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附件2
“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指南
一、培训团队专项研修和紧缺领域骨干教师培训
(一)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
1. 目标任务
对担任兼职教师培训者的5000名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10天(60学时)的集中培训,重点提升培训课程开发能力、活动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等。要贯彻落实改革实施“国培计划”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参训学员将承担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任务和乡村教师培训任务的需要。
2. 培训对象
——4000名已入选或拟入选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专家库的小学、初中和高中一线优秀骨干教师,教学工作业绩突出,具有较丰富的培训经验,承担过地市级以上教师培训任务,具有高级职务(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岁。
——1000名已入选或拟入选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专家库的小学、初中和高中优秀教研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培训有较好的研究,具有较丰富的培训经验,承担过地市级以上教师培训任务,具有高级职务(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岁。
3. 培训学科(领域)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初中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综合实践活动;高中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
(二)专职培训团队研修项目
1. 目标任务
对1700名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的骨干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10天(60学时)的集中培训,重点提升培训需求诊断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和绩效评估能力等。
2. 培训对象
——1000名已入选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专家库的高等学校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骨干培训者,中西部省份培训者须承担过“国培计划”培训任务,东部省份培训者须承担过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任务,具有高级职务(职称)。
——200名“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培训任务承担院校(机构)首席专家或培训方案研制核心专家。
——400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国培计划”项目区县、“国培计划”任务承担院校(机构)、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管理者。
——100名已入选省级及以上培训专家库的从事师德培训的骨干培训者,应对师德教育具有较好的研究,具有较丰富的师德培训经验,承担过地市级以上教师培训任务,原则上具有高级职务(职称)。
3. 培训学科(领域)
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学前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培训管理者;高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培训管理者。
(三)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团队研修
1. 目标任务
对800名“能力提升工程”管理者和骨干培训者进行60学时(5天集中培训+30学时工作坊研修)的专项培训,加深对“能力提升工程”的认识,分享项目实施经验,交流各地创新做法,提高省、市、县级管理者与骨干培训者专项能力,打造“能力提升工程”管理者与培训者队伍。
2. 培训对象
——400名省、市级和创新实验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省级工程办负责人和培训机构负责人。
——400名省、市级骨干培训者,原则上已入选省级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委员会或专家库,能在本省工程实施中发挥指导作用的骨干培训者。
3. 培训学科(领域)
“能力提升工程”管理者、“能力提升工程”骨干培训者。
(四)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1. 目标任务
对2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研员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10天(60学时)的集中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教学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要贯彻落实改革实施“幼师国培”项目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参训学员将承担乡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团队研修任务和乡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任务的需要。
2. 培训对象
——1700名已入选或拟入选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专家库的幼儿园骨干教师,教学工作业绩突出,具有较丰富的培训经验,承担过地市级以上教师培训任务,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务(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岁。中西部省份应为省级培训专家团队成员,承担“幼师国培”培训任务的骨干教师。
——300名已入选或拟入选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专家库的学前教育优秀教研员,对学前教育和教师培训具有较好的研究,具有较丰富的培训经验,承担过地市级以上教师培训任务,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务(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岁。中西部省份应为省级培训专家团队成员,承担“幼师国培”培训任务的骨干教研员。
3. 培训学科(领域)
学前教育。
(五)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1. 目标任务
贯彻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对500名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10天(60学时)的集中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校本研修指导能力。
2. 培训对象
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应具有组织校本研修、引领本地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具有中级以上职务(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岁。
3. 培训学科(领域)
盲教育、聋教育、培智教育及其他特殊教育类。
(六)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1. 培训目标
对500名法治教育骨干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10天(60学时)的集中培训,重点提升其法治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为各地开展中小学教师法治教育与法治培训培养一批“种子”教师。
2. 培训对象
从事法治教育的骨干教师或教研员,应具有法律专业学习经历和法治培训相关经验,能够从事中小学幼儿园法治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原则上具有高级以上职务(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岁。
3. 培训学科(领域)
法治教育。
(七)体育美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1. 目标任务
对2000名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员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10天(60学时)的集中培训,将基本技能与专项技能培训相结合,重点提升教师专项技能和培训能力。
