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妇科一般手术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阴道流血情况:观察阴道出血量及颜色、持续时间、有无血凝块等。
2、观察腹痛情况:腹痛的部位、性质、腹痛的持续时间。
3、生命体片观察: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4、观察血红细胞及血细胞比容:了解患者贫血情况。
5、观察阴道分泌物的颜色、气味的变化。
6、观察术后患者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是否固定、有无脱落情况。
7、术后患者观察切口疼痛的情况。
8、观察患者引流管是否固定、通畅、有无打结、扭曲,引流液的量、颜色、浓度,分清引流管的部位及数量。
9、观察患者有无麻醉后遗症如嗜睡、恶心、呕吐等症状。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疼痛:与出血刺激腹膜、瘤蒂扭转、手术造成组织损伤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相关疾病的知识。
3、营养失调:与长期出血导致继发性贫血、术前术后禁饮禁食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全麻手术、腹部切口、留置导管与外界直接接触有关。
5、预感性悲哀:与失血、担心生命安全及失去生育能力有关。
6、自我形象紊乱:与术后身体残缺有关。
7、潜在的并发症:肠粘连、下肢静脉血栓,肺部并发症。
[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常规]
1、疼痛:
(1)保证充足的休息,手术切口疼痛严重者可用止痛药缓解疼痛,病因未明患者应禁用止痛药物。
(2)取舒适卧位。
(3)及时系腹带,减轻伤口张力。
(4)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嗽时轻按伤口。
(5)可提供音乐或教病人数数,以转移病人对疼痛的注意。
(6)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7)将导尿管和输液管固定好,以防活动时牵拉引起疼痛。
(8)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液和出血。
(9)操作应集中,轻柔,减少移动病人,有引流管的病人搬动时要扶住引流管,防止牵拉引起疼痛。
2、知识缺乏
(1)教会病人有效咳嗽的方法。
(2)提供病人需要的学习材料。
(3)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4)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应对措施,如疼痛、腹胀。
(5)讲解术后保健知识:
饮食:免糖免姐流食,排气后进半流食,排便后进普食,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增加机体抵抗力;体息:保证睡眠8-9小时/天。
卫生: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30分钟,每天2次,注意会防清洁,勤换内衣裤,如子宫全切,应注意阴道残端出血,42天复查前禁止盆浴,禁止性生活;活动:尽早下床活动,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勿久蹲以免阴道残端出血。
3、营养失调
(1)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含高矿物质铁钙饮食,纠正贫血。
(2)静脉输注营养性液体。
(3)给氧,输液或输血。
(4)术后第一日给予流质饮食,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肛门未排气时禁食牛奶等甜食,以免肠胀气,肛门排气后给予半流饮食,肛门排便后给予普食。
4、有感染的危险
(1)保持病人床单位清洁、整洁,减少探视,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利于病人术后身体恢复及减少交叉感染。
(2)全麻未清醒病人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专人护理,随时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清醒生取半坐卧位,勤翻身、拍背、防坠积性肺炎。
(3)导尿管护理:手术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导尿管勿扭曲、堵塞,每日更换尿袋,每日冲洗外阴2次,导尿管拔除后,应嘱其多饮水,及时排小便,询问有无泌尿系刺激症状,观察尿量,了解有无尿潴留,必要时重新放置尿管。
(4)腹腔引流管和/或阴道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勿扭曲,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
患者宜半卧位,有利于引流;防止感染,病人活动时,引流管的位置应低于耻骨水平,避免倒流,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抹洗会阴2次。
(5)术后每日用1:40络合碘溶液冲洗会阴1-2次,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嘱患者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
5、自我形象紊乱:
(1)向患者讲解病情及有关疾病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
(2)提供隐蔽安全的环境,与病人谈论自身形象紊乱的问题。
(3)承认病人在谈论女性特征及性生活问题时的尴尬和困窘。
(4)讲解单纯子宫或子宫加卵巢部分切除对其自身女性特征不会有影响,性生活在阴道残端伤口愈合良好后可恢复。
(5)如卵巢全部摘除,指导其服用雌激素制剂,以补充其体内激素不足,只要坚持服用不会影响其性特征及性欲。
(6)与其丈夫交谈,鼓励其对妻子表达爱和关怀。
(7)必要时可建议病人看心理专家。
(8)介绍有关雌激素替代疗法的专家,嘱其出院后去看门诊。
6、预感性悲哀
(1)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告知患者手术后可进行正常性生活,取得丈夫的理解与支持。
(2)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护理,关心体贴病人,取得病人的信赖。
(3)经常与病人交谈,尽可能的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单独的环境,让病人表达悲哀情绪。
(4)在病人悲哀时,应表示理解,并维护病人的自尊。
(5)以临床上一些成功的病例,鼓励病人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6)鼓励病人或家属参与治疗和护理计划的决策制定过程。鼓励家属成员进行安慰,必要时陪伴病人。
7、潜在的并发症:
(1)术后根据病情鼓励并协助患者下地活动,促进肠蠕动,尽快排气、防止肠粘连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2)置引流管及盆腔有化脓病灶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有利于引流及防止炎症扩散。
(3)鼓励其病人痰多或咳嗽时,嘱其按压伤口或腹带包裹腹部,并教会其有效的咳嗽方法,必要时行雾化吸入或化痰药以助于排出痰液,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重点沟通内容]
1、语言沟通
您好,今天感觉腹痛吗?
