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的目的是:获得 的数据,作出 的判断。
2、长度的测量工具叫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 、 、
3、刻度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叫 。叙述分度值是要有 和 。
4、使用刻度尺测量前要三看:一看 ;二看 ;三看 。
5、刻度尺按照厚薄不同可分为 刻度尺和 刻度尺。
6、刻度尺按照分度值不同可分为 刻度尺、 刻度尺、 刻度尺和 刻度尺。
7、记录的长度测量结果必须要有 和 。
8、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必须注意:(1)刻度尺要及被测物体 或者 ;
(2)要用 刻度线或 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前边缘;(3)刻度必须要
物体。(4)记录数据时,必须记录到分度值的 位。(5)读数时,视线要及刻度尺 。
9、长度的单位从大到小有: 、 、 、 、 、
、 等。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 。
10、判断记录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就看倒数第 位的 和分度值的 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是 的,如果不一致是 的。
11、在我们记录的正确长度测量结果中,所有各位都是 数字, 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除最末一位外的其他各位数字都是 数字。
12、误差是 及 的差异。
13、 人,用 工具,使用 方法都会有误差。
14、误差是 避免的。但误差可以 。
15、误差的产生及测量的 有关,及测量的 有关。
16、由于测量方法 而产生的叫错误。测量错误 避免。
17、 改正了错误的测量方法只能避免 ,不能避免 ,也不能减小 。
18、长度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及 有关;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及 有关。
19、分度值越小,长度测量越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多少,测量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就是 。
20、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 ;(2) ;
(3) 。
21、用同一把刻度尺多次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记录的测量结果除了要记录到分度值的 外,还必须满足除 位可以不同,其余各位必须 。
2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只能用 的测量结果来求平均值,错误的测量结果 用来求平均值。
24、求平均值时,应当用 法保留小数位数和原小数位数 。
25、时间用 来测量。古代测量时间用 和 。
26、时间的国际单位有: 、 、 。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 。
27、1h= min= s。1min= s。
28、要会读停表。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1、一个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 ,叫机械运动。或者说物体间的 叫机械运动。
2、位置改变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1)方位不变,距离 ;(2)距离不变,方位 ;(3)距离和方位都 。
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为比较对象的物体叫 。一个物体被选作为参照物后,不管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 的。
4、我们可以选择 物体作为参照物,但原则上不选择 。
5、如果选择不同物体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相同。(选填:一定、不一定、一定不)
6、物体是做机械运动、还是静止都必须相对于 来说,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 的,具有 性。
7、两个物体沿同一方向运动,如果两个物体速度相同,以其中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那么另一个物体是 的。如果两个物体速度不相同,以速度小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那么速度大的物体向 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那么速度小的物体向 运动(选填:原方向、反方向)。
8、甲、乙、丙三台都在下降的电台梯,甲电梯上的人看到乙电梯在上升,乙电梯上的人看到丙电梯在上升。那么,丙电梯上的人看到甲电梯在 ;下降最快的是 电梯;下降最慢的是 电梯。
