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色彩
爱什么颜色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读“蔚 战 疆 威”,会认读并正确书写“绿苗 梦 队 蓝 将 军 乘”等生字,学会新部首“戈”字旁。
2、理解并积累词语“蔚蓝 海疆 碧绿 禾苗 辽阔 威武 队旗 乘风破浪”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4、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5、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仿照本是编写一节诗。
二、 教学内容:
1、生字、词语。
2、全文及每一节的最后一句。
3、背诵全文。
三、教学策略:
总体策略:这首诗歌借颜色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胸怀。学习之前让学生思考自己喜欢的颜色及原因。在学习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懂的作者所喜爱的颜色,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远大的理想。
目标一、目标二策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己解决,教师重点强调:“乘”的写法(先上后下,先中间后两边混用)。“威”部首是戈”.
目标三策略:在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采取师范读、师生对读、引读、生自读、互读等形式,直至会背。
目标四策略: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并思考:(1)为什么说“我”的梦也是碧绿的?
(2)说“我”心也是火红的比喻什么?
(3)蔚蓝色的海军军装在文中象征了什么?
目标五策略:引导学生在充分想象、充分说的基础上去写,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加以点拨。
四、板书设计:
爱什么颜色
碧绿(爱家乡)
我爱 火红(爱生活)
蔚蓝(爱祖国)
第一单元:色彩
金色的草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部首“辛”字部, 能正确读写文中出现的新词,并体会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内容:
1、生字1组:蒲、哈、欠、楸、返、瓣
生字2组:窗、假、引、注、近、察、掌、黄。
新词: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合拢
2、课文1——5段及插图。
3、全篇课文。
三、教学策略:
整体思路:从交流蒲公英的资料入手,了解蒲公英的特点及生长情况。通过对题目质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抓住课后思考问题,“我”有了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品读,深入理解课文。
目标一策略:
1、指导读准字音。
攥:zuan声母是z , 蒲:pu 读第二声
书写注意
假: 亻 尸 叚
黄: 草字头下面的一横不能丢。
对比观察,区别同音字的用法。
察 --- 查 近--- 进 注--- 住
2、词语理解 :
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合拢、攥成”,“一本正经”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目标二策略:
1、通过谜语导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小降落伞,飘散到各处,身着小白衣,还有一条小绿裙。接着让学生观看插图,说说蒲公英的样子。然后对题目进行质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2、接着,让学生通过自读、讨论交流找出“我”有什么新发现?让学生明白,这个新发现起初是无意的,随着自己走进草地,仔细观察发现了颜色变化的原因。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通过自读、指名读反复品味,感受草地的神奇变化,感受孩子们对蒲公英由衷的喜爱之情。
3、在黑板上用图表示草地和蒲公英的变化
时间:早上——中午——傍晚——第二天
草地颜色:绿色——黄色——绿色——黄色
花的形状:合拢——张开——合拢——张开
从而引导学生明白:善于仔细观察,可以使自己有更多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目标三策略:
1、在掌握生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通顺,不添字不落字。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反复品读,读出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2、在熟读的基础上,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对照板书,达到熟读成诵。
四、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早晨 合拢 绿色
中午 张开 金色
傍晚 合拢 绿色
第二单元:声音
你一定会听见的
一、教学目标:
1、认字9个,写字8个,多音字“盛、似”,理解7个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用心去听,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
3、熟读1——6自然段,重点段3—4会背并仿写。
二、教学内容
1、认字:麻、卷、盛、够、梯、敲、杯、盘、妙。
写字:拨、泉、懂、熟、悉、似、闲、富。
复习多音字
shèng shì
盛 似
chéng sì
2、理解的词语:清脆 熟悉 逐渐 关闭 寂静 丰富 美妙
3、重点段:第八小节和最后一小节。
重点句:
(1)你很快懂得,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 从声音里,你逐渐熟悉了你身边的世界在声音中,你逐渐成长。
(2)但是,当你一天天长大,当你熟悉了许多声音后,不知不觉中,你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
三、 教学策略:
总体思路:课前课要求学生去聆听周围事物的声音,课上交流浅谈感受。课堂上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后,可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课文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过吗?为什么呢?在学生畅所欲言后全班继续讨论:这些声音我们应当都很熟悉,却没留下深刻印象,原因是“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不再用心听了,从而得出结论,只有用心去聆听身边的声音,才会发现世界的声音是丰富而美妙的,可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目标一策略:
1、板书引导认读,重点指导
拨 bō 拨动 拨电话
拔 bá 拔草 拔萝卜
shèng 盛开 丰盛
盛
chéng 盛饭 盛水
2、数笔画,分析字形
懂 忄 董 两部分 左右结构
熟 孰 上下结构
悉 釆 心
富 宀 富
3、注意:注意什么地方容易写错,怎样写才好看。
目标二策略:
1、认读词语
梳头 飘落 想象 拨水 窗沿 呼啸 田野
拂过 清脆 摇篮 熟悉 逐渐 兴趣 关闭
闲暇 微笑 丰富 美妙
2、选择词语写句子。
目标二和目标三策略:
1、引导学生提醒注意周围的声音,倾听风声、雨声、动物、吃饼干,筷子敲杯子、盘子、碗的声音
2、指导读通课文,了解基本内容,组织讨论
课文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到过吗?为什么?
