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备 课 本
学校名称:朴塘完小
班级年级:三年级
备课人:郭琳琳
备课时间:2016年春季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1 春的消息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总序第_1_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认写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习诗歌充满生趣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在读中陶冶性情、学习语言。
3.情感与态度:
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美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描写春天的独特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想象、自读自悟。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盼望春天
1、同学们,春姑娘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她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春的消息。哪位聪明、幸运的孩子已经接收到了呢?
2、学生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迎春花开了,天气变暖和了。柳树发芽了……
二、揭示课文,初读课文。
1、从柳树的叶子变绿了、迎春花开放、蝴蝶翩翩飞舞等画面,我们得到这样一个信息——春天来了!(板书课题:春的消息)
2、放课文朗读录音,初读课文。
三、赏课文。
1、识字析词.
①大声地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画出读不明白的词句。
②认读字词
要求:挑一个读得准确的,并说明意思。
同桌互相读,相互指正。“开火车”检查指正。
2、找“春的消息”
找好朋友一起读全诗,找出春姑娘给小朋友带来了哪些“春的消息”,用符号画出来做记号。
分小节检查朗读。
交流:我们找到了哪些“春的消息”
第一节:春风、春水、树枝、小鸭
第二节:春装、小鸟
第三节:蝴蝶飞舞
第四节:雏菊开放
第五节;吐出绿苞、溪水唱歌
第六节: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的面颊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1·春的消息
第 2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2 年 2 月13 日
总序第_2_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2年 2 月1 3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认写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习诗歌充满生趣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在读中陶冶性情、学习语言。
3.情感与态度: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美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描写春天的独特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想象、自读自悟。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升华
1、听写本课生字
2、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像是个小娃娃,让我们充满希望;春天像个美丽的小姑娘,让我们充满喜悦;当然春天也是最温暖的季节,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向往,一起来赞美春天吧!
二、诵读品味,理解课文。
1、每个小朋友选取自己喜欢的小节有感情地朗读,以赞美的口吻来比一比谁最爱春天?
(教师请1、2个同学来赛读课文)
学生朗读时教师适时地进行语言润色
第二节:小朋友换上春装,像小鸟一样轻松地飞翔在蓝天时,应以欢快的语气来读。
第三节: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应以惊喜的语气读,放飞蝴蝶时又应该充满爱怜。
第四节:第二节的春天,已经长高的我看到老朋友——小花朵时应以自豪亲切的语气读。
第五节:和溪水奔跑时的感觉应该是放松的。
第六节:在太阳照耀的草地上休息是多么惬意、舒服啊!
2、全诗共六节,分节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节。
诵读课文,并提问:
风为什么能把树的枝条摇绿?水为什么能把鸭的羽毛漂白?
(2)学习第二节
问:春装是怎样的衣服?小鸟为什么会换上新的羽毛?
(3)学习第三节
蝴蝶吸引“我”,“我”捉住了它后,为什么又要放掉?
小组合作讨论:先捉后放,“我”的心情、内心变化是怎样的?
(4)学习第四节
请同学上台表演“欣喜又雀跃”是怎样的神态?
(5)学习第五节
议一议,你观察过树木吐出新苞吗?把你观察的说一说。溪流为什么沉睡,沉睡的原因是什么。
三、整体感悟,内化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2、爱唱歌的小溪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总序第__3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学会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溪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对小溪、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调动情感,激情导入
1、出示课题,指名读,说一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归纳学生问题,让学生明白本课学习重点。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同桌之间互读生字,相互正音。
3. 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情况。
4. 指名读词语:
源头 苔藓 光滑 绿莹莹
杜鹃 浮雕 发烫 咳嗽
5. 指名分段读文,师生评议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学生轻声读课文,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
2. 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 全班交流。
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质疑问难。
结合课前提问,再次梳理本课学习,解决重点问题。
3、课文中哪些段落你比较喜欢?找出来反复朗读,然后读给同桌听。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分四人小组,讨论字形结构,交流书写规律。
2、指名上黑板书写生字,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的书写方法。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2、爱唱歌的小溪
第 2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总序第__4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学会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溪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对小溪、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源头 苔藓 光滑 绿莹莹 杜鹃 浮雕 发烫 咳嗽
2、出示课件,引导: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吴然又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这条活泼、可爱、美丽的小溪。
二、品读赏析,突破难点、重点
1、住在小溪旁的村民们都把这条小溪叫做“歌溪”,这是为什么?请分组讨论,找出相关词句品味朗读;
2全班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提到哪一个自然段,就引导学生理解朗读那个自然段。全文朗读语调要轻松、活泼,富有朝气。
⑴第2自然段:
歌溪有点野,像调皮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抓住“跳、溅”等关键词语,领悟拟人句、比喻句,感悟作者用词准确,然后指导朗读)
⑵第3自然段:
歌溪像个活泼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的活泼?
