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角镇光明小学数学课程建设.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887718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镇光明小学数学课程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角镇光明小学数学课程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角镇光明小学数学精品课程建立 整体规划 课时设计 教学实录 精品课程         建立构造 课例评析 课程资源 教学经历 整 体 规 划 一、学科:数学 二.课例名称:?1-5认识与加减法? 三.研发单位:中山市三角镇光明小学 四.研发人员:周柳婵、李浩球、陈培开、杨宝凤、 杨英兰、杨伦发、陈 娟 五.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册教材?1-5认识与加减法? 六、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0的加、减法 0的含义与书写 加法、减法 数的分解与组成 几与第几 大小比拟 1~5的认识与加减法 1~5的认识 0的认识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前后联系 1、11~20个数认识 2、20以内数加、减法 1、100以内数数认识 2、100以内各数加减法 1、基数与序数区别。 2、准确使用“>〞、“<〞号。 3、比拟熟练地口算5以内加减法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个数与事物顺序,会区分几个与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顺序与各数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含义,会用自己理解方法口算5以内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并进展交流。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基数与序数区别。 2、准确使用“>〞、“<〞号。 3、比拟熟练地口算5以内加减法。 (五)、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熟练地掌握1~5基数含义、认读写、数顺序、比大小;第几〔序数含义〕以及数分解,初步建立数感。 2、正确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大小。 3、初步知道加、减法含义,比拟熟练计算5以内加、减法。 (六)、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教材内容与作用。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局部组成。一局部是5以内各数认识,另一局部是5以内数加法与减法。本单元安排是:先教学1~5认识与加减法,再教学0认识与加减法〔如下页图〕。 这局部教材,是数概念中最根底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开场。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方法进展5以内数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用处与体验数学学习乐趣打下扎实根底。 2.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1〕1~5各数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5以内各数,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单几个。由于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儿童理解也比拟容易。大局部儿童在入学前对5以内各数已有了一定认识。根据1~5各数特点与儿童生活经历,所以把1~5认识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认知规律,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2〕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展,适当结合。 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展、适当结合是本册教材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本单元已经明显表达。本单元纵线构造是:1~5认识──1~5加减法──0认识加减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数概念、分散写数字难点,使学生在认数字时候,有比拟多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写法。另外,把加、减计算与认数结合起来进展教学,既有利于加深对5以内数认识,又有利于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 〔3〕加强数概念教学。 数概念教学根本构造是:数基数、序数含义,数认、读、写,数顺序,数大小比拟与数组成。教材以儿童生活区域为背景递次展开,同时以醒目标题摆放在得意“毛毛虫〞身上呈现给师生。如第15页让学生经历数物体过程抽象出1~5各数;第16页从教学2认识起,都强调在前一个数上添上1,就得到下一个数:1添上1是2,2添上1是3……4添上1是5;在第17页以“比大小〞为标题、第18页以“第几〞为标题、第19页以“几与几〞为标题,将一个个知识点单列出来,以突出数大小比拟方法、数序数含义与数组成教学。 〔4〕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数数、比拟数大小都离不开集合、对应、统计等理论,但这些内容又不宜对小学生诠释。因此,教材中采取适当渗透方法,通过图形与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根底知识理解,又不会加重学生负担。例如,在数数时,实质是先要对实物进展分类,把每一类看作一个集合,然后依次指着集合中每一个元素分别同自然数中一、二、三……一一对应〔进展数数〕,指到最后一个元素,同它对应自然数就是这个集合中元素个数,也就是物体总数。又如,在第17页引入“比大小〞时,通过将小猴与3种水果对应排列,以儿童能承受图画象形图渗透统计初步知识。 〔5〕注意将数与图形适当联系。 一方面,结合认数与加、减计算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作为实物教具;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直观地反映出某些图形特征。例如,认3与4时,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与正方形,使学生初步看到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有4条边。 〔6〕素材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严密。 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教材每引入一个概念都精心设计了与之相适应儿童生活情境,便于儿童在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价值。如学习1~5各数认识时,教材呈现一幅野生动物园图,让学生通过数喜爱各种动物,抽象出1~5各数。又如,通过让学生看第18页排队购票图与“全家福〞照片,理解序数意义。 〔7〕尊重学生个性,表达算法多样化。 学生之间对数大小感知、数与数之间关系发现,计算方法选择等都存在着差异。成认学生间这种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表达算法多样化,是本册教材编排一个重要特点。本单元加、减法教学中,就充分表达了算法多样化特点。例如,计算4+1=?时,教材呈现了三位小朋友3种不同算法:有一位是用“点数〞方法算出得数〔1,2,3,4,5〕;还有一位是从一个加数“4〞开场数,添上1个一得5;另一位表达了较高一个层次思维水平,根据数组成〔4与1组成5〕算出得数,三种算法表达了学生不同心理特征,也表达了三种不同思维水平,都得到认可。又如,计算5-2=?时,教材也呈现了三位小朋友3种不同算法。不管哪种算法,教师都给予肯定。使不同思维水平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教学建议: 1.