3、板书出各部分主要内容,突出听世界的声音是多么丰富,多么美妙。
4、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5、重点段三、四,复习背诵
6、比赛背课文
7、引导仿写:
你总听过学生跑步吧?当一群小朋友排着整齐的队伍跑过操场……你总听过水开的声音吧?当水快开时在壶里响……
四、板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
用心听吧 别让耳朵关闭 声音丰富美妙
第二单元:声音
喜爱音乐的白鲸
一、教学目的:
1、认字13个,认识多音字“结”。写字8个。理解9个词语在课文中表达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自然段。
3、了解白鲸喜欢音乐的生活习性,产生喜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
1、13个会认的生字:鲸、顽、坚、政、府、援、指、优、雅、迹、召、结、区
2、多音字“结”。
3、8个会写的生字:召、唤、群、极、慌、挤、结、区
4、理解词语:
绝望、马上、纷纷、抢救、奇迹、欣赏、召唤、援助、成群结队
5、全篇课文以及第6自然段
三、教学策略:
总体思路:课文题目是《喜爱音乐的白鲸》,充满了神奇的色彩,难道白鲸也像人类一样喜爱音乐吗?从这个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理解白鲸是怎样遇险、脱险的。抓住“马上”“纷纷”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对动物的关爱。
目标一策略:
1、比较字形识记
援——暖 玩——顽 竖——坚
2、注意写法
区:最后一笔是竖折
群:尹 口 羊
慌:左右结构
亡:上边没有一点
3、多音字
结jiē(结实) jié(结构)
4、用近反义词理解词语:
近义词:
珍奇——珍贵 绝望——失望
援助——支援 欣赏——观赏
反义词:
坚硬——柔软 珍奇——普通 聪明——愚笨
目标二和目标三策略:
1.出示地图,找到北极,了解其特点,交流有关白鲸的图片和资料。
2、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划分出三个层次。
3、读第二部分,模仿白鲸动作,体会白鲸心情,理解“绝望”。
4、抓住关键词探究白鲸得救的经过。
猎人——马上——报信
人们——纷纷——抢救
政府——————援助
船员—————想办法
5、抓住第六段中的关键句理解什么是“奇迹”。
6、指导学生欣赏《蓝色的多瑙河》乐曲,想象当时的情景,如果你是白鲸会怎么想。
7、为什么船员想出这个办法?(知道只有了解动物才能保护动物。)
8、想一想:为什么白鲸得救是一个奇迹?围绕这个问题组织交流。
9、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6、7段,体会白鲸得救时人们的心情。
10、拓展,介绍其他喜爱音乐的动物和植物,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冰层堵路 白鲸遇险
喜爱音乐的白鲸﹛ 发现及时 凿冰抢救 ﹜奇迹
音乐引航 白鲸得救
第二单元:声音
寓言二则
一、教学目标:
1、认字6个,写字8个,理解词语8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4、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学习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
1、一类字:数 齐 编 排 演 鼓 承 改
多音字:数shǔ (数一数) shù(数学)
挨āi(紧挨) ái(挨打)
二类字:寓 盗 奏 腔 挨 溜
词语: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装腔作势 掩住
排场 待遇 演奏 继承
2、两则寓言的全文。
3、课下搜集相关事例。
三、教学策略
总体思路:让学生交流课内外积累的寓言故事,进而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再通过题目质疑,引起学生阅读的欲望,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从而理解寓意。
目标一策略:
1、结合学生的自己的实际,可采用换偏旁,比较形近字等方法识记生字,重点指导“承”的笔顺。
2、词语的理解可以通过做动作,联系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理解。
