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庭工程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46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模板支设 3
1、模板及支撑体系选型 3
2、支撑体系的搭设及使用要求 3
三、柱模设计 4
四、墙模板 7
五、现浇顶板和梁模 7
1、顶板模板设计 7
2、梁模设计 8
3、梁柱节点模板设计 11
4、楼梯模板 12
六、模板支撑计算 12
1、板模板支撑体系计算 12
1.1 计算依据 12
1.2 参数信息 13
1.3、模板面板计算 14
1.4、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16
1.5、托梁材料计算 17
1.6、模板支架立杆荷载标准值(轴力) 19
1.7、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19
2、柱模板支撑计算 20
4、墙模板计算 32
4.1、参数信息 32
4.2、墙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33
4.3、墙模板面板的计算 34
4.4、墙模板内外楞的计算 36
4.5、穿墙螺栓的计算 41
七、模板施工注意事项及拆模要求 42
1、注意事项 42
2、拆模要求 42
八、安全和技术要求 43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为框剪—剪力墙结构,模板工程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为确保工程质量达到目标,本工程选用合理的支设方案及高质量的模板材料,从而使混凝土外形尺寸、外观质量能够达到较高要求,为室内装修及外墙装饰的施工打好基础。
一、工程概况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庭工程位于长春市珠海路北侧,仙台大街东侧。建筑总高度45.90米,地上10层,总建筑面积32758㎡,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高度45.90m。其中,一层层高4.50m,其他楼层层高为4.2m,屋面女儿墙高度4.35m。
二、模板支设
1、模板及支撑体系选型
本工程模板全部采用18mm厚九夹板,60×90木方背肋,支撑体系自-1.900m垫层以上均采用碗扣式脚手架。脚手架立杆纵横间距1200mm,水平横杆步距1.5~1.8m,最上部水平杆距模板底部不大于300mm,底部设扫地杆,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水平向至少设置两道剪刀撑,以保证支撑体系的稳定。
2、支撑体系的搭设及使用要求
搭设要求
1).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2).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3).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施工使用的要求
1).浇注混凝土过程中,要确保模板支架在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
2).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3).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4).在施工审判区审判大厅部位超高架体时,其下部地上一层满堂脚手架在审判大厅区域不得拆除。
三、柱模设计
按柱断面尺寸弹出墨线,在柱四角立筋根部点焊φ10直角形定位钢筋,柱每侧模板拼成整块对准墨线就位,根部紧靠定位钢筋,加钢管柱箍和对拉螺杆,校正垂直度在允许范围内后,再加固稳妥。柱模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柱模外侧木楞60×90间距300,钢管柱箍间距下部在300~400,上部在400~500,根据柱断面大小不等,在断面上增加双根双向(或双向单根)对拉螺杆。断面大的柱,在柱外周每边楼板上设二根25插筋,是加固柱根部模板之用,柱的稳定性用短钢管与支承架适当连接即可。柱根部加设不透水海绵条以防漏浆。具体示意见下图:
注:审判法庭厅内层四根R=400mm的圆柱KZ21采用圆柱定型钢模。详见下图:
四、墙模板
所有墙模板均采用九夹板,模板采用纵向排列方式组合,并用60×90木方背肋,按间距100~150设置,支撑采用ф48x3.5钢管。截面大的柱子采用Φ14对拉螺栓,采用带PVC套筒的对拉螺栓,对拉螺栓间距450×450。为使墙体模板与脚手架形成整体,按竖向间距1500,横向间距900,设短管与脚手架连接且顶到墙模的木方上。模板垂直度、平整度允许偏差2mm。
五、现浇顶板和梁模
1、顶板模板设计
顶板模板支撑采用碗扣满堂红脚手架体系。面板用18mm厚九夹板,次龙骨采用60×90mm木方,间距250mm。支撑龙骨用两根60×90mm的木方,其间距不超过1000mm,木方表面刨平以保证与模板接合面平整。根据顶板区格净尺寸和所采购的九夹板的规格,制作顶板模板,预留出晚拆模板的位置,模板按所使用的位置一一编号,根据规格编排流水。晚拆模板位置留设原则是使板的净跨距不超过2米。早拆模板面层板间贴不透水海绵条,以便于拆模;上部与混凝土接触面贴4cm~5cm宽胶带盖缝,以防漏浆。
2、梁模设计
2.1 模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板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满堂脚手架,梁两侧钢管间距0.9m×0.9m,顶板搁栅采用60×90mm木方,搁栅间距板控制在30cm以内,梁控制在40cm以内,满堂架搭设完毕,柱封模后,即可开始梁模的支设,梁模支设时,先铺梁的底模和一边模板,梁模深入柱模里口平,并按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要求按3/1000起拱,梁模利用1000㎜钢管做卡箍,间距300mm;梁高h≤700mm的梁设钢管斜撑,当700mm≤h≤900mm,梁宽b<500的梁中设一道φ12对拉螺杆、同时在梁底加设一根立杆、当b≥500mm时需在梁底加设两根立杆;当900mm≤h≤1400mm的梁设φ12对拉螺杆@300、同时设置两根梁底立杆。梁模支设完毕并加固后,即可开始板模的支设,板模支设时,先铺60×90搁栅,然后铺板模,板模也应按要求起拱,并用钉子钉牢,板模严禁悬挑。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及附属业务用房工程内涉及到的梁支撑示意按截面尺寸如下:
框架梁h<700mm、b<500mm模板搭设示意如下:
框架梁700mm≤h≤900mm、b<500mm模板搭设示意如下:
当梁宽b≥500mm;
框架梁900mm≤h≤1400mm、b<700mm模板搭设示意如下
2.2 支设梁模板时,应留一边模不支设,待梁钢筋成型、校正、验收后再封闭、加固。
2.3 梁模采用侧模包底模,板模上表面与梁侧模上口在板底标高水平拼缝,上贴4~5cm宽胶带防止漏浆。
2.4 梁底模不采用早拆方法,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拆除。
2.5 梁跨度大于4m时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按跨度的2/1000起拱。
3、梁柱节点模板设计
3.1 梁柱节点模板就是在柱的第一次砼浇筑完成后,第二次进行的柱上部、梁、顶板交汇处模板,梁柱节点模板高度到顶板底部。梁柱节点模板每套由四块组成,如没有梁的位置为一块面板,如有梁的位置则在面板相应的位置上开一洞口。具体尺寸依不同梁的规格而定。在第一次支模、浇筑砼、拆模后,第二次安装梁柱节点模板至楼板底。
3.2 柱节点模板每套共配制四块单片模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同梁模板一起支设、固定。在柱与梁相交的位置,有梁一侧梁柱节点模板上开口,开口宽度为梁宽+2倍九夹板厚(18×2=36mm),开口高度为梁高-顶板厚+九夹板厚(18mm)。梁的侧模和底模都伸入柱模内口平齐,柱模拼成一块模板。
3.3 支模时,梁柱节点模板压梁模板(将梁的侧模及梁底模模板伸入梁柱节点模板预留开口处),接缝贴不透水海绵条。梁柱交接处柱转角模板支设如下图。
4、楼梯模板
4.1 楼梯底模采用18mm厚九夹板,侧模及踏步的模板采用木模,安装时应先安装平台梁模板,再安装楼梯底模,最后安装外帮侧模,外帮侧模三角模按实样制作好,用套板画出踏步侧板位置线,钉好侧板后再钉固定踏步位置的档木侧板。
楼梯的支设方法
4.2 楼梯一定要放大样,经过复核无误后方能配模板;反三角加工一定要准确,一定要保证踏步尺寸一致;楼梯梁标高一定要定好,面层、抹灰层一定要考虑扣掉;将一道反三角钉在外帮板内侧,另一道固定在墙上,这样可防止反三角下滑,为了加强刚度中间可再设一道,以防止踏步侧板凸肚现象,第一步楼梯的反三角下端应钉在基础侧板上,并用斜撑顶牢端头;楼梯外帮板上下要吊线,要保证平直;楼梯栏杆预埋件应正确;
六、模板支撑计算
1、板模板支撑体系计算
1.1 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1.2 参数信息
1).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0.90;纵距(m):0.90;步距(m):1.8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3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7.50;
采用的钢管(mm):Φ48×3.5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00;
3).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5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50.000;
木方弹性模量E(N/mm2):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
托梁材料为:木方 : 100×80mm;
4).简图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1.3、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构件,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取单位宽度1m的面板作为计算单元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00×1.52/6 = 37.5 cm3;
I = 100×1.53/12 = 28.125 cm4;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 25×0.11×1+0.35×1 = 3.1 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2.5×1= 2.5 kN/m;
2)、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1.2×3.1+1.4×2.5= 7.22kN/m
最大弯矩M=0.1×7.22×0.252= 0.045 kN·m;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45125/37500 = 1.203 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 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1.203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q = 3.1kN/m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3.1×2504/(100×9500×28.125×104)=0.031 mm;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 [V]=250/ 250=1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31 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 1 mm,满足要求!