本单元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与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初入学儿童对数字构造与笔顺不易掌握,有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如3写成ε〕。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5、2、0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一些。因此,教学生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写好0~5各数,教材中作了示范,要求学生从一开场就按照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苟良好习惯。 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展表示与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本教材从学习1~5开场,就注重了对学生良好数感、符号感培养。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历,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个数与顺序,会用不同方法来表示数。例如,教材在第16页设计一个实践活动,就让学生用不同方式〔用不同物体或数字卡片〕来表示数“3〞;在第17页通过富有趣味图画让学生理解关系符号“>〞、“<〞、“=〞两边数大小。类似这样实践活动,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与符号感。 2.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展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承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学习水平算法,以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如前面提及4+1=5算法中,用数组成来计算4+1=5,是较高水平算法,应积极引导学生将低水平点数方式上升到用数组成来计算方法上来。减法计算也是如此。 3.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拟、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 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1-5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4~1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操作活动,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过程,初步理解1~5各数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物体个数。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能按顺序用数描述物体个数并进展交流,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乐趣。 3、会用5以内数描述生活中物体个数,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有用数进展交流愿望。 4、结合教学进展学习方法教育,初步养成认真写数习惯。 教学重、难点:   经历1~5各数抽象过程,正确理解1~5各数含义,初步建立数感。 第二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比拟方法,并能够进展正确熟练地比拟。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方法进展比拟。 第三课时:第几 教学内容:序数〔教科书P18主题图及“做一做〞第2题、P22练习二7、9题。〕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图中, 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与序数,理解几个与第几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次序,而几个那么表示事物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拟、推理、判断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与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方向决定次序。 第四课时:几与几 教学内容: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教科书P19-20主题图及“做一做〞、P22练习二8、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掌握4与5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思想。 2、培养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与与他人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4与5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第五课时: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加法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2、难点与关键:会用数组成来计算5以内加法。 第六课时:5以内加法 教学内容:5以内加法〔教科书P24主题图及“做一做〞、P27练习三1-4题〕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组成〞来计算5以内加法是最简便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经历加法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鼓励每个学生说出加法计算过程。 2、难点与关键:使学生会用数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加法。 第七课时:5以内减法 教学内容:5以内减法〔教科书P25-26主题图及“做一做〞、P27-28练习三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减法含义与算理 2、难点与关键:使学生会用数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减法。 第八课时:0认识与有关0加减法 教材内容:教科书第29页例题及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0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顺序。 2.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加、减法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发现简单规律能力。 4.培养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举一反三推理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0含义与有关0加减法算理。 八、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前已初步认识10以内各数,会数1至10以内物体数量,所以本单元学习对学生来说是相对简单地,但是,根据我们对孩子们学习前测了解到局部孩子在数数时是杂乱无章,这种数数习惯在数量少时弊端不明显,但当东西比拟多,比拟杂乱时,孩子们学会按照一定顺序去数数就很重要了,所以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孩子们学会按一定顺序数数,并且数与物要一一对应,培养良好数数习惯,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根底。 九、课程设计人员 第一课时负责:周柳婵、李浩球  第二课时负责:杨宝凤、陈 娟 第三课时负责:陈培开、周柳婵 第四课时负责:杨伦发、杨英兰 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