近义词: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发觉——觉察
掩住——捂住
反义词:
喜欢——讨厌 继承——放弃
目标二策略:
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小组内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目标三策略:
1、抓住故事中描写人物的做法的语句,反复朗读。
2、让学生讨论自己对盗铃人或南郭先生的看法,从而理解寓意。
目标策略:
让学生交流生活中遇到的盗铃人或南郭先生。
四、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自欺 欺人 要有真才实学
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
国徽
一、教学目标:
1、认字4个,写字7个。
2、学习词语6个,理解词义。
3、认识国徽,朗读课文并背诵。
4、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增光添彩。
二、教学内容:
1、币 污 警 温暖 摔 叔 帽 辽阔
2、闪烁 辽阔 照耀
3、课文全文及插图
三、教学策略:
整体思路:这是一首儿童诗,以看硬币为突破点,硬币的国徽图案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目标一和目标二策略:
1、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生字词语的教学在文中整体练读,在读中认识,结合自己的识字经验和方法记忆字形。
暖:日字旁,太阳照着很温暖。
叔:左上方容易多写一小竖。
帽:右上方是扁曰。
微——徽 比较记忆
照耀——照射 比较理解
目标三策略:
1、通过看课文插图以及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过国徽,认识国徽,知道它代表的意义。
2、(1)通过预习,学生读通读顺诗歌。
(2)在读通顺的基础上,知道这三个小节写了擦净硬币上的污泥和第三小节走过天安门,仰望国徽的场景,启发学生边读边想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目标四策略:
在认识国徽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知道国徽代表着祖国。
“为祖国增光添彩”就是为国争光的意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怎样做是为国争光。
四、板书设计:
国徽
擦污泥 喜爱
扶弟弟 增光
和祖国一同成长
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
回自己的祖国去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4个多音字。能正确读写文中重点词语,体会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华罗庚的爱国思想。
3、学习人物对话,注意冒号、引号的用法。
4、积累背诵13、14节及爱国名言。
二、教学内容
1、会认字|:|致、华、罗、斩、冲、钉截、授、博、遗、憾。
会写字:纸、盼、迎、呢、借、握、令。
四个多音字:
华huá( )huà ( ) 冲chōng( )chōng
钉( )dīng( )dìng 尽jǐn( )jìn
正确读写的词语:优雅别致、疾步、斩钉截铁、
原封不动、学识渊博、敬佩、贫穷落后、遗憾
2、课文内容及华罗庚的资料介绍
3、人物对话的句子:
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会自己的祖国去!”
4、爱国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爱国高于一切。
13、14自然段。
三、教学策略:
总体思路:从交流资料入手,了解华罗庚的情况,中国成立的意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体会思想感情,学习华罗庚的伟大人格—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目标一策略:
生字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给生字组词,在文中画词,熟读会认,在课堂上交流指导,强化记忆,并进行检测.
