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知识汇总.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9887735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知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知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根本概念: 平安:如果一个事物所伴随的危险性被判定为可容许的,那么该事物是平安的。 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险、危害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中断并有时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损毁的一宗意外事件。 平安系统工程:是以工程设计、平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为机车,对系统的平安性进展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及预测,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系统的危险性,使系统到达最优化平安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技术。 预测:是对尚未发生或目前还不确切的事物进展预先的估计与推断,是现实对事物将要发生的结果进展讨论与研究。 要素:平安、安康及环境管理中的关键因素。[?石油化工企业平安管理体系实施导那么?AQ/T3012定义2.1] 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职业安康平安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1定义3.1] 危害: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石油化工企业平安管理体系实施导那么?AQ/T3012定义2.3]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职业安康平安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1定义3.14]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职业安康平安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1定义3.15]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展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那么的程度所进展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石油化工企业平安管理体系实施导那么?AQ/T3012定义2.10] 评审:企业领导者对平安及安康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及其执行情况进展正式审查,内容包括有关平安及安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方针、法规以及因外部条件改变而提出的新目标。[?石油化工企业平安管理体系实施导那么?AQ/T3012定义2.11] 平安、安康及环境管理体系:实施平安、安康及环境〔以下简SHE)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与资源等而构成的整体。[?石油化工企业平安管理体系实施导那么?AQ/T3012定义2.1] 承包商:业主雇佣来完成施工、建立、安装、检修等工作或提供效劳的个人、公司或合作者。[?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平安标准化通用标准?AQ3013 定义3.8] 供给商:为业主供给原料及设备的个人、公司或合作者。[?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平安标准化通用标准?AQ3013 定义3.7] 相关方:关注企业平安、职业安康、环境绩效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2、 请简述系统平安评价的主要内容。 〔系统平安评价应解决两类为题:一类是确认新建与改建工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危险性,以便采取适当的降低危险性的措施;另一类是对现有生产工艺、设备状况、环境条件、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进展全面衡量,评价其平安可靠性。其根本问题是确定平安及危险界限,分析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采取降低危险性的措施,寻求危险及危险控制的平衡。〕 内容由两个相关联的步骤组成:第一部是危险性确认,在评价平安性之前,必须确认系统的危险性,并尽可能有量的概念;第二部是根据危险的影响范围与社会公认的平安指标对危险性进展具体评价,并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系统的危险性,使其到达允许的范围。 3、 常用的平安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哪几类? a. 平安预评价;b.平安验收评价;c.平安现状评价;d.平安专项评价。 