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
80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1
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1
第二节 调查评估方法、 依据及完成的实物工作量……………………2
第三节 评估区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5
第二章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7
第一节 建设项目概况……………………………………………………7
第二节 建设项目分布范围………………………………………………8
第三节 建设项目保护等级………………………………………………8
第三章 调查评估区地质特征……………………………………………11
第一节 区域地质背景……………………………………………………11
第二节 主要地质特征…………………………………………………11
第三节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 地壳稳定性及地震特征……21
第四章 建设项目与矿产资源关系………………………………………29
第一节 主要矿产资源分布状况………………………………………29
第二节 矿产地与拟建工程项目关系分析……………………………37
第三节 探矿权分布状况与勘查工作进展……………………………43
第五章 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储量计算………………………………45
第一节 绩溪县徽厦河塝岱石灰岩矿压覆资源储量估算…………45
第二节 绩溪县宏环砂石矿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47
第三节 安徽省歙县伏川蛇纹岩矿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49
第四节 安徽省歙县伏川玄武( 细碧) 岩石料矿压覆资源储量估算……58
第五节 工程各方案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比较……………………………61
第六章 建设项目压矿经济价值评估……………………………………66
第一节 资源形势分析…………………………………………………66
第二节 建设条件分析…………………………………………………66
第三节 经济价值评估方法………………………………………………66
第四节 经济价值评估结果………………………………………………66
第五节 工程各方案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经济价值比较…………………72
第六节 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74
第七章 结论……………………………………………………………75
第一节 主要工作成果……………………………………………………75
第二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76
附图:
绩溪—黄山( 歙县呈村降) 高速公路工程矿产资源分布图
附表:
附表一 安徽省绩溪—黄山( 歙县呈村降) 高速公路工程沿线两侧各2km范围矿产资源分布一览表
附表二 安徽省绩溪—黄山( 歙县呈村降) 高速公路工程沿线两侧各2km范围矿山分布一览表
附表三 安徽省绩溪—黄山( 歙县呈村降) 高速公路工程两侧各2公里沿线探矿权分布一览表
附件:
附件1 安徽省绩溪—黄山( 歙县呈村降) 高速公路中心线逐桩坐标表
附件2 安徽省绩溪—黄山( 歙县呈村降) 高速公路沿线各县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关于矿产资源分布证明
附件3 委托书
附件4 承担单位资质证书
附件5 承诺书
附件6 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关于绩溪高速公路占压伏川蛇纹岩矿普查区的说明》皖路院[ ]69号
附件7 《绩溪至黄山高速公路佛岭隧道压矿安全性论证会专家组意见》
第一章 前 言
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
一、 项目由来
根据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总体规划, 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拟建设安徽省绩溪—黄山( 歙县呈村降) 高速公路。该项工程属安徽省高速公路”四纵八横”网络的组成部分, 其建设对进一步改进皖南山区的交通条件, 进一步开发皖南山区旅游资源, 响应”两山一湖”建设, 将起着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此, 受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的委托, 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对该项工程压覆矿产资源情况进行调查评估。
