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海上风电施工简介
二○一三年十月
59 / 62
目 录
1 海上风电场主要单项工程施工方案 1
1.1 风机基础施工方案 1
1.2 风机安装施工方案 13
1.3 海底电缆施工方案 19
1.4海上升压站施工方案 23
2 国内主要海上施工企业以及施工能力调研 35
2.1 中铁大桥局 35
2.2 中交系统下企业 41
2.3 中石(海)油工程公司 46
2.4 龙源振华工程公司 48
3 国内海洋开发建设领域施工业绩 52
3.1 跨海大桥工程 52
3.2 港口设施工程 55
3.3 海洋石油工程 55
3.4 海上风电场工程 58
4 结 语 59
1 海上风电场主要单项工程施工方案
1.1 风机基础施工方案
国外海上风电起步较早,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开始研究和建设海上试验风电场,2000年以后,随着风力发电机组技术的发展,单机容量逐步加大,机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大型海上风电场开始逐步出现。国外海上风机基础一般有单桩、重力式、导管架、吸力式、漂浮式等基础型式,其中单桩、重力式和导管架基础这三种基础型式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应用经验,而吸力式和漂浮式基础尚处于试验阶段。舟山风电发展迅速。
目前国内海上风机基础尚处于探索阶段,已建成的四个海上风电项目,除渤海绥中一台机利用了原石油平台外,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和响水近海试验风电场均采用混凝土高桩承台基础,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场则采用了混凝土低桩承台、导管架及单桩三种基础型式。
图1.1-1 重力式基础型式
图1.1-2 多桩导管架基础型式
图1.1-3 四桩桁架式导管架基础型式 图1.1-4 单桩基础型式
图1.1-5 高桩混凝土承台基础型式 图1.1-6 低桩承台基础型式
基于国内外海上、滩涂区域风电场的建设经验,结合普陀6号海上风电场2区工程的特点及国内海洋工程、港口工程施工设备、施工能力,可研阶段重点考察桩式基础,并针对5.0MW风电机组拟定五桩导管架基础、高桩混凝土承台基础和四桩桁架式导管架基础作为代表方案进行设计、分析比较。
1.1.1 多桩导管架基础施工
图1.1-7 五桩导管架基础型式 图1.1-8 四桩桁架式基础型式
对于五桩导管架基础施工程序为:钢管桩、导管架的制作→钢结构运输→ 钢管桩沉桩施工→导管架安放→钢管桩、导管架连接调平与灌浆。
对于四桩桁架式导管架基础施工程序为:钢管桩、导管架的制作→钢结构运输→导管架沉放→钢管桩沉桩施工→钢管桩、导管架连接调平与灌浆。
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钢管桩制作
导管架临时支撑结构安装
导管架结构的沉放、调平
钢 管 桩 沉 桩 施 工
导管架钢套管与钢管桩连接施工
风电机组安装施工
导管架制作
导管架基础施工流程图
(1)导管架制作
导管架主要由大直径钢管桩构成,应采用适应其特性的适当的加工设备和程序制作。制作时,需选择合适的制作程序,特别是对节点处的处理尤应注意,制作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高空作业,确保安全和质量。
套管制作程序一般应遵循如下程序进行:
①分段部件制作
②平面组装
③立体组装
此外,套管结构的制作,应编制制作要领文件,原则上记载以下关键项目:
①材料和部件(钢材、焊接材料、涂料)
②制作工序(大样图、部件加工、组装、焊接、出厂)
图1.1-9 导管架结构制作示意图
(2)钢管桩的制作
钢管桩制造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钢管桩一般采用非等厚度(为节省钢材用量,上下两部分厚度一般不同)的钢板螺旋法卷制,自动埋弧焊焊接而成。钢管桩卷制完成后,对于焊缝应进行100%超声波探伤,对超声波检测发现有缺陷的焊缝应进行X射线检测或用碳弧气刨刨开焊缝观察检查。
钢管桩制作完成后的储存、转运过程中,应注意对其表面防腐涂层的保护,一般不允许直接接触硬质索具,存放过程中底层地垫物应尽量采用柔性地垫物,防止因硬质垫层导致涂层受损。
钢管桩预热
原材料进场复检
钢 卷 开 卷
钢 带 矫 平
钢带头尾对接焊
