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功能解剖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YX3301
适用专业:医学康复技术专业
开设学期:第1学期
计划学时:96
一、课程设置
(一)设置依据
《功能解剖学》课程是依据医学康复技术专业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高端技能型医学康复技术人才为目标,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同时兼顾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需求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等因素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及功能,结构和功能融合统一,建立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知识体系,为学习后续康复课程以及康复专业岗位实践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定位
《功能解剖学》是医学康复技术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是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康复专业的一门必修医学基础课。正常人体结构是学习异常人体结构等医学基础课以及各临床专业课的基础。
本课程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人胚发生发育规律、器官和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规律。在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的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的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三)设计思路
《功能解剖学》课程围绕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及生理学教学过程,主要采用阶段性“问题”教学模式,即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的提出问题阶段;以观察、试验、小组讨论为主的解决问题阶段;及以教师为主的问题总结、知识迁移阶段。并设置了学习情景,使学生首先知道要掌握哪些知识,解决那些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和探究,最后解决问题并掌握相关知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力,形态和功能、理论和实践、局部和整体、进化和发展相联系的学习观点,严谨的治学态度及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和交际能力。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平时考核、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识别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位置、毗邻、形态、结构。
2.理解人体各系统的器官和细胞所表现出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及其规律。
3.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人体和环境的关系。
4.了解人体胚胎早期的发生、胎膜胎盘、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发生过程和畸形。
5.学会正确运用本课程知识和术语,为后期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打基础。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实验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用知识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观察、综合判断、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标本、模型和活体上辨认人体形态结构,结合临床应用,理解结构学知识和临床疾病的关系。
(三)素质目标
1.培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2.恪于职守、热情服务、责任心强,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3.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善于自主学习、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4.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 课程内容和要求
为使学生掌握《功能解剖学》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自身的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体现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及创新能力培养和系统知识传授相结合,设计《功能解剖学》课程内容。
1.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以知识系统、章节结构为主要课程体系,以职业工作流程为线索,以项目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2. 建立“阶段化”的教学结构。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重知识系统、重章节结构,提出问题;以观察、试验、小组讨论为主,解决问题;以教师为主,进行问题总结、知识迁移阶段。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3.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总结并实现知识迁移,达到教学目标,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确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案。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边实验边掌握,边讨论边掌握,注重强化训练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能力。
章
节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类型及学时
总
学
时
授课地点
课型
学时
第一、二章绪论、细胞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细胞增殖和有丝分裂
知识点:
1、正常人体结构学的定义、分类、任务、学习方法、以及和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
2、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
要求:
1、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及方位术语;
2、组织切片的常用染色方法;
3、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
理论
2
2
教室
第三章 基本组织
第一节 上皮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知识点:
1. 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2.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的特点和分布。
3.腺的分类;外分泌腺的基本结构
要求:
1.了解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布;
2.熟悉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3.掌握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理论
2
4
教室
技能点:
实验1.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观察。
要求:
1. 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2. 熟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
实践
2
实验室
第三节 肌肉组织
第四节 神经组织
知识点:
1. 肌肉组织的结构及其功能。
2.神经组织的特点和分布。
要求:
1.了解肌肉组织的特点和分布;
2.熟悉神经组织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3.掌握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理论
2
4
教室
技能点:
实验2.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观察。
要求:
