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习《学校在窗外》的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鼓*** 文档编号:9947095 上传时间:2025-04-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学校在窗外》的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习《学校在窗外》的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学习《学校在窗外》的心得体会精选 台湾黄武雄先生的著作——《学校在窗外》一书中,以“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这个追问为引线,重新看知识、看学校教育、看当前社会,这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 有位教育的前辈却对我们今天的教育这样发问今天的学生有多少是为了学习而来学校的?他们更多地喜欢学校是因为学校有他们的同学。回想我的学习经历,我曾暗自庆幸能够更多地学习“音体美”,甚至有更多的“研究性学习”时间..当然考试也是有的……今天的学习,虽然有“素质教育”的大旗,可是高考的“大棒”依然挥舞,学生当然还得以考试为重,老师当然也是“见缝插针”,就连我这个小学老师也身在其中,因为家长们都在看着孩子的期末分数呢。 哎,怎么解释也说不清?素质固然重要,可分数也十分十分重要啊。期末复习这段时间,孩子的作业量是明显增加,可有家长说“这都什么时候了,作业多是应该的。”..孩子们的感受呢——作业多。 一个学校,能让学生记住的只是同学,而不是老师,不是学习知识的愉悦,那这样的教育肯定出了问题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那黄武雄认为孩子是为了什么去学校的呢?他说孩子到学校,最主要的事便是学会与人“互动”、与自然“互动”,学会与世界真正联结..人生下来,离开母体,发展智慧,当他开始意识到自我,意识到自己成为独立的个体,被迫孤独地面对生活时,心中会因疏离而产生焦虑,想返回母亲的子宫已经不可能,融入社会成了他唯一的选择..社会犹似母体,一个人融入社会这个母体的信物是工作和关爱,工作和关爱都是人与社会的一种互动,一种联结..其联结的途径有二一是打开经验世界;二是发展抽象能力.. 2 / 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