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放射防护远程培训单元七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887724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防护远程培训单元七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放射防护远程培训单元七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七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 引言 核医学的概念、诊疗项目及相关法规 ‧ 教学录像及简报 ‧ 案例分析 ‧ 自我检测 核医学的药物和设备 ‧ 教学录像及简报 ‧ 学习活动 ‧ 自我检测 核医学工作辐射来源、种类及内外照射防护措施 ‧ 教学录像及简报 ‧ 学习活动 ‧ 案例分析 ‧ 自我检测 临床核医学诊断和治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教学录像 ‧ 学习活动 ‧ 自我检测 核医学的放射性污染以及事故处理措施 ‧ 教学录像及简报 ‧ 案例分析 ‧ 自我检测 网上讨论 指定阅读 参考资源 本单元关键词 词汇对照表 引言 在上一个单元,我们学习过医用x射线诊断的设备,及其相关的质量保证和防护检测的工作。在这个单元,我们会探讨核科学在医学上的应用,首先我们一起 来了解核医学的定义和发展,以及在开展临床核医学工作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之后,我们会看看各种核医学的药物和设备。在开展核医学诊疗项目时,我 们必须留意辐射来源并在工作中应用合适的防护措施,以及处理放射性的废物和污染。本单元也会和你一起关注核医学的质量保证和控制方法。 核医学的概念、诊疗项目及相关法规 核医学至今已有百多年历史,而且在临床医学的范畴上亦被广泛应用。由于相关技术在诊疗中日益普及,所以有必要建立相关的法例、规则及标准,以规管核医学的应用。本部分会先从核医学的定义开始,探讨核医学在这百多年间的发展,继而看看相关的诊疗项目。 具体来说,这部分内容包括: · 核医学的广义和狭义 · 核医学的发展历史 · 相关的诊疗项目 · 临床核医学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核学的要求 请你仔细观看教学录像及简报,然后完成随后的案例分析,以巩固所学。 教学录像及简报 以下的录像和简报,会详细介绍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请按一下各个标题开始观看录像或简报。 核医学的定义、发展史及相关诊疗项目(录像) 各位同学,你们好!本单元的主题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主要是探讨核科学在医学应用的放射卫生防护相关问题。 首先我们会了解一下核医学的定义和发展,以及在开展临床核医学工作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然后我们会介绍核医学的药物和设备。 核医学的工作会出现辐射,因而我们必须知道辐射的来源、种类跟内外照射防护的措施;然后就是核医学的质量保证跟质量控制措施。最后,我们会看看放射性污染和事故处理方法。 核医学的发展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历程,而且在临床医学的范畴上亦广泛应用。在这一部分,我们会先讲解核医学的定义,还有核医学的发展历史。核医学的技术日益普及,我们会了解一些相关的治疗项目;也会共同关注一些相关的临床核医学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广义的核医学是指以核科学的理论及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以医学的理论及其实践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和边缘性科学。狭义的核医学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诊断、治疗疾病或进行医学研究的技术。 核医学始于19世纪,之后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核医学从萌芽到发展距今已有百多年历史,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以伦琴、贝克勒尔、居里等先驱相继发现放射现象及天然放射性核素为重要标志,揭开了核医学发展的历史篇章。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以费米(1942)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并开始大量生产人工发射性核素为主要标志,极大促进了核素示踪技术在医学及生物学中的应用,Cassen(1951)制成γ闪烁扫描仪;Anger(1951)制成γ闪烁照相机,标志着影像核医学的出现;Berson和Yalow(1959)创立放射免疫技术,为核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重要标志是核医学从附属于“放射医学”的一个分支学术领域¾¾“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提升为独立学科,标志着核医学的正式诞生。