1.4、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两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5×10×10/6 = 83.33 cm3;
I=5×10×10×10/12 = 416.67 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 25×0.25×0.11 = 0.688 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0.35×0.25 = 0.088 kN/m ;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p1 = 2.5×0.25 = 0.625 kN/m;
2).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1.2 × (q1 + q2)+ 1.4 ×p1 = 1.2×(0.688 + 0.088)+1.4×0.625 = 1.805 kN/m;
最大弯矩 M = 0.125ql2 = 0.125×1.805×0.92 = 0.183 kN·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M /W = 0.183×106/83333.33 = 2.193 N/mm2;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00 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2.193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 = 3V/2bhn < [τ]
其中最大剪力: V = 0.625×1.805×0.9 = 1.015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 3 ×1.015×103/(2 ×50×100) = 0.305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τ] = 1.4 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305 N/mm2 小于 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1.4 N/mm2,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q1 + q2 = 0.775 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521×0.775×9004 /(100×9500×4166666.667)= 0.067 mm;
最大允许挠度 [V]=900/ 250=3.6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67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3.6 mm,满足要求!
1.5、托梁材料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两跨连续梁计算;
托梁采用:木方 : 100×80mm;
W=106.667 cm3;
I=426.667 cm4;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 = 2.031 kN;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计算弯矩图(kN·m)
托梁计算变形图(mm)
托梁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0.83 kN·m ;
最大变形 Vmax = 0.72 mm ;
最大支座力 Qmax = 9.064 kN ;
最大应力 σ= 829798.611/106666.667 = 7.779 N/mm2;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13 N/mm2;
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7.779 N/mm2 小于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托梁的最大挠度为 0.72mm 小于 900/250,满足要求!
1.6、模板支架立杆荷载标准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25×7.5 = 0.94 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0.9×0.9 = 0.284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0.11×0.9×0.9 = 2.228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3.451 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2.5+2 ) ×0.9×0.9 = 3.645 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 = 1.2NG + 1.4NQ = 9.244 kN;
1.7、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 9.244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58 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89 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5.08 cm3;
σ-------- 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L0----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按下式计算
l0 = h+2a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3 m;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0 = h+2a = 1.8+0.3×2 = 2.4 m;
L0/i = 2400 / 15.8 = 152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301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9243.9/(0.301×489) = 62.803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62.803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0 = k1k2(h+2a)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24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2.4 按照表2取值1.009 ;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243×1.009×(1.8+0.3×2) = 3.01 m;
Lo/i = 3010.049 / 15.8 = 191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197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9243.9/(0.197×489) = 95.958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95.958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2、柱模板支撑计算