铣 边 坡 口
螺旋卷制成型
表面抛丸处理
中频感应加热
环氧粉末喷涂
淋水冷却
涂装检测
内外螺旋焊缝连接
在线超声波检测
钢管切割下线
管 坯 检 测
下线补充焊接
剪力环焊接
生产线上涂装
超声波检测
X射线检测
钢管桩吊耳焊接
吊耳防腐涂装
产品最终检验
钢管桩堆放、储存
钢管桩制作流程图
(3) 钢管桩沉桩方式
针对整根管桩沉桩施工,国内常用的沉桩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带桩架的专业打桩船沉桩,另一种为起重船吊打沉桩。
图1.1-10 “海力801”沉桩图
图1.1-11 起重船吊打沉桩示意图
经初步调查,国内现有专业打桩船的桩架最大吊重为200t(双钩联吊),吊钩能力为主勾吊重120t,副勾80t,桩架总高95m,植桩能力81m+水深。
针对普陀6号海上风电场2区工程基础设计作为比选方案的五桩导管架基础,桩径2.6m,桩长超出90m,且桩重达到225t,已经远远超出专业打桩船的植桩能力,所以可采用起重船吊打的方式进行沉桩施工。
四桩桁架式导管架基础方案钢管桩桩径2.5m,桩长约132m。目前国内打桩船施工有一定难度,该方案设置了导管架平台,施工可考虑在导管架平台上进行水上接桩。同时,需对打桩船的桩架及吊桩系统等进行整体改造。
(4) 钢管桩沉桩桩锤选型
目前大型的海上锤击沉桩机械主要有筒式柴油打桩锤、液压打桩锤、液压振动锤三种型式,其中以柴油打桩锤应用最为广泛,经过对工程管桩沉桩施工要求的分析,选择S500型液压打桩锤作为首选锤型,D250型柴油打桩锤作为备选。
图1.1-12 IHC液压锤
(5) 导管架沉放
根据普陀6号海上风电场2区工程基础设计的导管架吊重、吊装尺寸的要求,可选择1000t级起吊能力的浮吊进行安装工作。
图1.1-13 如东潮间带导管架安装图
图1.1-14 四桩桁架式导管架下水图
(4) 调平与灌浆
钢管桩与导管架结构安装完成后,进行导管架结构的细致调平工作和灌浆连接工作。导管架结构体的细致调平工作通过调节螺栓系统进行。
钢管桩与导管架桩套筒之间的环形空间内通过高强灌浆材料连接。灌浆施工由驳船上所载的灌浆泵高压泵送灌注专用的灌浆材料。
图1.1-14 现场的灌浆工作平台
图1.1-15 单桩灌浆现场及连接段的溢浆图
1.2.1 高桩混凝土承台基础施工
图1.1-16 高桩承台基础型式
高桩混凝土承台基础主要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沉桩→截桩→安装钢套箱→封底混凝土施工→桩芯施工→绑扎承台钢筋、安装预埋件→承台混凝土施工→钢套箱拆除。
(1) 沉桩方式
以普陀6号海上风电场2区工程推荐的高桩混凝土承台基础型式为例,采用8根直径为2.3m的钢管桩作为基桩,平均桩长90.0m,桩重达到183t。
经初步调查,国内现有专业打桩船无法满足本工程桩基施工要求,但承台基础的钢管桩为5:1的斜钢管桩,在海上进行吊打施工的难度很大,须采用带桩架的专业打桩船进行施工,以保证施工精度要求。因此需要考虑对现有打桩船进行整体改造。
(2) 桩锤选择
经过对普陀6号海上风电场2区工程管桩沉桩施工要求的初步分析,根据本工程管桩各项参数及可选桩锤各项指标,控制打桩能量达到70%~90%,最终贯入度为5mm左右时,选用S500型液压打桩锤,D250型柴油打桩锤作为备选。
(3) 混凝土承台施工
钢套箱事先在陆上整体拼装完毕,由2000t驳船运输到位,起重设备整体吊装钢套箱,并在钢套箱与钢管桩之间加固固定,对桩孔周边拼接封闭;
钢套桩安装后,先浇筑封底混凝土,待底层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强度后,清理工作面,抽去套箱内积水。承台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且连续进行。
混凝土浇筑采用大型混凝土搅拌船,配备2000t甲板驳船携带一个墩台浇筑需要的混凝土骨料,浇筑强度约100m3/h。在承台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钢套箱侧模板。
图1.1-17 钢管桩沉桩施工图
图1.1-18 钢套箱安装示意图
图1.1-19 桩芯施工示意图
图1.1-20 混凝土浇筑示意图
图1.1-21 混凝土搅拌船图
1.2 风机安装施工方案
风机设备海上安装是风机安装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经过对国内外风电场建设的调查了解,根据风机零散设备的预拼装程度与起吊模式,可将风机吊装方案分为整体组装与吊装模式、分体组装与吊装模式。