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PET/CT的临床应用,实现了功能影像和结构影像的有机结合。这些进步,从宏观医学进入微观医学,从经典核医学进入现代核医学,在质和量上,根本性地改变了核医学的历史面貌。 临床核医学大体分布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诊断核医学,主要包括利用PET-CT、SPECT-CT、γ相机和扫描仪等装置,在人体注射或口服放射性核素后,进行影像诊断;第二部分是治疗核医学,主要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某种特定疾病的治疗。见下图: 核医学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简报) 首先我们来共同关注一下临床核医学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8条内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2011); 2. 《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49号令(2005); 3.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6号(2006); 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9号(2006); 5.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55号(2007); 6. 《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 7.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8. GBZ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9. GBZ120-200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10. GBZ128-2002《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 接下来,我们着重学习一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对核医学的基本要求。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于核医学的要求主要包含五个范畴,就是人员、设备、防护安全设施、电离辐射警示标识设置,还有放射诊疗的设置和批准。 在人员要求方面,《规定》内的第七条注明:医疗机构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应当分别具有下列人员,包括: 1.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核医学医师; 2. 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或核医学技师。 至于设备要求,《规定》的第八条注明医疗机构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及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应当分别具有这些设备: · 放射性核素治疗仪器 · 辐射防护测量仪器 · 体外样品分析测量仪器 · 脏器功能测定仪器 · 显像仪器 在防护安全设施方面,《规定》的第九条注明医疗机构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备并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和个人防护用品: 开展核医学工作的,设有专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装、注射、储存场所,放射性废物屏蔽设备和存放场所;配备活度计、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 在电离辐射警示标识设置方面,《规定》则要求 1. 装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设有电离辐射标志; 2. 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3.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4.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最后,医疗机构设置核医学放射诊疗项目,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竣工验收和设置放射诊疗项目申请,才可获得批准。 