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表格式教案
年级三年级上册授课教师:熊书敏
课题
开学安全第一课
授课
时间
第一周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技能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习校内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本领。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
懂得珍惜生命,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校内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
难点
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本领,懂得珍惜生命,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
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安全方面的资料。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黑板上用彩色粉笔书写“开学安全第一课”七个美术字。
教学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
学生
课后反思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倍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校园内安全要注意什么。
思考:校园内安全要注意什么?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二、校园内应注意的安全:
1.防火:
1) 禁止在校园内玩火、放鞭炮。
2) 冬天即将来临,小朋友们要注意千万不要为了取暖撕本子、撕书来烧,以免发生火灾。
2.防盗:保管好个人财、物。不在教室上课时或下课期间要锁好门窗。杜绝其他班同学或陌生人员进入本班教室。
3.防校园暴力: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若存在分歧、矛盾要及时沟通化解,不要心存怨恨。若发现对方寻衅滋事应及时向有关老师反映情况,寻求学校的帮助。
4.课间时,同学们应该有序地玩耍,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能追逐打闹 ,更不能围堵。
三、体育运动安全: 在体育运动中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和调度,不可私自活动或打闹。老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要认真听讲,在做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要学会自我保护,加强保护意识。
1. 防火
1. 防盗
1. 防校园暴力
1. 课间秩序
5.体育运动注意事项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四、安全知识小结 ,生齐读。安全隐患时时有,注意安全处提。 安全常识牢牢记,快乐常伴我你! 小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地成长,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一定要珍爱。
总结
黔西县大关镇第一小学备课教案
年级三年级上册授课教师:熊书敏
课题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授课
时间
第一周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技能
1. 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
重点
1、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
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
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法制教育渗透目标
教学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
课时
目标
1、认读5个生字,掌握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师
学生
反思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2、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
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听歌、跟唱
说说你了解的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游戏巩固生字。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课堂小结
读词
游戏识字、分析字形
教学过程(第 2 课时)
课时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二到四段
3、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师
学生
反思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复习导入
二、整体朗读感知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思考、朗读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三、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3、四人小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4、引导体会:“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1、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3、四人小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4、引导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四、加深体会,比赛朗读。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景色美:通过看图体会朗读。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学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五、课后积累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六、布置综合性学习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我们将开展一次活动,那么,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该怎样记录呢?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七、布置作业
感受民族小学的美
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语言——学校——好朋友
黔西县大关镇第一小学备课教案
年级三年级上册授课教师:熊书敏
课题
2.金色的草地
授课
时间
第一周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技能
认识11个生字,学会"弟、呵、欠、揪、引、注、并、返、升、随"并正确书写;正确读写"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引人注目、合拢"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耍的欢快和对草地的喜爱。
2.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
重点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
难点
理解草地变颜色的原因、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
准备
生字、词卡片
法制教育渗透目标
教学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
课时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教师
学生
反思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见过草地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指名学生回答)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2、学生齐读课题。
二、据题置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能解决的,让学生进行回答,不能解决的,留在学文时解决)。
读课题,质疑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三、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 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会收集资料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五、作业:抄写生字
回顾总结
教学过程(第 2 课时)
课时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师
学生
反思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
第二自然段
(3)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4)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
(5)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
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
(6)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
(7)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
(8)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填空题: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3、齐读本段。
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
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二、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啊?