二、 目的任务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386号) 文件精神及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通知》( 皖国土资[ ]21号) 及委托方的要求, 本次工作的目的任务为:
( 一) 了解工程沿线两侧各2km范围内已探明储量的重要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 二) 了解工程沿线两侧各2km范围内已置探矿权的分布情况;
( 三) 了解工程沿线两侧各2km范围内已置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分布情况;
( 四) 查明线路所压覆的矿产资源储量并评估其经济价值。
三、 工作周期
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接受委托后, 于 8月2日抽调精干的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组, 并立即开展收集相关资料和进行野外实地调查。于8月15日始进行室内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 8月25日开始着手编写《安徽绩溪—黄山( 歙县呈村降) 高速公路工程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 9月10日完成该报告的送审稿, 送交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进行评审。全部工作历时40天。
第二节 调查评估方法、 依据及其实物工作量
一、 评估方法
( 一) 全面收集线路两侧各2km范围内已有的区域地质、 水工环地质等资料;
( 二) 经过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处, 收集调查评估区内已置探矿权的分布状况、 查明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已置采矿权的分布情况;
( 三) 经过工程沿线相关市、 县国土资源局, 进一步收集调查评估区内已置探矿权、 采矿权、 已查明的矿产资源分布及矿山企业分布情况;
( 四) 经过有关地勘单位收集调查评估区内矿产资源勘查资料;
( 五) 野外实地调查评估区范围内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 六) 经过对拟建工程线路与矿产资源分布进行分析研究, 确定建议线路;
( 七) 确定建设项目保护等级及围护带范围;
( 八) 根据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 水体、 铁路及主要巷道煤柱留
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相关要求及有关地质规范, 评估矿山开采对线路的影响;
( 九) 分选确定压覆矿产与非压覆矿产、 重要矿产与非重要矿产;
( 十) 估算压覆资源储量, 并进行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价值评估;
( 十一) 综合研究、 编写《安徽绩溪—黄山( 歙县呈村降) 高速公路工程压覆矿产资源储量调查评估报告》。
二、 调查评估依据
( 一) 《关于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 ]386号) ;
( 二) 《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皖国土[ ]21号) ;
( 三) 《关于切实解决大型工程压覆矿产资源问题的通知》(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皖国土[ ]16号) ;
( 四) 《建筑物、 水体、 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及有关规定、 规范;
( 五) 调查评估范围内已有的矿产勘查资料、 矿山开采资料等;
( 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6号) ;
( 七) 《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皖政办[ ]34号) ;
( 八) 原地质矿产部实施《矿山安全条例》试行细则
( 九) 《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关于绩黄高速公路压伏川蛇纹岩矿普查区的说明》( 皖路院技[ ]69号)
( 十)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储量调查评估报告编写提纲〉( 试行) 的函》(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皖国土资函[ ]188号) 。
三、 矿产勘查工作程度
工程沿线矿产资源勘查程度较高。区域性矿产资源勘查成果主要有《1/20万旌德幅区域矿产普查报告》、 《1/20万歙县幅区域矿产普查报告》。另外, 工程沿线范围内还开展了不同矿种、 较大比例尺的简测、 普查及详
