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央电大数学思想与方法任务12
资料仅供参考
古埃及数学最辉煌的成就能够说是( )的发现。
A. 进位制的创造
B. 四棱锥台体积公式
C. 圆面积公式
D. 球体积公式
满分:10 分
2.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几乎概括了古希腊当时所有理论的( ),成为近代西方数学的主要源泉。
A. 几何
B. 代数与数论
C. 数论及几何学
D. 几何与代数
满分:10 分
3. 金字塔的四面都正确地指向东南西北,在没有罗盘的四、五千年的古代,方位能如此精确,无疑是使用了( )的方法。
A. 几何测量
B. 代数计算
C. 占卜
D. 天文测量
满分:10 分
4. 《几何原本》中的素材并非是欧几里得所独创,大部分材料来自同她一起学习的( )。
A. 爱奥尼亚学派
B. 毕达哥拉斯学派
C. 亚历山大学派
D. 柏拉图学派
满分:10 分
5. 数学在中国萌芽以后,得到较快的发展,至少在( )已经形成了一些几何与数目概念。
A. 五千年前
B. 春秋战国时期
C. 六七千年前
D. 新石器时代
满分:10 分
6. 在丢番图时代(约250)以前的一切代数学都是用( )表示的,甚至在十五世纪以前,西欧的代数学几乎都是用( )表示。
A. 符号,符号
B. 文字,文字
C. 文字,符号
D. 符号,文字
满分:10 分
7. 古印度人对时间和空间的看法与现代天文学十分相像,她们认为一劫(“劫”指时间长度)的长度就是( ),这个数字和现代人们计算的宇宙年龄十分接近。
A. 100亿年
B. 10亿年
C. 1亿年
D. 1000亿年
满分:10 分
8.
巴比伦人是最早将数学应用于( )的。在现有的泥板中有复利问题及指数方程
A. 商业
B. 农业
C. 运输
D. 工程
满分:10 分
9. 《九章算术》成书于( ),它包括了算术、代数、几何的绝大部分初等数学知识。
A. 西汉末年
B. 汉朝
C. 战国时期
D. 商朝
满分:10 分
10.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想法,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应该是一种演绎体系的结构,知识都是从( )中演绎出的结论。
A. 最终原理
B. 一般原理
C. 自然命题
D. 初始原理
满分:10 分
窗体顶端
一、一窗体底端
分析:
1、本课的配题注重从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学生熟悉的事入手选题,有开放型题、变式题,有数学思想的渗透,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应该说配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起到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
2、本课的教学容量太大且选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也很难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容地、完整地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由于太多的题不会做,课堂的时间等于空耗。
3、由于时间紧,不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学生对于习题所传达的知识、方法很难理解透彻。因此常常出现习题做了很多,可是在遇见题还是有困难,习题的功能没有发挥。
修改:
1、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配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习题的难度再降低一些,使她们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最基本的实际问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删除(二)(四)两组题,使她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问题、去迎接挑战。
2、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能力强、弱搭配。在上述习题中选出部分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适合学生探究的习题,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使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对于“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同于一般例题内容的教学,而是应该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从教材设置的“数学活动”及“拓广探索”栏目下的习题等都设置了带有探究性的问题。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应注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启发诱导,设计必要的铺垫,适时地追问,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如何探究,而不要替代她们思考,不要过早给出答案,应鼓励探究多种不同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探究过程活跃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得到更大收获。因此教学中不能盲目地扩大习题量,而是要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数学活动和相互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