1.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2.熟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
实践
2
实验室
第四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和骨连接
知识点:
1.骨和骨连接概述。
2.躯干骨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3.躯干骨的连接。
4.上肢骨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5.下肢骨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6.颅的组成;
7.下颌骨、舌骨的形态特点。
8.颅底内、外面观的形态结构。
9.眶、骨性鼻腔的结构及交通10.鼻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
要求:
1. 掌握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颅骨的组成、形态、结构特点。
2.熟悉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颅骨的连接。
3.了解眶、骨性鼻腔的结构及交通;鼻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
理论
8
16
教室
技能点:
实验3.骨及连接。
实验4.颅骨及连接。
实验5.上肢骨及连接。
实验6.下肢骨及连接。
要求:
1.掌握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颅骨的组成、结构。
2.熟悉各骨的名称和位置。
3.了解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颅骨的连接。
实践
8
实验室
第二节 肌
知识点:
1.肌的辅助装置。
2.肌的构造和形态。
3.咀嚼肌、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
4.腹肌、髋肌纤维走行及作用。
5.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髂腰肌、股四头肌、缝匠肌的位置及作用;膈的位置。
要求:
1.了解肌的辅助装置、腹肌纤维走行及作用;手肌的分群、位置和作用;髋肌的分群、名称及作用。
2.熟悉肌的构造和形态主要肌的位置和作用。
3.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髂腰肌、股四头肌、缝匠肌的位置及作用;膈的位置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理论
4
8
教室
技能点:
实验7.骨骼肌模型和标本的观察。
要求:
1.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等主要骨骼肌的位置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2.熟悉主要骨骼肌肌的构造和形态主要肌。
3.了解腹直肌鞘及腹股沟管模型、膈肌模型和标本。
实践
4
实验室
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消化管
知识点:
1熟悉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2.口腔、小肠的分部。
3.胃的形态、分部、位置。
要求:
1.了解口腔、小肠的分部;空、回肠的结构特点。
2.熟悉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大肠的形态特点及分部。
3.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唾液腺、咽、食管的三个狭窄部位、胃的形态、分部、位置。
理论
2
4
教室
技能点:
实验8.消化管的观察。
要求:
1.了解一般消化道的结构特点。
2.熟悉胃、小肠、大肠的形态特点及分部。
3.掌握唾液腺、咽、食管的三个狭窄部位。
实践
2
实验室
第三节 消化腺
第四节 腹膜
知识点:
1.肝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
2.大肠的形态特点
3.腹膜的功能。
要求:
1.了解肝小叶、腹膜。
2.熟悉胆汁排泄途径;胰腺、腹膜的功能。
3.掌握肝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
理论
2
4
教室
技能点:
实验9.消化腺、腹膜观察
要求:
1.了解肝小叶、腹膜结构。
2.熟悉胰腺、腹膜的功能。
3.掌握肝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
实践
2
实验室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知识点:
鼻的分部;喉的体表结构
喉软骨的形态、位置、连结概况、喉腔。
气管的位置、分部和主要毗邻。
要求:
1.了解鼻的分部;喉的体表结构;喉软骨的形态、位置、连结概况。
2.熟悉喉腔的粘膜结构及喉腔的分部。
3.掌握气管的位置、分部和主要毗邻;左、右主支气管的差别;胸膜。
理论
2
2
教室
第二节 肺
知识点:
1.肺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分叶。
2.肺内支气管。
要求:
1.掌握肺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分叶;
2.了解肺内支气管。
理论
2
4
教室
技能点:
实验10.呼吸道、肺的观察
要求:
1.了解呼吸道的分部;喉的体表结构结构。
2.熟悉左、右主支气管的差别。
3.掌握肺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分叶
实践
2
实验室
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
技能点:
实验11.胸膜和纵隔的观察
要求:
了解胸膜的配布和胸膜腔的构成。
掌握肋膈隐窝的位置。
实践
2
2
实验室
第七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肾
第二节 输尿管
第三节 膀胱
第四节 尿道
知识点: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输尿管、膀胱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3.输尿管的分段、生理性狭窄。
4.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男、女尿道的位置、结构特点及开口。要求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输尿管、膀胱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2.熟悉输尿管的分段、生理性狭窄。
3.了解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男、女尿道的位置、结构特点及开口。
理论
4
6
教室
技能点:
实验12.泌尿系统的观察
要求:
1. 掌握肾的位置、形态、构造,明确肾的主要毗邻。输尿管的形态、分部和狭窄。
2. 熟悉膀胱的形态、位置和主要毗邻,膀胱三角;
3.了解男、女性生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连结关系。
实践
2
实验室
第八章 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
技能点:
实验13.男性生殖系统的观察
要求:
1. 熟悉男性生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相互间的关系。
2. 了解精索的组成结构。
实践
2
2
教室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
技能点:
实验14.女性生殖系统的观察
要求:
1. 女性生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相互间的关系。卵巢和子宫的固定装置。
2. 乳房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3. 会阴的分部及通过结构。
实践
2
2
实验室
第九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知识点:
1. 心的位置、外形及主要毗邻;2.心各腔的形态结构。
3.心传导系的组成;
4.心冠状动脉心的静脉、心包。
5.动脉结构、走向。
6.静脉结构、走向、毛细血管分布。
7.淋巴系统。
要求:
1. 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及主要毗邻;心各腔的形态结构。
2.了解心传导系、心包、心的血管。
3.熟悉动脉、静脉结构、走向、毛细血管分布。
4.了解心传导系的组成。
理论
6
12
教室
技能点:
实验15.心脏的观察
实验16.动脉的观察
实验17.静脉、淋巴系统的观察
实训
要求:1. 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及主要毗邻、心各腔的形态结构。
2..熟悉动脉、静脉结构、走向、毛细血管分布。
3.了解心传导系、心包、心的血管。
4.了解心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心包的构成、心包腔的形成及心包窦的位置。
实践
6
实验室
第十章 感觉器
第一节 视器
技能点:
1. 眼球的外形。
2. 眼各球壁层、内容物。
3.眼副器、结膜的形态、分部。
4.泪器、泪腺。
5.掌握眼球外肌、眶脂体和眶筋膜。
实验18.眼的观察
要求:
1.掌握视器的组成和功能、结构。
2.了解眼球的外形、眼副器、眼睑。
3.熟悉眼球壁各层、眼球内容物、房水。
实践
2
2
实验室
第二节 前庭蜗器
技能点
1.外耳的组成。
2.中耳的组、结构。
3.内耳的位置和分部、骨迷路的分部、各部的形态。
4.声波的传导途径。
实验19.耳的观察
要求:
1.了解外耳的组成、迷路各部的形态和功能。