案例分析 某医院计划设置核医学科,目前已经配置了相关人员,具体见下表,请判断该院人员的配置是否满足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于人员的要求?  姓名 学历 所学专业 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显示的职称 张XX 本科 放射医学 影像和核医学专业副主任医师 李XX 硕士 临床医学 病理专业主管技师医师 赵XX 大专 临床医学 助理医师(临床医学) 王XX 中专 护理 护士 案例分析回馈(核医学的概念、诊疗项目及相关法规) 不能满足要求,将该院人员配置情况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于核医学科人员配置的要求进行对照,可以发现缺少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或核医学技师。 自我检测 一、单选题 1. ___________,为核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   发现放射现象   B. 发现天然放射性核素   C. 放射免疫技术   D. 大量生产人工发射性核素   2. ___________于1951制成γ闪烁照相机。 A.   费米   B. Anger   C. Cassen   D. Berson   3. 医疗机构设置核医学放射诊疗项目,应当向_________ 提出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竣工验收和设置放射诊疗项目申请。 A.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B. 国家卫生行政部门   C.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D. 区级卫生行政部门 二、多选题 1. 以下哪些属于核医学的诊疗范畴: A.   核素显像   B. 甲亢治疗   C. 甲状腺功能检查   D. PET-CT检查   E. 甲亢治疗   2. 在核医学工作场所中,哪些位置需要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识? A.   装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设有电离辐射标志   B. 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C. 工作场所的入口处   D. 注射室的门口   E. 控制室的门口 三、短答题 1. 简述核医学的发展历程。 2. 简述《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开展核医学诊疗项目时,对于人员的基本要求。 自我检测参考答案(核医学的概念、诊疗项目及相关法规) 三、短答题 1. 学科萌芽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以伦琴、贝克勒尔、居里等先驱相继发现放射现象及天然放射性核素为重要标志,揭开了核医学发展的历史篇章。 学科奠基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以Cassen(1951)制成γ闪烁扫描仪;Anger(1951)制成γ闪烁照相机,标志着影像核医学的出现;Berson和Yalow(1959)创立放射免疫技术,为核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学科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重要标志是核医学从附属于“放射医学”的一个分支学术领域¾¾“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提升为独立学科,标志着核医学的正式诞生。 学科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PET/CT 的临床应用,实现了功能影像和结构影像的有机结合。这些进步,从宏观医学进入微观医学,从经典核医学进入现代核医学,在质和量上,根本性的改变了核医学的历史面貌。 2.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七条中规定, 医疗机构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应当分别具有下列人员: i.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核医学医师; ii. 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iii.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或核医学技师。 核医学的药物和设备 了解过核医学的历史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后,以下我们将介绍不同的核医学药物和设备。这些物品会利用到核素的化学性及物理性来达到诊治的目的,我们会逐一剖析各种常用药物和设备的原理和应用范畴,以及运用核素的相关工作流程。 