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9946368 上传时间:2025-04-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北至黑龙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东起东海之滨,西达青海高原的地域内,均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外,在迄今发现的多达七千余处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经正式发掘的也有四百处以上。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 (   ) A.呈现一体化趋势 B.具有多元性特征 C.依赖生产力发展 D.体现兼容的特色 2.“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该史料所反映土地制度的性质应是 (   ) A.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B.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C.奴隶主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 3.秦律规定:从事商业买卖,必须标明商品价格。不遵从这一规定的,罚制作一件铠甲。这一规定 (   ) A.反映法律制度完备 B.推动重农抑商形成 C.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促进了手工业进步 4.汉武帝元朔年间,“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 A.“推恩令”的颁布 B.尊崇儒术 C.“中朝”的设立 D.任用刺史 5.北魏孝文帝采取措施改革鲜卑族的婚姻丧葬、发式服饰、生活习惯等,此后鲜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逐渐与汉族趋同。据此,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完成鲜卑族文化转变 B.确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 C.推动民族的交流交融 D.推崇儒家礼治与孝治思想 6.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C.推动了民族融合 D.阻碍了海外贸易发展 7.下图所示为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总数变化情况数据图。为了解决这一变化带来的财政运转困难,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抑制土地兼并 B.改革均田制 C.精简政府机构 D.实行两税法 8.中国古代有些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解决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问题,曾经采用过类似“一国两制”的办法进行治理。下列制度中具有明显“一国两制”特征的是(    ) A.秦朝推行郡县制 B.契丹南北面官制 C.金朝猛安谋克制 D.元朝实行行省制 9.北宋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从商领域广泛。……《东京梦华录》从年首正月记述到年尾除夕的岁时节日里,妇女们也纵情玩乐。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 A.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B.传统封建等级观念削弱 C.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D.新兴市民文化丰富多彩 10.把握核心词语是我们学习历史知识的一种方法,与“藏传佛教高僧”“拼音符号”“译写一切文字”等核心词语相关联的古代文字是 (   ) A.西夏文字 B.契丹小字 C.八思巴文字 D.女真文字 11.下图漫画为“依样画葫芦”,仔细读图,下列官职中,其职能符合该漫画特征的是( ) A.中书省长官 B.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C.内阁大学士 D.军机大臣 12.嘉庆十四年(1809)清朝规定:“商、渔船只,各按海道远近人数多寡,每人每日带食米一升之外,并带余米一升,以防风信阻滞。若有多带米谷以及麦豆杂粮,即系偷运。”这说明当时 (   ) A.禁绝了大宗商品的外销 B.对外贸易曰益走向萎缩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D.商人难以开拓海外市场 13.1839年7月初,林则徐邀请美在华传教士伯驾和袁德辉等人翻译《各国律例》。伯驾提及自己的翻译工作时表示,"这些章节论述一个国家拥有禁绝外国货,没收走私货,以及进行战争的权利"。这反映出林则徐 (    ) A.注重对外斗争的策略 B.意识到鸦片走私危害 C.认识到中英必有一战 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14.“完全废除私有制,居民原来的财物全部归‘圣库’。”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 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要 B.改造社会方案具有空想性 C.顺应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D.政治制度设计具有先进性 15.有学者说:“没有洋务派的积极倡导和经营,在古老的中国要出现近代工矿企业、近代电讯交通、近代科技教育,不知要推迟多少年。”该学者意在强调,洋务运动 (   ) A.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方式 B.遏制了列强势力的扩张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6.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发动了一场以妇女为对象、以民族自强为目标的废缠足运动。他们猛烈地抨击缠足习俗,积极塑造中国妇女的“国民之母”形象,认为放足才能使妇女成为强健的“国民之母”,所以强种的首要任务是放足。这反映出维新派 (   ) A.主张男女享有平等权利 B.提倡妇女解放 C.接受民主科学的新风尚 D.倡导家庭革命 17.义和团“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瓷盆,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甚至波及轮船,铁路电线、机器、洋学堂、洋装书、洋服等。义和团极端仇视洋货的主要原因是 (   ) A.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民族危机 B.列强瓜分中国极大地激化了社会矛盾 C.洋货的倾销造成了小生产者大量破产 D.西方传教士与国内民众存在文化分歧 18.如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   1913年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 1914年 修正总统任期,总统可连选 1915年 护国战争爆发 1917年 “府院之争”,张勋复辟 A.政权更替的频繁 B.内阁制度趋于成熟 C.政治秩序重建的艰巨 D.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19.五四运动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为文言文,且内容大多低俗毫无趣味;五四运动之后转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且多报道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新锐思想文化;同时很多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办报热潮之中。大众传媒的这些变化 (   ) A.推动了当时工人运动广泛开展 B.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C.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使民主科学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 20.中共一大规定,“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相互关系”。中共二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   ) A.尝试建立革命政权 B.完全走向成熟 C.深化对国情的认识 D.独立领导革命 21.1930年,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形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燃“星星之火”的是(   )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召开八七会议 C.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发动秋收起义 22.遵义会议后,为避免红军主力和国民党数十万追兵决战,中央红军采用迂回穿插、机动作战的方式。个别指挥员对宏观战局了解不够,加之行军的疲劳,产生抱怨情绪。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激烈讨论后,统一了军事战略战术的认识。这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坚定抗战、坚信正义 C.实事求是、紧密团结 D.依靠群众、生死与共 23.1935年冬,国民政府开始大规模构筑国防工事。1936年,军政部重新拟定兵役法规,设立师团管区掌管征兵事宜。1936年7月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前后,南京国民政府以整编军队为核加快推进备战建设,与此同时,许多重要的铁路和公路建设也在这几年内完工。这些举措 ( ) A.为全国抗战提供了有利条件 B.体现了国民党誓死抗战的决心 C.直接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D.得到海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 24.1936年2月,西北军将领杨虎城与中共代表王世英达成四项协议:“在抗日原则下,红军与十七路军订立互不侵犯协定;双方互派代表,在杨虎城处设电台秘密联系;十七路军在适当地点建立交通站,帮助红军运输必要物资,掩护红军人员往来;双方同时做抗日准备工作,先在部队中进行抗日教育”。这一协议 (    ) A.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B.顺应了合作抗日潮流 C.