1.2.1 分体吊装方案
欧洲已建海上风电场中绝大部分采用分体吊装方式,为缩短海上作业时间,分体安装一般也预先组装不同的组合体,通过对欧洲大部分风电场的统计分析,分体吊装主要有两种方式:
1、 下部塔筒、上部塔筒、风机机舱+轮毂+2个叶片(“兔耳式”)、第3个叶片;
2、 下部塔筒、上部塔筒、风机机舱、叶轮;
分体吊装两种方式中上部塔筒、下部塔筒也是根据实际长度将1~4节塔筒预先组装,且采用前者的分体吊装方案占大多数,而近年瑞典的Utgrunden、Yttre Stengrund、丹麦的Nysted风电场则采用第2种分体吊装方案,具体安装情况视船体的吊装控制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 Horns Rev海上风电场
Horns Rev海上风电场位于北海日德兰半岛(Jutland)外侧海域,该电场离岸14-20km(至Blåvands Huk的距离将近14km),水深6.5-13.5m,单机容量2MW,风机吊装方式采用分吊装第一种方式进行。
图1.2-1 Horns Rev风电场塔筒安装 图1.2-2 Horns Rev风电场机舱吊装图
图1.2-3 Horns Rev风电场第三片叶片吊装图
(2) Nysted风电场
Nysted风电场共安装72台2.3MW的Bonus82.4型风力发电机,装机总容量165.6MW。该风电场距海岸9km,位于波罗的海南部,水深6~9.5m,风机安装采用分吊装第二种方式进行。
图1.2-4 Nysted风电场塔筒吊装示意图 图1.2-5 Nysted风电场机舱吊装示意图
图1.2-6 Nysted风电场叶轮吊装示意图
1.2.2 整体吊装方案
整体吊装方式即为风机设备在陆上或近岸平台完成塔筒、机舱、轮毂、叶片的组装,整体运输到风电场场址后,通过大型的起重设备吊装到风机基础平台上方式。风电机组整体运输、吊装因质量大,重心高,且叶片、机舱等受风面积大的构件主要位于机组上部,整体运输、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安全性控制要求很高。
海上风机整体吊装在英国的Beatrice风电场、国内的绥中36-1风电站、东海大桥示范风电场采用过,在陆上将基础以上的塔筒、机舱、轮毂、叶片等各部件组装成一个大型吊装体,运输至现场后一次性吊装完成。
(1) Beatrice风电场
Beatrice风电场位于英国的马里弗斯,距离海岸线23km,水深45m,安装有2台5MW的风机,风机整体总重约410t。
图1.2-7 Beatrice风电场风机整体吊装图1
图1.2-8 Beatrice风电场风机整体吊装图2
(2) 东海大桥示范风电场
风电机组采用经改造后的4000t级半潜驳专门运输,大型起重船“四航奋进”作为起重安装船进行风机的整体吊装作业。
图1.2-9 东海大桥示范风电场风机设备运输图
图1.2-10 东海大桥示范风电场风机吊装图
1.3 海底电缆施工方案
主海缆敷设工艺流程:装缆运输 → 施工准备(牵引钢缆布放、扫海等) → 始端登陆施工 → 海中段电缆敷埋施工 → 终端登升压平台施工 → 海缆冲埋、固定 → 终端电气安装 → 测试验收。
(1) 装缆
装缆地点为海缆生产厂家码头。装缆时,施工船靠泊固定,可以采用电缆栈桥输送电缆至施工船,并盘放在缆舱内。如海缆选用进口产品,则考虑海缆直接在海上过驳。电缆为托盘或线轴装盘的,采用吊机直接吊放电缆盘至施工船甲板。
图1.3-1 电缆装船示意图
(2) 近海区域海底电缆敷埋
对于水深较大的海域,海底电缆的埋设由水力机械海缆埋设机进行。能铺埋直径在Φ300mm以内的海底光电缆,埋设深度可在1.5m~6.0m之间调节,最大能达到6.0m。
铺缆船铺缆时,高压水冲击联合作用形成初步断面,在淤泥坍塌前及时铺缆,一边开沟一边铺缆,开沟与铺缆同时进行,电缆敷设时采用GPS定位系统进行定位,牵引钢缆的敷设精度控制在拟定路由±5m范围内。
图1.3-2 海缆船敷缆施工示意图
图1.3-3 海缆敷设施工图
(3) 海缆登陆
根据普陀6号海上风电场2区工程220KV海底电缆路由勘查情况,登陆岸段地形平坦,水深约5m左右,可根据水深情况,海缆敷设船尽可能靠近岸边,起抛锚艇抛锚定位。用登陆点绞车回卷钢缆,牵引海底电缆至登陆点设定位置。
图1.3-4 海缆登陆示意图
图1.3-5 海缆泡沫浮筒绑扎位置示意图
1.4海上升压站施工方案
220kV海上升压站共有3部分组成:桩基础、导管架和上部组块(包括包括层间设备房和直升飞机平台等),上部结构采用整体安装。
图1.4-1 典型升压站结构
1.4.1 国内建造安装
海上升压站的施工流程为:钢结构加工与制作→电气设备安装→导管架沉放→钢管桩沉桩→灌浆施工→上部平台整体安装。