(抓住流速,比喻句来体会)
⑶第4自然段:
文静的歌溪是怎样的?
① 抓住语句感受歌溪的静态美
②找出文中的象声词,理解并同时完成课后第2题练习。
⑷第5、6自然段。夏季,歌溪是孩子们的游乐场所,歌溪增添了欢腾,更加生机盎然。
歌溪带给我们哪些欢乐呢?
(在品味语言中,体会作者对歌溪、对家乡的热爱。)
三、拓展延伸
1、除了书中的描述外,想象一下,歌溪还能给孩子们带来哪些快乐?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3· 蒙蒙细雨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总序第_5_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会写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想象,着手关键词、句的理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与态度:
体会作者对藏族山村的热爱之情,了解作者对雪山美好未来的憧憬,从而培养学生关心、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调动情感,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作家、诗人曾无数次赞美过老师,有的把老
师比作春蚕、红烛,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的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有的把老师比作领路人、指航灯等。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文章,它也赞美了老师,它又把老师比作成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1同桌之间互相读生字,正音。
2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情况:
蒙蒙 漫步 花瓣 发辫 戴着 翅膀
分辨 雨露 雨雾 清脆 天幕 噗
3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质疑问难
1、学生再次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同桌之间交流记字方法。
2、分析字形,讨论书写规律。
3、教师范写:瓣 雾。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3· 蒙蒙细雨
第2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总序第__6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会写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想象,着手关键词、句的理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与态度:
体会作者对藏族山村的热爱之情,了解作者对雪山美好未来的憧憬,从而培养学生关心、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蒙蒙 漫步 花瓣 发辫 戴着 翅膀 分辨 雨露 雨雾 清脆 天幕 噗
2、多媒体出示文中插图。
3、请学生谈谈观后感受。
4、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块来到这雪山小村游览。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生默读课文,课文描写了蒙蒙细雨中的哪些景物?
(雪山下的田野,春雨中的藏族山村,金色的云雀,山村小学)
2、分组学习。
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得生动?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重点指导下列语句。
⑴“翠绿的麦苗儿…… 亮晶晶的水珠儿。”
(这组排比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雨中田野的迷人景色。蒙蒙细雨中,水珠落到了人与物上,作者用“捧、滚、挂、戴”等不同的动词描写,十分逼真)
⑵“举目望去…… 童话世界。”
(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远望山村的美丽的景色,如诗如画,如童话世界一般,多么令人神往。)
⑶“那云雀又抖着……留在我的耳旁。”
(蒙蒙细雨中,飞翔鸣叫的云雀给静寂的山村增添了几分生机与魅力。一个“融入”使云雀与大自然融入一体,多么美妙的融合。)
⑷“啊!书声琅琅……融融春雨吗?
(这句话由琅琅的书声联想到融融春春雨,暗示了山村的教育事业正在兴起,表达了作者对雪山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望,作者写蒙蒙春雨实质上是为了表现山村的发展变化,憧憬雪山的美好未来。)
三、赏读课文,体会情感
1、配乐朗读全文。
2、学生自由练读全文。
3、试背自己喜欢的内容。
四、拓展延伸,仿写片断
1、未来的雪山之村会是什么样子?说一说。
2、依照课文,把说的写下来。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4、短文两篇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总序第_7_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读8个生字;辨析多音字“没”;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发现疑问,努力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学写拟人句。
教学难点
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想象、自读自悟。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看图朗读,想像雨景
1.投影显示第一幅插图,看看图上有哪些内容?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图中展现的是什么季节的雨?然后说说你生活中遇到的这样的雨是怎样的?
朗读感悟,欣赏体验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下雨前大自然是什么样的?
2.比较句子。(投影出示)
蓝蓝的天空,被飞来的乌云遮住了。
蓝蓝的天空,忽然被飞来的乌云遮住了。
(1)指名读这两句话。
(2)说说这两句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忽然”一词,表明乌云来得又快又急。
(3)再读这两句话,读出第二句强调的地方。
3.默读第2~4自然段,体会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1)第2自然段描写雨中哪儿的景象?
(2)“点点晶莹的小水珠,连成一片,流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这句话如何理解?
(3)第3自然段着重写了哪儿的景象?
(4)投影学句。
“来来往往的汽车也像洗了个澡,车头灯光像一个个圆圆的月亮。”
这一句把细雨冲洗汽车比喻成人洗澡,把细雨中的车头灯光比喻成一串串圆圆的月亮,拿我们所熟知的事物作比,又易于被学生所理解。
(5)说说第4自然段着重写了哪儿的景象?