扩大了中共的群众基础 D.激励了民众共御外侮 25.1943年,继《兄妹开荒》之后,又涌现了《白毛女》《血泪仇》《王秀鸾》等优秀剧目。秧歌队和各类剧团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仅山西太岳区三十二个县,就有秧歌队二千二百多个,剧团七百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文艺运动的发展 (   ) 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发挥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 C.起到了鼓舞人民抗战斗志的作用 D.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基础 26.1947年,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948年底,各解放区基本完成土改,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土地改革 (   )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进一步瓦解了国统区的经济 D.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27.1951年5月13日,贵州省通过的《贵州省实施土地改革补充办法》提出:“土地改革中必须遵照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留祭奠山林及舞蹈聚会的公有土地;县级以上的土地改革委员会要按照人口比例吸收各族人民代表参加。”这一措施 (    ) A.保证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B.体现了我党灵活务实民族政策 C.反映了三大改造逐渐开展 D.确立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8.下图为1954年画家杨之光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 (   ) A.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 B.农民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悦 C.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 D.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 29.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工业基础,还不足以为农村大量提供机械、化肥等现代化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充分挖掘传统农业生产的潜力,即通过兴修水利、增施肥料、改良土壤、防治病虫灾害等办法,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此,新中国进行了 (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包产到户 D.人民公社化运动 30.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后,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毛泽东在这一进程的开端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认识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中国基本国情理论的贡献,应查阅的相关文献是 ( ) A.《论联合政府》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豪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随即通电全国,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严厉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义勇军斗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战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遍及70余个县。 ——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   1942年春,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军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联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北地区局部抗战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作用。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发行纸币。1948年前八月纸币发行量相当于1937年的47万倍。同时,投机商人纷纷抢购物资,囤积居奇,进行黑市贸易。随之而来的就是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从上海的米价来看,每担大米1月份值法币150万元,5月份值580万元,8月份值6500万元。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材料二  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财政困难,物价飞涨。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物价飞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稳定物价的措施,并简析稳定物价的意义。 试卷第7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不同地区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文化遗址,反映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不同地区文化遗址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似特征,无法得出呈现一体化,排除A项;从文化遗址分布情况无法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中华文明对不同民族、地域文明的吸收,不能得出兼容的特色,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据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可知,材料反映的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井田制,结合所学可知,井田制是一种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周王代表国家占有土地,B项正确;井田制实行于我国奴隶社会,而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是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排除A项;井田制下的土地归以天子为代表的国家所有,各级贵族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排除C项;井田制实行于我国奴隶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秦律规定:从事商业买卖,必须标明商品价格”,秦朝法律对商业行为通过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明码标价有利于商业的发展,C项正确;仅通过秦朝法律对明码标价的规定,不能得知法律制度的“完备”,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且材料反映的是对商业行为的规范,并非抑制,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问题,并非手工业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藩国始分”“大国”“小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汉武帝利用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独尊儒术解决不了王国问题,排除B项;中朝的设立是为了加强皇权,制衡外朝,排除C项;刺史制度虽然加强了对地方的监控,但属于监察制度,并没有造成“藩国始分”,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改革鲜卑族的婚姻丧葬、发式服饰、生活习惯等,此后鲜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逐渐与汉族趋同”及所学可知,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旨在确立汉族对北魏正统地位的认同,B项正确;“完成鲜卑族文化转变”属于孝文帝文化改革的直接目标,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项;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推动了民族的交流交融,属于积极作用,排除C项;孝文帝推行改革鲜卑族生活方式政策的直接目标是要用儒家的礼治与孝治思想来完成鲜卑族的文化变迁,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与“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都密切了中国与外国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本题主旨为“中外文化交流”,“维护了国家统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融合”的内容,排除C项;中外文化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海外贸易发展,“阻碍了海外贸易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总数变化情况数据图”可知,唐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户数逐渐减少,导致财政运转困难,780年宰相杨炎建议推行两税法,以缓解财政困难,D项正确;唐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抑制土地兼并是一项措施,但无法解决财政困难,排除A项;随着土地兼并,均田制无法推行,故要废除均田制,实行两税法,排除B项;精简政府机构,与缓解财政困难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古代有些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解决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问题,曾经采用过类似‘一国两制’的办法进行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实行南北面官制,其中的南面官主要管理汉族的百姓,北面官主要管理北方游牧民族的百姓,这体现契丹对于民族众多的基本国情而采取“因俗而治”的治理方式,B项正确;“秦朝推行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没有体现对于多民族的治理特色,排除A项;“金朝的猛安谋克制”是女真族实行的兵民合一的制度,没有体现“一国两制”的特征,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便利了管理帝国辽阔地域的问题,但是没有体现出对多民族“因俗而治”的治理,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北宋时期女性更多的参与经济生活,妇女纵情玩乐,可以看出当时社会风气较为开放,而主要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比较繁荣,C项正确。