(1)基础施工
海上升压站工程的基础沉桩施工可采用风机基础沉桩施工类似,导管架沉放工艺可以参照四桩桁架式导管架的沉放工艺。具体施工作业流程可参见下图。
浮吊/驳船动员至施工区
浮吊在施工现场抛锚就位
潜水员下水探摸地貌
驳船就位
吊装索具挂扣
导管架装船固定
运输进场、定位
将导管架从驳船上吊起
驳船离开浮吊(艉靠)
导管架吊装下水
导管架扶正就位
钢管桩安装
导管架调平
导管架灌浆及附件安装
导管架安装后调查
图1.4-2 导管架+管桩基础结构施工作业流程图
(2)升压站上部组块制作施工
升压站工程的施工重点和难点在于上部组块的建造与安装,其上部组块结构类同于海上石油类钻井平台上部组块结构,因此,可参考成熟的钻井平台上部组块结构的施工方案进行考虑。
根据类似工程实际的操作模式,为尽量减小现场的安装次数、避免现场焊接所可能造成的质量缺陷,同时减少海上设备安装调试时间,海上升压站上部平台宜采用陆上总装的方式,将各层结构分层预制拼装,在相应安装层完成后进行其层面上电气设备的安装工作,最终形成可整体出运的上部组块(包括电气设备)组合体。
上部组块组装工艺可参见如下:
图1.4-3 上部组块组装工艺
施工程序简述如下:
1) 平台码头前沿组装
上部平台采用分片预制,整体组对。
第一步:水平片车间分片预制
Ø 在焊接加工之前钢结构加工单位应编写详细的焊接工艺程序,焊接工艺评定中必须给出详细的焊接信息、焊接要求、焊接程序鉴定报告及其他所有相关信息。焊接程序鉴定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工艺、焊接方法、焊接位置、槽口几何形状和详细信息、电特性、原材料、焊接材料、采用的相关规范与技术要求等。
Ø 焊接环境要求:应在室内进行,且焊接环境温度应大于0℃(低于0℃时,应在施焊处两侧200mm 范围内加热到15℃以上或再进行焊接施工),相对湿度<90%,且焊接工作区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防风雨。
Ø 如在室外作业,出现下列情况其中之一不得进行,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① 风速超过规定;
② 雨雪天气;
③ 温度小于零度;
④ 相对湿度>90% 。
Ø 若钢板由于运输、存储及轧制、冷却等环节而发生波浪、整体弯曲、局部凸起、边缘折弯等变形,影响切割、卷筒质量时,在切割前必须进行矫正。
Ø 对所有焊缝均应进行外观检查。焊缝金属应紧密,焊道应均匀,焊缝余高小于3mm,焊缝金属与母材的过度应平顺,不得有裂纹、夹渣、气孔、未融合、未焊透、焊瘤、弧坑、根部收缩、和烧穿等缺陷。
Ø 每个施工工序都应进行严格质量检查,并对钢管桩焊缝100%进行超声波探伤(UT)检测。在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必须采用X射线探伤(RT),所有焊缝的T型接头应进行RT探伤。
Ø 经UT或RT检测的焊接接头,如有不允许的缺陷,应在缺陷清除后进行补焊,并对该部分采用原检测方法重新检查直至合格。探伤工作应在焊后48小时后进行。同一部位返修不得超过两次。
Ø 焊缝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同时为了满足低温环境的需要,焊缝和热影响区0℃夏比V型缺口冲击功满足《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1591-2008)的要求,不低于34J。
第二步:底层4根立柱就位
底层四根立柱为整体钢结构构件的支撑性主体,需要采取专用措施进行固定与定位,参照同类型大型钢结构件在支撑性主立柱结构的方式,可采取设置底部定位工艺导向桁架的辅助措施以准确定位和固定主立柱结构。工艺导向桁架将承担立柱临时固定、精确定位和垂直度调整的措施。
图1.4-4a 上部组块组装示意图(一)
第三步:底层水平片安装就位
底层水平片可根据不同分层上立柱的布置情况,分部位进行预制,以与主立柱接触的分片体为主要控制性部位,先期制作、先期安装,以形成底层骨架结构,然后可进行底层内主要上立柱的安装、焊接工作,在主要网架节点完成后,应根据底层各设备布置的要求,分批、分部分进行不同种类设备的安装工作,对于需要前期调试的特殊设备,应先期完成调整工作。在主要大型设备完成安装后,进行斜撑、管路与附属设施的布置安装工作。
图1.4-4b 上部组块组装示意图(二)
第四步:二层水平片安装就位。
