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部分,卷面分值各80分,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答题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按要求涂黑。每小题2分,共32分)
1.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古语包含“孝”这一精神内涵的是( )
A.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B.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孝亲敬长。
A:分析可知,“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强调了“孝”在道德中的重要地位;故A符合题意;
B:“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指的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此句重点在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追求完美的境界,未直接涉及“孝”;故B不符合题意;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的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强调的是诚信的重要性,与“孝”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体现的是一种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理念,并非“孝”的范畴;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 我们踏着成长节拍,在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获得的美好情感有( )
①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师生情 ②比赛失误、结果欠佳的挫败感
③建立友谊、呵护友谊的同伴情 ④温暖牵挂、关怀守候的亲子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感受美好情感。
①③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师生情”能让我们在学习和成长中感受到尊重、关爱与支持,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建立友谊、呵护友谊的同伴情”,朋友间的相互理解、陪伴和共同成长,会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快乐,这是美好的情感体验;“温暖牵挂、关怀守候的亲子情”,父母的爱与关怀,让我们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是非常珍贵和美好的情感;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比赛失误、结果欠佳的挫败感”属于负面的情感体验,并非美好情感;故②错误;
故本题选C。
3. 2023年12月甘肃省积石山大地震后,救援人员不顾自身安危,一次又一次义无反顾地冲入震区营救被困群众。此举传递出的生命观是( )
①珍视生命 ②敬畏生命 ③轻视生命 ④守护生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敬畏生命。
①②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救援人员不顾自身安危冲入震区营救被困群众,传递出了珍视生命的观念;面对地震的危险,救援人员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同时,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为被困群众争取生存的机会,守护着每一个可能的生命希望;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轻视生命”与救援人员的行为完全相悖,救援人员的行动恰恰是对生命的重视和尊重,而不是轻视;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B。
4.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奥运冠军张雨霏从逆境中崛起,克服脊柱侧弯带来的困难,抱着“只要你打不倒我,明天的我就会更加坚强”的信念,终于破茧成蝶。其经历告诉我们( )
A. 青春要克服懒惰,抵制不良诱惑
B. 青春要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
C. 青春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内在美
D. 青春要自信自强,克服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擦自信自强。
D:分析题文,张雨霏在面对脊柱侧弯这一困难时,没有被打倒,而是凭借着“只要你打不倒我,明天的我就会更加坚强”的坚定信念,不断努力和拼搏。这体现了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这告诉我们青春要自信自强,克服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故D符合题意;
A: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青春要克服懒惰,抵制不良诱惑;故A不符合题意;
B:题干没有体现青春要敢于对不合理事情说“不”,故B不符合题意;
C:题干没有体现青春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内在美,故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 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从奔月梦到登月梦圆,离不开中国航天人的实干奋斗和攻坚克难。这启示我们( )
A. 追求人生梦想,必然能够成就伟大的自己
B. 实现人生梦想,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C. 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唯一生命主题
D. 怀揣人生梦想,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梦想的途径。
B:分析题文,中国航天人通过实干奋斗和攻坚克难实现了从奔月梦到登月梦圆,这充分表明了要将梦想变为现实,不能仅仅停留在心中的向往和构思,必须要积极采取实际行动去努力追求;启示我们实现人生梦想,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故B符合题意;
A:追求梦想并不一定必然成就伟大的自己,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困难挑战;故A错误;
C: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生命主题,青少年还需要关注学习、成长、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故C错误;
D:坚持努力是实现梦想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有些梦想受限于客观条件可能无法实现;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6. 2024年3月5日是第25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促进青少年在社会中成长、勇担社会责任、培育家国情怀,做到知行合一。那么以下观点正确的有( )
①对自己负责,在志愿服务中无法挖掘自己的潜能
②对他人负责,在志愿服务中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③对社会负责,在志愿服务中用实际行动服务和奉献社会
④对国家负责,在志愿服务中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服务社会的意义。
②③④:分析题文,材料描述了参与志愿活动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他人负责,在志愿服务中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对社会负责,在志愿服务中可以用实际行动服务和奉献社会;对国家负责,在志愿服务中能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故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挖掘自身潜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故①错误;
故本题选D。
7.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们发现,一些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下列图示中的两个概念属于此种逻辑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监督权、依法纳税、劳动和受教育。
A:宪法和民法典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包含关系;故A错误;
B:监督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故B正确;
C:依法报税和依法服兵役是并列关系,故C错误;
D:劳动和受教育是并列关系,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能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其重要性体现为( )
①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
④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性。
②③④: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故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故①错误;
故本题选D。
9. 小赤学习《国务院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看到“新征程新使命,全面提高行政效能”一段内容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请结合所学知识帮他补充完整( )
①
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②
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各项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创新政府
勇于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
廉洁政府
遵纪守法、廉洁修身、勤勉尽责、干干净净
A. ①服务型政府 ②法治政府 B. ①服务型政府 ②民主政府
C ①管理型政府 ②法治政府 D. ①管理型政府 ②民主政府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法治政府。
ABC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服务型政府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其核心目标是满足人民的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法治政府要求各项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在制定政策、实施行政行为时,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遵循法定程序;严格规范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确保执法公正、公平、合法;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0. 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共有152人(组)光荣上榜,他们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评选“中国好人榜”,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有( )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②要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太宏大了,我们在生活中没法照着做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存在于观念中、停留在口头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②④: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要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存在于观念中、停留在口头上;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宏大到无法在生活中践行,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1. 赤峰市某校初三学生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主题班会上,介绍“把‘模范自治区’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时,列举了“七个作模范”。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在兴边稳边固边上作模范
②在弘扬新风正气上作模范
③在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作模范
④在边疆民族地区走向同等富裕、同时富裕的道路上作模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共同繁荣。
①②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兴边稳边固边上作模范,这有助于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在弘扬新风正气上作模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在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作模范,能够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而是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2.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 )
A. 相互依存,休戚与共 B. 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
C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故C符合题意;
AD: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这些表述强调了各民族之间的紧密关系,但不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故AD不符合题意;
B: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但也不是主线;故B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 在团结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各民族既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又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 )