查工作。
四、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及其质量评述
( 一)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及成果
本次调查评估工作是在收集资料、 野外调查、 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及主要成果如表1。
表1 本次调查评估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及主要成果统计一览表
实物工作量
主要成果
调查
面积
( km2)
观测
路线( km)
调查点( 个)
收集
资料( 份)
调查评估报告( 份)
附图( 张)
附表( 份)
附件2资料( 份)
145
75
14
23
1
1
3
12
( 二) 工作质量评述
本次调查评估工作严格按照国家、 省关于切实解决大型工程压覆矿产资源问题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建筑物、 水体、 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有关规程进行。工程线路走向是在本着尽可能避开矿产地、 矿业权, 特别是采矿权。同时, 考虑重要城镇、 村庄、 规划区等原则的前提下确定的, 工作方法选择适当, 工作程序确定合理, 资料收集丰富、 详尽, 成果质量管理符合我院质量管理规程要求。
本次调查评估工作充分收集了评估区的地质矿产信息及矿山企业方面的信息, 基础资料丰富; 对评估区进行了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调查评估工作的依据充分, 目的明确, 提交的成果质量可靠, 达到了本次调查评估工作的目的。
第三节 评估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一、 自然地理
( 一) 调查评估范围
拟建工程线路北起绩溪县华阳镇的洪富村, 向南经绩溪县的溪马村、 大塘村、 汪村, 歙县的峡岔、 佛岭脚, 终于歙县北岸镇的呈村降, 与徽( 州) —杭( 州) 高速相接。拟建工程线路共分A、 B、 C和D四个方案(见附图), 其中A方案线路长29.2公里, B方案线路长6.78公里, C方案线路长4.10公里, D方案线路长8.61公里。调查评估路线总长50.69公里( 起点向北外推2公里, 终点以已建成通车的徽杭高速为界) 。
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 评估范围为线路两侧各外延2公里。南端接徽杭高速, 故不外延; 北端向北外延2公里。调查评估区面积为: 145平方公里。
( 二) 评估区地形地貌特征
评估区属中低山区, 区内山峦起伏, 沟壑纵横。区内地形最高点海拔671米, 最低点海拔130米, 地形高差达541米, 地形总体趋势是中段低, 南北高。
( 三) 评估区位置及交通条件
评估区位于安徽省南部, 是安徽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拟建设线路北起安徽省绩溪县华阳镇北的洪富村, 距华阳镇约2.5公里; 南端止于黄山市歙县的呈村降, 距歙县县城约13km。东侧紧邻省道S215线及皖赣铁路, 西侧与省道S217相交, 南端与徽( 州) —杭( 州) 高速互通。交通较为便利( 图1) 。
( 四) 气象、 水文条件
1、 气象
调查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是: 四季分明, 气候多变, 降水年际变化大, 梅雨集中。
区内无霜期258天, 年平均气温16.3℃, 极端最高气温39.7℃( 1988年7月8日) , 年极端最低气温-10.5℃( 1月)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46.7毫米, 最大降水量为3026.0毫米( 1977年) , 最小降水量为927.7毫米( 1978年) , 日最大降水量为247.3毫米; 年降雨天数为160—200天, 连续最长降雨期达40天。降雨年际、 年内分配不均, 每年的5—8月份为汛期, 雨量集中, 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 1月和12月份雨量最少, 仅占全年降雨量的2—3%, 汛期一般以6月份雨量最大, 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2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43.6毫米, 年最大蒸发量为1423.6毫米。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5%以上。全年主导风向: 春夏多东及东南风, 秋冬多西北及北风, 风速1—6米/秒, 极大风速大于40米/秒。
区内光、 热、 水资源丰富, 但灾害性天气较为频繁, 如强度大的暴雨、 大雪、 冰冻时常产生。因此, 在这一时段内, 易引发崩塌、 滑坡、 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产生。因此, 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 遇这种灾害性天气应引起建设单位的高度重视。