9、一列火车向正南方向以10m/s的速度运动,铁路边的人看到火车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那么,这时正在吹 风,风速为 m/s。
10、湖边的人家正在做午饭,湖边的人看到炊烟向东边飘去,湖中的甲船上的红旗向西飘动,乙船上的红旗向东飘动。那么,甲船 向东行驶;乙船 向西行驶。(选填:一定、不一定、一定不)
11、同步地球卫星(通讯卫星),相对于 是静止,相对于 是运动的。
12、空中加油时,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是 的,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是 的。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1、物理上用 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2、观看比赛的观众,用运动员跑 的时间通过的 多少来判断运动员跑的快慢。
3、计时员用运动员跑 路程所用的 长短来判断运动员跑的快慢。
4、物体通过 及 的比值叫速度。速度大小等于 时间通过 的多少。速度用字母 表示。
5、速度的计算式为:V= 。V是 ,S是 ,t是 。
6、速度的国际主单位是 。国际常用单位是 ,它也是 上常用的速度单位。
7、1m/s= km/h,1km/h= m/s,60m/min= m/s。
8、运动按照通过的路径来分可分为: 运动和 运动。
9、直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发生改变来分可分为: 运动和 运动。
10、做 运动的物体,如果 时间内通过路程 (或者说:速度大小 )(或者说运动快慢 ),叫匀速直线运动。
11、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1) ;(2) 。
12、一列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运动,第一小时行驶100km,第二小时行驶100km,第三小时行驶100km,以后每小时都行驶100km。那么火车 做匀速直线运动。(选填:一定、不一定、一定不)
13、做 运动的物体,如果 时间内通过路程 (或者说:速度大小 )(或者说运动快慢 ),叫变速直线运动。
14、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1) ;(2) 。
15、速度——时间图象,是以时间为横轴,速度为纵轴。速度时间图象在时间轴上,表示物体 ;速度时间图象平行于时间轴,表示物体作 ;速度时间图象为斜直线或者曲线,表示物体作 。
16、速度时间图象及时间轴夹角的大小表示了物体速度 。夹角越大,表示速度变化越 。
17、路程——时间图象,是以时间为横轴,路程为纵轴。当路程时间图象在时间轴上或者平行于时间轴,表示物体 ;路程时间图象为斜直线表示物体作
;路程时间图象为曲线,表示物体作 。
18、路程时间图象及时间轴夹角的大小表示了物体速度 。夹角越大,表示速度越 。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快慢的。
2、平均速度是 及 的比值。
3、测量平均速度 直接测量,只 测量(选填:能、不能)。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V= 。
4、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出的物理量有 和 ,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5、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全程平均速度 。
9、前半时间平均速度V1、,后半时间平均速度V2,全程平均速度 。
10、 。(选填:>、<、=)
11、一个小球自由地从斜面顶端滚到底端,滚到斜面中点处速度V1,滚到滚完全程一半时间时的速度V2,那么V1 V2。(选填:>、<、=)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产生和的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2、振动的物体 在发声;发声的物体 在振动。(选填:一定、不一定)
3、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 能听到(选填:一定、不一定)。因此,我们 用我们是否听到了声音来判断物体是否在发声(选填:能、不能)。
4、声源是 能 的物体。
5、人的说话声,是由于人的 振动而产生的;蜜蜂从我们身边飞过时的“嗡翁”声,是蜜蜂 的振动而产生的;打鼓时的的鼓声是由于 的振动而产生的;蝉的鸣叫声是由于 的振动而产生的;吹笛子时笛声是由于笛子中 的震动而产生的;拉小提琴时,小提琴的声音是 的振动发出的。
6、我们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在金鱼缸边拍手,金鱼会受到惊吓,说明声音除了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外,还能在 中传播。地道战中的游击队员通过一根细铁丝就能听到另一个地道中游击队员的说话声,说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距离很近也不能直接对话,而要通过无线电通话,这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7、声音能在 、 和 中传播,不能在 中传播。所以声音的传播 介质。