伤口疼痛吗?
肛门排气了吗“
有阴道流血吗,流血量多不多?
有没有气短、头晕的感觉
有解大便吗?
有没有恶心、想呕吐的感觉
今天下床活动了吗?
2、非语言沟通
(1)观察T、P、R、及腹部疼痛的位置及性质。
(2)检查会阴垫,查看患者阴道出血量。
(3)查看各引流固定情况及有无扭曲、打折、堵塞,看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记录引流液的量。
(4)查看伤口敷料是否干洁固定、有无渗血渗液、包裹敷料的腹带是否固定。
(5)卧床患者的皮肤是否清洁、干燥、完整,有无破损及压疮,协助生活护理。
(6)查看患者的甲床、口唇黏膜、皮肤,了解患者的贫血情况。
[健康指导]
1、帮助患者了解有关妇科疾病的知识,关心和帮助患者,对患者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
2、患者术后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
3、宫外孕患者再次受孕,应及时就诊,尽早诊治。
4、不孕症患者告之其正确计算排卵期日期的方法,正确受孕。
5、子宫全切切除的患者术后建议病人与丈夫采用握手、持摸亲吻来表达爱意,可进行正常的性生活,但要注意夫妻间互相沟通和理解。
6、子宫全切除术后3个月、子宫肌瘤剔除术后1个月、宫腔镜、腹腔镜、诊断性刮宫等手术后一个月禁止性生活及盆浴,妇科手术应在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内后来院复查。
异位妊娠的护理要点
受精卵在子宫外受孕即为宫外孕,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多见,占95%以上,偶见于卵巢及腹腔内任何脏器(如大网膜、肠壁)
病因:
输卵管因素:
1、输卵管炎症;
2、输卵管发育异常(过长、憩肉等);
3、输卵管有子宫内膜异常时易使受精卵着床;
4、输卵管变形(手术、盆腔肿瘤压迫)
卵子因素:卵子外游,卵子自一侧卵巢排出受精后进入对侧输卵管,因已发育较大而不能通过宫腔进行子宫。
子宫因素:与子宫内有避孕器时,可能引起附件炎症有关。
病理:
输卵管妊娠以壶腹部最多见而间质部少见,受精卵着床过程与正常妊娠完全相同,因输卵管内膜的蜕膜反应差且肌层薄,易破裂或流产,但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腹腔内出血,失血量多时,可出现休克,如胚胎尚存活,可形成继发性腹腔妊娠,如胚胎死亡,即为陈旧性宫外孕。
临床表现:
停经,不规则阴道流血及腹痛为主要症状,以下腹痛最常见(剧痛)。占90%。撕裂样或刀刺样为腹腔内出血的表现,重者伴头晕、眼花、冷汗、休克,胃刺激后转为上腹或全腹痛,向肩部放射,直肠刺激时表现为肛堕及排便感。流血在破裂或流产前为少量暗红色,间族倾向,持续性,破裂或流产后量可多于月经。
体征:
破裂或流产前在一侧附件部位仅扪及触痛明显的包块,大小与停经进间成正比,或仅有一侧压痛。破裂与流产后的体征与内出血的量有关。腹部检查有下腹肌紧张,压痛及明显的压痛。
辅助检查:
1、后穹隆穿刺:是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如抽出不凝固血即可诊断腹腔内有出血。
2、B超:宫内无妊娠囊,宫旁可见低回声区,若能见到胚囊或原始心搏可确诊。
3、血液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
4、诊断性刮宫:将刮出的宫内容物做病理检查,只有蜕膜而无绒毛。
处理要点:
应根据有无破裂或流产、病情的急缓、出血量的多少及有无休克等,采取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般行输卵管切除术,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可选择保守性手术。对未破裂或流产、病情轻等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包括中医治疗(活血化淤,消炎止痛)及化学药物治疗(0.4每天,5日为一疗程,间隔5日,共用2个疗程活50一次肌注)。
护理诊断:
1、组织灌注量不足—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大出血有关。
2、疼痛—与腹腔内出血刺激腹膜有关。
3、预感性悲哀—与失血、担心生命安全及失去生育能力有关。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吸氧、立即测、P、R、T,遵医嘱采血做血型,配血,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做好输液准备,注意防道流血及腹痛情况等,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病情及急救方案,解除其紧张、恐惧心情,鼓励家属多给患者关心与安慰。
