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连锁互换定律.ppt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947122 上传时间:2025-04-14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6.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锁互换定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连锁互换定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LOGO,第三章 连锁与互换定律,本章重点,一、连锁遗传:,二对性状杂交有四种表现型,亲型多、重组型少;杂种产生配子数不等,亲型相等、重组型相等。,二、连锁和交换机理:,粗线期交换、双线期交叉,非姐妹染色体交换。,三、交换值及其测定:,重组配子数,/,总配子数;测交法测定,也可用,F,2,材料进行估计。,四、基因定位和连锁遗传图:,确定位置、距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二点测验、三点测验;连锁群、连锁遗传图。,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发现以后,生物界广泛重视,进行了大量试验。,其中有些属于两对性状的遗传结果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提出连锁遗传规律 创立基因论 认为基因成直线排列在染色体上,进一步发展为细胞遗传学。,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一 连锁,1,性状连锁的发现,1906,年,,贝特生,(,Bateson W.,)和,贝拉特,(,Punnett R.C.,)在香豌豆的二对性状杂交试验中 首先发现性状连锁遗传现象。,贝特生,(1861-1926),:,英国生物学家,曾经重复过孟德尔的实验,第一个试验,P,紫花、长花粉粒,(PPLL),红花、圆花粉粒,(ppll),F,1,紫、长,PpLl,F,2,紫、长紫、圆红、长红、圆,以上结果表明,F,2,:,.,同样出现四种表现型,.,不符合,9:3:3:1,.,亲本组合数偏多,重新组合数偏少(与理论数相比),P,紫花、圆花粉粒,(PPll),红花、长花粉粒,(ppLL),F,1,紫、长,PpLl,F,2,紫、长紫、圆红、长红、圆,第二个试验,结果与第一个试验情况相同,连锁遗传,:原来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连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相引组,:或称连锁组,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而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的杂交组合,如:,PL/pl,。,相斥组,:或称交换组,甲显性性状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而乙显性性状和甲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的杂交组合。如:,Pl/pL,。,2,连锁遗传的解释,试验结果是否受分离规律支配?,第一个试验:,紫花,:,红花,(,4831+390,):(,1338+393,)=,5221,:,1731,3:1,长花粉,:,短花粉,(4831+393):(1338+390)=5224:1728 3:1,第二个试验:,紫花,:,红花,(226+95):(97+1)=321:98 3:1,长花粉,:,短花粉,(226+97):(95+1)=323:96 3:1,以上结果都受分离规律支配,但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F,2,不符合,9:3:3:1,,则说明,F,1,产生的四种配子不等。,利用测交法验证连锁遗传现象,:,特点,:连锁遗传的表现为:,两个亲本型配子数是相等,,50%,两个重组型配子数相等,,50%,。,有色、饱满,CCShSh,无色、凹陷,ccshsh,玉米(种子性状当代即可观察),(,1,)相引组:,上述结果证实,F,1,产生的,四种配子不等,:,不是,1:1:1:1(25:25:25:25%),。其中,(Ft),亲本组合,=(4032+4035)/8368100%=96.4%,重新组合,=(149+152)/8368100%=3.6%,摩尔根(,Morgan TH.,)等以果蝇为材料进行测交的结果,红眼长翅,pr+pr+vg+vg+,紫眼正常翅,prprvgvg,结果:,亲本组合,=(1339+1195)/2839)100%=89.26%,重新组合,=(154+151)/2839)100%=10.74%,证实,F,1,所成的四种配子数不等,两种亲型配子多,两种重组型少,分别接近,1:1,。,亲本具有的,两对非等位基因,(,Cc,和,Shsh,或,pr+pr,和,vg+vg,)不是独立分配,而是连系在一起遗传,如,C-Sh,、,c-sh,或,pr+vg+,和,prvg,常常连系在一起。,F,1,配子中总是,亲本型,配子(,CSh,和,csh,或,pr+vg+,和,prvg,)数,偏多,,,重新组合,配子(,Csh,、,cSh,或,pr+vg,和,prvg+,)数,偏少,。,(,2,)相斥组:,有色、凹陷,CCshsh,无色、饱满,ccShSh,F,1,有色饱满,无色凹陷,CcShsh,ccshsh,结果:亲本组合,=(21379+21096)/43785100%=97.01%,重新组合,=(638+672)/843785100%=2.99%,相斥组的结果与相引组结果一致,同样证实,F,1,所成的四种配子数不等,,C-sh,、,c-Sh,连系在一起的配子为多。,果蝇(相斥组),:,红眼正常翅,pr+pr+vgvg,紫眼长翅,prprvg+vg+,F,1,红眼长翅,紫眼正常翅,pr+prvg+vg,prprvgvg,结果:亲本组合,=(1067+965)/2335)100%=87.02%,重新组合,=(157+146)/2335)100%=12.98%,证实,F,1,所成的四种配子数不等,上述结果均说明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50%,。重组率(交换值):重组型的配子百分数称为重组率。,当两对基因为连锁遗传时,其重组率总是,50%,。