8、放一个手机在密闭的玻璃球内,当我们给手机发信息时,我们 听到手机铃声, 看到指示灯的闪烁(选填:能、不能);当我们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球内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铃声会越来越 。而把空气抽完后,我们就 听到手机的铃声了,这是因为 。
9、声音是以 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所以声音又叫 。
10、声音的传播 时间,所以声音有 叫 。
11、声音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在 中传播速度最慢。古时候,远征的战士们晚上睡觉时,常常“枕戈待旦”就可以很快地发现敌人夜间偷袭,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 的原因。铁道游击队员常常用耳朵贴着铁轨听,敌人的火车还离得很远就知道了,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 的原因。夜间狗睡觉时,总是把一只耳朵贴着地面,来人离人家很远,人还没有感觉到,狗就会叫起来,也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 的原因。
12、有一根足够长的铁水管,一个人在铁水管的一端用铁锤敲击一下,另一个人在铁水管的另一端一耳贴着铁水管,一耳放在空气中。如果水管中无水,他会 次听到敲击声;如果水管中有水,他会 次听到敲击声。他听到的第一次敲击声是
由 传到人耳的,他听到的最后一次敲击声是由 传到人耳的。
13、声音的速度及介质的 、介质的 和介质的 有关。
14、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速度为 。
15、 物体能反射声音。被物体反射回来的声音叫 。
16、人要分辩出原声和回声,原声和回声必须相隔 及以上。人要分辩出自己说话声的原声和回声,人距反射物的距离必须在 及以上。
17、人耳主要由 、 、 、 和 组成。 18、耳廓的作用是 ;外耳道的作用是 ;鼓膜的作用是 ;听小骨的作用是 ;听觉神经的作用是 。
19、如果人听觉出现的问题是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引起的, 通过治疗恢复听力;如果人听觉出现的问题是由听觉神经引起的, 通过治疗恢复听力。(选填:能、不能)
20、人除了可以利用 来感知声音外,还可以利用 来感知声音,这就是 传导。
21、自己听到自己的说话声,和用录音机录下来后,放出来再听自己的声音,会觉得有很大的改变,这是因为自己听自己的说话声是利用 传给大脑的,而放录音听自己的说话声是利用 传给大脑的。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是 、 和 。
2、音调是指声音的 。音调只能说 或 ,不能说 或 、
或 。
3、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 的。频率高,物体振动得 。频率低,物体振动得 。
4、物体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用字母 表示。频率的国际主单位是 。常用单位还有 和 。
1KHz= Hz, 1MHz= KHz= Hz。
5、物体音调的高低及物体振动的 或者说及振动的 有关。物体振动得快,音调 ;物体振动频率低,音调 。
6、男低音歌唱家中的“低”是指 ;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是指 ;
音乐课上我们唱了一首F调的歌,“F”调是指 。
7、鼓、音叉的音调是 改变的(选填:能、不能)。重敲和轻敲只能改变鼓和音叉的 ,不能改变鼓、音叉的 。
8、人能感觉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Hz。
9、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 的声音。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的声音。
10、蝙蝠是利用 来觅食的,大象是利用 来交流的。蝴蝶从我们身边飞过,我们感觉不到,是因为蝴蝶飞行时发出的是 。
11、响度是指声音的 或者说 。响度一般说 或
。不说 。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 。
12、响度及物体振动的 有关。振幅大,响度 。
13、我们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及声源的 和我们离声源的 有关。
14、音色是指声音的 。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 。
15、我们检查:西瓜是否成熟、保温瓶是否破损、铁轨是否有问题、医生拍病人的肚子判断病情、声控门、声控取款机都是利用 来工作的。楼道里的声控灯是利用 来工作的。
16、在声波图象中,图象的上下高低表示了声音的 。图象的稀密程度表示了声音的 。图象的形状表示了声音的 。
17、乐器可分为 乐器、 乐器和 乐器。
18、打击乐器有 、 、 、 等。