2、 水文
调查区属新安江流域, 主要河流为练江及其支流—杨之水河、 登源河、 东源河等。据练江渔梁站监测资料表明: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1.86立方米/秒,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3.2×108立方米/年, 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26.18升/秒。最大洪峰流量为6630立方米/秒, 最高洪水位为116.1米( 1998年6月26日6时) 。
区内河流为典型的山区河流, 流域面积小, 河谷狭窄, 河流下切强烈;
河床基岩裸露或覆盖薄层的砾卵石、 漂石; 河谷纵坡比大, 河流水流湍急。这些山区河流, 暴雨与山洪同时发生。暴雨季节洪峰流量、 水位猛涨陡落, 在降雨发生后一、 二天或几小时内, 便可使河流径流量猛增, 出现很大的洪峰; 随着降雨中止, 流量迅速下降, 洪峰随之消失。
二、 评估区自然经济概况
评估区位于皖南中低山区, 由于山多地少, 区内经济主要为林业、 茶业、 采掘业、 农业及旅游业为主。林业主要为杉木和竹木业, 茶业主要为绿茶, 采掘业主要表现为矿山开采活动, 尤以萤石、 建筑石料、 石煤、 铬、 熔剂用蛇纹岩、 镍( 伴生) 等的开采较为发达, 农业主要为水稻、 小麦、 玉米等; 旅游业主要表现为以黄山旅游为依托, 开发出来的如棠樾牌坊、 龙川大峡谷等。
第二章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第一节 建设项目概况
拟建高速公路北起安徽省绩溪县华阳镇, 南止于歙县东侧的呈村降, 与徽( 州) —杭( 州) 高速公路相接。路线总体方向呈北北东—南南西向。拟建路线有主方案A和三个比较路段B、 C、 D。 A方案长29.2公里。B、 C、 D比较路段分别位于BK13.82—BK24.09、 CK13.64—CK1、 DK21.30—DK29.91段( 见附图) 。
工程设计路基宽26米, 分为四车道。全线共有桥梁( 包括小桥、 中桥、 大桥、 特大桥) 13座( A线10座, B线2座, C线1座) , 隧道8个( A线3个: AS1、 AS2、 AS3, B线2个: BS1、 BS2, C线2个: CS1、 CS2, D线1个: DS) , 隧道设计高度10米, 左、 右行隧道间距50。工程建设自 底始, 计划于 底建成并投入运营。全部工程预算投资约17亿元人民币。
第二节 建设项目分布范围
安徽省绩溪—黄山( 歙县呈村降) 高速公路工程北起于绩溪县华阳镇北部的洪富村, 距华阳镇约2.5km; 南止于歙县徽城镇东部的呈村降, 距徽城镇约13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0′29″—118°36′31″, 北纬29°53′08″—30°02′26″。工程中心线坐标见表3, 设计隧道里程数见表2。
工程穿越的行政区域自北向南依次为: 绩溪县华阳镇、 临溪镇, 歙县溪头镇、 桂林镇及北岸镇。线路共穿越2县5镇( 图2) 。
第三节 建设项目保护等级
根据《建筑物、 水体、 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规程》, 拟建安徽省绩溪—黄山( 歙县呈村降)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为Ⅰ级保护等级。
表2 隧道工程设计里程数
拟建路段
隧道名称
编号
起点
终点
拟建路段A
茭塘隧道
AS1
AK17.65
AK18.20
岭后坑隧道
AS2
AK23.15
AK25.35
唐家坞隧道
AS3
AK25.80
AK 26.10
比较路段
B
汪村隧道
BS1
BK15.95
BK16.25
倒坑隧道
BS2
BK19.55
BK19.85
比较路段
C
郑川隧道1
CS1
CK17.00
CK17.20
郑川隧道2
CS2
CK17.35
CK17.55
比较路段D
佛岭隧道
DS
DK24.545
DK28.443
表3 工程中心线坐标
拐点号
X
Y
拐点号
X
Y
拟建路段A
起点
3332198
40365544
拟建路段A
AK 19.00
3318163
40357977
AK1.04
3331659
40365098
AK 19.50
3317744
40357703
AK1.50
3331281
40364836
AK20.00
3317306
40357466
AK1.99
3330880
40364554
AK20.50
3316846
40357273
AK2.45
3330569
40364223
AK21.00
3316367
40357143
AK3.00
3330345
40363719
AK21.50
3315882
40357013
AK3.50
3330246
40363232
AK 22.00
3315394
40356901
AK3.91
3330232
40362816
AK22.50
3314893
40356852
AK4.50
3330233
40362230
AK 23.00
3314394
40356888
AK5.07
3330105
40361679
AK 23.50