二层水平片内各分片结构的预制与焊接组合顺序可参照底层水平层的顺序施工。因主变设备放置在本层内,因此各分片结构的安装与焊接工序还要满足主变设备先期放置调整的时间先后需求,本层为整个上部组块结构的重点内容,需要根据各重要设备的安装调试需求合理规划各分片、立柱等结构的施工工序。
图1.4-4c 上部组块组装示意图(三)
第五步:三层水平片安装就位。
三层内各水平片结构的安装施工与二层各分布基本一致,因本层同样会有大量电气与通讯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因此各水平分片、立柱等结构的组合焊接应该以满足设备安放、调试等工作为主要控制性要素,各工序的施工遵循设备厂家的建议执行。
图1.4-4d 上部组块组装示意图(四)
第六步:四层水平片安装就位。
四层属于升压站上部整体组块中最顶部的结构封闭层,没有立柱等层间结构,因此组合与焊接的难度较低,各分水平片结构以下一层主柱/分立柱为主要控制性部分分别组装焊制形成整体网架结构后,再进行小片部位的拼装整合工作,最后进行附属构件、管路等设施的施工。
图1.4-4e 上部组块组装示意图(五)
第七步:零星附属结构安装
第八步:附属设备与仪表的安装施工、调试
第九步:单机调试、联合调试
第十步:舾装、涂装施工
对于普陀6号海上风电场2区工程,海上升压站上部平台包括钢结构体与内置的电气设备组块。其中,电气设备应采用可靠性高、体积小的成套电气设备,包括主变、GIS、开关柜、接地变电阻柜、柴油机、低压柜、二次柜、蓄电池、动补、暖通、给排水等设备。整体运输与安装尺寸约为35m×32m×17.5m,整体重量约2000t。
(3)升压站上部组块海上运输与安装
1)升压站上部组块装船
目前大尺寸、超重量的海洋工程结构组块大部分属于海洋石油类设施,此种设施体形庞大,重量多超过5000t级,采用滑道滑移装船的方式,滑移装船过程中,需要不断对驳船进行调载,使驳船顶面与滑道处于同一高度上。此种装船运输方式多与结构组装调试方案所选用的场地设施能力、组块预估生产周期、施工能力等条件相关联,根据对国内主要海工结构大件物资的调研分析,对于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这样的3000t级以下组块结构,因其重量相对较轻,尺寸面积相对有限,可采用大型的起重类船只进行陆-水浮式起重吊装的模式,不仅施工费用相对较低,同时对安装调试所配套的场地设施资源要求较低,使用时间短,因此,可采取起重船陆-水浮式起重吊装的模式进行升压站上部组块的装船工序。
2) 运输船只规模选择
运输用船舶应尽量保证升压站上部组块的整体边界在船舶型宽范围内,尤其应保证底部四根主柱位置在船舶型宽有效范围内。同时,为保证船舶运输过程中横纵倾角尽量降低,船舶长度宜不小于100m,综合对运输船舶尺寸数据的要求并参考同类海工结构组块实际选用运输船舶的情况,可考虑选用5000t级甲板运输驳船进行运输。
海上运输条件复杂,升压站组块为大尺寸、超重量的构件,运输过程中受天气、海况等影响较大,船身可能出现横倾晃动的危险,因此需要根据升压站尺寸与重量等条件,统筹规划生产基地,选择有利的天气时机,并对运输船舶增加临时辅助固定装置,降低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增加运输过程中的可靠性。
3) 起重船只规模选择与起吊方案规划
升压站上部组块的起吊方案是整个升压站施工的重点,因上部组块各层中布置的设备重量与位置不一致,使各层块重心与形心的位置无法统一,最终导致整个上部组块的整体重心与形心无法统一,单纯采用单点起重的起吊方案将无法实现不等重心形心结构的安全起吊,结合类似海工组块的起吊方案设计,并根据升压站上部组块的特点,起重吊装方案可考虑如下:
① 分层设置吊点
针对每层结构构件和布置设备的情况,分别计算不同结构分层的形心和重点位置,并根据相应数据设置起吊吊点和钢丝绳参数等内容。
② 单层至整体组合计算
在完成各单层起吊方案的规划设计后,应结合各单独层的起重需求并考虑主变设备布置在组块中上部的特点,合理考虑整体部件起吊点的布置原则,通过调整钢丝绳长度、变更起吊点位置以调整吊距等措施,将整体组块的起吊中心和重点尽量保持在组块中部偏下的位置,降低吊装过程中受外力影响所出现的倾覆力矩。
③ 设置上部吊架
上部吊架的设置将可合理调整各层重心和形心不重合的问题,因此将所出现的不平衡力矩问题转移至吊架上进行调整,此为重大件物资中常用的起吊辅助装置,根据此类临时装备的调研,其重量多在100~150t左右,尺寸可根据起吊物件的特征和需要调整力矩需求进行调整。
起重方案的规划设计是整个升压站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受限于普陀6号海上风电场2区工程主要设备等参数尚未确定,关于起重方案的设计目前还限于方案规划阶段,应在设备招标确定后,根据具体参数及施工单位起重设备情况进行起重方案的具体设计工作。
