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一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793587 上传时间:2025-04-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一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一章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 本章练测〔人教版必修3〕 第 10 页 一、非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以下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浓度差异最大的一组是〔 〕 3- 2.以下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清楚显变化引起的病症?〔 〕 A.浮肿 B.手足抽搐 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2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 O2的浓度 O2载体的数量 2的浓度 4.以下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A.甲状腺激素、O2、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2、+ C.蛋白酶、2+、血红蛋白、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以下各项生理活动中,及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尿液与汗液的排出 2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与废物 体外 6.以下关于人体体液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D.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三局部 7.〔2021·北京海淀区模拟〕以下图是细胞及内环境进展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假设②为肝脏细胞,那么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8.血浆中与起的作用是〔 〕 A.维持体温 C.维持血浆的渗透压 9.〔2021·山东聊城模拟〕以下物质中,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一组是〔 〕 ①抗体 ②激素 ③糖原 ④呼吸氧化酶 ⑤染色体 ⑥胰淀粉酶 ⑦无机盐 A.①②③⑥ B.②④⑥⑦ C.①②⑤⑦ D.①②⑦ 10.以下关于渗透压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那么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 C.血浆渗透压主要及无机盐离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多那么渗透压大 11.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B.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监控与去除功能实现的 C.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D.人体内任一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由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组成 12.稳态是机体进展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响速率的加快 C.细胞代谢紊乱 13.以下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喝牛奶,进入胃中 14.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C.包括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15.以下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是机体进展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6.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及血浆浓度根本一样,其原因是〔 〕 17.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正常人血浆的在7.35~7.45之间 233、2424对血浆的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18.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病症。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 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紊乱 19.关于体温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展的必要条件 20.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33、242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及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血浆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1.〔多项选择〕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起作用的是〔 〕 2与O2 22.〔多项选择〕刚进入西藏的上海援藏干部,对高原缺氧环境所产生的生理反响是〔 〕 A.造血功能减弱,红细胞数目减少 23.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B.毛细血管与各级动脉、静脉 24.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25.可以直接及外界环境进展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展的必要条件。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认为位于脊髓。现给定四只大小一样、安康生长的小白鼠作为实验材料,对上述问题进展探究。 实验步骤: 〔1〕将四只小白鼠分别设为甲、乙、丙、丁。甲鼠不作任何处理。 〔2〕乙鼠。 〔3〕丙鼠。 〔4〕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5〕将四只鼠放在寒冷环境下,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恒定。 〔6〕预期结果: 27.(30分)根据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中水是以方式进展的,b过程还包括对大局部的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的形式进入消化道。 (3)A中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A与B的交换是通过构造进展的。 (4)过程e与f渗透方向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后者。 (5)过程d表示作用。 (6)E与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28.〔8分〕一个衣着薄弱的人来到寒冷环境中时,他的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解析:血浆及组织液、组织液及淋巴、组织液及细胞内液可进展物质交换,离子浓度差异较小。蛋白质是大分子,不能随意进出细胞,组织液及细胞内液的蛋白质浓度差异较大。 2 解析: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低造成的。 3 解析: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2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吸收O2的量主要取决于O2的浓度。 4 解析:麦芽糖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在动物细胞内不存在;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呼吸酶及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关,存在于细胞内。 5 解析: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发生在外界环境中,及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 6 解析:体液是指体内大量的以水为根底的液体,包括存在于细胞内的细胞内液与存在于细胞外的细胞外液两局部。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等,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7 解析:此题考察内环境的成分、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及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由图可知:⑤是血浆,②是组织细胞〔或细胞内液〕,③是淋巴,④是组织液。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组织细胞内的细胞质基质,故B项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与血浆,故C项错误;组织液可进入淋巴,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故D项错误;O2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肝细胞,所以血浆中的O2浓度高于组织液,故A项正确。 8 解析:血浆的渗透压主要靠无机盐与蛋白质维持,血浆中的无机盐主要是。 9 解析:抗体由浆细胞产生,分布于血清、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进入血液后将被运输到相关组织细胞发挥作用,因此也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中都有无机盐,故无机盐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0 解析: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及溶质微粒的多少有关,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反之,渗透压越低。 11 解析:内环境的稳态并非都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下实现的,如内环境的酸碱度的调节是通过血浆中的一些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实现的,A项错误。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防卫、监控与去除,通过这些功能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项正确。因为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所以剧烈运动时血浆的酸碱度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C项错误。大局部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少数细胞生活在血浆与淋巴中,但某细胞的生活环境不会同时由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组成,D项错误。 12 解析:稳态是机体进展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酶促反响速率降低,细胞代谢紊乱。儿童患佝偻病、成年人抽筋都是由于人体缺钙引起的,稳态遭到破坏,并不一定出现佝偻病与抽筋。 13 解析:肌肉注射青霉素后,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 14 15 解析:机体的细胞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复杂的各种酶促反响组成的,而酶促反响的正常进展需要稳定的环境,所以稳态是机体进展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就会发生紊乱,并导致疾病,但是发生疾病并不一定是血液成分不稳定引起的,如遗传病、传染病等。 16 解析: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机体才能进展正常的代谢。注入人体内的生理盐水及血浆浓度一样,使血浆保持正常的渗透压,维持了细胞的生活环境稳定,否那么,就会引起细胞失水变形或吸水破裂,影响人体安康,甚至危及生命。 17 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完成的,如人体血浆的调节,血浆根本维持在7.35~7.45之间,变动幅度不大。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后,就会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发生反响,从而不会使剧烈变化,维持相对稳定。 18 解析: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氧含量低,有的人会因供氧缺乏,导致脑细胞与肌细胞供能缺乏,从而出现头晕、乏力等病症。为了输送更多的氧气,会出现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病症。 19 解析: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20 解析: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与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血液中的2会促进呼吸运动的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2排出体外,使血浆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及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钠,而过多的碳酸氢钠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21 解析:D项表达的是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及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无直接关系。 22 解析:西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沿海地区的人到达后,为了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在自身的调节作用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加快。 23 解析:“水泡〞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其去向为血浆与淋巴。 24 25 解析: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及外界环境进展物质交换。 26.〔2〕破坏下丘脑 〔3〕破坏脊髓 〔6〕假设甲、丙能保持体温恒定,乙、丁不能保持体温恒定,那么维持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假设甲、乙能保持体温恒定,丙、丁不能保持体温恒定,那么维持体温的中枢在脊髓 27.(1)自由扩散 营养物质 (2)A、B、D 消化液 (3)汗液 毛细血管 (4)双向 单向 (5)重吸收 (6)大分子蛋白质 解析:从题图可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D为淋巴。消化道吸收水是以自由扩散(或渗透)方式进展的。血浆(A)、组织液(B)、淋巴(D)构成了内环境,血浆中的水以消化液形式进入消化道。代谢终产物的排出途径主要是经肾脏,另外肺与皮肤也可排出局部废物。血浆与组织液只隔一层毛细血管壁,两者中物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展交换,e表示物质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进展交换,f那么表示局部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尿液的形成经过两个阶段: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在流过肾小球时,大分子蛋白质是不能滤过的,因此,原尿中无大分子蛋白质。 薄弱的人来到寒冷环境中时,在寒冷的刺激下,他的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同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也产生不自主战栗。这些变化的结果,使得皮肤的散热量减少,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解析:人为恒温动物,具有体温调节机制。当环境温度过低时,机体会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正常体温。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机体会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正常体温。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