(6)品读美句。
“树叶被雨点洗刷得绿莹莹的,像一只只明亮的眼
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去体会。
(7)指导读出雨中景色的美。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4、短文两篇
第 2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总序第_8_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读8个生字;辨析多音字“没”;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发现疑问,努力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学写拟人句。
教学难点
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想象、自读自悟。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雨中自然界的美景。那么雨后的自然界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色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短文两篇的第二篇短文《雨后》。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出声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的字或读破句的地方。
三、熟读领悟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找出各自然段所描写的自然段景物。
3.学生交流。
第1自然段:写了山野,空气清新。
第2自然段:写了水中的荷叶和青蛙。
第3自然段:写了蒲公英。
第4自然段:写了溪水和鱼儿。
4.教师重点指导学词、学句,相机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1)投影:“荷叶拖着水珠,青蛙瞪大眼睛跳了上去,水珠抖落,溅出圈圈波纹。”体会用词的恰当。
(2)投影:“溪水哗哗唱着,鱼儿伴着歌声,摇头摆尾,跳起水族迪斯科。”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句间停顿,吐字要清晰,要读出雨过天晴清新洁净充满生机的美,读出对雨后景色的赞美之情。听录音朗读课文。
6.学生齐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写了雨过天晴大自然清新洁净、充满生机的美,作者由于观察细致,所以描写得心应手,语言运用十分得体,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习作1:大自然的声音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总序第__9__课时
执行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写出大自然中各种声音所起到的作用,围绕“奇妙”选材;把看到的、想到的用准确、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想像力。
3.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发现疑问,努力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突出声音的“奇妙”。
教学难点
准确地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想象、我手写我心。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导语
1、播放动物叫声的录音带;
2、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能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季节的交替……还能激发我们无限的想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向别人介绍一下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二·明确目标
引导学生解题。
三.资料链接
1、出示课文插图:
看看图上有那些动物,每一种动物是如何叫唤的。
2、想象一下,动物的叫声与天气的变换、季节的交替有什么关系。
四.习作构思
1、展开丰富的想象,不受插图的拘束。
2、先在脑海中想象大自然总美妙的画面,结合自身经历,然后再有条理的叙述下去。
五.资料共享
1、分小组交流知道的大自然的声音。
2、全班交流。
六.习作方法
1、在习作的过程中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来表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动听。
2、一定要写清楚每种声音的作用。
3、一种声音写完后再写另一种声音,层次要分清楚。
七.开心练笔
1、开头就用课本中所给的句子:听,大自然的声音多么奇妙!
2、练写“青蛙”的声音。
(1)学生说青蛙是如何叫唤的,他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2)学生动笔写。
八.交流探究
1、学生小组交流所写作的片断。
2、小组推荐写的好的学生在全班交流。
九.小结归纳
学生总结其他学生好的写作方法。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习作1:大自然的声音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___10_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写出大自然中各种声音所起到的作用,围绕“奇妙”选材;把看到的、想到的用准确、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想像力。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发现疑问,努力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突出声音的“奇妙”。
教学难点
准确地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想象、我手写我心。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明确目标
学生练习写作。
二.开心点评
点评上节课交流的资料,重点点评习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三.实践练习
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指导修改
1、指名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提出修改建议。
2、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欣赏佳作
1、欣赏班上的佳作,点评佳作中的好句子、好词语。
2、佳作欣赏。
大自然的声音
你听过蜜蜂采蜜的声音吗?你听过竹笋破土而出的声音吗?听过百花开放的声音吧?听过……只要你细心的聆听,就
能听见大自然中那百听不厌的优美乐曲。
听,大自然的声音多么奇妙!溪水“哗哗”流着,好像哼着一首古老的歌谣,小鸟站在河边的柳树上“啾啾”叫着,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真美!”青蛙也出来凑热闹,“呱呱”亮开了它的歌喉,河边的小花、小草也不甘示弱,跟着歌声跳起了迪斯科。小蜜蜂忙忙碌碌地采着蜜,这边“嗡嗡”那边“嗡嗡”,一片欢歌。
啊!大自然的声音真奇妙啊,我爱这美妙的声音!