起重船规模的选择主要受上部组块起吊重心位置、起重机吊幅条件、起重重量等参数控制,国内目前的“风范”号(2400t级),“奋进”号(2600t),“大力”号(3000t级)等起重船均可满足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的起吊工作,船机设备可选余地较大。
4)升压站上部组块海上安装
经过对国内外海上大型平台安装方法的调研,主要安装方式有以下两种:
① 浮托法
浮托法是海洋石油工业上针对大型组块海上运输和安装的一种方法。即大型整体组块在陆上大型钢结构生产基地临港滑道上建设完成,通过可调载的大型驳船,驳船甲板上放有与陆地滑道相对立的滑道,用绞车将组块拖拉到驳船上设计的定点位置,然后运输至安装位置,通过运输船只调节压载水舱的水量和潮位变化条件,使船只稳步下沉将上部整体组块安装进基础连接套管内,完成上部组块的整体安装工作。
图1.4-5 整体组块滑移装船示意图
图1.4-6 浮托法海上安装图
浮托法对运输船舶的尺寸和基础的宽度匹配上限制十分严格,运输船舶既要满足整体部件的载重要求,又要求能够顺利驶入基础钢管桩空隙之间将上部平台对中安放。所以浮托法的安装方式直接影响升压站的基础型式设计方案。
② 起重船吊装法
起重船吊装法即采用大型起重船从运输船舶上将钢结构平台起吊,安装到基地结构上。此种安装方法在海上石油平台的安装中广泛应用。
图1.4-7 上部平台整体吊装图
1.4.2 国外整体采购
目前国内除海上石油平台外,海上升压站还没有先例,从设计到加工制造都处于探索的阶段。而国外海上风电场建设已有较大规模,海上升压站设计、建造的技术相对成熟,所以可以考虑从国外整体采购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包括内部电气设备等),在国外加工制造完成后,直接运输至现场进行安装。
图1.4-8 国外几座海上升压站型式图片
2 国内主要海上施工企业以及施工能力调研
目前国内从事海上风电场工程施工的单位主要为现有海洋开发建设领域的企业,主要业务领域涵盖跨海大桥、港口设施与海洋石油开采工程。具体为中交系统下的各单位、大桥局、中海油等国有大型施工单位。
针对不同工程,各家施工企业所有的船机设备主要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与建造。对于桥梁工程,超长尺寸与重量的预制桥梁体是其主要的施工对象,因此根据此设备部件的施工需求,满足2000t以上的大尺寸桥梁体运输与安装需求的双船体运架一体的起重船开发建造;为满足港口工程群桩基础沉桩施工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需求,桩架式打桩船和混凝土搅拌船的开发建造;为满足海洋石油开采建设的需求,可长时间稳定入泥作业的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开发建设。以上海上工程施工装备均是按照对应的海洋工程施工需求进行建设,以满足大体积、大重量混凝土类构筑物为主,船机设备的优点特征主要是满足重大部件粗精度安装作业为主,起重能力一般较大,缺点是安装高度有限,安装精度控制性差,起重机械较为笨重、灵活性差。
以下对各主要单位情况与具有的船机设备进行说明:
2.1 中铁大桥局
2.1.1 企业施工能力特征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集桥梁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土建施工、装备研发四位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具备在各种江、河、湖、海及恶劣地质、水文等环境下修建各类型桥梁的能力。
为抢占先机,大桥局率先介入海上风电市场,由中铁大桥局与明阳风电集团联合创立的广东华尔辰海上风电工程有限公司于2010年底应运而生,专业从事海上风机施工安装。华尔辰公司自成立之初,一次性投入近7亿元自主研制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艘大型双体多功能海上风电工程专用船—“华尔辰”号,并配套引进了德国MENCK公司MHU-1900s 型特大能量的液压打桩锤。该套装备集海上风机基础施工、风机散装、风机整体安装、坐滩作业、海上风机抢修作业、自航式中心起吊多功能于一体,拥有多项国家专利技术。大桥局曾参与2010年第一批江苏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投标工作,施工主要发展方向为单桩基础与风机整体安装,拥有南京江宁钢结构基地可进行基础钢结构加工,目前正积极参与江苏海上特许权与示范项目的施工投标工作,在广东地区正在进行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项目的试桩工程施工。