目标二策略:
介绍资料,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句子词语段落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华罗庚的爱国思想。
目标三策略:
结合语文天地的抄一抄句子,分析句子中冒号引号用法,然后练习写对话。
目标四策略:
结合语文天地的读一读,背一背,和收集的爱国名言,简单理解意思然后背诵。
四、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得知消息 决定回国
拒绝挽留 回国尽力
迎着春风 登上轮船
学有所成 报效祖国
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两个多音字,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意大利少年的爱国精神。
3、练习续写。
4、拓展阅读《爱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
1、会写的八个生字:班、航、怪、帘、谈、糟 糕 另
会认的12个字:骂、亚、欺、铺、恶、侮
辱、 劈、怨、差、负、逼
多音字:恶wù() è( )差chà( )chāi( )
理解词语:虐待、衣衫褴褛、遭遇、抱怨、糟糕、
肮脏、劈头盖脸、大义凛然、侮辱
2、课文内容,重点段5—10自然段。
3、课外读本《爱的教育》。
4、续写范例。
三、教学策略:
总体策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段落5—10小节进行品读,体会意大利少年把祖国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爱国精神。
目标一策略:
本课生字较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认字、查字典、组词,在自学的基础上指导,练写,重视练习后的检测。结合语文天地的金钥匙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目标二策略:
多种形式练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学习5—10自然段,画出少年“金钱”“扔钱”的句子,思考:少年需要钱,为什么还要扔钱?结合插图内容体会少年大义凛然的行为,分角色朗读,体会少年的爱国精神。
目标三策略: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故事的结局,船上的人们会怎样做,怎样说。老师可读范例。
目标四策略:
讲《爱的教育》这本书上的故事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利用阅读课进行读书交流,激发同学们读书的兴趣。
三、板书设计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捡硬币(需要钱)
扔硬币(为为维护祖国的尊严)
第四单元 :塞北江南
葡萄沟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两个多音字,理解6个词语意思。
2、学习本课精当的比喻句,例: “茂密的枝叶向西面八方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3、练习概括本文主要段落的意思。
4、仿照第一自然段,练习写文章的开头。
5、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背诵1 、2节。
6、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葡萄沟真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激发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
1、12个会认的字:葡萄、梨、茂、搭、棚、壁、
孔、分、产、份、暗
8个会写的字:沟、产、份、季、暗、够、制、架
多音字:分fēn( )fèn( )盛chéng( ) shèng( )
重点词语:盛产、成熟、茂密、好客、五光十色、晾房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3、课文第一节。
4、课文1-4节,课后思考题,拓展的新疆民谣。
三、教学策略:
总体思路:从题目入手,利用谜语激趣导入,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中心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在根据课后思考题找一找,从哪些地方看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目标一策略:
本课生字较多分批处理,先在文中画出生词整体识记,然后按照认-想-记-用的方法学习,重交流检测指导,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目标二策略:
1、练习词语搭配,( )的枝叶
2、熟读句子,体会比喻句描绘的景象。抓住比喻词“像”。
3、延伸,说说:茂密的枝叶还像( )。
目标三策略:
1、教师出示段意,学生指出相应的段落。
2、用简单的词语形容葡萄沟,葡萄、葡萄干。
目标四策略:
分析第一节写法,采用排比对比的形式练习写:自己喜爱的玩具、一张照片、南阳的特产等。
目标五和目标六策略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2、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老师范读感受葡萄沟之美。
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4、结合课后作业学习课文;
A、学习第一节通过多种形式读,了解葡萄沟按时间顺序写“盛产水果”这一特点。
B、品读第二节,感受葡萄长势茂盛,葡萄又大又多又美,葡萄沟的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这里景美人更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这里的热爱之情。
C、根据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学习第三节:
问题一晾房什么样子?为什么这样修?
问题二: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有什么特点?
问题三;假如你是推销员你怎样向顾客推销葡萄干?
5、拓展:
你知道新疆还有那些特产?学习新疆民谣。
家乡南阳有哪些特产?
四、板书设计:
葡萄沟
盛产水果
葡萄大、多、美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人民热情好客
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第四单元 :塞北江南
小镇的早晨
一、教学目标
1、认字10个,写字9个,学习新部首“四”字头,多音字“着”,词语8个。
2、理解重点句子,背诵2、3、4段。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小镇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4、练习找段落中心句,体会先总后分,由分而总的描写顺序。
二、教学内容
1、识字:置、蔬、捕、介.绍、碌、移、着、盈、绸。
写字:镇、满、桥、洞、摆、拔、油、珠、丝。
注意读音生字:蚕、茧、撸、鳞、拱、漾、淳、缫
词语:安静、热情、遥遥相对、荡漾、热闹、仿佛、