2.掌握中耳的组成、听小骨的排列。
3.熟悉内耳的位置和分部、骨迷路的分部、各部的形态以及骨迷路和膜迷路的位置关系。
实践
2
2
实验室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知识点:
1. 脊髓的位置、外形、脊神经根。2.脑干的主要结构。
3. 脑神经的连接关系。
4.第四脑的位置、构成
5.小脑的位置、外形、结构。
6.大脑半球的分叶及各叶的主要沟回。
要求:
1. 掌握脊髓、脊神经根的连接关系。
2. 掌握脑干、小脑、端脑的位置、外形、结构。
3.了解传导束的名称、位置和性质。
4.熟悉脑神经的连接关系。
5.掌握大脑半球的分叶及各叶的主要沟回。
理论
4
8
教室
技能点:
实验20.脑干的观察
实验21.端脑、间脑、小脑的观察
要求:
1. 掌握脊髓、脑干、小脑、端脑的位置、外形、结构。
2. 熟悉脊神经根的连接关系。
3. 了解传导束的名称、位置和性质。
4. 熟悉脑干的主要结构及其和脑神经的连接关系。
5.熟悉第四脑的位置、构成及其连通关系。
6.掌握大脑半球的分叶及各叶的主要沟回。
实践
4
实验室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知识点:
1. 脊神经的组成、分支;
2. 颈丛、臂丛的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胸、腹壁皮神经、骶丛的位置、组成、分支和分布。
3. 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
4. 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其对脑神经运动核的支配情况。
要求:
1.了解脊神经颈丛、臂丛、胸、腹壁皮神经、骶丛的位置、组成、分支和分布。
2.掌握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
3.熟悉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功能。
理论
4
8
教室
技能点:
实验22.传导通路的观察
实验23.周围神经系统的观察
要求:
1.熟悉脊神经的位置、组成、分支和分布。
2.掌握皮质脊髓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纤维交叉的部位及其和下运动神经元的纤维联系情况。
3.了解皮质核束的位置及支配。
实践
4
实验室
第十二章 感觉器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甲状腺
第二节 甲状旁腺第三节 肾上腺
第四节 垂体
知识点:
1.内分泌腺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
2.甲状腺、甲状旁腺的形态和位置。
3.甲状腺的形态和位置。
4.垂体的形态和位置。
要求:
1.了解内分泌腺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
2.掌握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的形态和位置。
理论
2
2
教室
第十三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
第一节生殖细胞的发育成熟
第二节 胚胎的早期发育
第三节 胎膜和胎盘
第四节 胎儿的血液循环
第五节 双胎、多胎和联体双胎
第六节 先天畸形和优生
知识点:
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
精子的获能和卵子的成熟;
3.受精、植入。
4.三胚层胚盘、胎膜的功能。
要求:
1.熟悉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
2.掌握精子的获能和卵子的成熟、受精、植入。
3.了解三胚层的分化;双胎、多胎和联胎的成因;出生缺陷的分类、发生原因。
理论
2
2
教室
合计
理论
48
实践48
总计96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师资要求
1.具备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专业理论知识。
2.具备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
3.具备一定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组织学生的能力。
4.具备一定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5.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实训基地要求
建立校内多个正常人体结构实验室,满足岗位技能实验训练的需要。其中包括各种正常人体结构标本、模型、挂图,以及音像材料、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课件)等,构建多层次、立体式地正常人体结构教学支持体系,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和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所有教学资源,为学好本门课而努力。
(三) 仪器设备要求
具有校内多个正常人体结构实验室,实验室具有尽量多的各个章节的正常人体结构标本、模型、挂图,以及音像材料、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课件)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要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加强素质教育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综合。
1.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本教材理论性较强,学时较少,采用讲授、示教、自学、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使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创造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3.实施网络化教学。以校园宽带网络系统为依托,建立该课程教学资源库现代化课程教学平台,构建网络化的教学模式。
(五)教材选取要求
教材选取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思想,贯彻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材和实际运用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学到方法、技巧,形成能力,达到能熟练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的目标。
教材内容应体现“三基五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教材应结合本专业职业活动,符合本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结合临床助产士资格考试组织教材内容,分解成若干模块,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六)建议教材
李炳宪.正常人体结构.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12.
(七)主要参考书
窦肇华.正常人体结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程田志.人体解剖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
姚泰.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高明灿. 生理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张立平,刘执玉.系统解剖学应试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八)学习网站
1.http://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精品课程
五.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
(一)教学评价标准
1.掌握正常人体结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熟悉正常人体结构的概念、任务及其在医学影像专业上的作用。
3.了解物组织学、内分泌、胚胎学概要等内容。
(二)考核方式
考核项目
考核形式
考核方式
成绩分值
备注
知识点
检查作业
教师评价
5%
平时成绩
课堂提问
教师评价
5%
平时成绩
技能点
实验报告
教师评价
5%
平时成绩
操作实施
教师评价+自评
20%
技能考试
职业素质
评学日志
教师评价
5%
平时成绩
理论考试
题 库
闭 卷
60%
期末考试
六、说明
1.授课: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结合可在一起或分开进行教学。
2.环境:教室,医学正常人体结构实验室。
3.能力培训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素质培养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爱岗敬业、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5.主讲教师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具体的授课计划。
制定人:张守国
2014年6月13日
16 / 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