,重组型配子数目只是少数,相引组或相斥组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两个基因之间的染色体区段内仅有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3,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生物性状很多,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自然也多,而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有限 必有许多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引起连锁遗传。,连锁:若干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而发生连系遗传的现象。,完全连锁: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不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F,1,只产生两种亲型配子、其自交或测交后代个体的表现型均为亲本组合。,非等位基因,完全连锁的情形很少,一般是,不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部分连锁):,F,1,可产生多种配子,后代出现新性状的组合,但新组合较理论数为少。,如玉米颜色基因,Cc,和籽粒饱满度基因,Shsh,是位于玉米第,9,对染色体上的两对不完全连锁的非等位基因。,由连锁遗传例证中可见,两个问题,:,1,相引组和相斥组都表现为不完全连锁,后代中均出现重组类型,且重组率很接近,其重组型配子是如何出现的,?,2,为何重组型配子数,亲型配子数,其重组率,50%?,二 交换,1,交换,:成对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基因的互换。,2,交换的过程,:杂种减数分裂时期,(,前期,I,的粗线期,),。,3,根据染色体细胞学行为和基因位置上的变化关系,可以说明连锁和交换的实质。,例如玉米有色饱满基因:,玉米的粗线期,(1),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2),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不同成员上;,(3),同源染色体上有,两对,处于不同位置上的,非等位基因,;,(4),减数分裂前期,I,的偶线期中各对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粗线期已形成四分体双线期同源染色体出现交叉 非姐妹染色单体粗线期时发生交换 随机分配到子细胞内 发育成配子。,在全部孢,母细胞,中,各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在,C,与,Sh,基因间,不可能,全部都发生,交换,,故重组率,50%,;,例如玉米,F,1,的,100,个孢母细胞中,交换发生在,Cc,和,Shsh,相连区段之内的有,7,个,则重组率为,3.5%,。,亲本组合,=(193+193)/400)100%=96.5%,重新组合,=(7+7)/400)100%=3.5%,两对,连锁基因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率,恰是交换配子(重组型配子)百分率的,2,倍。,第二节 交换值及其测定,二 交换值,交换值,:也叫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一般利用重新组合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进行估算。,交换值,(,%,),=,(,重新组合,配子数,/,总配子数,),100%,二 交换值测定,上例玉米测交:,相引组交换值为,3.6%,,两种重组配子各,1.8%,;,相斥组交换值为,2.99%,,两种重组配子各,1.5%,1,测交法,用测交法测定交换值的难易不同:,玉米、烟草较易:去雄和授粉容易,可结大量种子,麦、稻、豆较难:回交去雄难,种子少,故宜用自交测定法(,F,2,资料),2,自交法,例如第一节中的香豌豆资料,其中,F,2,中纯合双隐性,ppll,个体数即为,d,2,;,既组成,F,2,表现型,ppll,的,F,1,配子必然是,pl,,其频率,d,已知香豌豆,ppll,个体数为,1338,株(相引数);,表现型比率,=d,2,=1338/6952100%=19.2%,。,F,1,pl,配子频率,=,d,2,=0.44,即,44%,亲本型配子(,pl PL,)的频率相等,均为,44%,;,重组型配子(,Pl pL,)的频率各为(,5044,),%=6%,F,1,形成的四种配子比例为,44PL6pl6pL44pl,或,0.440.060.060.44,交换值,=6%2=12%,,两种重组型配子之和。,三,交换值与连锁强度的关系,交换值的幅度经常变化于,0,50%,之间:,当交换值,0%,,连锁强度越大,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交换越少;,交换值,50%,,连锁强度越小,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交换越大。,交换值的大小主要与基因间的距离远近有关。,四 影响交换值的因素,1,性别,:,雄果蝇、雌蚕,未发现染色体片断发生交换,;,2,温度,:家蚕,第二对,染色体上,PS-Y,(,PS,黑斑、,Y,幼虫黄色),3,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部位,:离着丝点越近,其交换值越小,着丝点不发生交换,4,其它,:年龄、染色体畸变等也会影响交换值。,由于交换值具有相对稳定性,常以该数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遗传距离)。,例如:,3.6%,即可称为,3.6,个遗传单位。,遗传单位值愈大,两基因间距离愈远,愈易交换。,第三节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一 基因定位,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在染色体上各有其一定的位置 确定基因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间的,距离,和,顺序,基因之间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准确地估算出交换值 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把基因标志在染色体上。,两点测验,和,三点测验,是基因定位可以采用的两种方法。