19、管乐器有 、 、 、 等。管乐器是靠
振动发声。空气柱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20、弦乐器有 、 、 、 等。弦乐器是靠
振动发声。
21、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及弦的 、 、 、 有关。
22、弦乐器弦越紧,音调越 ;弦乐器弦越长,音调越 ;弦乐器弦越细,音调越 。
第三、四节 声的利用、噪音的危害和防止
1、声音可以传递 。
2、声音传递信息的事例有:(1)听到 ,知道下雨;(2)医生用 和 检查病情;(3)拍西瓜,判断是否 ;(4)敲击 ,判断铁轨有无事故隐患;(5)声控 、声控 ;(6)蝙蝠 ;(7)根据动物的异常反应判断 ;(8)听保温瓶的声音判断保温瓶的 ;(9)测量海水的 等等。
3、能发出次声波的有: 、 、 、 、 等等
4、回音的作用是:(1) ;(2) 。
5、表面 又 的物体反射声音的能力强,吸收声音的能力 。
6、表面 又 的物体反射声音的能力弱,吸收声音的能力 。
7、声音的强弱的单位是 ,表示字母为 。
8、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 dB;为了不影响工作、学习声音不得超过
dB;为了保证睡眠声音不得超过 dB。
9、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情,听诊器导管的作用是 。向远处喊话,把手做成喇叭状的作用是 。
10、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情,听诊器的导管 增大响度, 提高音调, 改变音色。(选填:能、不能)
11、声音还能够用来传递 。
12、用声音清洗钟表是因为声音能传递 ;用声音去结石是因为声音能传递 ;用声音清洗精密仪器是因为声音能传递 ;用声音切割金刚石等坚硬物体是因为声音能传递 。
13、根据蝙蝠觅食的原理,制成了一种测量距离的科学仪器叫 ,它
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因为地球和月球间有一段是 。 14、要减小噪音可以在 减小,可以在 减小,还可以在 减小。
15、从物理角度上讲, 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噪音。
16、从环保角度上讲,对我们 、 、 造成影响的声音或对我们要听的声音造成 的声音。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用 来表示。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
2、温度的测量工具是 。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 。
3、温度的单位是 ;用字母 表示。
4、人们规定 的温度为00C; 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为1000C。这样规定的温度为 温标(摄氏温度)。
5、 温度计可分为 温度计和 温度计(又叫 计)。
6、温度计的构造: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都有(1) ;(2) ;(3) ;(4) 。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在构造上的不同点是:常用温度计的玻璃管和玻璃泡是 连接的;而体温计的玻璃管和玻璃泡是靠 来连接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体温计 读数。
7、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必须注意:(1) 测量范围;(2)液泡要及被测物体 ;(3)要等到液柱 了才读数;(4)常用温度计 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体温计 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因为体温计的玻璃管和玻璃泡是靠
来连接的(前两空选填:能、不能)。(5)常用温度计用过后 甩,体温计用过后和用之前都 ,目的是利用 把管内的液体甩入泡内;(6)读数时视线要及被温度计相互 。
8、如果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没有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温度计的玻璃泡及容器壁、容器底接触,温度计离开了被测物体读数,没有等液柱稳定就读数,测量结果会偏 或偏 。如果外界高于被测物体的温度,测量结果会偏 ;如果外界低于被测物体的温度,测量结果会偏 。
9、如果体温计没有甩就进行下一次测量,测量方法 错误,测量结果 正确、 错误。(选填:一定、可能、一定不) 10、体温计没有甩就进行下一次测量,如果先测量的物体温度高,后测量的物体温度低,后测量的温度是 的;如果先测量的物体温度低,后测量的物体温度高,后测量的温度是 的。(选填:正确、错误)
11、体温计没有甩就进行下一次测量,测量的最后一个物体的温度等于 物体的温度。
12、温度计读数时,(1)先要保证温度计的液柱在 方;(2)温度计上的标数由下到上逐渐增大,读数为 ,温度计上的标数由下到上逐渐减小,读数为 ;(选填:正、负)(3)读数时,要由 数读到 数。(选填:大、小)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1、任何物质都有 、 和 等三种状态。
