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文言知识归类附答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783482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文言知识归类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文言知识归类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一)(后附答案)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庐冢(zhǒnɡ)  何可胜道(shēnɡ) B.盖音谬也(miù) 窈然(yǎo) C.安上纯父(fù) 无物以相之(xiànɡ)D.咎其欲出者(jīu) 瑰怪(ɡuī) 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 3.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余于仆碑,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6.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 7.将下列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的加点的词语挑出来,并加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③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⑤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⑦行礼之往来,共其乏困 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⑩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A. ①②⑦⑨/③④⑧⑤/ ⑥/⑩ B. ①②⑨/③/⑤⑧/⑩ C. ①②⑨/③/⑤⑥⑧/⑩ D. ①②⑨⑩/③⑤/⑧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8. 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拿着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 C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D而在己为有悔 己:自己 9.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则其至又加少矣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其孰能讥之乎 A两个方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方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C两个方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方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10.下列句中加点“以”字,都属于连词,并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④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⑤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⑥/②/③⑤ C ①④/②/⑥/③ D ①③/②/④/⑤ 11. 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人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B“力不足”或“无物以相之”,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同样是困难的。 C“有志矣”,而且“力足以至”,却“不能至”,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会感到“有悔”的。 D“力”与“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 12.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与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与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13.翻译下列句子: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方是时 (古义:这,此;               今义:用作判断词)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三、一词多义 1.道 ①有碑仆道(道路,名词) ②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 2.名 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 ②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清楚,名词作动词) 3.其 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距其院东五里,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意思要根据上下文而定) ②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前一个“其”,语助词,无实意;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 ③ 而予亦悔其随之(自己,代词,指作者) ④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4.之 ① 而卒葬之,而余亦悔其随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 ② 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结构助词,的) ③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5.以 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介词) ②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③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用来,表目的) ④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 6.焉 ① 于是予有叹焉(语气词) ②而人之所罕至焉 / 然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①始舍于其址。舍:居住。  ②名之曰褒禅。名:命名,称呼。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说明白。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见:见到的景象。  ②往往有得。  得:心得,收获。 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3.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词作动词: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 ③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二)状语后置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三)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 ②有碑仆(于)道(省介词) (四)文言固定句式   ①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②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六、重点语句 1.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不能得到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古人思考探求得深刻、周密的缘故。 3.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到的地方。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一)答案 1.提示:A.“胜”应读“shènɡ”;C.“父”应读“fǔ”;D.“咎”应读“jiù”。 答案:B 2. 提示:C.观:景象。 答案:C 3. 提示:D项与例句中都是副词,反诘语气。A、B、C三项中均为代词。答案:D 4.答案 B。A项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C项非常古义指不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至于古义指到达,到。今义连词,引起另一话题。 5.答案. D。因为。分析:A第一个在;第二个判断词,是。B第一个连词,表承接,并且;第二个连词,表转折。却。C第一个助词,无义;第二个代词,指自己。 6.答案.C。C项意为说明。其余为命名。 7、将下列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的加点的词语挑出来,并加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③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⑤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⑦行礼之往来,共其乏困 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⑩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A. ①②⑦⑨/③④⑧⑤/ ⑥/⑩ B. ①②⑨/③/⑤⑧/⑩ C. ①②⑨/③/⑤⑥⑧/⑩ D. ①②⑨⑩/③⑤/⑧ 答案.B。①舍,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②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③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明。④非常,古今异义,不寻常的。⑤来,使动用法,使……来。 ⑥厌,形容词,满足。 ⑦行李,古今异义,使者。 ⑧谬,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使动用法,弄错。⑨名,名词活用作动词,说明白。⑩师,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课内阅读 8. 答案.C照明。 9.答案.D(第一组,第一个意为正当,第二个将要。第二组第一个指示代词,相当于那。第二个语气助词,表反问,难道。) 10.答案.C(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因为。③连词,表并列。④连词,表承接。⑤连词,来。⑥介词,因为。) 11. 答案. C(这里讲的是没有“志”而仅有力与物的情况。) 12.提示:C项作者并没有为古人惋惜之意。答案:C 第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