3.学生修改作文。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语文活动1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_11___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认识形近字的构字规律,自主识字;认识ABB式叠词,积累词语;背诵古诗,积累传统文化;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ABB式叠词,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积累ABB式叠词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学习“万花筒”
1. 认识形近字,了解汉字的多样性。
⑴认识形近字。
⑵引导观察字的特点。
⑶指导书写。
⑷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论。
2. 学习“我能写”。
⑴投影出示“绿莹莹”“湿漉漉”“亮晶晶”。
⑵自读词语,理解词语特点。
⑶仿例写词。
3. 学习“我能连”。
试连词语,写成诗歌,背诵连成的句子。
二、学习“百宝箱”中的“读读背背”
1.黑板出示古诗《春夜喜雨》。
2.简介作者杜甫。
3.指名读诗,注意读准。
4齐读古诗,熟读成诵。
三、完成“大舞台”部分
4. 总结导入。
5.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论。
3、建议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布置一间“放飞你的心愿”的教室。
4、举办一次“放飞你的心愿”的活动。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5·古诗两首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3 月6 日
总序第_12___课时
执行时间: 年 3 月 10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会写9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任选一首默写。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3.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及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理解想象、自读自悟。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咏柳》这首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⑴合作探究字词。
⑵合作交流学习生字。
⑶释词
碧玉:翠绿色的宝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绦: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形容柳枝细长而柔软。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二句诗。
⑴自由轻声朗读诗歌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⑵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长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用丝线织成的带子)
⑶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一说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⑷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诗人对柳树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2、学习第三、四句。
⑴指名读第三、四句。
交流汇报:诗人是怎么想的?
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二月春风)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引导理解:二月春风似剪刀。
⑵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是谁裁出这片片细细的嫩叶?二月的春风就像那神奇的剪刀。)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5·古诗两首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_13__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会写9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任选一首默写。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3.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及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理解想象、自读自悟。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古诗。
2、介绍杜甫创作《绝句》的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时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自学
1、自学古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诗人看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上有些什么?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齐读诗第一、二句,想想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美丽的画面.(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蓝蓝的天空)
2指名读第三、四句,说说这两句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是在屋子里从窗户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诗人写得多妙啊!
3出示课文插图,图文对照,加深体会。
四朗读感悟,欣赏体会
1指导朗读。
朗读这首诗时语调要轻松,要突出重音:鸣、上、含、泊、千秋、万里,要边读边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2体会诗歌意境。
这首诗先写近景。草堂周围多柳,鸟儿成双欢叫,喜庆而又富有生机。前两行诗,先写树上,再写天上,“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后两行写远景。先写诗人凭窗远眺西山雪岭,看到山上的积雪,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再向门外一看,见到停泊在岸边的将要开往东吴的船只。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千里,胸襟多么开阔!这首诗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春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体会语言特色。
4体会诗歌节奏。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6、寓言二则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_14__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会写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其中一则寓言;在理解寓言的基础上,感悟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朗读、感悟、品读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3.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明白爱听奉承话就会上当受骗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能自欺欺人,要客观地看待事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其中一则寓言。
教学难点
感悟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1、多媒体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动画,教师富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2、听了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4、板书课题,读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要带上自己的感情读,读准字音。
2、 学生互读生字、正音。
3、 指导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4、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狐狸怎样把乌鸦的肉骗走了?
⑴画出狐狸说的话。
⑵指名读“狐狸”说的三次话。
讨论:狐狸这样说能得到乌鸦口中的肉吗?
⑶研读三次对话。
第一次:“亲爱的乌鸦,你好啊!”、
①怎样读狐狸的话?找出书上的提示。
②乌鸦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不做声?它可能怎样想?
③读句子,读出狐狸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语气,读出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第二次:“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小声读这句话,想想乌鸦的反应发生了什么微妙的变化?你是怎么看出乌鸦有点动心了?
第三次:“啊,亲爱的乌鸦片 您唱几句吧!”
指导读这几句话,狐狸为什么这样说?
此时,乌鸦的反应怎样?有表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⑷为什么狐狸能骗走乌鸦的肉?
⑸学习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自由练写。
2、展示、评价。
五、课堂小结
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后,你有什么收获?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6、寓言二则
第 2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_15___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会写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其中一则寓言;在理解寓言的基础上,感悟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朗读、感悟、品读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3.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明白爱听奉承话就会上当受骗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能自欺欺人,要客观地看待事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其中一则寓言。
教学难点
感悟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师、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狐狸很狡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有关狐狸的故事,看看这里的狐狸又是怎样的呢?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要带上自己的感情读,读准字音。
5、 学生互读生字、正音。
6、 指导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7、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1、分小组讨论: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认真朗读、品味。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边辨析边指导朗读。
3、小结讨论结果。
4、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拓展训练
1、讨论:学习了这两则寓言后,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
2、续编故事 。(三者任选其一)
⑴以“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去了”为开头续编故事。
⑵以“乌鸦再次见到狐狸”为题编故事。
⑶编自己创作的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指名练说。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练写生字。
2、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析。
个性见解: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语文课时教案
课题
7·九色鹿
第 1 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_16__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认识、会写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漂”“朝”;有感情朗读课文,能抓住主要情节复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