目不暇接、忙碌。
四(四字头)置、罪、罚。
zhe
着 zhao
zhuo
zhao
2、重点句子:
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
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
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3、重点段落:2.3.4段
三、教学策略:
总体思路:以读促思,整体入手,以课后思考题“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体会小镇的特点。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总分写法
目标一策略:
1、采取多种方法识字,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忙碌的“碌” 轻盈的“盈” 置身、介绍、移动、丝绸可以整体识记,橹、鳞、拱、漾、莹、淳、缫。
2、交流认读
3、查词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遥遥相对:远远地对着,本课指两座拱形的石桥相距很远。(看插图理解)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本课指沿街摆的各种蔬菜、水果和特产多,看不过来。
步态轻盈:脚步轻快的样子。本课指去工厂上班的农村姑娘走路脚步轻快的样子。
目标二和目标三策略:
1.教师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把握小镇的特点。在初读课文后,可提问:小镇的早晨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课文是怎样写的,然后画出能概括特点的三个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描写的情景,讨论2—4自然段适合用什么样的语调读,根据理解练习读书,交流,评价。
3、把重点句子板书出来,练习背诵。
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霞光下,河面,河水,小船,石桥。
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小镇的早晨是忙碌的。
目标四策略:
1、读最后一段,感受小镇的美,具体美在哪里,总写,分别美在2、3、4段。
2、以第2段为例,先说为中心句。
第2段共7句话
2—5静
6—7动,以声衬静
3、练习写一段话《校园的早晨》
四、板书设计
小镇的早晨
安静 热闹 忙碌
第五单元 :我们和我
儿童和平条约
一、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4个,会写8个生字。练习独立识字。理解词语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儿童们的美好心愿。
3、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们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4、结合“金钥匙”学习阅读注释。
二、教学内容
1、生字:享 给 探 惧 童 饥 饿 予 食 净 幻
词语:宣告 仇恨 给予 无家可归 悲伤 洁净。
2、诗歌共18行,前两行是中心句。第3到6行表达对战争的憎恶,7到13行表达和平的理想。最后5行呼吁成年人和我们一起努力。
3、课文插图。
4、课下注释。
三、教学策略:
整体策略:以现在世界上具体战争实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和平的向往,进而反复诵读诗歌体会强烈的感情。
目标一策略:
1、可采用多种识字游戏,集体检查字音。
2、为了有助于记忆理解词语,课一做下面的练习: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悲伤—( ) 恐惧—( ) 探索—( )
永久—( ) 洁净—( ) 保护—( )
3、分组合作学习生字。
目标二和目标三策略:
1、可以采取多种读书方式,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以及良好的读和听的习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对条约缺乏了解,甚至有些学生从没有听说过这方面的内容,但是所有的儿童都渴望和平、向往和平,期望全世界永远消灭战争。老师可以介绍有关伊拉克战争、美国“911”事件,有关世界儿童和平条约的资料。
3、课文生词较多,可以在小组中通过好学生带读,先把整句整句都顺,然后再全篇通读。
4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大胆回答,可以说一说自己从电视中、报纸上、收音机里……看到、听到的存在战争、饥饿的地方,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希望。
目标四策略:
1、结合“金钥匙”学习读课文的注释。
2、请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儿童和平条约》。为了加强课内外联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儿童和平条约
我们的愿望——没有战争、破坏、仇恨
我们要做的——共享大自然的恩惠
我们的希望——共创美好的生活
第五单元 :我们和我
说声“对不起”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4个。写字11个。理解词语:奇怪 原谅 任何 鼓足勇气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学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
1、认字:挨 超 陆 铅 措 窘 陈 眶
彼 歉 秒 凑 谅 束
写字:铅、措、陈、支、吾、任、秒、谅、犹、豫、束
词语:挨打 超越 大陆 铅笔 不知所措 窘迫 陈列 眼眶 彼此 道歉 一分一秒 凑到 原谅 结束 支支吾吾
多音字 :挨 转
2、 课文共9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自己的一个特点:向别人承认错误比挨二十大板还难受。“但那一次,我超越了自己”这一句承上启下,引出了下面的故事。第2-8自然段是文章的主干部分,我不小心划破陆叶的下巴,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我终于超越了自己勇敢的向陆叶说了对不起。课文重点抓住了小作者在整个事件中的神态和心理描写,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策略:
总体思路: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课文讲述了“我”不小心,---——————,老师让我——————,可我————,最后————。通过这样一个主要内容的提示,来帮助学生来了解课文,抓住文章的主干;同时也逐步渗透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目标一策略:
1、识字量大,主要是在文中认字,先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挨 超 陆 铅 措 窘 陈 眶 彼 歉 秒 凑 谅 束。 2、接着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挨打 超越 大陆 铅笔 不知所措 窘迫 陈列 眼眶 彼此 道歉 一分一秒 凑到 原谅 结束 支支吾吾
