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75078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 页数:234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4页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 课 本 学校名称:朴塘完小 班级年级:三年级 备课人:郭琳琳 备课时间:2016年春季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1 春的消息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总序第_1_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认写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习诗歌充满生趣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在读中陶冶性情、学习语言。 3.情感与态度: 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美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描写春天的独特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想象、自读自悟。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盼望春天 1、同学们,春姑娘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她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春的消息。哪位聪明、幸运的孩子已经接收到了呢? 2、学生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迎春花开了,天气变暖和了。柳树发芽了…… 二、揭示课文,初读课文。 1、从柳树的叶子变绿了、迎春花开放、蝴蝶翩翩飞舞等画面,我们得到这样一个信息——春天来了!(板书课题:春的消息) 2、放课文朗读录音,初读课文。 三、赏课文。 1、识字析词. ①大声地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画出读不明白的词句。 ②认读字词 要求:挑一个读得准确的,并说明意思。 同桌互相读,相互指正。“开火车”检查指正。 2、找“春的消息” 找好朋友一起读全诗,找出春姑娘给小朋友带来了哪些“春的消息”,用符号画出来做记号。 分小节检查朗读。 交流:我们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 第一节:春风、春水、树枝、小鸭 第二节:春装、小鸟 第三节:蝴蝶飞舞 第四节:雏菊开放 第五节;吐出绿苞、溪水唱歌 第六节: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的面颊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1·春的消息 第 2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2 年 2 月13 日 总序第_2_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2年 2 月1 3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认写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习诗歌充满生趣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在读中陶冶性情、学习语言。 3.情感与态度: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美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描写春天的独特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想象、自读自悟。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升华 1、听写本课生字 2、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像是个小娃娃,让我们充满希望;春天像个美丽的小姑娘,让我们充满喜悦;当然春天也是最温暖的季节,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向往,一起来赞美春天吧! 二、诵读品味,理解课文。 1、每个小朋友选取自己喜欢的小节有感情地朗读,以赞美的口吻来比一比谁最爱春天? (教师请1、2个同学来赛读课文) 学生朗读时教师适时地进行语言润色 第二节:小朋友换上春装,像小鸟一样轻松地飞翔在蓝天时,应以欢快的语气来读。 第三节: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应以惊喜的语气读,放飞蝴蝶时又应该充满爱怜。 第四节:第二节的春天,已经长高的我看到老朋友——小花朵时应以自豪亲切的语气读。 第五节:和溪水奔跑时的感觉应该是放松的。 第六节:在太阳照耀的草地上休息是多么惬意、舒服啊! 2、全诗共六节,分节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节。 诵读课文,并提问: 风为什么能把树的枝条摇绿?水为什么能把鸭的羽毛漂白? (2)学习第二节 问:春装是怎样的衣服?小鸟为什么会换上新的羽毛? (3)学习第三节 蝴蝶吸引“我”,“我”捉住了它后,为什么又要放掉? 小组合作讨论:先捉后放,“我”的心情、内心变化是怎样的? (4)学习第四节 请同学上台表演“欣喜又雀跃”是怎样的神态? (5)学习第五节 议一议,你观察过树木吐出新苞吗?把你观察的说一说。溪流为什么沉睡,沉睡的原因是什么。 三、整体感悟,内化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2、爱唱歌的小溪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总序第__3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学会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溪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对小溪、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调动情感,激情导入 1、出示课题,指名读,说一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归纳学生问题,让学生明白本课学习重点。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同桌之间互读生字,相互正音。 3. 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情况。 4. 指名读词语: 源头 苔藓 光滑 绿莹莹 杜鹃 浮雕 发烫 咳嗽 5. 指名分段读文,师生评议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学生轻声读课文,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 2. 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 全班交流。 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质疑问难。 结合课前提问,再次梳理本课学习,解决重点问题。 3、课文中哪些段落你比较喜欢?找出来反复朗读,然后读给同桌听。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分四人小组,讨论字形结构,交流书写规律。 2、指名上黑板书写生字,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的书写方法。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2、爱唱歌的小溪 第 2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总序第__4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学会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溪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对小溪、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源头 苔藓 光滑 绿莹莹 杜鹃 浮雕 发烫 咳嗽 2、出示课件,引导: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吴然又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这条活泼、可爱、美丽的小溪。 二、品读赏析,突破难点、重点 1、住在小溪旁的村民们都把这条小溪叫做“歌溪”,这是为什么?请分组讨论,找出相关词句品味朗读; 2全班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提到哪一个自然段,就引导学生理解朗读那个自然段。全文朗读语调要轻松、活泼,富有朝气。 ⑴第2自然段: 歌溪有点野,像调皮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抓住“跳、溅”等关键词语,领悟拟人句、比喻句,感悟作者用词准确,然后指导朗读) ⑵第3自然段: 歌溪像个活泼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的活泼? (抓住流速,比喻句来体会) ⑶第4自然段: 文静的歌溪是怎样的? ① 抓住语句感受歌溪的静态美 ②找出文中的象声词,理解并同时完成课后第2题练习。 ⑷第5、6自然段。夏季,歌溪是孩子们的游乐场所,歌溪增添了欢腾,更加生机盎然。 歌溪带给我们哪些欢乐呢? (在品味语言中,体会作者对歌溪、对家乡的热爱。) 三、拓展延伸 1、除了书中的描述外,想象一下,歌溪还能给孩子们带来哪些快乐?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3· 蒙蒙细雨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总序第_5_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会写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想象,着手关键词、句的理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与态度: 体会作者对藏族山村的热爱之情,了解作者对雪山美好未来的憧憬,从而培养学生关心、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调动情感,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作家、诗人曾无数次赞美过老师,有的把老 师比作春蚕、红烛,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的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有的把老师比作领路人、指航灯等。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文章,它也赞美了老师,它又把老师比作成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1同桌之间互相读生字,正音。 2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情况: 蒙蒙 漫步 花瓣 发辫 戴着 翅膀 分辨 雨露 雨雾 清脆 天幕 噗 3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质疑问难 1、学生再次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同桌之间交流记字方法。 2、分析字形,讨论书写规律。 3、教师范写:瓣 雾。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3· 蒙蒙细雨 第2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总序第__6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会写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想象,着手关键词、句的理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与态度: 体会作者对藏族山村的热爱之情,了解作者对雪山美好未来的憧憬,从而培养学生关心、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蒙蒙 漫步 花瓣 发辫 戴着 翅膀 分辨 雨露 雨雾 清脆 天幕 噗 2、多媒体出示文中插图。 3、请学生谈谈观后感受。 4、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块来到这雪山小村游览。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生默读课文,课文描写了蒙蒙细雨中的哪些景物? (雪山下的田野,春雨中的藏族山村,金色的云雀,山村小学) 2、分组学习。 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得生动?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重点指导下列语句。 ⑴“翠绿的麦苗儿…… 亮晶晶的水珠儿。” (这组排比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雨中田野的迷人景色。蒙蒙细雨中,水珠落到了人与物上,作者用“捧、滚、挂、戴”等不同的动词描写,十分逼真) ⑵“举目望去…… 童话世界。” (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远望山村的美丽的景色,如诗如画,如童话世界一般,多么令人神往。) ⑶“那云雀又抖着……留在我的耳旁。” (蒙蒙细雨中,飞翔鸣叫的云雀给静寂的山村增添了几分生机与魅力。一个“融入”使云雀与大自然融入一体,多么美妙的融合。) ⑷“啊!书声琅琅……融融春雨吗? (这句话由琅琅的书声联想到融融春春雨,暗示了山村的教育事业正在兴起,表达了作者对雪山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望,作者写蒙蒙春雨实质上是为了表现山村的发展变化,憧憬雪山的美好未来。) 三、赏读课文,体会情感 1、配乐朗读全文。 2、学生自由练读全文。 3、试背自己喜欢的内容。 四、拓展延伸,仿写片断 1、未来的雪山之村会是什么样子?说一说。 2、依照课文,把说的写下来。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4、短文两篇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总序第_7_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读8个生字;辨析多音字“没”;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发现疑问,努力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学写拟人句。 教学难点 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想象、自读自悟。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看图朗读,想像雨景   1.投影显示第一幅插图,看看图上有哪些内容?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图中展现的是什么季节的雨?然后说说你生活中遇到的这样的雨是怎样的? 朗读感悟,欣赏体验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下雨前大自然是什么样的?   2.比较句子。(投影出示)   蓝蓝的天空,被飞来的乌云遮住了。   蓝蓝的天空,忽然被飞来的乌云遮住了。  (1)指名读这两句话。 (2)说说这两句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忽然”一词,表明乌云来得又快又急。 (3)再读这两句话,读出第二句强调的地方。 3.默读第2~4自然段,体会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1)第2自然段描写雨中哪儿的景象? (2)“点点晶莹的小水珠,连成一片,流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这句话如何理解? (3)第3自然段着重写了哪儿的景象? (4)投影学句。 “来来往往的汽车也像洗了个澡,车头灯光像一个个圆圆的月亮。” 这一句把细雨冲洗汽车比喻成人洗澡,把细雨中的车头灯光比喻成一串串圆圆的月亮,拿我们所熟知的事物作比,又易于被学生所理解。 (5)说说第4自然段着重写了哪儿的景象? (6)品读美句。   “树叶被雨点洗刷得绿莹莹的,像一只只明亮的眼 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去体会。 (7)指导读出雨中景色的美。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4、短文两篇 第 2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总序第_8_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读8个生字;辨析多音字“没”;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发现疑问,努力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学写拟人句。 教学难点 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想象、自读自悟。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雨中自然界的美景。那么雨后的自然界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色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短文两篇的第二篇短文《雨后》。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出声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的字或读破句的地方。 三、熟读领悟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找出各自然段所描写的自然段景物。   3.学生交流。   第1自然段:写了山野,空气清新。   第2自然段:写了水中的荷叶和青蛙。   第3自然段:写了蒲公英。   第4自然段:写了溪水和鱼儿。   4.教师重点指导学词、学句,相机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1)投影:“荷叶拖着水珠,青蛙瞪大眼睛跳了上去,水珠抖落,溅出圈圈波纹。”体会用词的恰当。  (2)投影:“溪水哗哗唱着,鱼儿伴着歌声,摇头摆尾,跳起水族迪斯科。”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句间停顿,吐字要清晰,要读出雨过天晴清新洁净充满生机的美,读出对雨后景色的赞美之情。听录音朗读课文。   6.