大桥局依靠自身在跨海大桥建设方面的历史资源优势,拥有一批大型海上起重类施工装备以及系列化大中型海上施工船舶设备共70余艘,同时根据海上风电基础与风机安装的需要,新建了“华尔晨一号”双体起重安装船,具有1200t的起重能力,顶部设置450t辅助起重吊机,可进行3.0MW~5MW左右单桩基础施工与5.0MW风机的整体安装工作。除此之外,大桥局还拥有“小天鹅”2900t 双体起重船、“大桥海宇”号1000t 起重船、400t全回转浮吊等多艘可用于海上风电施工的关键设备。
打桩设备方面,大桥局购买了S-1200型液压打桩锤和Menck-1900型液压打桩锤,其中Menck-1900型液压打桩锤已经交货至国内,具备了海上单桩基础施工的施工装备条件。
图2.1-1 (a) “华尔晨一号”双体起重安装船 (b) “小天鹅”号运架梁起重船
2.1.2 大桥局主要施工船舶设备
图2.1-2 “华尔辰”1200t海上风电专用船
“华尔辰”1200t海上风电专用船主要参数表
表2.1-1
图2.1-3 “大桥海宇”号1000t吊船
“大桥海宇”号1000t吊船参数表
表2.1-2
图2.1-4 “大桥雪浪”400t全回转吊船
“大桥雪浪”400t全回转吊船主要技术性能表
表2.1-3
图2.1-5 “大桥海威951”打桩船
“大桥海威951”打桩船主要技术性能表
表2.1-4
图2.1-6 德国”MHU-1900S”型大型液压打桩锤
”MHU-1900S”型大型液压打桩锤主要技术参数表
表2.1-5
2.2 中交系统下企业
2.2.1 企业施工能力特征
中交系统下共四个航务工程局,其中以一航局、三航局较多参与海上风电项目的施工领域。尤其是中交三航局完成了国内首座商业化操作的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工程(10万kW,34台3.0MW风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具有海上风电施工业绩的单位,施工主要发展方向为高桩承台基础与风机整体安装。中交系统下单位因主营业务为港口航运设施建设,因此其工程装备主要以进行群桩基础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为主的桩架式打桩船、混凝土搅拌船以及相应的运输驳船等。
2.2.2 中交系统下单位主要施工船舶设备
(1) 三航局
以中交三航局为例,此企业现拥有各类工程船舶159艘,各类大型施工机械750台。其中打桩船、砂桩船、起重船、混凝土搅拌船、拖轮等大型施工船舶,目前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一定优势。
工程船舶中:打桩(含砂桩)船16艘,最大作业能力的三航桩18/19,其桩架高度93.5m,最大植桩长度80m加水深,桩架120t桩重作业时最大俯仰角度正负14°,吊钩能力:主钩120t×2,副钩80t×1;起重船共10艘,最大起重能力2400t,为满足风机整体安装的双臂架浮式起重船“三航风范号”;混凝土搅拌船16艘,最大作业能力:一次上料最大浇注1000m3,每小时浇注100m3混凝土;大型专用船舶16艘,其中三航工5(半潜驳)最大举升力15000t,最大沉深26.5m;拖轮31艘,其中三航拖4001,总功率3406千瓦,最大拖力40t;其它还有疏浚类船舶11艘、各类运输方驳51艘。
打桩设备方面,三航局购买了S-1800型液压打桩锤和S-800型液压打桩锤,其中S-800型液压打桩锤已经交货至国内,为即将开始的江苏海上特许权项目施工进行工程设备的准备工作。
图2.2-1 “三航风范号”双桅杆起重船
图2.2-2 S800/1800液压锤
图2.2-3 一、三航“桩18”桩架式打桩船
图2.2-4 三航工5半潜驳船(用于海上风机整体式安装)
同时为满足上海与浙江地区海上风电场工程施工的需求,三航局在浙江省岱山县建设了风电安装为主的施工基地。此施工基地位于浙江岱山本岛西南临港经济开发工业园区,距离高亭镇约6km,海运条件十分便捷,基地同时位于洋山港区与宁舟港区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该场址从东到西规划将建设6个码头泊位,后方陆域共建设海堤长度约1083m,后方场地主要包括海上风电机组组装场地、风机工装设备与材料仓库、风机设备堆存场、办公区及生活区、风电机配套导管架、风电基础单桩、钢管桩加工堆放场地,总面积约30万m2,其中用于风机组拼装用区域为10万m2。