4、 系统预测通常分为哪几类? 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 5、 及事故相关的概念: 事故隐患:泛指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以及人的不平安行为与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有害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二年的身体安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假设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得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重大事故: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工种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重大事故隐患: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平安状态以及人的不平安行为与管理生的缺陷。 风险评价:也称危险评价或平安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进展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承受,通过评价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与最优的平安投资效益。 6、 事故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五项:人、物、环境、管理与事故处理,前四项是最主要的因素。 7、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有哪些?每一类包含哪些内容? a.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展分类:人,物,环境,管理。 b. 参照事故类别进展分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骗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与窒息,其他伤害。 8、 事故致因理论主要有几类?其内容是什么? a. 事故频发倾向论 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该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存在泊松分布〔人员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偏态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着精神或心情方面的毛病〕;非均等分布〔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 对于一个人数为N的工厂,发生x次事故的人数分布P(x)为: Px=Ncc+11+rc+1+rr+12!(c+1)2+rr+1r+23!c+13+… 其中c为发生事故的人数;r为发生事故的次数,r=cm;m为每人平均发生的事故次数。 b. 海因里希事故因故连锁论: 该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的发生可能在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其过程包括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平安行为或物的不平安状态,事故,伤害。关系表示如下: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链锁理论强调了消除不平安行为与不平安状态在事故预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吧不平安行为与不平安状态的发生完全归因于工人的缺点,暴露了该理论的局限性。 c. 能量意外释放论: 大多数伤亡事故都是因为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及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引起的。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害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平安行为与物的不平安状态是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是企业领导者的平安政策及决策,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 d. 人因失误论: 威格里沃斯模型:人错误地或不适应地相应一个外界刺激。是否失误,是否危险,是否导致伤亡事故。 瑟利模型:危险的出现有警告吗?感觉到这个警告吗?认识到了这个警告吗?知道如何防止危险吗?决定要采取行动吗?能够防止危险吗? 金矿山人因失误模型:应用于危险主要来自于自然环境的系统。 e. 管理失误论: 博德的事故因果链锁: 亚当斯的事故因果链锁: 操作者的不平安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平安状态等致危因素,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及事故预防工作人员的管理实务造成的。 f. 扰动起源论: 该理论认为“事件〞是构成事故的因素。