2、物质的三种状态中,最高状态是 ,最低状态是 。
3、凡是物质由低状态变为高状态都要 热,凡是物质由高状态变为低状态都要 热。(选填:吸、放)
4、物质由 态变为 态叫熔化。物质熔化时一定 热。因为熔化是由低状态变为高状态。夏天吃冰糕感觉凉快,是因为冰糕 要 的原因。
5、物质由 态变为 态叫凝固。物质凝固时一定 热。因为凝固是由高状态变为低状态。
6、物质根据熔化或凝固时温度是否发生改变,可分为 和 。
7、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不变的一类物质叫 。熔化时温度要升高、凝固时温度要降低的一类物质叫 。
8、晶体有:(1) ;(2) ;(3) ;(4) ;(5) ;(6) 。
9、非晶体有:(1) ;(2) ;(3) ;(4) ;(5) ;(6) 。
10、熔点是 熔化时的 。
11、 有熔点, 没有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 (选填:相同、不同)。
12、熔化图像是由 温到 温。晶体的熔化图像有一段及时间轴相互 ,这一段所对应的温度就是 ;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平行于时间轴的那一段。晶体的熔化图像一共有 段。 13、晶体的熔化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那一段表示 过程,此过程中物质处于 态。
14、晶体的温度等于熔点时,物质可能全是 态,可能全是 态,也可能是 态。
15、晶体的温度高于熔点时,物质是 态;晶体的温度低于熔点时,物质是 态。
16、晶体凝固时温度 ;非晶体凝固时温度会 。
17、 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有凝固点, 没有凝固点。
18、不同晶体的凝固点一般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
19、凝固图像是由 温到 温。晶体的凝固图像有一段及时间轴相互 ,这一段所对应的温度就是 ;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平行于时间轴的那一段。 20、晶体的凝固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那一段表示 过程,它所对应的温度叫 点此过程中物质处于 态。
21、晶体的温度等于凝固点时,物质可能全是 态,可能全是 态,也可能是 态。
22、晶体的温度高于凝固点时,物质是 态;晶体的温度低于凝固点时,物质是 态。
23、00C的水和00C的冰的冷热程度 。把右手放在00C的水中,左手放在00C的冰中, 手感觉要冷一些,这是因为冰还有一个 过程要 热。
24、常言道“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下雪天是一个 过程,要 大量的 ;而化雪天是一个 过程,要 大量的 。
25、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 ,(2) 。晶体凝固的条件是(1) ,(2) 。
第三、四节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1、汽化是物质由 态变为 态。汽化时一定要 热。因为汽化是由低状态变为高状态。
2、液化是物质由 态变为 态。液化时一定要 热。因为液化是由高状态变为低状态。
3、汽化的方式有 和 。
4、蒸发是只在液体 发生的 现象。
5、蒸发能在 温度下进行。液体蒸发时要 热,因此蒸发具有 作用。—20 0C的酒精 蒸发(选填:能、不能)。
6、蒸发的快慢及(1) ;(2) ;(3) 。
7、探究蒸发快慢及蒸发面积有无关系,我们应当用探究方法是 ,应当控制 和 不变,通过改变 来进行探究。
8、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 的 现象。
9、沸腾只能在 温度下进行。沸点是液体 时的温度。
10、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 。同种液体的沸点 改变。
11、液体的沸点及 有关,气压升高,液体沸点 。高压锅的原理是 。
12、使液体沸腾的方法有(1) ;(2) 。
13、水沸腾前,气泡上升时由 变 。沸腾后,气泡上升时由 变 。
1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1) ;(2) 。
15、 气体在温度降到 时都能液化。
16、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有:(1) ;(2) ;(3) ;(4) ;(5) 。
17、气体液化的条件是(1) ;(2) 。
18、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1) ;(2) 。
19、常温下的液化天然气是利用 的方法制得的;常温下的液化石油气是利用 的方法制得的;常温下的液化氧气是利用 的方法制得的;常温下的液化氮气是利用 的方法制得的。
20、升华是物质有 态变为 态。升华时物质一定要 热。因此升华具有 作用。
21、凝华是物质有 态变为 态。凝华时物质一定要 热。
22、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有:(1) ;(2) ;(3) ;(4) ;(5) 。