具体来说,这部分内容包括: · 常见核医学放射性药物的种类及应用原理 · 核医学设备的分类、结构、原理及应用 · 核素显像、治疗的工作流程 请你仔细观看教学录像及简报,然后完成随后的学习活动,以巩固所学。 教学录像及简报 以下的录像和简报,会详细介绍核医学的药物和设备,以及相关的原理。请按一下图示开始观看录像。 核医学常见放射性药物的定义及种类(录像) 在第二部分的内容中,我们将会着重讲解放射性药品和核医学设备相关的知识;对于放射性药品,我们会讲解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放射性药品的定义,即什么 是放射性药品;②放射性药品包含哪些种类;③对于核素,具有哪些特质后,才可以作为放射性药物;④简单了解一些常用的放射性药物的理化特性;⑤放射性核素 的生产方式以及临床使用时的来源问题。 对于核医学使用的设备,我们会讲解三方面的内容,①核医学设备的种类及分类;②核医学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流程;③临床开展核医学诊疗项目时的工作流程。 放射性药物(Radio-phamaceuticals)系指含有放射性核素,用于医学诊断或治疗的一类特殊制剂。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文号的放射性药物称为放射性药品。放射性药物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 放射性药物分类大体有两种方法: (1) 按核素分类 一类是放射性核素本身即是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如131I、125I等,是利用其本身的生理、生化或理化特性以达到诊断或治疗的目的;另一类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如131I-邻碘马尿酸钠,其示踪作用是通过被标记物本身的代谢过程来体现的。 (2) 按医疗用途分类 放射药品主要用于诊断治疗,即利用放射性药品对人体各脏器进行功能、代谢的检查以及动态或静态的体外显像,如甲状腺吸131I试验、131I -邻碘马尿酸钠肾图及甲状腺、脑、肝、肾显像等;少量用于治疗如131I治疗甲亢、32P磷、90Sr敷贴治疗皮肤病等。 ① 诊断药物 诊断药物分为脏器显像药物和功能测定药物。 1. 脏器显像药物 放射性药物通过口服或注射进入人体内,所发出的γ射线穿出体外,由显像仪器记录放射性在体内位置及分布图象,并测量各器官组织中放射性活度随时间的变化,以诊断各种疾病。 2. 功能测定药物 给病人注射、口服或吸入某种放射性药物,测定有关脏器或血、尿、粪中放射性的动态变化,可反映器官功能状态。如给病人注射131I-临碘马尿酸或99mTc-DTPA后,测定血中放射性,结合肾及膀胱区的放射性动态变化,可以求出有效血流量或肾小球滤过率;静注99mTc-MIBI,不仅可显示心肌形态,还可通过连续动态显像,得到一段时相内心肌舒张末期图像和收缩末期图像,经定量分析,可反映出心肌室壁运动功能的状况;给病人口服131I-油酸或131I-三油酸甘油酯后,测定血或粪中的放射性,可反映胰腺功能等。 诊断用核素主要是99mTc,它占核医学诊断用药的80%以上,其他诊断用核素还有51Cr、67Ga、75Se、123I、201Tl等;正电子发射核素如11C、13N、15O、18F和68Ga等,以及少数131I药物亦用于诊断。 ② 治疗药物 放射性药物被病灶组织选择性摄取或被放置在局部,利用核素放出的α粒子或β射线引起的电离辐射效应,抑制和破坏病变组织,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放射性药物的治疗作用,在于对病变组织的局部照射,例如Na131I治疗甲亢、89Sr用于治疗骨肿瘤;32P、198Ag和90Y等制成的胶体做腔内注射或间质给药,以消除残留病灶并减少渗出液;32P和90Y等制成附贴器,直接敷贴在皮肤、粘膜上,治疗浅表肿瘤或慢性炎症等。 核素治疗的优点是:α或β射线射程较短,体内病变组织能受到较大剂量照射,而周围组织损伤较小,全身反应和并发症较少或较轻,和化疗和外照射放疗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点。 治疗用核素有32P、89Sr、90Y、131I、153Sm、186Re、198Au和211At等。 核素的要求、理化特性及来源(简报) 至于放射性药物对于核素的要求包括了三方面: 1. 具有合适射线类型和能量 用于显像诊断的放射性核素应发射γ射线或正电子(β+),最好不发射或少发射α、β射线,以减少机体不必要的辐射损伤。γ射线的能量最好在100~300keV之间,此范围内的γ射线适合扫描机、γ相机和SPECT的测量。过低能量的γ射线自吸收大,很难穿透机体到达探测器。能量过高的γ射线会穿透探测器,导致探测效率和分辨率降低。正电子发射核素和PET联用能获得清晰度高的SPECT图像,因为(β+)粒子湮灭时放出两个能量相同(0.511MeV)、方向相反的光子,有利于空间定位。 用于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应发射α、β射线,并能发射10%~15%且有一定能量的γ射线。α、β射线电离密度大,相对辐射生物效应强。但射线能量不宜过大,以免射程远而损伤周围组织。一般β粒子能量在1 MeV以下,α粒子能量在6 MeV以下比较适宜。 2. 