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主要考点.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887731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主要考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主要考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材料分析题重要考点 教育知识及能力,整张卷面中,共有两道材料分析题,每题18分,共36分。教育知识及能力材料分析题重要考点如下: 1学生观  学生是开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教学的原那么及方法 ① 学四大根本规律:直接经历及间接经历相统一;掌握知识及开展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及学生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及思想教育相统一。   ② 教学八大原那么:科学性及教育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量力性原那么;直观性原那么、稳固性原那么、启发性教学原那么。 巧妙记忆教学八大原那么 教学原那么是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原那么,因此,在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中是一个重要考点。在此,我们对教学原那么进展梳理:第一,如何巧妙地记忆考纲中出现的八条教学原那么;第二,通过关键词法使大家进一步明确每一原那么的内涵。 巧妙记忆教学原那么 我们需要掌握的教学原那么有八个:直观性、启发性、稳固性、因材施教、系统性(循序渐进)、量力性(可承受性)、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及教育性相统一。 教学原那么记忆诗:直观启发稳固性因材系统又量力理论一定联实际科学教育要统一 二、利用关键词理解教学原那么  。关键词:直接感知 这一原那么告诉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操作。 例如:直观教具、。 2.启发性 关键词:主动积极这一原那么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展独立思考、主动学习。 例如:不直接呈现问题答案,让学生进展讨论从而自己得出问题答案。 3.稳固性 关键词:复习这一原那么是说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复习,在复习的根底上学习新知。 例如:温故而知新。 4.因材施教 关键词:差异性这一原那么是说我们面对的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要求我们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进展教学。 例如:在心理学中,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5.系统性(循序渐进性)关键词:顺序这一原那么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两个顺序:一是学生身心开展的顺序;二是知识的逻辑顺序。 例如: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 6.量力性(可承受性)关键词:量力而为 这一原那么告诉我们教学要量力而行,教给学生的内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 例如:维果斯基的“最近开展区〞,教学应该走在开展的前面,引领者学生的开展。 7.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理论及实际并驾齐驱 这一原那么告诉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另外,学生在学会了知识后要学以致用。 例如:不少地区补充乡土教材,以适应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8.科学性及教育性相统一关键词:双基教育及德育相互渗透这一原那么是说教育者既要将根本知识及根本技能传授给学生,也要在这个过程中渗入进去德育因素,以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例如:历史课上,教师讲授有关岳飞的历史,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史实,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岳飞伟大的爱国情怀。 3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理念  • 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与选拔转向侧重开展;   • 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结果评价转向关注过程;   • 评价主体上,要评价主体多元化与评价信息多元化;   • 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结果的准确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响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与对原有状态的改良;   • 评价内容上,全方面情况进展全面综合考察;   • 评价方法上,评价方式多样化   • 评价者及评价对象关系上,要强调平等、理解、互动,表达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的特征、迁移、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动机强度。 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平安需要、归属及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6成败归因理论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与不可控制的因素(即能力)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所以正确的归因应该是归因到内部的、不稳地与可控制(即努力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展正确的归因,引导学生把失败或者成功归因到努力程度而不是能力。 7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历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 迁移的分类:①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②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③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④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2) 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①关注学生的认知构造;②教育内容及教学过程的合理选择与安排:精选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程;③教授学生学习方法。 8分析学生的人格 学生的人格特征包含: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影响人格开展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权威性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因素与个人主观因素。   人格构造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与自我调控系统。气质包含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与抑郁质,认知风格有场独立型、场依存性、沉思型与冲动型等,气质与认知风格无好坏之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特点,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 9气质类型 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应刻意改变学生气质,而是帮助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开展积极品质而克制消极品质。   • 胆汁质:不可遏制型,热情精力旺盛,好冲动,暴躁易怒,脾气急。对胆汁质的学生进展具有说服力的严厉的批评,可以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不能激怒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去锻炼他们的自制力,趁着冷静地对待事物;   • 多血质:活泼型,活泼好动,热爱社交,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但是粗枝大叶。