任何事故当它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有某种非正常的“扰动〞,此扰动为起源事件。事故形成过程是一组自觉或不自觉的,指向某种预期的或不可测结果的相继出现的事件链。这种事故进程包括外界条件及其变化的影响。相继事件过程是在一种自动调节的动态平衡中进展的。如果行为者行为得当或受力适中,即可维持能流稳定而不偏离,从而到达平安生产;如果行为者行为不当或发生过故障,那么对上述平衡产生扰动,就回破坏与完毕自动动态平衡而开场事故进程,一事件继发另一事件,最终导致“终了事件〞——事故与伤害。这种事故与伤害或损坏又会依次引起能量释放或其他变化。 g. 轨迹穿插论: h. 综合论: 9、 危险源识别的根本原那么是什么? 本质属性有潜在危险性;隐患容易产生又不易被觉察且难以控制;有统计分析依据,及危险性导致事故发生概率的大小。 10、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内容有哪些? 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备;作业环境;平安管理措施。 11、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是什么? 欧共体1982年6月公布?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简称?塞韦索法令?,其中列出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经济合作及开展组织在OECD Council Act〔88〕84中也列出重点控制危险物质;美国怎有PSM与RMP标准;国内在1997年提出了国家标准GB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12、两类危险源与三类危险源的内容包含什么? a. 按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开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产生、攻击能量的装置、设备;是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能量载体;一旦失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危险物质;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人体一旦及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第二类危险源:人因失误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物的因素问题可以概括为物的故障;环境因素主要指系统运行环境。 b.三类危险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物的故障、物理性环境因素或个体人因失误;不符合平安的组织因素。 13、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哪些? 〔一〕直观经历分析方法:a.对照、经历法;类比方法。 〔二〕系统平安分析方法: a.定性分析方法:平安检查表发〔SCA〕,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故障危险分析法〔FHA〕,运行危险分析〔OHA〕,系统危险分析及子系统危险分析〔SHA〕,故障模式、影响及致命度分析〔FMEC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 b.概率危险评价技术:事故树分析法〔FTA〕,事件树分析法〔ETA〕。 c.危险指数评价方法〔RR〕 d.基于人—机—环—管四因素的系统综合评价方法 e.系统平安分析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14、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与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故障:产品或产品的一局部不能或将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 〔产品寿命特征相关〕 可靠寿命:指给定的可靠度所对应的产品的工作时间。 使用寿命: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具有可承受的故障率的工作时间区间。 首次翻修期限:指在规定条件下,产品从开场使用到首次翻修的工作时间或日历持续时间。 翻修间隔期限:指在规定条件下,产品零次相继翻修间隔的工作时间、循环次数或日历持续时间。 总寿命: 指在规定条件下,产品从开场使用到规定报废的工作时间、能换次数或日历持 续时间。 贮存期限:指在规定条件下,产品能够贮存的日历持续时间,再次时间内,产品启封使用能满足规定要求。 15、假定某飞机上无线电设备故障率为100万菲特〔菲特为故障率或失效率的单位,1菲特=10-9/h〕,求该设备工作到5h时的可靠度、MTBF格式多少?如果要求有99.9%的把握不出故障,其飞行时间应为多少才合理? 解:菲特指单位时的故障率,所以5h的故障率F(t)=5h*106*10-9 所以5h的可靠度R(t)=1-F(t)=1-0.005=0.995=99.5% 而MTBF=tNf(t),其中所以5h的MTBF=1000 要求99.9%的把握不出故障,那么故障率要降低到,所以t*106*10-9,t=1h 16、试比拟产品的故障率函数λ(t)及故障密度函数f(t)的特点。 ft=limm→0N0→∞niN0∆t 其中N0为参及工作的产品数目,其含义是一个从t=0开场工作的产品在时刻t处的单位时间内失效的概率。有如下性质:0∞ftdt=1;Ft=0tfxdx。 