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五节 句型系统,变换分析法,讲授要点,1.,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回顾,2.,变换分析法的定义及发展,3.,“,变换,”,的理据,4.,“,变换,”,的方法,5.,“,变换,”,的原则,6.,实例分析,挨刀的是他父亲,牛不吃了,资料室的书,大熊猫的头,开刀的是他父亲,鸡不吃了,鲁迅的书,大熊猫的杯子,他不吃饭,县里来了一位外科大夫。,A,从县里来了一位外科大夫。,B,有一位外科大夫到县里来了。,C,一、什么是变换分析法?,变换分析法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把一种结构的短语或句子变为另一种结构的,分析方法。,“,变换,”,也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两种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B,组,他偷了,一份情报,给,敌人,。,他要了,一些白药,给,小王,。,他刻了,一个图章,给,小王,。,他画了,一副山水画,给,小张,。,AA,组,他送给,小王,一本词典,。,他卖给,小李,一件衣服,。,他还给,小张,一万元,。,他交给,学校,五千元,。,BB,组,*他偷给,敌人,一份情报,。,*他要给,小王,一些白药,。,*他刻给,小王,一个图章,。,*他画给,小王,一副山水画,。,A,组,他送了,一本词典,给,小王,。,他卖了,一件衣服,给,小李,。,他还了,一万元,给,小张,。,他交了,五千元,给,学校,。,NP1+VP+,NP2,+,给,+,NP3,“把一个语法形式改换为另一个语法形式而意义不变。”,“,变换,”,(,transformation,)在 1896年的,纳氏英文语法,中首次出现,二、变换分析法的发展,“两个有着相同的个别同现集合的形类相同的不同结构之间的形式联系。,”,哈里斯(,Z.S.Harris,)的,“,变换,”,从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到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的“转换”,乔姆斯基(,Noam Chomsky,1928-,),方经民,2000,汉语语法的变换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朱德熙的,论句法结构(中国语文1962年,-,月号)指出的“变换形式相同,则结构相同”,即对变换方法的系统运用。,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是我国第一部有意识地用变换进行分析的著作。,(一)变换分析法的客观依据,三、变换分析法的理据,1语言中存在同义句式,a,弟弟打破了我的玻璃杯。,b,弟弟把我的玻璃杯打破了。,c,我的玻璃杯被弟弟打破了。,d,我的玻璃杯给弟弟打破了。,e,我的玻璃杯弟弟打破了。,如:弟弟打破了我的玻璃杯。,反对的是他受事。,反对的是他施事。,2.语言中存在着同形格式,VP+,去,.具体的句子存在于特定句式系统,句式变换指的是变换矩阵,而不是具体句子的变化,模型矩阵变换式矩阵,set(A)=set(B),S1 =S1,S2 =S2,S3 =S3,原式,=,变换式,1,NPL,+VP+NP ,NPL,理解为,起点,2,NPL,+VP+NP ,NPL,理解为,到达点,3,从,+,NPL,+VP+NP,4,有,+,NP+VP+,到,+,NPL,如下面四种结构形式,NPL,+VP+,NP,=,从,+,NPL,+VP+,NP,1 =3,前面,走来,一个,老太太,=从,前面,走来,一个,老太太,草丛里跳出一只蛐蛐儿 =从草丛里跳出一只蛐蛐儿,水底下蹿出一条小白鱼 =从水底下蹿出一条小白鱼,窗户口探出一个小脑袋 =从窗户口探出一个小脑袋,=,NPL,+VP+,NP,=,有+,NP,+VP+,到+,NPL,2 =4,本学院,调来了一位,女教师,=有一位,女教师,调到,本学院,屋里飞来几只苍蝇 =有几只苍蝇飞到屋里,小张那里送去了两袋面粉=有两袋面粉送到小张那里,他们家来了一位首长 =有一位首长来到他们家,=,四、变换的手段,常见的变换手段有,移位、添加、替换、删除和分合,等。