3、提出还不懂的词语,大家解决。
目标二策略:
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文明用语,并说说这些文明语言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也可以播放有关文明礼貌方面的录像,创设一种情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为学习课文时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作好铺垫。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密切相关,在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让学生抓住小作者的神态及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的心情。也可以抓住小作者的表现,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怎样?组织讨论:由开始“我”说不出口,到后来我大声说对不起,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通过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课文,特别是第四段课文神态和心理描写刻画得细致入微,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自由选择朗读,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也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朗读比赛的氛围,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感悟。
目标三策略: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句子练习,怎样使句子变得生动具体。本课的心理描写很有代表性,可以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板书设计
说声“对不起“
紧张、害怕,鼓起勇气、超越自我
第六单元:鸟儿
翠 鸟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尽、背、还”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通过朗读体会“愿望”、“失望”、“希望”这三个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翠鸟与外形的段落。
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和行动十分敏捷的特点,培养喜爱鸟类、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3、学习第一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会认7个生字:衫、泛、尽、脱、锐、饲、逮
会写的7个生字:灵、嘴、贴、视、微、露、晃、
多音字:尽、背、还
正确读写的词:鲜艳、小巧玲珑、注视、机灵、
逃脱、锐利、荡漾、摇晃、 饲养、愿望
2、课文1-4自然段,重点第一自然段。
3、第一自然段教学。
三、教学策略:
总体思路: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翠鸟的外形、生活习性(初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翠鸟目光的锐利、捕鱼的敏捷、进而培养喜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目标一策略:
课前指导预习,给生字组词,画出文中生词,课堂上交流,强调后总结。“愿望、失望、希望”的用法,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结合语文天地比一比。
目标二策略:
课前预习至少读三遍,家长督促、指导朗读,进行指名读,小组检查轮流读等形式来完成。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段。体会翠鸟目光的锐利,捕鱼的敏捷。
“疾飞、才见、一眨眼、轻轻地”突出了翠鸟飞的轻而快,“一动不动、注视、”写出了翠鸟的专心和机警。“只悄悄地、难以逃脱、蹬开、叼起、贴着”这些准确生动的词句贴切地描绘翠鸟捉鱼迅速、敏捷的特点。
这些重点段落反复朗读,读好翠鸟捕鱼的一连串动作。
目标三策略:
要让学生懂得总分关系的句式。一人读概括句,其他同学读具体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觉出这这种说明顺序。还可以让学生先自读,看每一句话都写了什么内容,句与句之间怎样的关系,从而体会出总分关系句式的特点。然后创设情境,读写结合,学会使用这种描写方法。
四、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 小巧玲珑
翠鸟 捕鱼:目光敏锐 动作敏捷
住处:陡峭的石壁上
第六单元:鸟儿
一只小鸟
一、教学目标:
1、认字8个,写字8个,掌握4个多音字,能正确理解文中7个词语。
2、给课文分段,并练习概括段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美读1、2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应该保护它们,同时也感受亲情的伟大。
5、试着续写一段话。
二、教学内容:
1、会认的8个字:灿、烂、倾、弹、斜、衔、血、跌
会写的8个字:探、抖、含、般、翻、跌、滴、仰、
4个多音字:都、便、血、弹
正确理解的7个词语:新意、倾听、消失、柔美、景致、
灿烂、仰望
2、整篇课文内容1-8段。
三、教学策略:
总体思路:“课文中写了一只怎样的小鸟?”从这个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应该保护它们,同时也感受亲情的伟大。
目标一策略:
1、指导预习生字、生词、课堂上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2、强调4个多音字的正确读音,练习组词造句。
3、读词,联系上下文交流对词义的理解,品读课文过程中不断强化理解。
目标二策略:
1、课前预习读熟,分段朗读,思考每段讲了什么意思。
2、尝试给课文分段。
3、概括段意,说明理由。第1、2自然段一起概括,第3~7自然段一起概括。
4、练习概括全文: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目标三和四策略:
1、围绕问题“课文写了一只怎样的小鸟?”进行探究。
(1)这是一只幼小的鸟。从“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远飞,每天只能在巢里啁啾着”看出来。还可以用“……不能……只能……”进行句式练习。
(2)一只受到父母保护的小鸟:“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可以创设情境,小鸟和两只老鸟说着话,他们会说什么话呢?让学生表演小鸟快乐的样子。
(3)一只热爱生活、快乐的小鸟“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通过体会重点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