商业突破时空界限要从时间和空间来看,比如早市、夜市、街市等,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无法看出等级观念削弱,排除B项;D项是题干的现象,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核心词“藏传佛教高僧”“拼音符号”“译写一切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文字是西藏的八思巴文字,C项正确;西夏文字属于西夏政权,排除A项;契丹小字属于辽政权时期,排除B项;女真文字是女真族的,与“藏传佛教高僧”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符合材料“依样画葫芦”的特征,D项正确;中书省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均具有行政权,不符合“依样画葫芦”的特征,排除AB项;内阁大学士拥有票拟权,不符合“依样画葫芦”的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2.D 【详解】题干“每人每日带食米一升之外,并带余米一升”“若有多带米谷以及麦豆杂粮,即系偷运”反映了嘉庆时期对出海航行船只所带粮食的限制,这是限制海外贸易的表现,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D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出洋贸易商人及船夫等所携带的用于食用的米粮数,与大宗商品贸易无关,排除A项;仅凭材料不能证明对外贸易日益走向萎缩,排除B项;清政府的这一规定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是对海外贸易的限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由材料“林则徐邀请美在华传教士伯驾和袁德辉等人翻译《各国律例》”“一个国家拥有禁绝外国货,没收走私货,以及进行战争的权利”可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前夕,了解西方有关禁烟的律例,进而为禁烟做准备,这是对外斗争策略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鸦片走私,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中英关系方面,排除C项;“师夷长技以制夷”涉及器物层面的学习,而非外交斗争,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天朝田亩制度》追求绝对平均主义,不符合社会现实,具有空想性,B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并未实施,因此并未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要,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不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强调的是土地制度,不属于政治制度设计,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近代(中国)。据材料“没有洋务派的积极倡导和经营,在古老的中国要出现近代工矿企业、近代电讯交通、近代科技教育,不知要推迟多少年。”,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项正确;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自强、求富,但甲午战败,意味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无法抑制列强的扩张,排除B项;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6.B 【详解】19世纪末,维新派在维新运动时,发起废缠足运动,强调妇女放足强健体,是未来国民强壮的前提,塑造新时代“国民之母”形象,反映出维新派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妇女解放,B项正确;妇女放足并不能实现男女权利平等,排除A项;接受民主科学新风尚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倡导家庭革命与积极塑造中国妇女的“国民之母”形象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瓷盆,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甚至波及轮船,铁路电线、机器、洋学堂、洋装书、洋服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仇视一切外来文明,排斥一切西方事物。结合所学,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A项正确;列强瓜分中国主要是激化了民族矛盾,选项中激化了社会矛盾,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与洋货在中国的倾销没有关系,排除C项;西方传士在中国传教造成的文化歧视只是材料所述的促进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详解】材料体现了军阀派系之间为了争夺权力相互进行争斗,说明政治秩序重建的任务艰巨,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政权还是中华民国政府,排除A项;“解散国民党和国”“总统可连选”体现了当时中国民主政治名存实亡,排除B项;材料中的袁世凯、张勋并非是资产阶级,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据材料“五四运动之后转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且多报道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新锐思想文化”,可以得出其作用在于推动思想的宣传,C项正确。据材料“很多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办报热潮之中”,知识分子不是要领导工人运动,而是进行思想宣传,排除A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排除B项;五四运动后,主要宣传的是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宣传的是民主科学,D知识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详解】材料“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相互关系”“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等信息体现中共主张革命力量的联合,体现对中国的国情认识逐渐合理,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尝试建立政权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排除A项;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的召开,故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开始是八一南昌起义,排除D项。故选C项。 2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根据所学可知,1928年毛泽东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A项正确;八七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排除B项;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排除C项;由于敌强我弱, 秋收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排除D项。故选A项。 2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遵义会议后红军。为避免红军主力和国民党军几十万追兵决战,采用迂回穿插机动作战的方式体现了实事求是,对个别指挥员的抱怨情绪通过开会统一认识,体现了紧密团结的精髓,C项正确。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精神是红船精神,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依靠群众,排除D项。故选C项。 23.A 【详解】根据材料“1935年冬,国民政府构筑国防工事”、“1936年, 设立师团管区掌管征兵事宜”、“南京国民政府以整编军队为核加快推进备战建设,与此同时,许多重要的铁路和公路建设也在这几年内完工”,可知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正积极的去进行备战建设,这些举措为全国抗战提供了有利条件,A项正确;国民党誓死抗战的决心,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这些举措与国共第二次合作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得到海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2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由材料“‘西北军将领杨虎城’‘中共代表王世英’代表国共两党‘抗日原则’‘双方互派代表’‘双方同时做抗日准备工作’”及所学知识可知,在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顺应了当时的潮流,B项正确;1937年9月,国民党正式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国共双方,而非中共与群众间关系,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民众,排除D项。