λt=limm→0N0→∞∆Nf(t)Ns(t)∆t=1Ns(t)dNf(t)dt 其中Nst=N0-Nf(t) ,而: Nft=i=1mni 失效率所反映的是某一时刻t尚未失效的产品,在其随后的一个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λ(t)及F(t) 与f(t)的联系: Ft=1-exp-0tλtdt ft=λ(t)exp-0tλ(t)dt 17、指数分布及威布尔分布有何特点?为何在可靠性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瑞典工程师威布尔从30年代开场研究轴承寿命,以的又研究构造强度与疲劳等问题。他采用了“链式〞模型来解释构造强度与寿命问题。这个模型假设一个构造是由假设干小元件(设为n个)串联而成,于是可以形象地将构造看成是由n个环构成的一条链条,其强度(或寿命)取决于最薄弱环的强度(或寿命)。单个链的强度(或寿命)为一随机变量,设各环强度(或寿命)相互独立,分布一样,那么求链强度(或寿命)的概率分布就变成求极小值分布问题,由此给出威布尔分布函数。由于零件或构造的疲劳强度(或寿命)也应取决于其最弱环的强度(或寿命),也应能用威布尔分布描述。 由于它可以利用概率值很容易地推断出它的分布参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寿命试验的数据处理。由于威布尔分布是根据最弱环节模型或串联模型得到的,能充分反映材料缺陷与应力集中源对材料疲劳寿命的影响,而且具有递增的失效率,所以,将它作为材料或零件的寿命分布模型或给定寿命下的疲劳强度模型是适宜的。指数分布可以看作当威布尔分布中的形状系数等于1的特殊分布,指数分布的失效率是及时间t无关的常数,所以分布函数简单。产品的失效是偶然失效时,其寿命服从指数分布。 18、某器件的失效率为λ=10-6/h是个常数,试求该器件开场工作1h的可靠度。 ft=λ(t)exp-0tλ(t)dt=10-6*exp-0110-6dt=,所以。 19、某型发动机18台〔该发动机失效后不进展修复〕,从开场使用到发生失效前工作时间数据如下〔单位为小时〕:26,39,60,80,100,150,180,210,250,301,340,400,484,570,620,1100,2500,3100。试求其平均寿命。(584h) 20、如果一个串联系统由三个平均寿命分别为1500h、1000h、500h的单元组成,三个单元的寿命均服从指数分布,计算系统寿命。(333h) 21、两个不同单元组成并联系统,单元失效率分别为λ1、λ2,计算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Rst=1-i=1n(1-e-λit) θs=0∞Rstdt λst=Fs'(t)Rst=Rs'tRst 所以, Rst=e-λ1t+e-λ2t-e-(λ1+λ2)t Rs't=(λ1+λ2)e-(λ1+λ2)t-λ1e-λ1t-λ2e-λ2t 所以, λst=Rs'tRst=(λ1+λ2)e-(λ1+λ2)t-λ1e-λ1t-λ2e-λ2te-λ1t+e-λ2t-e-(λ1+λ2)t 22、试比拟两个单元冷贮备系统及两单元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假定单元一样,失效率λ0为常数。 对于两个单元冷贮备系统: Rst=k=0n-1(λ0t)kk!e-λ0t=e-λ0t 对于两单元并联系统:Rst=2e-λ0t-e-2λ0t 可比拟得到两单元并联系统的可靠度要高一点。 23、系统平安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1)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展调查与分析。 (2)对及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展调查与分析。 (3)对能够利用适当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铲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展分析。 (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进展调查与分析。 (5)对不能铲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进展调查与分析。 (6)对危险因素一旦失控,为防止伤害与损害的平安防护措施进展调查与分析。 24、系统平安性分析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分析的目的;资料的影响;系统的特点;系统危险性。 25、事件树分析方法的根本原理是什么? 事件树分析方法是根据一些规那么用图形来表示由某些激发事件可能引起的许多事件链, 以追踪事件破坏的过程与评价系统的可靠性。随着事件数目的增加,这个图形表示法就像一棵树的枝叶一样展开, 这就是事件树名称的由来。 事件树的绘制从某些偶然激发事件开场。事件树分析试图生成由这些激发事件引起的所有结果事件,相应地,还生成可能由结果事件导致的分枝事件,一直进展下去。事件结果由从代表某一特定事件的概率点引出的一个分枝表示,这个过程将会产生很多事件链,一些事件链将导致系统破坏,但大多数不会。假设给出了事件树上本领件之前的所有事件的概率,那么该事件就及一个条件概率相联系。一个事件链的联合概率的计算是把沿事件链上的所有条件概率相乘而得。把由某一激发事件引出的事件链上的所有失效事件的概率加起来就得到由该激发事件引起的失效概率。把所有激发事件的失效概率 加起来就得到系统的总破坏概率。 26、事件树分析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1)确定或寻找可能导致系统严重后果的初因事件,并进展分类,对于那些可能导致一样事件树的初因事件可划分为一类; (2)构造事件树,先构造功能事件树,然后构造系统事件树; (3)进展事件树的简化; (4)进展事件序列的定量化。 