A. 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B. 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C. 自知、自强、发展、共享 D.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我国形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故D符合题意;
ABC:选项都不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4. 五千年来,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 诚实守信 B. 改革创新 C. 爱国主义 D. 以礼待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核心。
C:结合教材知识可知,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故C符合题意;
AD:诚实守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以礼待人是一种文明素养和社交规范;故AD不符合题意;
B: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故B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原因有( )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仅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
③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④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能够促进伟大祖国繁荣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
①③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之所以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因为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能够促进伟大祖国繁荣发展;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故②错误;
故本题选C。
16. 2023年赤峰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同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建成投用。园内56个民族形象的铁艺剪纸栩栩如生,“红色文艺轻骑兵”“三千孤儿进内蒙”等民族团结佳话的展板醒目矗立。维护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要做到( )
①尊重、团结各民族同学 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积极学习并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④成年后再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
①②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护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要做到尊重、团结各民族同学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积极学习并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青少年在发现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时,应当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者有关部门报告,而不是等到成年后;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请把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本题2个小题,共48分)
17. 为了增强法治观念,提升法治素养,某校组织开展法治宣传周系列活动。
活动一:模拟法庭
以下是同学们准备的模拟法庭“庭审”案例及相关法律链接:
庭审案例
年满18周岁的高三学生王某,因其弟被李某打伤,于是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节选):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模拟审判长的同学作出如下判决: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王某结伙殴打、伤害李某,造成李某重伤,判处行政拘留三年。
(1)上述活动模拟的是哪个国家机关?
(2)小峰同学认为此判决书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活动二:旁听感悟
(3)旁听“庭审”后,请围绕“做守法公民”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活动三:法治宣传
模拟法庭活动结束后,学校将与社区联合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活动。现以“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面向全校征集宣传标语。
(4)请结合所学知识和示例,写出2条宣传标语。
示例:“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凝心聚力建设法治中国”
【答案】(1)人民法院
(2)判决书中的错误是:对王某判处行政拘留三年。理由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王某结伙殴打、伤害李某,造成李某重伤,应判处有期徒刑,而行政拘留是一种行政处罚,适用于一般违法行为,不适用于构成犯罪的行为。此案例中王某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受到刑事处罚,而非行政处罚。
(3)①作为公民,我们要时刻遵守法律法规。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守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②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不能凭借一时的冲动和个人的情感去行事,而应该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③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自己的法治观念和素养。只有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行为,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带动身边的人一起遵守法律,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
(4)“法治引领发展,建设美好中国”。
“弘扬法治精神,共筑法治中国”。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人民法院的职权、违法行为的分类、预防犯罪的要求、依法治国。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人民法院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法庭“庭审”→可链接人民法院。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违法行为的分类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对王某判处行政拘留三年→可链接应受到刑事处罚,而非行政处罚。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预防犯罪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王某将李某打成重伤被依法制裁→可链接预防犯罪的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是开放性主观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8. 赤峰市某班同学开展以“关心内蒙古建设,关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以下是他们收集整理的材料,请你参与研究。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这是党中央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
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制定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促进条例列为2023年地方重点立法项目。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征求人大代表、智库专家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
2023年7月31日,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条例》第六部地方性法规。在法治轨道上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来自自治区的508位政协委员聚焦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1)分析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一张蓝图绘到底”体现出我国哪些相关制度?并阐述其优势。
材料二
内蒙古大力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着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0版方案,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
内蒙古立足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等自然底色,按照“守护好内蒙古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的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全域生态保护,构筑“三山两带一湾多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
内蒙古着眼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欧美及东北亚、中西亚等国内外市场,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2)从上述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3)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内蒙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做法有哪些。
【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②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①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③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④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理解:①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②加强生态保护,能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保障居民的健康,提升生活质量。③积极融入国内外经济循环,发展开放型经济,能引入更多资源和机遇,丰富市场供应,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
(3)①坚持科学立法,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高法律保障;
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③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全域生态保护;
④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断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政治制度、发展的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依法治国、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深化改革。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小问1详解】
小问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政治制度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人大常委会→可链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关键词②:政协委员→可链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
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2详解】
小问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发展的根本目的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可链接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发展的根本目的的有关知识,从理解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可链接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关键词②:推进全域生态保护→可链接能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保障居民的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③: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可链接能引入更多资源和机遇,丰富市场供应,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政府,需要运用依法治国、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深化改革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地方重点立法项目→可链接坚持科学立法,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关键词②: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可链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③:推进全域生态保护→可链接坚持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④:高水平开放→可链接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