柱模板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柱模板的背部支撑由两层(木楞或钢楞)组成,第一层为直接支撑模板的竖楞,用以支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第二层为支撑竖楞的柱箍,用以支撑竖楞所受的压力;柱箍之间用对拉螺栓相互拉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柱模板支撑体系。柱截面宽度B(mm):700.00;柱截面高度H(mm):700.00;柱模板的总计算高度:H = 4.00m;根据规范,当采用溜槽、串筒或导管时,倾倒混凝土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为2.00kN/m2;
一、参数信息
1.基本参数
柱截面宽度B方向对拉螺栓数目:0;柱截面宽度B方向竖楞数目:4;
柱截面高度H方向对拉螺栓数目:0;柱截面高度H方向竖楞数目:4;
对拉螺栓直径(mm):M14;
2.柱箍信息
柱箍材料:钢楞;截面类型:圆钢管48×3.0;
钢楞截面惯性矩I(cm4):10.78;钢楞截面抵抗矩W(cm3):4.49;
柱箍的间距(mm):500;柱箍肢数:2;
3.竖楞信息
竖楞材料:木楞;
宽度(mm):60.00;高度(mm):90.00;
竖楞肢数:2;
4.面板参数
面板类型:竹胶合板;面板厚度(mm):15.00;
面板弹性模量(N/mm2):9500.00;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13.00;
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50;
5.木方和钢楞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13.00;方木弹性模量E(N/mm2):9500.00;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ft(N/mm2):1.50;
钢楞弹性模量E(N/mm2):210000.00;钢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205.00;
柱模板设计示意图
计算简图
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其中 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现场实际值取,输入0时系统按200/(T+15)计算,得5.714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 -- 模板计算高度,取3.000m;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F;
分别为 47.705 kN/m2、72.000 kN/m2,取较小值47.705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47.705kN/m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 2.000 kN/m2。
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
模板结构构件中的面板属于受弯构件,按简支梁或连续梁计算。本工程中取柱截面宽度B方向和H方向中竖楞间距最大的面板作为验算对象,进行强度、刚度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由前述参数信息可知,柱截面宽度B方向竖楞间距最大,为l= 213 mm,且竖楞数为 4,面板为大于 3 跨,因此对柱截面宽度B方向面板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对柱截面宽度B方向面板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用下式计算最大跨中弯距:
其中, M--面板计算最大弯距(N.mm);
l--计算跨度(竖楞间距): l =213.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它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 1.2×47.71×0.50×0.90=25.761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 1.4×2.00×0.50×0.90=1.260kN/m,式中,0.90为按《施工手册》取用的临时结构折减系数。
q = q1 + q2 =25.761+1.260=27.021 kN/m;
面板的最大弯距:M =0.1×27.021×213×213= 1.23×105N.mm;
面板最大应力按下式计算:
其中, σ --面板承受的应力(N/mm2);
M --面板计算最大弯距(N.mm);
W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 :
b:面板截面宽度,h:面板截面厚度;
W= 500×15.0×15.0/6=1.88×104 mm3;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f=13.000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 M/W = 1.23×105 / 1.88×104 = 6.538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6.538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σ]=13.000N/mm2,满足要求!
2.面板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面板计算最大剪力(N);
l--计算跨度(竖楞间距): l =213.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它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 1.2×47.71×0.50×0.90=25.761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 1.4×2.00×0.50×0.90=1.260kN/m,式中,0.90为按《施工手册》取用的临时结构折减系数。
q = q1 + q2 =25.761+1.260=27.021 kN/m;
面板的最大剪力:∨ = 0.6×27.021×213.0 = 3453.245N;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下式:
其中, τ --面板承受的剪应力(N/mm2);
∨--面板计算最大剪力(N):∨ = 3453.245N;
b--构件的截面宽度(mm):b = 500mm ;
hn--面板厚度(mm):hn = 15.0mm ;
fv---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fv = 13.000 N/mm2;
面板截面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3×3453.245/(2×500×15.0)=0.691N/mm2;
面板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v]=1.500N/mm2;
面板截面的受剪应力 τ =0.691N/mm2 小于 面板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v]=1.500N/mm2,满足要求!
3.面板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ω--面板最大挠度(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kN/m): q = 47.71×0.50=23.85 kN/m;
l--计算跨度(竖楞间距): l =213.0mm ;
E--面板弹性模量(N/mm2):E = 9500.00 N/mm2 ;
I--面板截面的惯性矩(mm4);
I= 500×15.0×15.0×15.0/12 = 1.41×105 mm4;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 [ω] = 213.0 / 250 = 0.852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 0.677×23.85×213.04/(100×9500.0×1.41×105) = 0.249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0.249mm 小于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设计值 [ω]= 0.852mm,满足要求!