具有合适的半衰期 诊断用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应在满足诊断检查所需要的时间前提下尽可能地短,以便降低机体所受的辐射剂量,并且允许适当增加药量,改善图像清晰度。目前临床上诊断用核素的半衰期大多在几小时到几天之间。随着快速标记技术的发展,半衰期为几分钟的放射性核素已开始在临床应用。 治疗用核素的半衰期不能太短,一般在1~5天,以保证治疗效果。 3. 毒性小 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及其衰变产物的毒理效应应尽可能小,若毒性大,则临床使用的量必须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此外,如果放射性药物的核纯度、比活度及放化纯度较高,不但能提高药物效果,还能减少毒副作用,及杂质放射性的干扰和危害。 目前临床核医学科常用的几种放射性核素的理化特性,主要包括半衰期、毒性分组、主要的辐射类型、产生射线的能量、常温状态下的物理性状等。 表7.1 常见的临床核医学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理化特性一览表 核素名称 物理状态 半衰期 毒性分组 主要辐射类型 能量(MeV) 物理性状 使用目的 F-18 液态 110min 低毒 γ 0.511 液态 诊断用药 Tc-99m 液态 6h 低毒 γ 0.140 液态 诊断用药 I-131 液态 8.04d 中毒 γ、β 0.364 液态 诊断、治疗用药 P-32 液态 14.26d 中毒 β 1.711 液态 治疗用药 Sr-89 液态 46.44h 中毒 β 1.488 液态 治疗用药 Sm-153 液态 46.7h 中毒 γ、β 0.810 液态 治疗用药 I-125 气态 60.2d 中毒 γ 0.035 液态 诊断用药 依据放射性核素的生产方式和用途,核医学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来源于: ①反应堆生产;②回旋加速器生产;③发生器生产; 在实际工作中,医疗机构使用的放射性药物通常通过这三个方式获得,包括: 1. 从核药房直接购买标记好的药物制剂; 2. 从相应的企业购买放射性核素或核素发生器以及用于标记药物的配套药盒; 3. 购买放射性核素和被被标记物原材料,自行研究和标记新药。 核医学设备分类及原理(录像) 核医学仪器是实现核医学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核医学仪器飞速发展,促进了核医学的诊疗水平,提高了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核医学常规仪器包括诊断工作中使用的显像仪器、脏器功能测定仪器、体外样品分析测量仪器、辐射防护测量仪器和放射性核素治疗仪器等。 表7.2  常见的核医学仪器分类 放射性探测仪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辐射探测器;二是电子学单元,三是数据处理系统。辐射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射线和物质相互作用基础上的。 核探测仪器种类繁多,其探测和测量辐射的机制主要利用以下几种电离辐射效应。 ①电离作用 射线可引起物质电离,辐射引起电离的数量和收集的电子对数目具有相关性。在此原理上诞生了电离室、盖革计数管等经典仪器。 ②荧光效应 荧光现象主要是由于电子在某些吸收材料中从高能态电子轨道移动到低能态电子轨道时产生光信号。激发作用使原子核外电子从低能态 跃迁到高能态,当原子退激时就产生荧光,荧光可以转变成电信号。电信号的大小和跃迁到高能态的核外电子数量有关,进而和引起闪烁现象的射线总量相关。荧光 现象是射线监测和计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最常见的闪烁探测仪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成。 ③感光作用 射线可使感光材料形成“潜影”,经显影和定影处理后,感光材料中出现黑色颗粒沉淀形成黑影,根据黑影在被测量样品中的部位和相对灰度,可对被测样品的放射性做出定位和定量判断。依据这一原理,放射自显影技术得以建立和发展。 常用设备简介──显像仪器(简报) 现在我会介绍一些常见核医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① γ相机。 1957年Anger研制出第一台γ照相机,称之为 Anger照相机,1963年在日内瓦原子能和平会议上展出。它克服了逐点扫描打印的不足,使核医学显像走向现代化阶段。 γ相机由准直器、晶体、光导、光电倍增管矩阵、位置电路、能量电路、显示系统和成像装置等组成。准直器、晶体、光导、光电倍增管矩阵等构成可单独运动的部分,称为探头。 准直器通过吸收作用,选择性地允许γ光子通过,到达晶体,从而按一定规律将放射性核素的分布投影到晶体平面上。γ射 线和晶体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次级电子使晶体分子激发,激发态的分子回复到基态时产生荧光光子,光子通过光导被紧贴着晶体的光电倍增管光阴极吸收,转换成电 子再经过十多级的连续成倍放大,形成电脉冲信号。上述探测过程就是晶体闪烁探测器的基本过程。位置电路根据光电倍增管的位置和输出脉冲幅度,确定闪烁中心 位置并输出相应位置信号。