27、事件树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那些问题? (1)在确定与寻找可能导致系统严重事故的初因事件与系统事件时,要有效地利用平时的平安检查表、巡视结果、未遂事件与故障信息,以及相关领域、类似系统与相似系统的数据资料。 (2)选择初因事件时,重点应放在对系统平安影响大、发生频率高的事件上。 (3)对开场阶段选择的初因事件应进展分类整理,对于可能导致一样事件树的初因事件要划分为一类,然后分析各类初因事件对系统影响的严重性,应优先做出严重性最大的初因事件与事件树。 (4)在根据事件树分析结果制定对策时,要优先考虑事故发生概率高、事故影响大的工程。 (5)当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是由组成系统的作业过程中各阶段平安措施的程序错误或失败概率的逻辑积表示时,其对应的措施是使发生事故的各阶段中任何一项平安措施成功即可,并且对策的时机越早越好。 (6) 系统中事故发生概率是由构成系统的作业过程中各事故发生的逻辑与表示时,须采取的对策是使可能发生事故的所有阶段中的平安措施都成功。 (7)事故防止对策的种类,包括体制方面、物的对策与人的对策。 28、什么事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的根本步骤及内容是什么? 通过分析系统中各个零部件的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及故障原因以及对系统的影响,从而找出系统中在的薄弱环节与关键的零部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不必要的损失与伤亡。 根本步骤: (1)熟悉系统。 (2)确定分析深度。 (3)绘制系统该功能框图或可靠性框图。 (4) 列出所有故障模式并分析其影响。 (5)分析构成故障模式的原因及其检测方法,并制成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表。 内容: 对象〔设备、组件、零件等〕;功能;故障模式;设想原因;故障影响;检测方法;补偿方法;危险度;备注。 29、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及事故树分析有何异同? 同:都简单适用,易于推广;都是由故障结果推导出导致原因或零部件;根本步骤相似,都是以熟悉系统为前提,调查事故原因,层层绘制框图或事故树图,进展分析。 异:FMEA只能进展定性分析,FTA既能进展定性分析又能进展定量分析;通常FMEA中的元素只限于“物〞的因素,而FTA中没有这种限制;FMEA缺乏逻辑性,难以分析各个元素之间的影响,FTA要有很强的逻辑性。 30、什么是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是指在一个系统或子系统〔包括设计、施工、生产〕运转活动之前,集中大家的经历与智慧,按照一定的方案与步骤对系统存在的危险类别、发生条件、可能造成的结果,做出宏观、概略的分析。 31、试简述事故树最小割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其求解方法。 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就是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割集,有布尔代数化简法与行列法。 32、试简述事故树最小径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其求解方法。 事故树的最小径集是顶上事件不发生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径集,割集转化为事故树得到。 33、试编制起重机械起吊物坠落伤人事故树。 34、系统平安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促进实现本质平安化生产;实现全过程平安控制;建立系统平安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为实现平安技术、平安管理的标准化与科学化创造条件。 35、系统平安评价有何意义? 平安评价是平安生产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局部;有助于政府平安监视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平安生产实行宏观控制;有助于平安投资的合理选择;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平安管理水平;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6、系统平安评价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法律、法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与地方规章,国际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与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与国平安生产法?,?中华人民共与国矿山平安法?,?关于加强平安评价机构管理的意见?,?平安评价通那么?〔AQ 8001—2007〕。 标准:分类可按标准来源,法律效力与对象特征分。 风险判别指标: 37、简述系统平安评价的根本原理。 a.相关原理:系统的总体功能是组成系统的各子系统、单元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因此不仅系统及子系统、子系统及单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各子系统之间、各单元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关关系。