三、机动:摘抄好句子,听写与基础训练练习。
合作交流,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四、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练习》。
2、熟读课文。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金色开
绿色合
黔西县大关镇第一小学备课教案
年级三年级上册授课教师:熊书敏
课题
3.爬天都峰
授课
时间
第一周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2、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
激发学生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的精神。
教学
重点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
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
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法制教育渗透目标
教学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
课时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了解天都峰的雄伟壮观。
教师
学生
反思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导入
我们曾学过课文《黄山奇石》,今天我们就去黄山的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看看。
板书爬天都峰
简介天都峰
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师引导质疑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二、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检查预习,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回答学生的问题。
3、小组讨论理清课文脉络。
4、齐读课文
四、生字教学
1、认读生字
2、两人对读
3、学习要求写的生字
五、教学课文一、二自然段
1、小组读第一小节,这节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读第二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3、结合挂图体会天都峰的高,石阶的陡。
4、为什么作者要在这儿写天都峰的高和险呢?(讨论)
5、师小结: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爬天都峰有有勇气和力量。
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理清课文脉络
学习生字
学习一、二自然段,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六、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熟练地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第 2 课时)
课时
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讨论重点句,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师
学生
反思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
1、生字卡抽读
2、听写课后生字词
3、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复习生字词,回顾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二、教学课文3-7节
1、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用笔画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注意对话中的相同部分。
2、强调“也”字的作用。
3、你还从对话中读懂了什么?
4、用曲线画出描写“我“奋力向上”爬“的不同动作。
5、第7自然段告诉我们:我们三个人终于爬上了山峰。“终于“是说明这件事完成的不容易,需要有恒心和毅力。
6、指导3-7节课文,齐读。
三、教学8-10
1、自由读三个自然段,说说每段分别讲什么。
2、指名读第8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集体读第9小节,汇报读懂了什么?
4、齐读爸爸的话,讨论“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5、师小结
从“我”和“老爷爷”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爸爸的话,讨论“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意思。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四、齐读全文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作业
感情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 爬天都峰
手脚并用从别人身
爬呀爬上汲取力量
终于爬上峰顶
黔西县大关镇第一小学备课教案
年级三年级上册授课教师:熊书敏
课题
4.槐乡的孩子
授课
时间
第二周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技能
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
重点
认识略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
教学
难点
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从而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
准备
生字、词卡片
法制教育渗透目标
教学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
课时
目标
1、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教师
学生
反思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 回忆旧课,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芭的草地》、《爬天都峰》三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学生回忆交流)
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回顾旧课,引起学习兴趣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
1、简介课型
A、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B、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第4课。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
C、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仔细阅读导读提示很重要
2、导读提示
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主读悟
自读。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请你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
4、交流收获
集体交流。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谈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引导学生体会到孩子们所得到的劳动的快乐。
了解阅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不同
根据导读,完成自读要求
交流收获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1、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学生发表见解,全班交流。
A、生:槐乡的孩子真懂事!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
据生答出示句子: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指读—齐读)
B、生:槐乡的孩子真快乐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余生适时补充)
(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也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感觉,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据生答相应出示句子:
a、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指读-----赛读—齐读)
b、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指读—齐读)
C、还有体会“槐乡的孩子真辛苦!”、“槐乡的孩子真勤劳!”、“槐乡的孩子真可爱!”