能量信号还对位置信号作归一化,使位置信号的幅度即图像的大小,和γ光子的能量无关。显示系统在和γ光子闪烁光中心的对应位置显示闪烁光点,成像装置记录大量的闪烁光点,构成一幅图像。 ② SPECT SPECT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的缩写。 David Kuhl1959年用双探头的扫描机进行断层扫描,并进一步研制和完善断层显像仪器,使得SPECT成为核医学显像的主要方法。 基本结构包括:探头、机架、采集工作站、处理工作站共4部分组成。探头是SPECT的核心,用来探测患者体内的射线,并转换成电信号且生成图像信 号;机架用于支持探头在不同方向和角度旋转;采集工作站主要是控制整个扫描过程;患者通常躺在检查床上完成包括平面和断层的各种检查;处理工作站是对采集 得到的图像作进一步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并以适当的格式输出和打印。SPECT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引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发出的γ射 线经碘化钠晶体产生荧光,荧光光子再和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子经光电倍增管的打拿极倍增放大后在光阳极形成 电脉冲,经信号处理后在荧光屏上形成闪烁影像。利用滤波反投影的方法,借助计算机处理系统重建横向断层影像,由横向断层影像的三维信息再经影像重建组合获 得矢状、冠状断层或任意斜位方向的断层影像。 ③ PET PET是Positi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的缩写,是目前最先进的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PET的基本结构由探头(晶体、光电倍增管、高压电 源)、电子学线路、数据处理系统、扫描机架及同步检查床组成。PET工作的目的是显示正电子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在体内的分布。通过化学方法,将发射正电子的 核素和生物学相关的特定分子连接而成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注入体内后,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参加相应的生物活动,同时发出正电子射线,湮灭后形成能量相同 (511keV)、方向相反的两个γ光子。在PET的探测器接收光子过程中应用电子准直或符合探测技术,即可得到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的分布情况,并经计算机图像重建后进一步转化为肉眼可视的图像。在很多情况下,它可提供其他方法所不能提供的重要诊断信息。用于显像的同位素都属于短半衰期的核素,如11C、13N、15O、18F等。PET应用于动静态断层显像、定量分析,是肿瘤、神经和心血管疾病诊断和临床医学研究应用的重要设备。 PET/CT是将PET功能图像和高分辨率的CT解剖图像结合起来,把两者的定性和定位优势进行了有机结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常用设备简介──功能测定仪器(简报) 功能测定仪由一个或多个探头、电子线路、计算机和记录显示装置组成。它对射线的探测原理见上述g闪烁探测器。 1. 甲状腺功能测定仪 采用带张角型准直器的g闪烁探头和定标器组合的装置。 2. 肾功能测定仪 肾功能测定仪是由体表外描记肾 脏放射性曲线来测定肾脏功能及血流量动态变化的专用诊断仪器。仪器工作原理是将探测到双肾区的放射性射线转换为脉冲电压,经单道线性放大、脉冲幅度分析、整形,然后通过计数率仪转换为直流电压输出,再用自动平衡记录仪描绘曲线。 常用设备简介──体外样品测量仪器和电离探测仪器(简报) 液体闪烁计数器的原理 液体闪烁计数器(liquid scintillation counter)是体外样品分析仪器的一种,使用液体闪烁体(闪烁液)接受射线并转换成荧光光子的放射性测量仪。 主要测量3H、14C等发射低能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例如用于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幽门螺杆菌和用于实验核医学研究。 最后,我们看看核医学工作场所常用放射性测量仪器。 活度计(radioactivity calibrator)是用于测量并直接给出放射性药物或试剂所含放射性活度的一种专用放射性计量仪器。它主要由探头、后续电路、显示器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表面污染监测仪用于对工作人员体表、衣物表面和工作场所有无放射性沾染的检测。剂量监测仪用于测量工作场所的照射剂量和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吸收剂量。 核医学工作流程 这里显示的是临床核医学进行诊断时的工作流程,各种设备和医院之间会有一些差异,此处仅为参考。 ① 核素显像工作流程 ② 核素治疗的工作流程 这里显示的是临床核医学进行核素治疗时的工作流程,各医院之间会有一些差异,此处仅为参考。 