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祝福》教案(教师课堂大赛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9776109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祝福》教案(教师课堂大赛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祝福》教案(教师课堂大赛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内容 重点 难点 知识 与技能 1.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倒叙结构的作用。 √ 2.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 3. 把握祥林嫂形象特征,分析造成其悲剧的社会根源。 √ 过程与 方法 1.找出并阅读文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讨论其作用。 2.品读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理解文章反封建的必要性。 教法:朗读、讨论、点拨、练习。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情节与环境 一:识记生字词 安排课前学生自主完成。上课时巡查学生《世纪金榜》的“字音积累”作业情况。 二、讲述写作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依旧,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来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1924年前后,鲁迅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抨击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以小说的形式来剖析病态社会,目的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反映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 三:梳理情节,理解倒叙作用 1、学生速读课文,梳理小说主要情节,完成填空: 故事情节 内容大意 序幕 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被逐,寂然死去 开端 夫死,初到鲁镇 发展 被劫,改嫁深山 高潮 夫亡子死,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2、教师点评学生答题情况。强调要突出中心事件,以此来归纳情节。 3、探究:小说为什么要强调祥林嫂在寂然中死去? 关键词-①强化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②深化主题:表现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对妇女的摧残。 4、思考:小说结构上采用了倒叙手法,这样的结构安排,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抽学生回答。教师在此基础上讲述并总结: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的作用: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就本文来说,主要有以下作用: ①设置了一系列悬念,引发读者兴趣:祥林嫂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会在死之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找出答案,探求原因。 ②突出小说主题。首先展现鲁镇祝福的热闹忙碌景象,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渲染了浓厚的悲剧气氛;写她死后引起鲁四老爷震怒与咒骂,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主题。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1、 学生回顾小说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①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 ②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和突出; ③环境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 ④环境对小说氛围的营造,等等。 2、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几处主要环境描写,回答下列问题: (1)小说开头两段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从视觉、听觉和嗅觉方面写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景象:闪耀的晚云、钝响的爆竹、幽微的火药香和人们忙碌的景象。有钱人家年年买福礼和爆竹祝福,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依旧,封建思想依旧,社会贫富悬殊。这样的社会环境描写,揭示了祥林嫂悲剧产生的社会基础。 (2)小说中对祥林嫂死后鲁镇旧历年底雪天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阅读相关环境描写文字,思考,同桌讨论,然后回答。 明确: ①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祥林嫂死后的凄凉和“我‘的沉痛心情; ②深化了主题。雪夜里,富人们在祝福,而祥林嫂在饥寒交迫中寂然死去,无声地控拆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作品主题 五、分析形象 要点:分析祥林嫂和鲁镇其他人形象,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提取关键词填入下表,然后比较异同,分析其形象变化。 (1) 祥林嫂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刻画这些性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特别提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思考祥林嫂的“眼睛”变化与人物精神状态的关系。 经历 肖像 眼神 性格与命运 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顺着眼  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 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重回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 临死之前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 总结祥林嫂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2、 在祥林嫂不幸的人生中,她周围的人是怎样面对她的不幸的?作者描写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 人物 表 现 形 象 写作目的 鲁四老爷 皱眉,讨厌祥林嫂是个寡妇。 “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两次“可恶!然而……” 告诫四婶,不让祥林嫂在祝福时沾手。死后骂她是个“谬种”(精神摧残) 农村地主阶级代表人物,自觉维护封建制度,迂腐、保守,思想上守旧自私、冷酷无情。 通过写周围人的表现,揭示祥林嫂悲剧的根源,从而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吃人的本质,进而呼唤劳苦群众能够警醒,指出反封建的必要性。 婆婆和 大伯 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剥夺自由) 大伯在祥林嫂死了丈夫、死了儿子后收屋,赶她走。     (掠夺财产) 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以家长的权威把祥林嫂推向深渊。 柳妈 相信地狱、报应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思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   (精神恐吓) 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毒害极深。 鲁镇上的人们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祥林嫂死后,短工“简捷地说”“我说不清”淡然地回答说还不是穷死的”。               (冷漠嘲笑) 被封建思想支配,不觉悟,冷漠、麻木。 六、课堂总结 1、环境描写的作用。 2、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刻划方法。 3、小说主题。 七、课后作业 完成《祝福》篇课时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