四、竖楞方木的计算(内容为固定不变)
模板结构构件中的竖楞(小楞)属于受弯构件,按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柱高度为3.0m,柱箍间距为450mm,竖楞为大于 3 跨,因此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竖楞采用木楞,宽度60mm,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60×80×80/6 = 64.00 cm3;
I = 60×80×80×80/12 = 256.00 cm4;
1.抗弯强度验算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
其中, M--竖楞计算最大弯距(N.mm);
l--计算跨度(柱箍间距): l =450.0 mm;
q--作用在竖楞上的线荷载,它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 1.2×47.71×0.27×0.90=13.911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 1.4×2.00×0.27×0.90=0.680kN/m;
q = (13.911+0.680)/2=7.296 kN/m;
竖楞的最大弯距:M =0.1×7.296×450.0×450.0= 1.48×105N.mm;
其中, σ --竖楞承受的应力(N/mm2);
M --竖楞计算最大弯距(N.mm);
W --竖楞的截面抵抗矩(mm3),W=6.40×104;
f --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f=13.000N/mm2;
竖楞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 M/W = 1.48×105/6.40×104 = 2.308 N/mm2;
竖楞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2.308N/mm2 小于 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σ]=13.00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竖楞计算最大剪力(N);
l--计算跨度(柱箍间距): l =45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它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1.2×47.71×0.27×0.90=13.911 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 1.4×2.00×0.27×0.90=0.680 kN/m;
q = (13.911+0.680)/2=7.296 kN/m;
竖楞的最大剪力:∨ = 0.6×7.296×450.0 = 1969.809 N;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下式:
其中, τ --竖楞截面最大受剪应力(N/mm2);
∨--竖楞计算最大剪力(N):∨ = 1969.809 N;
b--竖楞的截面宽度(mm):b = 60.0mm ;
hn--竖楞的截面高度(mm):hn = 80.0mm ;
fv--竖楞的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fv = 1.500 N/mm2;
竖楞截面最大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3×1969.809/(2×60.0×80.0)=0.616 N/mm2;
竖楞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v]=1.500 N/mm2;
竖楞截面最大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0.616N/mm2 小于 竖楞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v]=1.5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ω--竖楞最大挠度(mm);
q--作用在竖楞上的线荷载(kN/m): q =47.71×0.27 = 12.88 kN/m;
l--计算跨度(柱箍间距): l =450.0 mm ;
E--竖楞弹性模量(N/mm2):E = 9500.00 N/mm2 ;
I--竖楞截面的惯性矩(mm4),I=2.56×106;
竖楞最大容许挠度: [ω] = 450/250 = 1.800 mm;
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 0.677×12.88×450.04/(100×9500.0×2.56×106) = 0.147 mm;
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0.147mm 小于 竖楞最大容许挠度 [ω]=1.800mm ,满足要求!
五、B方向柱箍的计算(内容为固定不变)
本工程中,柱箍采用方木,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8.00 ×10.00 ×10.00 / 6 = 133.33 cm3;
I = 8.00 ×10.00 ×10.00 ×10.00 / 12 = 666.67 cm4;
柱箍为2 跨,按集中荷载二跨连续梁计算(附计算简图):
其中 P - -竖楞方木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kN),竖楞距离取B方向的;
P = (1.2 ×47.71×0.90 + 1.4 ×2.00×0.90)×0.270 × 0.45/1 = 6.57 kN;
最大支座力: N = 9.798 kN;
最大弯矩: M = 0.233 kN.m;
最大变形: V = 0.034 mm;
1. 柱箍抗弯强度验算
柱箍截面抗弯强度验算公式
其中 ,柱箍杆件的最大弯矩设计值: M = 0.23 kN.m;
弯矩作用平面内柱箍截面抵抗矩: W = 133.33 cm3;
B边柱箍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 1.67 N/mm2;
柱箍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000 N/mm2;
B边柱箍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1.67N/mm2 小于 柱箍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00N/mm2,满足要求!
2. 柱箍挠度验算
经过计算得到: ω = 0.034 mm;
柱箍最大容许挠度:[ω] = 300.0 / 250 = 1.200 mm;
柱箍的最大挠度 ω =0.034mm 小于 柱箍最大容许挠度 [ω]=1.200mm,满足要求!
六、H方向柱箍的计算(内容为固定不变)
本工程中,柱箍采用木楞,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8.00 ×10.00 ×10.00 / 6 = 133.33 cm3;
I = 8.00 ×10.00 ×10.00 ×10.00 / 12 = 666.67 cm4;
柱箍为2 跨,按二跨连续梁计算(附计算简图):
其中 P -- 竖楞方木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kN),竖楞距离取H方向的;
P = (1.2×47.71×0.90+1.4×2.00×0.90)×0.220 ×0.45/1 = 5.35 kN;
最大支座力: N = 8.314 kN;
最大弯矩: M = 0.167 kN.m;
最大变形: V = 0.019 mm;
1.柱箍抗弯强度验算
柱箍截面抗弯强度验算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