图2.2-5 三航局岱山基地位置示意图
(2) 一航局主要船机设备
一航局目前主要的船机设备在种类与数量上与三航局基本类似,但一航局因近期参与建设了国外大型海港工程的建设,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新建了一批大型的起重工程船。
图2.2-6 一航津泰
图2.2-7 起重28(振浮8)
2.3 中石(海)油工程公司
2.3.1 企业施工能力特征
中石(海)油工程公司也是国内较早涉足海洋工程建设的大型单位,主要的业务领域为海上石油开采、大规模海底管道铺设、大型海洋石油类钻井平台建设与安装施工等,其业务领域与海上风电场工程施工内容最为接近。
2.3.2 主要施工装备
目前的施工设备主要为海洋石油开采用大型施工船舶。中石(海)油工程公司具有较强的钢结构加工制做能力,在青岛拥有大型海洋钢结构生产基地。
(1) 中石(海)油工程公司钢结构生产基地
中石(海)油工程公司中石(海)油工程公司在青岛拥有大型海洋钢结构生产基地,可进行风机基础钢结构体的制作,参与了香港地区海山风电场项目测风塔工程的设计与建设工作。中石油集团海洋公司青岛海工建造基地已建成场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码头岸线长750米,码头水深10m,可满足30万吨级工程船舶依靠。基地现拥有1号、2号滑道、材料堆场、仓库、涂装车间、组块结构车间、1号辅助楼、空压站、变电站、锅炉房和食堂浴室等。基地年钢材加工能力9.8万吨,年防腐加工能力约为95万平方米。车间内配置数控卷板机4台、40000kN压力机1台、数控切割机3台、HGG数控相贯线切割机1台,配置埋弧焊、双丝埋弧焊的导管、桩管、拉筋管、隔水套管接长焊接流水作业线5条。场地配备350吨履带吊,320吨液压平板车等大型起重运输设备30台(套)。
图2.3-1 中石(海)油工程公司青岛基地建造场地效果图
(2) 船机设备
因为中海油施工企业的工作内容与领域主要为大型钢结构构件,因此其施工装备以重型起重船和自升式平台为主,代表性装备如下:
蓝疆号起重船性能表
表2.3-1
船名
蓝疆号
起吊特性
该船吊臂可旋转
船型(长×宽×高)(m)
157.5×48×12.5
吃水深(m)
8
主钩最大起重高(m)
87
主钩最大起重量(t)
3800
副钩最大起重高(m)
102
副钩最大起重量(t)
800
L780-1号自升式钻井平台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继JU2000E系列自升式钻井平台之后又一自主设计建造的300英尺大型海洋钻井作业平台。该平台为三角形船体结构,型长54.86m(180英尺),船宽53.34m(175英尺),型深7.62m(25英尺),桩腿长122m,最大作业水深91.4m,该平台最大钻井深度为7000m。平台按照美国船级社(ABS)和中国船级社(CCS)现行规范和规则进行设计、建造。
图2.3-2 L780-1号自升式钻井平台
2.4 龙源振华工程公司
2.4.1 企业施工能力特征
龙源振华工程公司目前主要进行如东、大丰海域潮间带地区的海上风电场建设,在2011年新建了800t级全回转座底式起重船龙源振华1号,打桩设备采购了S-800型液压打桩锤进行单桩基础施工,具有潮间带海域风机基础施工的工作经验。其主要施工发展方向是潮间带海域的单桩、多桩导管架基础型式。近期正在开工其自主建设建造的800t级自升式平台船龙源振华2号成功下水,开始进行近海海域风电施工的施工机械准备工作进一步增强了龙源振华在潮间带和近海海域施工能力。
2.4.2 主要施工装备
(1) 海上风力钢管桩加工制作基地
龙源振华工程公司凭借母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强大的钢结构制作与海工设备制造能力,通过两年的发展,现已在南通振华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内建成拥有25万m2的钢结构加工车间,车间内配有400T、200T、150T等各类行车100余台,可在车间进行大型构件的吊装、翻身作业,还拥有115万m2的存放场地,配有120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