学习活动 对于选择99m Tc作为现在临床核医学显像诊断的常用药物,你认为它是否满足了我们前面所讲的临床核医学药物选择的基本要求? 学习活动回馈(核医学的药物和设备) 99m Tc的毒性为低毒,发出的射线为γ射线,射线能量为141keV,半衰期为6小时,因此满足要求。 自我检测 一、单选题 1. 18F的半衰期是___________。 A.  68分钟 B.  20分钟 C.  8小时 D.  110分钟 2. 脏器显像药物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射线进行现象。 A.  β B.  γ C.  α D.  中子 3. 131I的半衰期是___________。 A.  8.04天 B.  15天 C.  6小时小时 D.  110分钟 4. 131I的毒性级别为___________。 A.  高毒组 B.  低毒组 C.  中毒组 D.  不具有毒性 二、多选题 1. 放射性药物按照核素用途来分类,主要有以下哪种类型? A.  核素本身作为药物的主要成份 B.  诊断用药 C.  显像用药 D.  治疗用药 E.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 2. 放射性核素作为治疗药物使用时,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射线和机体发生电离辐射,以达到治疗的作用。 A.  β B.  γ C.  α D.  中子 E.  电子 3. 以下哪些放射性核素毒性属于低毒组? A.  18F B.  99mTc C.  131I D.  32P E.  89Sr 4. 以下哪些是放射性核素的生产方式? A.  反应堆生产 B.  回旋加速器生产 C.  发生器生产 D.  直线加速器生产 E.  收集感生放射性核素 5. 以下哪些是核医学常规仪器? A.  显像仪器 B.  脏器功能测定仪器 C.  体外样品分析测量仪器 D.  辐射防护测量仪器 E.  放射性核素治疗仪器 6. 放射性探测仪器主要由哪三部分组成? A.  辐射探测器 B.  感光元器件 C.  电子学单元 D.  连接线路 E.  数据处理系统 三、短答题 窗体顶端 1.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治疗有哪些主要优点? 2.放射性核素是否适合作为放射性药物,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 3.在实际工作中,医疗机构使用的放射性药物通常通过哪些方式获得? 4.简述SPECT的结构,并描述各部分的作用。 窗体底端 自我检测参考答案(核医学的药物和设备) 三、短答题 1. α或β射线射程较短,体内病变组织能受到较大剂量照射,而周围组织损伤较小,全身反应和并发症较少或较轻,和化疗和外照射放疗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点。 2 i. 射线类型和能量 ii. 半衰期 iii. 毒性小 3. i. 从核药房直接购买标记好的药物制剂; ii. 从相应的企业购买放射性核素或核素发生器以及用于标记药物的配套药盒; iii. 购买放射性核素和被标记物原材料,自行研究和标记新药。 4. i. 结构:SPECT的基本结构包括:探头、机架、采集工作站、处理工作站共4部分。 ii. 各部分的作用 a. 探头:SPECT的核心,用来探测患者体内的射线,并转换成电信号且生成图像信号; b. 机架:用于支持探头在不同方向和角度旋转; c. 采集工作站:控制整个扫描过程;患者通常躺在检查床上完成包括平面和断层的各种检查; d. 处理工作站:对采集得到的图像作进一步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并以适当的格式输出和打印。 核医学工作辐射来源、种类及内外照射防护措施 上文介绍各类核医学药物和设备,以及相关的工作流程。我们都知道接触核素有一定的危险,这类物质带有辐射,且对身体有害,故我们需要掌握适当的防护措施,藉以防止健康受损。我们亦可借助估算来控制人体摄入辐射的剂量。 具体来说,这部分内容包括: · 辐射的来源及种类 · 核医学工作中的布局、分区及分级 · 开放型放射工作场所及核医学工作场所分级的计算方法 · 核医学工作场所中的防护措施和设施 · 核医学人员内照射剂量的估算 请你仔细观看教学录像及简报,然后完成随后的学习活动及案例分析,以巩固所学。 教学录像及简报 以下的简报,会详细探讨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措施及估算的方法。请按一下图示开始观看录像。 辐射来源和种类(录像) 在本部分,我们会先看看临床核医学工作时的辐射来源和种类,着重讲解核医学工作中的防护措施,最后简单介绍一下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估算。 在核医学使用同位素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和公众将主要受到放射性药物的内、外照射,其源头来自放射性药剂。受照的射线种类取决于所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的种类;受照方式取决于射线种类、放射性核素的物理性质、操作方式和工作类别。 核医学工作场所中的防护措施 工作场所的布局(录像) 核医学工作场所的防护措施,要留意三方面,包括布局、分级,还有分级。 