3、抒发感受。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
如:“劳动最光荣!”、“幸福的生活靠双手去创造!”……(同桌互说——指说) 4、赏读品味。
A、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学会鉴赏等)
B、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感悟课文,发表见解表见解
教学过程(第 2 课时)
课时
目标
课堂小练笔
教师
学生
反思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 朗读课文,回顾旧课
二、说一说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可以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也可以是帮助家长做家务的。
朗读课文,回顾旧课
说一说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三、想一想
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想一想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四、写一写
把你劳动的经过和体会写下来。
写一写
板书设计
黔西县大关镇第一小学备课教案
年级三年级上册授课教师:熊书敏
课题
语文园地一
授课
时间
第二周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技能
1.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能熟读背诵《小儿垂钓》。2. 在口语交际中,学生能讲讲自己的课余生活,做到积极参与,语言通顺流畅。同学间交流时,能够互动,做好记录,能够通过自己的记录说说别人的课余生活,学会点评别人的演讲,做到认真倾听。
3. 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过程与方法
发现一些多音字的特点,准确和运用识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
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的能力。
教学
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
难点
完成习作。
教学
准备
精彩的课外生活图片
法制教育渗透目标
教学
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
课时
目标
学习“我的发现”、“读读认认”
教师
学生
反思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注意观察,学会发现。
注意培养后进生的积极性。
交流各自的发现。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二、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
学会发现,互相交流。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三、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谈谈收获
教学过程(第 2 课时)
课时
目标
完成“读读背背”和“展示台”
教师
学生
反思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学习古诗,弄懂诗意。
表演故事短剧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二、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展示有关课余生活的资料。评选各种奖项。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谈收获
教学过程(第 3 课时)
课时
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
教师
学生
反思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
1.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评议
(1)看学生他们的课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内容充实)
(2)选拔优秀,颁发小奖品。
(3)生谈交流后自己的打算。
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二、习作指导
1.导入。
2.生选择写作题材
游戏娱乐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绳……
课余辅导训练: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
个人爱好:小收集、小饲养、小种植、小演奏家……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
3.写法指导:
这篇文章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
4.生拟定提纲、评议。
5.生起草。
学会选择写作材料。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一、生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二、互相修改作文
三、誊写文章。
师生交流,共同评议
教学过程(第 4 课时)
课时
目标
完成习作
教师
学生
反思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展示优秀习作。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二、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
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
b.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
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
三、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师生共同评议。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四、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修改誊写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
黔西县大关镇第一小学备课教案
年级三年级上册授课教师:熊书敏
课题
5.灰雀
授课
时间
第三周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物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
重点
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
教学
难点
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和真诚。
教学
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法制教育渗透目标
教学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
课时
目标
1、初步了解列宁的一生以及他的贡献。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师
学生
反思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交流材料,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导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想到课文一定是写什么的?
3、师启发:这篇文章并不是主要写人,那究竟还写了什么?
4、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5、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思考:课文写人还是写物?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二、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2、在预习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3、学生交流
4、开火车拼读生字词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思考题
(1)列宁在公园里大树上看到了什么?
(2)这三只灰雀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他们?
3、读本段,动手找出相关的句子讨论
4、联系理解
惹人喜爱仰望
自学生字新词
学习第一自然段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四、总结
这只可爱的灰雀会发生什么事情?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
教学过程(第 2 课时)
课时
目标
1、讲读2-13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课文。
2、了解列宁怎样喜爱小麻雀,以及在他爱鸟的影响下,小男孩怎样纠正错误。体会小男孩诚实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要当个知错就改,诚实的孩子。
3、能把自己喜欢小动物的感情表达出来,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师
学生
反思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复习导入
1、听写部分生字新词
2、课文第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听写生字新词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2-10自然段
1、听朗读录音。
2、讨论做答
(1)当列宁发现深红色的灰雀不见时,是怎么问小男孩的?小男孩又是怎么回答的?从中说明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二人的对话,让学生体会:
a小男孩为什么开始说“没看见,我没看见。”后来又说:“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
b最后小男孩以坚定的口气说:“一定会飞回来的!”这说明了什么?
(3)让学生在体会中来扮演角色推测小男孩心情。
3、小结:列宁的爱鸟之新感染了小男孩使他纠正了错误。
三、学习课文第11-1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思考:
(1)文中的“果然”一词是什么含义?
(2)这里用上“果然”可与前文哪些照应。
(3)小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他在想什么?
(4)分角色扮演小男孩,进行内心独白
(5)列宁此时怎么说的?读列宁的话,你知道列宁明白了什么?
(6)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3、小结
4、指导朗读,体会感情变化,读出高兴之情。
听录音讨论作答
有感情的朗读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四、总结全文
学习这篇课文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谈受到的启发
板书设计
5、灰雀
喜欢放
捉
列宁(教育)小男孩
黔西县大关镇第一小学备课教案
年级三年级上册授课教师:熊书敏
课题
6.小摄影师
授课
时间
第三周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