3313899
40356951
AK5.40
3329950
40361386
AK 24.00
3313410
40357066
AK6.00
3329552
40360939
AK24.50
3312924
40357181
AK6.60
3329124
40360518
AK25. 00
3312435
40357286
AK6.97
3328882
40360239
AK 25.50
3311938
40357336
AK7.50
3328578
40359804
AK 26.00
3311453
40357438
AK8.04
3328293
40359346
AK26.50
3311020
40357689
AK8.40
3328068
40359065
AK27.00
3310530
40357741
AK9.00
3327614
40358674
AK27.50
3310031
40357704
续表3 工程中心线坐标
拐点号
X
Y
拐点号
X
Y
拟建路段A
AK9.60
3327132
40358316
AK28.00
3309574
40357921
AK10.08
3326746
40358036
AK28.50
3309143
40358177
AK10.50
3326371
40357842
AK29.00
3308673
40358352
AK10.97
3325916
40357712
终点
3308395
40358412
AK11.40
3325505
40357598
比较路段B
BK13.82
3323180
40357407
AK12.00
3324946
40357379
BK14.50
3322454
40357309
AK12.48
3324475
40357286
BK15.00
3321967
40357203
AK12.90
3324058
40357303
BK15.50
3321486
40357061
AK13.50
3323459
40357332
BK16.00
3321006
40356928
AK14.00
3322975
40357484
BK16.50
3320509
40356983
AK14.50
3322509
40357663
BK17.00
33 7
40357147
AK15.00
3322041
40357842
BK17.50
3319573
40357296
AK15.50
3321572
40358018
BK18.00
3319070
40357317
AK16.00
3321104
40358195
BK18.50
3318578
40357256
AK16.50
3320623
40358326
BK19.00
3318080
40357201
AK17.00
33 5
40358336
BK19.50
3317582
40357241
AK17.50
3319624
40358313
BK20.00
3317081
40357263
AK18.00
3319128
40358239
BK 24.09
3316675
40357225
比较路段C
AK18.50
3318637
40358141
比较路段D
CK14.59
3322372
40357308
DK22.50
3314713
40356524
CK15.00
3321975
40357206
DK23.02
3314828
40356232
CK15.57
3321446
40356995
DK23.40
3313958
40356036
CK16.05
3320979
40356889
DK24.00
3313386
40355861
CK16.50
3320529
40356893
DK24.60
3312791
40355790
CK17.10
3319936
40356982
DK25.20
3312193
40355830
CK17.53
3319507
40356948
DK25.80
3311614
40355985
CK18.00
3319044
40356874
DK26.10
3311332
40356088
CK18.60
3318451
40356925
DK26.70
3310769
40356295
CK19.20
3317876
40357098
DK27.00
3310487
40356399
CK19.50
3317587
40357179
DK27.60
3309924
40356606
CK20.10
3316991
40357199
DK28.14
3309441
40356839
CK20.40
3316702
40357123
DK 28.50
3309148
40357053
CK21.00
3316121
40356973
DK29.01
3308771
40357397
DK21.30
3315824
40356931
DK29.40
3308495
40357672
DK21.60
3315527
40356893
终点
3308185
40358021
第三章 调查评估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 区域地质背景
查区位于扬子准地台( Ⅲ) , 下扬子台坳( Ⅲ2) , 皖南陷褶断带( Ⅲ23) 中的清凉峰凹褶断束( Ⅲ24-1) 和皖浙陷褶断带( Ⅲ24) 中的绩溪穹褶断束( Ⅲ23-2) 四级构造单元中( 图3) 。
1、 绩溪穹褶断束( Ⅲ23-2) :