故选B项。 25.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敌后抗日根据地文艺运动的发展,鼓舞人民抗战斗志,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排除A项;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但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三大战役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26.D 【详解】材料“各解放区基本完成土改,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民获得土地,有利于百姓支持共产党,从而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D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只是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不能说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B项;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和瓦解国统区经济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7.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材料“遵照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留祭奠山林及舞蹈聚会的公有土地”以及“吸收各族人民代表参加”可知,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依照地区特殊性进行政策调整,考虑中国具体国情,这一措施体现了我党灵活务实民族政策,B项正确;1951年新中国的中心任务在于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并非实现工业化,排除A项;三大改造于1953年开始,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排除C项;土地改革实现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而非公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 2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据图片信息“选民证”“一辈子第一回”,可知图片所指的历史事件是建国初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充分保障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反映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A项正确;土地改革强调农民获得土地,与选民证无关,排除B项;扫盲教育主要集中在建国初期,与选民证无关,排除C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转变为公有,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根本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基础薄弱,为挖掘农业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建立生产合作社,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建立农业合作社的情况,没有体现土地改革,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包产到户即由每户自己完成生产任务,生产成果也由该户负责分配,主要推行于改革开放后,与材料中描述信息不符,排除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于1958年,导致“左”倾错误泛滥,与材料中描述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0.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学说,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规定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D项正确;《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与社会主义建设无关,排除A项;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1979年3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1.【参考答案】(1)措施:①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行政管辖;②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③传播汉族文化,形成文化认同;④任用当地首领,笼络和安抚少数民族上层。 (2)影响:①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②加强了民族的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可得出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行政管辖;依据材料“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可得出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依据材料“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可得出传播汉族文化,形成文化认同;依据材料“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可得出任用当地首领,笼络和安抚少数民族上层。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可得出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依据材料“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及所学知识少数民族通过经商、迁徙等方式广泛交流,可得出加强了民族的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依据材料“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可得出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 32.【参考答案】(1)特点: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进行武装斗争;活动范围较大,规模较大。 (2)作用: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动了民族解放,也振奋了他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31年后的中国。根据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随即通电全国,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严厉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局部抗战的主要特点有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根据材料一“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可知进行武装斗争。根据材料一“义勇军斗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战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遍及70余个县。”可知活动范围较大,规模较大。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军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及所学可得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根据材料二“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联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及所学可得出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战场推动了民族解放,也振奋了他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33.【参考答案】(1)影响:导致国统区人民生活困难;国民党反动派借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2)措施: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意义: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一“随之而来的就是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从上海的米价来看,每担大米1月份值法币150万元,5月份值580万元,8月份值6500万元”并结合所学可从国统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国民党反动派攫取财富;国民党民心尽失等角度进行分析。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二“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可知,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