,1、移位:,三个人吃一锅饭,一锅饭吃三个人,十个人打一场篮球,*一场篮球打十个人,2、添加:,写信,写(一封)信,娶妻,*,娶一位妻,(子),3、替换:,他说汉语说得好,他的汉语说得好,他看比赛看得投入,?,他的比赛看得投入,4、删除:,他写的信,他写信,她喜欢的东西,?,他喜欢东西,5、分合:,我和小张是湖北人,我是湖北人,小张是湖北人,我和他是夫妻,我是夫妻,她是夫妻。,(一)平行性原则,五、变换分析法的基本原则,A B,黑板上写着字=字写在黑板上,手绢上绣着花=花绣在手绢上,桌子上放着书=书放在桌子上,NPLV,着,NP,NPV,在,NPL,平行性原则具体准则如下:,(1)变换前,同组句子在形式上和高层次语义关系一致。,(2)变换后,同组句子在形式上和高层次语义关系上一致。,(3)变换前后,两侧句子在高层次语义关系上差别一致。,。,(4)变换前后,两侧的句子在低层次语义关系上一致。,只有遵守平行性原则的变换才是正确的变换。,如:,(,1,)病人在床上躺着=病人躺在床上,(,2,)衣服在外头晾着=衣服晾在外头,(,3,)画儿在墙上挂着=画儿挂在墙上,(,4,)水在沟里流着 =水流在沟里,例(,4,)与前,3,个变换在高层次语义不同,不是同一个变换。,平行性原则可以鉴定不同的句法结构,(,1,)在黑板上写字,(,2,)在池子里养鱼,(,3,)在食堂里吃饭,(,4,)在汽车上看书,(,1,)在黑板上写字=把在写在黑板上,(,2,)在池子里养鱼=把鱼养在池子里,(,3,)在食堂里吃饭=把饭吃在食堂里,(,4,)在汽车上看书=把书看在汽车上,(二)约束性原则,变换会受到,句法,、,语义,、,语用,和,音节,的限制。,(,1,)拿了那本书 =把那本书拿来了,(,2,)拿来了一本书=*把一本书拿来了,(,3,)走来了一个人=*一个人走来了,(,4,)他把文章改好了=他改好了文章,(,5,)他累弯了腰=*他累弯曲了腰,(,6,)小红哭哑了嗓子=*小红哭嘶哑了嗓子,(,7,)张三打碎了杯子=*张三打粉碎了杯子,(一),给句法结构定性,六、变换分析法的作用,现代汉语中的“,v+,数量”结构有如下三种:,A B C,买一本 洗一次 看一天,吃一碗 敲一下 干一年,写一篇 说一遍 站一小时,买一本=买了/过一本,吃一碗=吃了/过一碗,写一篇=写了/过一篇,洗一次=洗了/过一次,敲一下=敲了/过一下,说一遍=说了/过一遍,看一天=看了/过一天,干一年=干了/过一年,站一小时=站了/过一小时,买一本=一本也没有买,吃一碗=一碗也没有吃,写一篇=一篇也没有写,洗一次=一次也没有洗,敲一下=一下也没有敲,说一遍=一遍也没有说,看一天=一天也没有看,干一年=一年也没有干,站一小时=一小时也没有干,例(1)表示存在,表静态,(,A),义;,例(2)表示活动,表动态,(,B),义。,两句的差异由句法结构内部实词与实词之间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造成的。,例(1)里作为,NPL,的“戏台上”是指明,NP“,鲜花”存在的,处所;,例(2)里作为,NPL,的“戏台上”是指明“,VNP”“,演着,京戏”这一活动进行的场所。,台上坐着主席团,现代汉语句子的主语有两个典型特性:,一是可以用“是不是”提问;一是可以出现在连词之前。