对于系统包括系统要素集X;相关关系集R;系统要素与相关关系的分布形式C。要是系统到达最正确目标,就要使三者到达最优结合,产生最大输出E,即: E=maxf(X,R,C) 而系统的最正确平安状态时系统最大输出的情况下保证系统平安,即: Sopt=maxSE b.类推原理:平衡推算;代替推算;因素推算;抽样推算;比例推算;概率推算。 c.惯性原理:事故开展的惯性运动受“外力〞影响,使其“加速〞或“减速〞。对于企业的平安评价那么必须考虑这些“外力〞因素的影响,其评价指标必须纳入评价模式。 d.概率推断原理:在一个系统中,由于危险、危害因素以及其他各种变量是呈随机形式变化的,而随机变化的不确定性就给评价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此,需要应用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方法求出随机事件出现各种状态的概率,然后再根据概率判断准那么去推测评价对象的维拉状态。在平安评价时,一般要对可能发生的几种结果分别给出概率。 38、系统平安评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不可能完全铲除一切危害与危险;可能减少来自现有的危害与危险;宁可减少全面的危险而不是彻底铲除几种选定的危险;在平安评价工作中必须自始至终遵循合法性、科学性、公正性与针对性原那么。 39、简述系统平安评价的程序。 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平安对策措施,形成平安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平安评价报告。 40、评价结论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1〕评价结论分析 a.评价结果概述、归类、危险程度排序; b.对于评价结果可承受的工程还应进一步提出要重点防范的危险、危害性; c.对于评价结果不可承受的工程,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列出不可承受的充足理由; d.对受条件限制而遗留的问题提出改良方向与措施建议。 2〕评价结论 a.评价对象是否符合国家平安生产法规、标准要求; b.评价对象在采取所要求的平安对策措施后到达的平安程度。 3〕持续改良方向 a.提出保持现已到达平安水平的要求〔加强平安检查、保持日常维护等〕 b.进一步提高平安水平的建议〔冗余配置平安设施、采用先进工艺、方法、设备〕 c.其它建立性的建议与希望。 41、平安验收评价及“三同时〞有何关系? 平安验收评价是检验与评判“三同时〞落实效果的工具,是为平安验收进展的技术准备,“建立工程平安验收评价报告〞将作为建立单位申请“建立工程平安验收〞的依据。两者关系具体如下列图: 42、对平安验收评价工作有哪些要求? 平安“三同时〞过程完整性的检查;平安设施落实情况的调查;平安设施有效性评价;生产经营单位的平安生产保障情况取证与评价。 43、平安验收评价及其他平安评价的联系及区别。 平安预评价在系统设计之前进展,对以后诞生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性进展预测与评价并提出平安对策措施,指导系统设计,是诞生的系统到达平安要求。 平安验收评价及平安现状评价同在系统诞生后有效生命期内进展。前者是在系统诞生并经过早起故障阶段〔试生产〕,刚进入“系统有效生命期〞时进展,经常以达标为目的;后者是在“系统有效生命期〞的中、后期进展,经常以平安持续改良为目的。从本质上看,平安验收评价是特殊的平安现状评价。 平安验收评价及其他平安评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安验收评价要求检查平安预评价提出平安对策措施的梁洛施情况;实际建成的系统未到达平安预评价要求或系统及平安预评价的系统不对应时,需补充专项平安评价,以确定系统平安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座位判断是否通过平安验收的依据。 44、平安检查表的作用与优缺点有哪些? 作用: a. 平安检查人员能根据检查表预定的目的、要求与检查要点进展检查,做到突出重点,防止疏忽、遗漏与盲目性,及时发现与查明各种危险与隐患。 b. 针对不同的对象与要求编制相应的平安检查表,可实现平安检查的标准化、标准化。同时也可为设计新系统、新工艺、新装备提供平安设计的游泳材料。 c. 依据平安检查表进展检查,是监视各项平安规章制度的实施与纠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有效方式。他能客服因人而异的检查结果,提高检查水平,同时也是进展平安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d. 可作为平安检查人员或现场作业人员履行职责的凭据,有利于落实平安生产责任制,同时也可为新老平安员顺利交接平安检查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底。 优点: a. 能根据预定的目标要求进展检查与查明各种危险及隐患; b. 可针对不同对象编制各种平安检查表,使平安检查与事故分析标准化、标准化; c. 可作为平安检查人员履行职责的凭据,了有利于落实平安生产责任制,并有利于平安人员提高现场平安检查水平; d. 平安检查表关系到每位工人的切身利益,它能将平安工作推向群众,做到人人关心平安生产,个个参加平安管理,到达“群查群治〞的目的。 缺点: 主要缺点是不能进展定量评价。 45、五种平安检查表评价方法。 a. 设计审查用平安检查表:在设计时能够设法将不平安因素除掉,那么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设计之前,应为设计者提供相应的平安检查表。平安人员也可在“三同时〞审查时使用此类平安检查表。 b. 厂级平安检查表:供全厂性平安检查用与平安技术、防火部门进展日常检查时使用。检查要突出要害部位,注意力集中在大面积的检查上。 