对症护理:病情紧急者,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后穹隆穿刺、B超检查等,并做好手术准备和抢救工作。对保守治疗者,遵医嘱按时送血、尿做检查,协助进行B超检查,并随进做好手术的准备。
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若再次受孕,应及时就诊,尽早诊治。
子宫肌瘤护理要点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5-50岁的妇女。
病理:
大体观肌瘤为球形实质性的结节,大小不一,可单个或多个生长在子宫的任何部位,与周围肌组织有明显界限。
分类:按肌瘤所在部位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
按肌瘤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
1、肌壁间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肌瘤与肌壁间界限清楚,最常见,占60-70%。
2、浆膜下肌瘤:此肌瘤可压迫输尿管、膀胱,使病人出现相应症状,占20%。
3、粘膜下肌瘤:此肌瘤突向宫腔,可改变宫腔的形状,占1015%。
肌瘤常为多个,如以上类型2种或3种的肌瘤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当肌瘤生长快,供血不足时,肌瘤失去原来的典型结构称为肌瘤变性,常见的有玻璃样变、囊性变、红色样变及极少的肉瘤样变。
临床表现:
1、瘤状:月经改变(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及不规则防道流血),白带增多,腹块,腰酸,下腹坠胀及腹痛,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或尿潴留;压迫直肠可出现里急后重,便秘;压迫输尿管可形成肾盂积水),不孕或流产,贫血。
2、体征:与肌瘤的大小、数目、位置及有无变形有关。如子宫增大至妊娠3个月大小,个月在耻骨联合上可扪及。
辅助检查:B超为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
处理原则:
1、保守治疗:
(1)随访观察:适于肌瘤小,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尤其是已近绝经期的妇女,因绝经后肌瘤可自然萎缩,应3-6个月定期随访一次。
(2)药物治疗:适于2个月妊娠子宫大小以内,症状不明显者,采用雄激素治疗;它可对抗雌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常用甲基睾丸素;抗雌激素制剂:常用三苯氧胺。
(3)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2、手术治疗:适于肌瘤超过2个半月妊娠子宫大小或症状明显导致继发贫血者。手术范围包括肌瘤切除、全子宫切除、次全子宫切除。手术途径可经腹式或经阴式。
护理诊断:
1、感染:与粘膜下肌瘤有关。
2、营养失调:与长期出血导致贫血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子宫肌瘤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护理知识。
4、自我形象紊乱:与手术切除子宫有关。
护理措施:
1、帮助病人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
2、强调定期复查、严格用药的意义。
3、注意阴道分泌物的观察,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干燥。
4、注意病情观察,进行对症护理。(如阴道流血多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出血量;对贫血严重者应按医嘱给予输血纠正等)
5、作好术后护理。
6、出院指导一个月复查,并给予术后性生活,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导。
宫颈癌的早期防治措施是什么?
答:宫颈癌的早期防治措施是:普及防癌知识、积极治疗宫颈疾患、重视接触性出血者的追踪检查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