,1,两点测验,:,先用,三次,杂交、再用,三次,测交(隐性纯合亲本)分别测定,两对,基因间是否,连锁,,然后根据其交换值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置。,分别测出,Aa-Bb,间重组率 确定是否连锁,分别测出,Bb-Cc,间重组率 确定是否连锁,分别测出,Aa-Cc,间重组率 确定是否连锁,如果上述,3,次测验确认,3,对基因间连锁 根据交换值大小 确定这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玉米,C,(有色)对,c,(无色)、,Sh,(饱满)对,sh,(凹陷)、,Wx,(非糯性)对,wx,(糯性)为显性。,为证实三对基因是否连锁遗传,分别进行,3,个试验:,第一组试验:,CCShSh ccshsh,F,1,CcShsh ccshsh,第二组试验:,wxwxShSh WxWxshsh,F,1,WxwxShsh wxwxshsh,第三组试验:,WxWxCC wxwxcc,F1,WxwxCc wxwxcc,这三个试验的结果如下表,根据第一、二组交换值,三个基因的排列顺序可能,:,wx-c,为,23.6,与第三组,22.0%,差异小,wx-c,为,16.4,与第三组,22.0%,差异大,wx-sh,为,25.6,与实际值,20.0%,差异太大,现在第三组交换值为,22.0%,,与,23.6%,较为接近,故以第一种较为正确,如此可测定第四、五对等基因,逐步定位,但两对连锁基因间距离超过,5,个遗传单位,则两点测定法就不够准确,且必须进行三次杂交和三次测交,工作量大,故多用三点测验法,2,三点测验,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测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特点,:,(1),纠正两点测验的,缺点,,使估算的交换值更为准确,(2),通过一次试验可同时确定三对连锁基因的位置。,(1),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玉米,Cc,、,Shsh,和,Wxwx,三对基因为例,P,凹陷、非糯、有色,饱满、糯性、无色,shsh +wxwx cc,F,1,饱满、非糯、有色,凹陷、糯性、无色,+sh +wx +c,shsh wxwx cc,根据,F,1,的染色体基因型有三种可能性,单交换,:,在三个连锁基因之间仅发生了一次交换,双交换,:,在三个连锁区段内,每个基因之间都分别要发生一次交换,Ft,中亲型最多,发生双交换的表现型个体数应该最少,亲型配子类型,双交换配子类型,和,和,其它均为单交换配子类型,第种排列顺序才有可能出现双交换配子,sh,在中间,这三个连锁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为为第二种排列方式,下步就是确定各个基因的相对位置:这就可以最少的双交换型与最多的亲型相比,计算各个基因之间的相对交换率来完成。,(2),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估算,交换值,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由于每个双交换都包括两个单交换,估计两个单交换值时,应分别加上双交换值,双交换值,=(4+2)/6708)100%=0.09%,wx-sh,间单交换,=(601+626)/6708)100%)+0.09%=18.4%,sh-c,间单交换,=(116+113)/6708)100%)+0.09%=3.5%,三对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距离确定如下,3,干扰与符合,:,在染色体上,一个交换的发生是否影响另一个交换的发生,?,根据概率理论,如单交换的发生是独立的,则,双交换,=,单交换,单交换,=0.1840.035100%=0.64%,实际双交换值只有,0.09%,,说明存在干扰,。,表示干扰程度通常用,符合系数,表示:,符合系数,=,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0.09/0.64=0.14,0,,干扰严重,符合系数常变动于,0,1,之间。,符合系数等于,1,时,无干扰,两个单交换独立发生,符合系数等于,0,时,表示完全干扰,即一点发生交换后其邻近一点就不交换,二 连锁作图,通过连续多次二点或三点测验,可以确定位于同一染色体基因的位置和距离 可绘成连锁遗传图,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一种生物连锁群数目与染色体对数一致,如:水稻,n=12,、玉米,n=10,、大麦,n=7,连锁群数,12,10,7,绘制连锁遗传图,以最先端基因为,0,,依次向下,不断补充变动。位于最先端基因之外的新发现基因应把,0,点让给新基因,其余基因作相应变动。,第四节 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理论上,:,把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即基因的载体染色体;,明确各染色体上基因的,位置和距离,;,说明一些结果不能独立分配的原因,,发展,了孟德尔定律;使性状遗传规律更为,完善,。,可利用连锁性状作为,间接选择,的依据,提高选择结果:例如大麦,抗秆锈病基因,与,抗散黑穗病基因,紧密连锁,可同时改良。,设法,打破基因连锁,:,如辐射、化学诱变、远缘杂交,,可以根据,交换率安排工作,:,交换值大 重组型多 选择机会大 育种群体小,交换值小 重组型少 选择机会小 育种群体大,实践上,例如:水稻抗稻瘟病(,Pi-zt,)与迟熟(,Lm,)均为显性。二者连锁遗传、,交换率为,2.4%,。如希望在,F,3,选出抗病早熟纯合株系(,PPll,),5,个,问,F,2,群体至少种多大群体,?,由上表可见:抗病早熟类型为,PPll,+,Ppll,+,Ppll,=(1.44+58.56+58.56)/10000=1.1856%,其中纯合抗病早熟类型,(,PPll,)=1.44/10000=0.0144%,要在,F,2,中选得,5,株理想的纯合体,则按,100001.44=X5,X=100005/1.44=3.5,万株,群体要大,本 章 作 业,1,掌握连锁的遗传规律,2,掌握有关名词:连锁、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连锁群等,3,掌握连锁遗传的特点及其解释,4,什么是交换,基因交换的细胞生物学实质是什么,5,基因交换的过程是什么,6,什么是交换值,影响交换值的因素,7,掌握两点测交与三点测交的方法,8,什么是基因定位,基因定位的遗传学方法,9,连锁互换定律得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