我们先看一下布局设计方面的措施。 临床核医学诊断和治疗用工作场所(包括通道)应注意合理安排和布局,其布局应有助于实施工作程序,并避免无关人员通过;诊断用的给药室和检查室应分开;诊断用候诊室应靠近给药室和检查室,并受检者专用卫生间。通常在布局时参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1. 依照制剂的活度和可能的污染,从低向高排列; 2. 区分人流(工作者和受检者)通道,以及物流通道; 3. 工作人员入口; 4. 受检者入口和出口; 5. 综合的核医学诊疗单位的项目分区单元及单元内的布局; 6. 小型核医学诊疗单位及改建项目的布局应尽可能相对合理; 7. 注意临近处对核医学诊断检测装置的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检测装置准直器的取向,应避开辐射剂量率相对高的区域。 上图是某医院的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平面布局,在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它遵循了原则1、2及3,但是还有以下几方面未能满足要求: 带源受检者有回流现象、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通道有交叉、人员通道和物流通道亦有交叉。 工作场所的分区(录像) 就分区方面,按照《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的要求,把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管理上严格按区管理,避免人员误闯或误照,以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控制职业照射。 1. 控制区 对于核医学的控制区通常包括:用于制备分装放射性核素和药物的操作室、放射性药物给药室、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放射性制剂贮存区、放射性废物贮存区、显像检查室、分装配药室、洗涤室、诊断病人的床位区及给药后病人候诊区等。 对于控制区,应采取一系列的放射卫生防护和安全措施,设置防护门的门机安全联锁装置、光电装置、实时摄像监视、通讯系统和声光信号指示系统等设施, 严格限制人员随意进出控制区,保障在正常诊疗的工作过程中,无关人员不得在该区内有滞留,同时拟在控制区的进出口和适当位置处设立电离辐射警告标志,以进 一步保障该区的辐射安全。 2. 监督区 屏蔽墙外划定区域为监督区。对该区不采取专门的防护手段安全措施,但要定期检查其辐射剂量。 工作场所的分级和示例: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录像) 临床核医学的工作场所应按照GB18871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分级管理规定进行分级,并采取相应放射防护措施。 1. 分级类型 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分级类型参照表7.4。 表7.4 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分级一览表 级别 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 甲 >4 × 109 乙 2 × 107~4 × 109 丙 豁免活度值以上~2 × 107 2. 计算方法 日等效最大操作量 = 计划的日最大操作量 × 核素毒性修正因子 / 和操作方式相关的修正因子 3. 相关参数 表7.5 常用放射性核素毒性分组及毒性修正因子 组别 毒性修正因子 放射性核素 极毒组 10 210Po、214Am 高毒组 1 60Co、90Sr 中毒组 0.1 14C、32P、89Sr、125I、131I、137Cs 低毒组 0.01 18F、40K、99mTc、123I 表7.6 操作方式和放射源状态修正因子 操作方式 放射源状态 表面污染水平较低的固体 液体、溶液、悬浮液 表面有污染的固体 气体、蒸汽、粉末,压力很高的液体、固体 源的贮存 1000 100 10 1 很简单的操作 100 10 1 0.1 简单操作 10 1 0.1 0.01 特别危险的操作 1 0.1 0.01 0.001 4. 示例 有一个核医学科标记实验室,每天用于标记的125I和99mTc的最大用量分别为7.4 × 107Bq和3.7 × 109Bq,标记体系为液体,属于简单操作.试求该实验室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是多少?属于哪一级实验室? 查表可知,125I和99mTc分别属于中毒组和低毒组核素,其毒性修正因子分别为0.1和0.01作方式修正因子均为1,代入公式: 日等效最大操作量 = 7.4 × 107 × 0.1/1 + 3.7 × 109 × 0.01/1 = 4.44 × 107 (Bq) 因此,该实验室属于乙级开放性工作场所。 工作场所的分级和示例:核医学工作场所分类(简报) 为了便于操作,GBZ120-2006针对临床核医学实践的具体情况,可以依据计划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