2. 培训对象
——1400名小学、初中、高中教学工作业绩突出的体育骨干教师和对一线教学、教师培训有较好研究的体育教研员,应具有丰富的培训经验,承担过地市级以上教师培训任务,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务(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岁,所学专业须为体育相关专业。
——300名小学、初中、高中教学工作业绩突出的音乐骨干教师和对一线教学、教师培训有较好研究的音乐教研员,应具有丰富的培训经验,承担过地市级以上教师培训任务,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务(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岁,所学专业须为音乐相关专业。
——300名小学、初中、高中教学工作业绩突出的美术骨干教师和对一线教学、教师培训有较好研究的美术教研员,应具有丰富的培训经验,承担过地市级以上教师培训任务,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务(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岁,所学专业须为美术相关专业。
3. 培训学科(领域)
小学体育、音乐、美术;初中体育、音乐、美术;高中体育、音乐、美术。
(八)骨干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
1. 目标任务
对1000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骨干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10天(60学时)的集中研修,提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2. 培训对象
——400名已入选或拟入选省级以上培训专家库的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班主任工作业绩突出,获得过地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具有较丰富的培训经验,承担过地市级以上教师培训任务,具有中级以上职务(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岁。
——100名担任专兼职班主任培训工作的高等学校和各地教师培训机构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具有高级职务(职称)。
——350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骨干教师,优先选派拥有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或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的骨干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务(职称)。
——150名优秀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获得地市级以上奖励。
3. 培训学科(领域)
小学、初中和高中骨干班主任培训者;小学、初中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优秀大队辅导员。
(九)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申报通知另发。
二、跨年度递进式培训
(一)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
1. 目标任务
对1500名(包括上年度参训的800人)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或骨干培训者(培训管理者)进行为期2年的培训。将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集中面授每年不少于15天(至少分两次进行),网络研修每年不少于80学时。通过跨年度、分阶段连续递进式培训,帮助骨干教师提升专项能力,总结教学经验,塑造教学风格,凝练教育思想,促进螺旋式发展,为各地培养一批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和培训专家。通过项目实施,打造研修团队,探索建立骨干教师培训新常态。
2. 培训对象
主要面向特级教师或特级教师候选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具体条件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3. 培训学科(领域)
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省规划确定,建议将骨干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纳入规划。
4. 培训内容及方式
培训内容须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科学诊断参训学员需求,按年度分阶段设置递进式培训课程。每个阶段的培训目标要明确,主题要清晰,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
集中面授阶段重在能力诊断测评、行动研究、经验总结,帮助参训学员确立发展目标,拟定研修计划,明确研修路径,提升网络研修能力,组建学习共同体,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每年应安排不少于2次的集中面授,第2次面授重在过程性评价、总结提升与成果展示交流。
网络研修阶段主要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在专家组织引领下,参训学员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和个体自主学习。要将线上研修与线下实践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反思、交流研讨、成果展示等活动,落实研修计划,完成研修任务。培训机构要配备高水平专家团队,提供充足课程资源,建立功能完善的研修平台,为每名学员建立“个人空间”,为研修团队组建“教师工作坊”。
5. 项目组织管理
项目列入省级培训规划,实行属地化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项目设置、机构遴选、学员选派、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等组织管理工作。
教育部负责项目统筹管理和绩效评估工作。委托项目办成立专家组跟踪指导项目实施工作,通过项目管理系统做好对各省及培训院校(机构)项目实施过程监测和绩效评估等工作。
(二)优秀青年教师成长助力研修
1. 目标任务
对3000名(含2014—2015年度参训的2500人)中小学幼儿园优秀青年教师进行为期3年的培训。将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集中面授每年不少于15天(至少分两次进行),网络研修每年不少于80学时。通过跨年度、分阶段连续递进式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螺旋式发展,为各地培养一批省级骨干教师和骨干培训者。通过项目实施,打造研修团队,探索建立青年教师常态化培训模式。
2. 培训对象
面向优秀青年教师,具备高级职务(职称)或能力特别突出的中级教师,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具体条件由各省制定。
3. 培训学科(领域)
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省规划确定。
4. 培训内容及方式
培训内容须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科学诊断参训学员需求,按年度分阶段设置递进式培训课程。每个阶段的培训目标要明确,主题要清晰,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
集中面授阶段重在能力诊断测评、行动研究、经验总结,帮助参训学员确立发展目标,拟定研修计划,明确研修路径,提升网络研修能力,组建学习共同体,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每年应安排不少于2次的集中面授,第2次面授重在过程性评价、总结提升与成果展示交流。
网络研修阶段主要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在专家组织引领下,参训学员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和个体自主学习。要将线上研修与线下实践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反思、交流研讨、成果展示等活动,落实研修计划,完成研修任务。培训机构要配备高水平专家团队,提供充足课程资源,建立功能完善的研修平台,为每名学员建立“个人空间”,为研修团队组建“教师工作坊”。
5. 项目组织管理
项目列入省级培训规划,实行属地化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项目设置、机构遴选、学员选派、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等组织管理工作。
教育部负责项目统筹管理和绩效评估工作。委托项目办成立专家组跟踪指导项目实施工作,通过项目管理系统做好对各省及培训院校(机构)项目实施过程监测和绩效评估等工作。
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