分布于查区的北部, 出露地层自南而北逐渐变新, 绩溪附近为震旦系, 宁国至广德则以寒武系、 奥陶系、 志留系为主。褶皱构造为一复式背斜, 轴向北北东, 次级背、 向斜褶皱排列紧密, 均属对称或斜歪褶曲类型。断裂构造中以北北东向断层最为发育, 并构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断裂带, 破坏了褶皱的完整性, 使褶皱轴向与断裂趋于一致。岩浆活动为燕山期, 岩性以花岗岩类为主。侏罗纪以来, 绩溪穹褶断束整体处于断块隆起, 仅局部下沉接受了白垩纪以来的沉积。
2、 清凉峰凹褶断束( Ⅲ24-1) :
分布于调查区南部, 出露的盖层为震旦系至奥陶系, 褶皱构造为一向斜, 枢纽起伏频繁, 南段为倒转向斜, 中段和北段为正常向斜, 发育北北东向和东西向断层。燕山期侵入岩分布较广, 其岩性自超基性岩到酸性岩均有, 产状为岩基、 岩株及岩脉等。同时, 喷出岩也较发育, 并以流纹岩为主。侏罗纪以来清凉峰凹褶断束断块隆起。
第二节 主要地质特征
一、 地层
评估区位于华南地层大区, 扬子地层区, 江南地层分区, 广德—休宁地层小区。区内除缺失第三系( N) 、 三叠系( T) —志留系( S) 地层外, 其余地层均有出露( 图4) , 其地层分布特征见表4。
表4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内出露地层一览表
系
统
组
代号
厚度( m)
岩性
分布
第四系
全新统
芜湖组
Q4w
0.3-
3
砂、 砂砾、 卵石、 漂石
河漫滩
上更
新统
Q3edl
2.0-
3.0
碎石土、 含粉质粘土碎石。
BK17+150右侧
白垩系
上
统
小
岩
组
K2xy
680
下部为砖红色砾岩、 角砾岩夹砂岩; 中部为紫红色细砂岩夹少量砂砾岩; 上部为紫红色细砂岩与砂砾岩互层。
AK02+200-AK08+750
齐云
山组
K2q
198.0
下部为紫红色砾岩、 含砾砂岩及细砂岩; 上部为紫红、 砖红色细砂岩、 粉砂岩含砾岩。
AK00+000左650m、 AK02+500左1050m
下
统
徽
州
组
K1h
1251.0-
2520.0
下段为棕黄、 灰、 紫红色砾质岩屑砂岩、 含砾粉砂岩、 钙质粉砂岩韵律互层; 上段为暗紫、 紫红、 灰绿色中粗粒砂岩、 细粒钙质砂岩、 钙质泥岩
AK17+730-AK23+125、
BK19+980-BK20+600、 DK19+600-DK24+000段。
侏罗系
上
统
岩
塘
组
J3y
97.0-
122.0
为黄绿色、 灰绿色含砾石英长石砂岩、 砂岩、 泥岩韵律互层, 底部为含砾凝灰岩。
DK24+000-DK24+700段
中
统
洪
琴
组
J2h
235.0-
1562.0
为灰白、 紫、 灰绿色砂质石英砂岩、 长石石英砂岩、 钙质砂岩、 泥岩、 砾岩等。
AK28+390-AK28+930、 DK29+350-DK29+900段
奥陶系
上
统
黄
泥
岗
组
O3h
181.0
下部为灰绿、 黄绿色泥岩、 砂质泥岩; 上部为黄绿色页岩与同色细砂岩韵律互层。
AK16+600-AK17+115、 BK16+720-BK17+150、 BK19+450-BK19+900、 CK17+000-CK18+340、 CK19+560-CK19+950段
中
统
砚
瓦
山
组
O2y
4.0-
10.0
青灰、 草绿色含灰岩瘤的泥质灰岩。
AK14+065-AK14+470、 AK15+630-AK15+780、 BK19+310-BK19+450、 CK19+450-CK19+560段
胡
乐
组
O2h
55.0-
70.0
深灰色硅质页岩。
AK13+380-AK14+050、 AK14+470-AK14+760、 AK15+550-AK15+630、 AK15+770-AK15+900、 AK16+050-AK16+380、 BK13+900-BK15+100、 CK19+300-CK19+450段
续表4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内出露地层一览表
系
统
组
代号
厚度( m)
岩性
分布
下统
宁国组
O1nn
122-
277
下段主要为灰绿色局部紫红色页岩; 上段为灰黑、 暗灰, 局部紫红色硅质炭质页岩。
AK11+250-AK14+050、
AK14+760-AK15+530、
BK15+100—BK16+00、
BK18+520-BK19+100、 CK16+600-CK16+850、 CK18+850-CK19+300段。
谭家桥组
O1t
554.4
下部为深灰色泥质灰岩, 上部为灰绿色钙质泥岩。
AK10+100-AK11+250、
CK16+000-CK16+600段。
寒武系
上统
西阳山组
∈3x
345.1-352.1
下部为深灰色条带灰岩、 钙质泥岩等; 上部为深灰色条带灰岩与灰岩互层。
AK09+150-AK10+100段。
华严寺组
∈3h
34.0-159.0
深灰色泥质条带灰岩夹泥质灰岩。
AK00+000左200m以东及AK10+000右570m以西地区。
中统
杨柳岗组
∈2y
212.6-601.1
下部为黑色含灰岩透镜体硅质炭质泥岩, 上部为深灰色泥质灰岩夹灰岩透镜体。
AK00+000-AK03+150段。
下统
大陈岭组
∈1d
18.0-45.0
深灰色白云质灰岩与炭质硅质泥岩互层。
调查区外
荷
塘
组
∈1h
174.0-343.0
下段为黑色薄层硅质页岩; 中段为灰黑色炭质泥岩与含硅质炭质泥岩互层, 夹较稳定的石煤层, 石煤层位稳定, 分布广; 上段为黑色炭质页岩夹硅质炭质泥岩。