学生齐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写了雨过天晴大自然清新洁净、充满生机的美,作者由于观察细致,所以描写得心应手,语言运用十分得体,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习作1:大自然的声音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总序第__9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写出大自然中各种声音所起到的作用,围绕“奇妙”选材;把看到的、想到的用准确、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想像力。 3.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发现疑问,努力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突出声音的“奇妙”。 教学难点 准确地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想象、我手写我心。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导语 1、播放动物叫声的录音带; 2、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能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季节的交替……还能激发我们无限的想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向别人介绍一下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二·明确目标 引导学生解题。 三.资料链接 1、出示课文插图: 看看图上有那些动物,每一种动物是如何叫唤的。 2、想象一下,动物的叫声与天气的变换、季节的交替有什么关系。 四.习作构思 1、展开丰富的想象,不受插图的拘束。 2、先在脑海中想象大自然总美妙的画面,结合自身经历,然后再有条理的叙述下去。 五.资料共享 1、分小组交流知道的大自然的声音。 2、全班交流。 六.习作方法 1、在习作的过程中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来表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动听。 2、一定要写清楚每种声音的作用。 3、一种声音写完后再写另一种声音,层次要分清楚。 七.开心练笔 1、开头就用课本中所给的句子:听,大自然的声音多么奇妙! 2、练写“青蛙”的声音。 (1)学生说青蛙是如何叫唤的,他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2)学生动笔写。 八.交流探究 1、学生小组交流所写作的片断。 2、小组推荐写的好的学生在全班交流。 九.小结归纳 学生总结其他学生好的写作方法。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习作1:大自然的声音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___10_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写出大自然中各种声音所起到的作用,围绕“奇妙”选材;把看到的、想到的用准确、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想像力。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发现疑问,努力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突出声音的“奇妙”。 教学难点 准确地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想象、我手写我心。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明确目标 学生练习写作。 二.开心点评 点评上节课交流的资料,重点点评习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三.实践练习 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指导修改 1、指名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提出修改建议。 2、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欣赏佳作 1、欣赏班上的佳作,点评佳作中的好句子、好词语。 2、佳作欣赏。 大自然的声音 你听过蜜蜂采蜜的声音吗?你听过竹笋破土而出的声音吗?听过百花开放的声音吧?听过……只要你细心的聆听,就 能听见大自然中那百听不厌的优美乐曲。 听,大自然的声音多么奇妙!溪水“哗哗”流着,好像哼着一首古老的歌谣,小鸟站在河边的柳树上“啾啾”叫着,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真美!”青蛙也出来凑热闹,“呱呱”亮开了它的歌喉,河边的小花、小草也不甘示弱,跟着歌声跳起了迪斯科。小蜜蜂忙忙碌碌地采着蜜,这边“嗡嗡”那边“嗡嗡”,一片欢歌。 啊!大自然的声音真奇妙啊,我爱这美妙的声音! 3.学生修改作文。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语文活动1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_11___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认识形近字的构字规律,自主识字;认识ABB式叠词,积累词语;背诵古诗,积累传统文化;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ABB式叠词,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积累ABB式叠词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学习“万花筒” 1. 认识形近字,了解汉字的多样性。 ⑴认识形近字。 ⑵引导观察字的特点。 ⑶指导书写。 ⑷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论。 2. 学习“我能写”。 ⑴投影出示“绿莹莹”“湿漉漉”“亮晶晶”。 ⑵自读词语,理解词语特点。 ⑶仿例写词。 3. 学习“我能连”。 试连词语,写成诗歌,背诵连成的句子。 二、学习“百宝箱”中的“读读背背” 1.黑板出示古诗《春夜喜雨》。 2.简介作者杜甫。 3.指名读诗,注意读准。 4齐读古诗,熟读成诵。 三、完成“大舞台”部分 4. 总结导入。 5.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论。 3、建议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布置一间“放飞你的心愿”的教室。 4、举办一次“放飞你的心愿”的活动。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5·古诗两首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3 月6 日 总序第_12___课时 执行时间: 年 3 月 10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会写9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任选一首默写。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3.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及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理解想象、自读自悟。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咏柳》这首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⑴合作探究字词。 ⑵合作交流学习生字。 ⑶释词 碧玉:翠绿色的宝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绦: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形容柳枝细长而柔软。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二句诗。 ⑴自由轻声朗读诗歌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⑵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长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用丝线织成的带子) ⑶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一说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⑷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诗人对柳树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2、学习第三、四句。 ⑴指名读第三、四句。 交流汇报:诗人是怎么想的? 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二月春风)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引导理解:二月春风似剪刀。 ⑵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是谁裁出这片片细细的嫩叶?二月的春风就像那神奇的剪刀。)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5·古诗两首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_13__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会写9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任选一首默写。