培训方法或聘请更有能力的教师。
4.医学监督程序
医学监督程序由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管理。程序的目的是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 健康评估,特别应注意与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有关的生物因子处理的因素或条件。对特殊的 实验室工作人员医学监督程序可以做一些预防测定,包括免疫、定期身体检查和采集血清样 本。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人员开展与其从事实验活动相关的健康体检,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入实验区工作,若出现疾病、过劳状态或其他 意外状况,则不应进入实验区或立即退出实验区。
医学监督程序的目的是:
◆ 推荐下列的合适的医学预防(措施)
◆ 做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定期评价以确定与工作相关的医学环境的影响是否普遍存在, 如果是 的话,采用明确的监测以降低这些影响。
对一个特定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医学监督的范围取决于:
▲ 研究课题本身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
▲ 那些直接或潜在暴露生物因子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与现在或以前健康状况有关的某些附加 因素。
医学监督程序将可提供实验室工作人员可能导致的潜在暴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