23、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有:(1) ;(2) ;(3) ;(4) ;(5) 。
24、具有制冷作用的物态变化有 、 和 。
25、春天和秋天,寝室窗户的玻璃上出现的小水珠在玻璃的 表面,寒冷的冬天,寝室玻璃上出现的小冰花在玻璃的 表面。(选填:内、外)
26、寝室窗户的玻璃上出现的小水珠或小冰花一定在温度 的那一面玻璃上。
第四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是 能 的物体。
2、常见的光源有:(1) ;(2) ;(3) ;(4) ;(5) ;(6) 。
3、能看见的物体 是光源。不是光源我们 能看不见。(选填:一定、不一定、一定不)
4、光源可分为: 光源和 光源。
5、光在 种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1) ;(2) 。
7、生活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1) ;(2) ;(3) ;(4) ;(5) ;(6) ;(7) ;(8) 。
8、日食形成时太阳、月亮、地球在同一 上,位于中间位置的星球是 。
9、月食形成时太阳、月亮、地球在同一 上,位于中间位置的星球是 。
10、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小孔成像的性质是 的 像。
11、像距是 到 的距离,用字母 表示。
12、物距是 到 的距离,用字母 表示。
13、小孔所成的像时,像的形状一定及 的形状相同。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是 ;当像距等于物距时,像是 ;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是 。(后三空选填:等大、放大、缩小)
14、光能在 、 、 和 中传播。光的传播 介质(选填:需要、不需要)。
15、光的传播速度及介质的 和介质的 有关。
16、光在 中传播速度最大,在 中传播速度最小。
17、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用 表示,C= m/s= km/s。
18、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 m/s= km/s。
19、雷雨天,雷声和闪电是 发出的。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光速比声速 的原因。
20、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 单位,1光年= m
= km。(要求写出计算式即可)
21、1光年的意思是光在 内通过的 。
22、牛郎星距地球50光年,我们今天看到的牛郎星, 此刻的牛郎星。(选填:是、不是)
23、光线是用一根 的 来表示光的传播 和 。
第二节 光的反射
1、光射到 物体 都会被 回来,叫光的反射。
2、 物体都能反射光。
3、入射线是指射到物体 的光线;反射线是被物体表面 的光线。入射点又叫 点,它是 线及 的交点,也是 线及 的交点,用字母 表示。法线是通过 点并 于物体 的直线,法线是一根 曲线,实际上不存在。
4、入射角是 及 的夹角,反射角是 及 的夹角。
5、探究光的反射性质时,先把一张白纸垂直于平面镜放置,用一束光线紧贴着白纸射到平面镜上,我们能从白纸的另一边 看到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当我们沿入射点把白纸向后折,我们从白纸的另一边就 看到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了,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线、 线、 线是否在 内。
6、探究光的反射性质时,我们要多次测量入射角和它所对应的反射角,其目的是 。
7、光的反射定律:入射线、反射线和法线在 (简称三线 );入射线和反射线分居于法线 (简称法线 );反射角 入射角(简称两角 )。
8、法线在入射线及反射线夹角的 线上。
9、入射角是入射线及反射线夹角的 倍。反射角是入射线及反射线夹角的 倍。入射线及反射线夹角是入射角的 倍。入射线及反射线夹角是反射角的 倍。
10、光在发生反射时,光路是 的。
11、平行光照射到 物体表面时,反射光 平行,叫镜面反射。
12、镜面反射只有 个方向上有反射光,我们只能从 个方向上看到物体。
13、平行光照射到 物体表面时,反射光 平行,叫漫反射。
14、漫反射在 个方向上都有反射光,我们能从 个方向上看到物体。
15、走在有积水的路上,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我们会发现 的地方有积水;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我们会发现 的地方有积水。(选填:亮、暗)
16、房屋、高山、风景等等,在水中的倒影的原理是光的 ;照镜子时我们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的像的形成原理是光的 。
17、 反射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
2、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有:(1) ;(2)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