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3.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及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理解想象、自读自悟。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古诗。 2、介绍杜甫创作《绝句》的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时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自学 1、自学古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诗人看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上有些什么?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齐读诗第一、二句,想想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美丽的画面.(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蓝蓝的天空) 2指名读第三、四句,说说这两句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是在屋子里从窗户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诗人写得多妙啊! 3出示课文插图,图文对照,加深体会。 四朗读感悟,欣赏体会 1指导朗读。 朗读这首诗时语调要轻松,要突出重音:鸣、上、含、泊、千秋、万里,要边读边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2体会诗歌意境。 这首诗先写近景。草堂周围多柳,鸟儿成双欢叫,喜庆而又富有生机。前两行诗,先写树上,再写天上,“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后两行写远景。先写诗人凭窗远眺西山雪岭,看到山上的积雪,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再向门外一看,见到停泊在岸边的将要开往东吴的船只。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千里,胸襟多么开阔!这首诗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春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体会语言特色。 4体会诗歌节奏。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6、寓言二则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_14__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会写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其中一则寓言;在理解寓言的基础上,感悟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朗读、感悟、品读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3.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明白爱听奉承话就会上当受骗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能自欺欺人,要客观地看待事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其中一则寓言。 教学难点 感悟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1、多媒体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动画,教师富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2、听了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4、板书课题,读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要带上自己的感情读,读准字音。 2、 学生互读生字、正音。 3、 指导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4、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狐狸怎样把乌鸦的肉骗走了? ⑴画出狐狸说的话。 ⑵指名读“狐狸”说的三次话。 讨论:狐狸这样说能得到乌鸦口中的肉吗? ⑶研读三次对话。 第一次:“亲爱的乌鸦,你好啊!”、 ①怎样读狐狸的话?找出书上的提示。 ②乌鸦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不做声?它可能怎样想? ③读句子,读出狐狸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语气,读出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第二次:“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小声读这句话,想想乌鸦的反应发生了什么微妙的变化?你是怎么看出乌鸦有点动心了? 第三次:“啊,亲爱的乌鸦片 您唱几句吧!” 指导读这几句话,狐狸为什么这样说? 此时,乌鸦的反应怎样?有表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⑷为什么狐狸能骗走乌鸦的肉? ⑸学习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自由练写。 2、展示、评价。 五、课堂小结 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后,你有什么收获?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6、寓言二则 第 2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_15___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会写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其中一则寓言;在理解寓言的基础上,感悟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朗读、感悟、品读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3.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明白爱听奉承话就会上当受骗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能自欺欺人,要客观地看待事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其中一则寓言。 教学难点 感悟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狐狸很狡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有关狐狸的故事,看看这里的狐狸又是怎样的呢?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要带上自己的感情读,读准字音。 5、 学生互读生字、正音。 6、 指导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7、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1、分小组讨论: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认真朗读、品味。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边辨析边指导朗读。 3、小结讨论结果。 4、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拓展训练 1、讨论:学习了这两则寓言后,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 2、续编故事 。(三者任选其一) ⑴以“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去了”为开头续编故事。 ⑵以“乌鸦再次见到狐狸”为题编故事。 ⑶编自己创作的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指名练说。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练写生字。 2、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析。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7·九色鹿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_16__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认识、会写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漂”“朝”;有感情朗读课文,能抓住主要情节复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