c. 车间用平安检查表:供车间进展定期平安检查或预防性检查时使用。该检查表主要集中在防止人身、设备、机械加工等事故方面。 d. 工段及岗位用平安检查表:用于日常平安检查,工人自查、互查或平安教育,检查重点集中在防止人身事故及误操作引起的事故方面。要求内容具体,简明易行。 e. 专业性平安检查表:由专业机构或只能部门编制与使用,要求内容符合有关专业平安技术要求。 46、编制平安检查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a. 编制平安检查表的过程,实质是理论知识、实践经历系统化的过程,一个高水平的平安检查表需要专业技术的全面性、多学科综合性及对实际经历的统一性。为此,应组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与平安人员深入现场共同编制。 b. 列出的检查工程应齐全、具体、明确,突出重点,抓主要害。为防止重复,尽可能将同类性质的问题列在一起,系统地列出问题或状态。另外,应规定检查表的方法,并有合格标准,防止检查表笼统化、行政化。 c. 各类检查表都有其使用对象,各有侧重,是不宜通用的。 d. 危险部位应详细检查,确保一切隐患在可能发生事故之前就被发现。 e. 编制平安检查表应将平安系统工厂中的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等方法结合进展,把一些根本领件列入检查工程中。 47、关于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确定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以及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各自对应的分值,并按公式计算,即可得到危险性分值,确定危险性程度。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展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拟清楚、醒目。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历来 确定三个因素的分数值及划定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它是一种作业条件的局部评价,故不能普遍使用。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历、具体情况适当加以修正。 48、MES评价法:将风险程度表示为R=LS,其中L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表示事故后果。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概率E与控制措施的状态M。MES评价法的使用范围很广,不受专业的限制,可看作是他对LEC评价法的改良。 MLS评价法:是对MES与LEC评价方法的进一步改良,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易于操作,在实际评价中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在实践中推广。其方程式为: R=i=1nMiLi(Si1+Si2+Si3+Si4) R为危险源的评价结果,即风险,无量纲;n为危险因素的个数;Mi是指对第i种危险因素的控制及监测措施;Li指作业区域的第i种危险因素发生事故的概率;Si1代表有第i种危险因素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可能的一次性人员伤亡损失;Si2代表由于第i种危险因素的存在,所带来的职业病损失;Si3代表由第i种危险因素诱发的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Si4代表有第i种危险因素诱发的环境累计污染及一次性事故的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损失。 49、简述定量平安评价方法的根本过程。 1、划分工艺单元; 2、辨识引发事件或对应参数工程; 3、建立数学模型; 4、对危险性进展量化分析与数据处理。 50、简述六阶段平安评价法的评价步骤及评价内容。 〔一〕第一阶段——资料准备:建厂条件;装置平面图;构筑物平面、断面、立面图;仪表室与配电室平面、断面、立面图;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等物理化学性质及对人的形象;反响过程;流程图;设备表;配管、仪表系统图;平安设备的种类及设置地点;平安教育训练方案;人员配置;操作要点;其他有关资料。 〔二〕第二阶段——定性评价:〔平安检查表检查〕厂址选择检查;工厂内部布置检查;建筑物的检查;选择工艺设备检查;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的检查;工艺过程及管理检查;输送贮存系统检查;消防设施检查。 〔三〕第三阶段——定量评价:危险度的定量评价,是将装置分为几个单元,对各单元的物料、容量、温度、压力与操作等五项进展评定,每一项分为A、B、C、D四种类别,分别表示10分、5分、2分与0分,最后按照这些点数之与来评定该单元的危险度等级。16点以上为1级,危险度危险;11~15点为2级,需同周围情况及其他设备联系起来进展评价;1~10点为3级,属低危险度。 〔四〕第四阶段——平安措施:按评级等级采取平安措施,同时进展管理措施,包括人员配备;教育培训;维修。 〔五〕第五阶段——根据过去的事故情况进展再评价: 〔六〕第六阶段——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进展再评价: 51、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步骤。 建立因素集;建立备择集;建立权重集;单因素模糊评价;模糊综合评价;评价指标的处理。 