AK01+800右150m以西、 AK04+500右以北、 AK20+500左侧以东。
震旦系
上统
皮园村组
Z2p
29.0-214.0
灰黑色、 浅灰色硅质岩、 硅质页岩。
AK01+000右侧500m以西、 AK04+200右650m以北地区。
蓝
田
组
Z2l
269
底部为含锰白云岩, 含星点状黄铁矿褐铁矿层, 下部为黑灰、 灰绿色炭质页岩、 板岩及泥岩, 上部为深灰及灰色中厚层泥灰质白云岩及”肋骨状”白云质泥灰岩或灰岩, 顶部为深灰黑色薄中层含炭粉砂质板岩及含硅质岩。
AK01+000右侧900m以西、 AK20+600左侧850m以东、 BK20+550以东地区。
续表4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内出露地层一览表
系
统
组
代号
厚度( m)
岩性
分布
下统
雷公坞组
Z1l
61.6-377.0
灰绿、 暗绿色千枚状凝灰质含砾粉砂质砂岩, 夹灰岩透镜体。
AK21+000左侧800m以东。
休
宁
组
Z1x
1384.1
下部为青灰、 紫红色砾岩、 含砾长石石英砂岩、 细砂岩、 粉砂岩等, 中部为灰绿、 灰白色细砂岩、 泥质粉砂岩与泥岩韵律互层; 上部由细砂岩、 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组成。
AK23+100-AK25+000、 DK24+700-DK26+200段。
青白口系
井
潭
组
Qnj
1181.0
变质安山岩、 变质流纹质凝灰岩、 流纹斑岩夹含砾千枚岩、 英安岩等。
调查区外围。
上
溪
群
牛屋组
Pt2n
1900.0
下段为灰黑色浅变质粉砂岩、 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与同色粉砂质板岩及砂质千枚岩韵律互层; 上段为灰、 灰绿色千枚状粉砂岩夹同色含砂千枚岩、 粉砂质千枚岩。
AK26+200-AK28+400、
AK28+850-终点及其以南地区, DK27+950-DK28+400、 DK28+950-终点及其以南地区。
木坑组
Pt2m
3045.0
为一套灰绿色千枚状粉砂岩夹粉砂质千枚岩、 千枚岩等。
线路终点以南地区。
二、 构造
( 一) 褶皱构造
查区褶皱自北西向南东依次有绩溪盆地、 孔灵向斜、 雄路向斜、 仁里向斜和庄源—深渡背斜, 形成于印支期、 皖南期及喜山早期, 褶皱轴向均为北东向( 图4) , 其主要特征见表5。
( 二) 断裂构造
区域内断裂构造主要发育北东向断裂, 其中规模较大的断裂有:
绩溪断裂( 23)
在AK23+150、 DK24+700处斜穿线路。
总体走向30°, 省内长约240km, 断层面倾向SE, 局部50°—70°。
表5 主要褶皱特征一览表
褶皱名称
形成时期
编号
轴向( °)
长度( km)
宽度( km)
特征
绩
溪
盆
地
喜
山
早
期
[1]
NE
7.0
4.6
分布于绩溪县, 线路AK2—8.7段从盆地北西侧穿过。
由白垩系上统小岩组( K2xy) 、 齐云山组( K2qy) 组成, 基底岩系为震旦系下统休宁组( Z1x) , 盆缘地层倾角10—15°。
孔
灵
向
斜
印
支
期
[2]
25
6.2
分布于绩溪县, 线路AK13-15段、 BK0-2段从向斜仰起端穿过。
核部地层为奥陶系上统新岭组( O3x) , 两翼地层为奥陶系上统黄泥岗组( O3h) 及中统砚瓦山组( O2y) 、 胡东组( O2h) 等组成, 后期由于受F9、 F10逆断层影响, 褶皱两翼破坏严重。
雄
路
向
斜
[3]
35
6.2
分布于绩溪县, 线踮AK16-17段从向斜仰起端穿过。
核部地层为奥陶系上统新岭组( O3x) , 两翼地层为奥陶系上统黄泥岗组( O3h) 及中统砚瓦山组( O2y) 、 胡东组( O2h) 等组成, 后期由于受F9、 F10逆断层影响, 褶皱两翼破坏严重。
仁
里
向
斜
[4]
35
19.0
7.0
分布于绩溪县, 评估区外围东部。
为一倒转向斜, 核部为寒武系中统华严寺组( ∈3h) , 翼部为寒武系中统杨柳岗组( ∈2y) 、 下统荷塘组( ∈1h) 及震旦系( Z) 地层。两翼均倾向南东, 且均被北东向逆断层所切割。同时, 由于逆断层面均倾向向斜核部, 致使核部地层遭受破坏, 局部地段出露较老地层。
庄源—深渡背斜
皖
南
期
[5]
50
30.0
8-10
分布于歙县, 评估区外围东部南。
为一东南翼正常、 北西翼倒转、 褶皱轴面倾向南东的倒转背斜, 核部地层为Pt2m, 翼部地层为Pt2n。背斜两翼部分被北东向的逆断层所破坏, 但总体形态尚完整。
破碎带宽度数米至数十米, 断距数百米至数千米。沿断裂带岩石破碎, 角砾岩化、 糜棱岩化、 硅化、 片理化强烈, 褶皱发育。断裂沿线串珠状分布着金沙、 同溪早白垩世盆地。寒武系地层自东向西逆冲在白垩系地层之上。该断裂起始于燕山中期, 燕山晚期活动强烈。
虎( 岭关) —月( 潭) 深断裂( 34)
在线路AK25+000、 DK26+200处穿越线路。
该断裂曾称为”皖浙赣深断裂”。省内长240km, 断裂走向40—50°, 断裂面以倾向南东为主, 倾角多变, 陡者直立, 缓者20°—30°, 断裂带宽达2km。断裂北段发育在震旦系、 寒武系地层内, 南段发育于蓟县—长城系地层中。断裂南东的次级断裂发育, 常密集成带, 它们以10km左右等距分布, 大多发育在震旦系、 寒武系地层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