,小王吃着苹果=小王是不是吃着苹果,台上坐着主席团=台上是不是坐着主席团,小王吃着苹果=小王如果吃着苹果,,台上坐着主席团=台上如果坐着主席团,,例如:山上架着炮,(二)更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山上正在架炮(动态),()山上有炮(静态),这两个句子对应着下面两个格式,(1)戏台上放着鲜花。,(2)戏台上演着京戏。,假设表示(,A,),义的,“,NPL,V,着,NP”,为,A,式;,表示(,B),义的“,NPLV,着,NP”,为,B,式。,A,式可以跟“,NPV,在,NPL”,句式(假设为,C,式)相联系,即,A,式可以变换为,C,式。,NPLV,着,NP=NPV,在,NPL,A,=,C,黑板上写着字 =字写在黑板上,大门上贴着对联 =对联贴在大门上,墙上挂着画 =画挂在墙上,左胸上别着校徽 =校徽别在左胸上,门口站着人 =人站在门口,床上躺着病人 =病人躺在床上,戏台上放着鲜花 =鲜花放在戏台上,山上架着炮 =炮架在山上,B,式跟“,NPL,正在,VNP”,D,式发生联系,可,以变换为,D,式。,NPLV,着,NP=NPL,正在,VNP,B,=,D,戏台上演着京戏=戏台上正在演京戏,门外敲着锣鼓 =门外正在敲锣鼓,外面下着大雨 =外面正在下大雨,大厅里跳着舞 =大厅里正在跳舞,教室里上着课 =教室里正在上课,炉子上熬着粥 =炉子上正在熬粥,山上架着炮 =山上正在架着炮,(1)我和王老师是教员。,(2)我和王老师是同乡。,(三)变换分析有助于将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抽象形式:,NP1+,和+,NP2+,是+,NP3”,,内部构造层次和结构关系也相同。,从变换的角度看,二者是不同的。,假设例(1)的“,NP1+,和+,NP2+,是+,NP3”,为,A,式;例(,2,)的“,NP1+,和+,NP2+,是+,NP3”,为,B,式。,NP1+,和+,NP2+,是+,NP3=NP1+,是+,NP3,NP2+,是+,NP,A,=,C,我和王老师是教员 =我是教员,王老师是教员,张三和李四是上海人=张三是上海人,李四是上海人,大葱和生姜是调料 =大葱是调料,生姜是调料,约翰和贝利是英国人=约翰是英国人,贝利是英国人,纸张和笔砚是文具 =纸张是文具,笔砚是文具,NP1+,和+,NP2+,是+,NP3=*NP1+,是+,NP3,NP2+,是+,NP3,B =C,我和王老师是同乡,=,*我是同乡,王老师是同乡,小红和小玲是亲姐妹,=,*小红是亲姐妹,小玲是亲姐妹,李瑞和杨民是夫妻,=,*李瑞是夫妻,杨民是夫妻,老王和老萧是老战友,=,*老王是老战友,老萧是老战友,“,NP1+,和+,NP2”,如果在“是”字句中作主语,有时以表示,两种语法意义:,一种是表示“加而不合”的关系,如例(1),一种是表示“加而且合”的关系,如例(2),凡属于亲属或师友称谓的集合名词,“,NP1+,和+,NP2”,表示,“加而且合”的关系;,属于一般非集合名词,则“,NP1+,和+,NP2”,表示“加而不,合”的关系。,从句子成分分析法到层次分析法,从层次分析法到,变换分析法,这不是简单的代替,而是发展,是研究的,深化。,因此,决不能认为有了变换分析法就可以抛弃或废除,句子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很好,但也不要认为这是万能的分析,法,不要认为它能解决一切语法问题。,变换分法能够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解释造成歧义,的原因。随着语法研究的深入与发展,还将会不断创建,新的分析手段。,如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分析方法。,八、实例操作,用变换分析法分化下面的歧义句,连我也不认识了。,他在桌子上写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