52、简述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的适用范围及评价程序。 适用范围:F&EI系统主要用于评价储存、处理、生产易燃、可燃、活性物质的操作过程,也可用于分析污水处理设施、公用工程系统、管路、整流器、变压器、锅炉、热氧化器以及发电厂一些单元的潜在损失。该系统还可用于潜在危险物质库存量较小的工艺过程的风险评价,特别是用于实验工厂的风险评价。该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是易燃或活性化学物质的最小处理量为454kg左右的系统。 评价程序:选取工艺单元;确定物质系数〔MF〕,之后确定危害系数;计算一般工艺危险系数与特殊工艺危险系数;确定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F1+F2〕;确定火灾、爆炸指数〔F&EI=F*MF〕;确定暴露面积,同时计算平安措施补偿系数〔C=C1+C2+C3〕;确定暴露面积,确定暴露区域财产的更换价值;利用危害系数与C确定根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根本MPPD〕;确定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实际MPPD〕;确定最大可能停工天数〔MPDO〕;确定停产损失〔BI〕。 53、简述可拓综合评价的根本思想与步骤。 理论根底有三:一个是研究基元及其变换的基元理论;一个是作为定量化工具的可拓集合理论;另一个是可拓逻辑。可拓理论中的物元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参变量既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其他变量。其操作步骤:确定经典域及节域;确定待评物元;首次评价;确定各特征的权重;建立关联函数,确定评价对象关于各平安等级的关联度;关联度的标准化;计算评价对象的综合关联度;平安性等级评定。 54、TOPSIS〔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评价法的根本思想是什么?简述其根本步骤。 TOPSIS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他借助多属性问题的理想解与负理想解对评价对象进展排序。理想解释一个虚拟的最优解,它的哥哥指标都到达评价对象中的最优值;而负理想解是一个虚拟的最差解,它的哥哥指标都到达评价对象中的最差值。用理想解求解多属性评价问题的概念简单,只要在属性空间定义适当的距离测度就能计算备选方案及理想解。这里用的是欧式距离。至于既用理想解又用负理想解,是因为在仅仅使用理想解是有时会初夏某两个评价对象及理想解的距离一样的情况,为了区分这两个评价对象的优劣,引入负理想解并计算着两个评价对象及负理想解的距离,及理想解距离一样的评价对象离负理想解远者为优。 其根本步骤:数据的标准化;确定评价指标的熵权;构造加权标准矩阵;确定理想解与负理想解;计算距离;确定相对接近度。 55、重大危险源评价程序。 如下列图: 危险源调查 分析 选取事故情景 计算事故后果 火灾模型 爆炸模型 泄漏扩散模型 计算财产 损失半径 确定评价区域 划分网格 计算死亡概率 热辐射 概率方程 冲击波超压 概率方程 计算死亡人数 按死亡人数 分级 毒物中毒 概率方程 财产调查 人口调查 按财产损失 分级 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 56、何为预测?预测包括哪些步骤? 所谓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或目前还不确切的事物〔或危险〕进展预先的估计与判断,是现时对事物〔或危险〕将要发生的结果进展探讨与研究。步骤:确定预测目的;收集与分析有关资料;选择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模型的检验及分析;进展预测;分析预测误差;改良预测模型;规划政策与行动。 57、系统预测的根本原理主要有哪些? a. 整体性原理:事物是由假设干局部相互关联而成的有机整体,事物开展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以整体性为特征的系统理论是预测的根本理论。 b. 可知性原理:由于事物开展过程的统一性,即事物开展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人类不但可以认识预测对象的过去与现在,而且可以通过过去到现在的开展规律推测将来的开展变化。 c. 可能性原理:预测对象的开展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预测是对预测对象开展的各种可能性的一种估计。如果认为预测是必然结果,那么失去了预测的意义。 d. 相似性原理:把预测对象及类似的事物的开展变化规律进展类比,可以对预测对象进展描述。 e. 反响原理:预测未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当前,因此应用反响原理不断地修正预测才会更好地指导当前工作,为决策提供依据。 58、进展系统预测时应该注意哪些主要问题? 加强预测工作的领导;依靠集体的力量;协调预测人员的认识;注意积累资料;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工具——计算机。 59、德尔菲法预测程序的步骤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优点? 组织专门小组,拟定调查提纲,选择预测人选,反复征询意见,整理预测结果;主要有匿名性、反响性、收敛性等特点。 60、如何选择趋势曲线预测模型? 假设数列的一次差为常数或根本上是常数,那么应采用趋势直线预测模型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