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交给他们更多的任务,让他们有时机参加更多的活动,在活动中磨砺他们的意志的坚韧性、情绪的稳定性。   • 粘液质:安静型,安静稳重踏实,自制力强,但反响性低,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死板。对于粘液质的学生需要更耐心地进展教育,指出他们的缺点与错误时应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才能使他们逐渐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   • 抑郁质:抑郁型,行为孤僻,不善交往,多愁善感,适应能力差,性格有明显的内倾性。对于抑郁质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照顾,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要在能承受的范围内,鼓励他们参加公开活动的勇气。 10中学生心理特点及指导 身心开展的特点: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乱性 心理安康教育的途径:①开设心理安康教育有关课程;②开设心理辅导课程;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安康教育的内容;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安康教育;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⑥小组辅导。   学生心理安康的维护:①学生个体进展积极的自我调适(自我鼓励法、自我暗示法、情景迁移法、情绪宣泄法、行为补偿法);②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进展心理安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安康;③及家长合作建构社会支持网络。   • 中学生性心理特点:①渴望了解性知识;②对异性充满好奇及爱慕;③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与兴奋;④性冲动与性欲望的出现。对策:①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与心理的变化;②更新理念,认知异性交往的意义;③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性冲动、恰当地及异性交往。总之,中学生的异性交往需要教师、家长的正确引导。首先,教师与家长要重视性教育,而且要把握好教育尺度,在传授性知识的时候,用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能被他们承受的方式为宜,而不是简单地把成人的知识教给孩子,或是单纯地迎合孩子的心理。此外,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组织男女学生共同参及一些安康有益的活动,使他们及异性交往的需要在活动中得到满足。 11中学品德的开展及培养 中学生品德开展的特点:①伦理道德开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清楚显;②品德开展由动乱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开展具有动乱性;高中阶段品德开展趋向成熟)   • 影响品德开展的因素:①外部因素: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学校教育;②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   •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 有效的说服;②树立良好的典范;③利用群体约定;④给予恰当的奖励及惩罚;⑤价值辨析; 12德育有关原理  • 德育四大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 育的八大原那么:导向性原那么,疏导原那么,尊重学生及严格要求学生的原那么,教育的一致性及连贯性原那么,因材施教,知行统一,正面教育及纪律约束、依靠积极因素克制消极因素的原那么   • 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及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班主任工作。   • 德育六大方法:说服教育法、典范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指导实践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指导法 巧记德育八项原那么 德育原那么一共有八项原那么,历年的材料分析题与客观题对德育原那么的考察也是非常频繁的,这说明德育原那么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君子动口不动手 小杰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异,但就是脾气有点急,有些小顽皮。有一次,由于小杰动手打了邻班一位同学而被班主任赵教师叫到了办公室进展训导。班主任赵教师在教诲小杰之前就准备把“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一道理讲给小杰听。(赵教师在进展德育工作之前自己要先明确是非,即导向性原那么) 小杰来到赵教师办公室,赵教师对小杰说:“小杰,你先坐,我们谈谈你与隔壁班同学打架的事情。〞(试想,如果此时赵教师采用的不是与蔼可亲的口吻,而是让小杰站在一旁对他进展训斥,效果应该不会理想,也就是说,想改造一个人身上的缺乏之处,首先要尊重他,即尊重学生及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那么) 小杰坐下来,赵教师问:“小杰,为什么要打邻班同学呢〞小杰:“因为我亲眼看到邻班××同学欺负我的好哥们阿强,我气不过,就打了他!〞赵教师:“原来是这样。〞(赵教师只有了解了小杰为什么打人,才能针对小杰的实际问题对他进展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德育原那么) 赵教师继续说:“小杰,你重视朋友之间的友情、重感情,这是好事儿,可是,你也应该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你这样不由分说的就去打同学,是不是不太好呢我们可以与××同学讲道理啊,也可以叫其他同学与教师过去给你们评评理。(赵教师给小杰讲道理,让小杰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道理,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呵斥小杰,表达了疏导性的德育原那么) 原那么5.依靠积极因素,克制消极因素的德育原那么 我也知道阿强平时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在班级里也不喜欢跟其他同学交流,所以总是受一些同学欺负。小杰,我觉得你要是真讲哥们义气,是不是应该在平时多帮助一下阿强呢帮助他在同学中逐步树立威信!〞(赵教师利用小杰重朋友感情的优点来引导他帮助阿强逐步树立威信,表达依靠积极因素,克制消极因素的德育原那么) 小杰点点头,表示听明白了赵教师讲的道理。赵教师说:“小杰,既然你已经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道理了,如果下次再有与同学打架的行为,我可要有惩罚措施啦!〞(赵教师对小杰进展完正面教育,也要有相应的纪律约束,以防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即正面教育及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那么) 回到家,小杰与奶奶说起了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奶奶对赵教师的教诲表示赞同。(家庭及社会只有及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保持统一才能够使学校教育发挥最大的效果。试想,如果小杰奶奶认为,小杰如果不打同学,小杰就会挨打,那么,赵教师的教诲就白费了。充分表达影响的一致性及连贯性原那么) 一段时间后,赵教师发现,小杰变得彬彬有理了,在他的帮助下,好哥们阿强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也取得了不少进步。(当学生的道德行为最终形成,才能说德育工作取得了实质效果,即表达知行统一的德育原那么) 13课堂行为及应对  • 课堂行为产生的原因:①学生的因素(适应不良,厌烦,挫折及紧张,寻求注意及地位,过度活动,性别差异);②教师的因素(要求不当,滥用惩罚手段,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③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群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   •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①制订适宜的教学方案;②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构造;③给予准确而严格的指导;④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⑤协调同伴关系;⑥及家长合作;⑦行为矫正及心理辅导。 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