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师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74880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师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辽师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 我的小书包 活动背景 每位学龄的孩子都有一个书包,里面装着孩子所有的家当。“背着沉重的书包,身体被压得向前倾”,这是孩子课业负担的表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书包究竟有多重?书包里有哪些东西?如何减轻书包的重量?这些问题也成了为学生减负需要思考的。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调查表格调查本班学生书包的重量。 2.学会整理书包,合理放置学习用品。 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的书包有多重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调查表格调查本班学生书包的重量。 2.学会用条形统计图和平均数来表现调查结果。 活动建议 1.教师用电子秤或台秤测量本班学生书包的重量,边测量边记录。 2.教师事先设计好调查数据统计表格和条形统计图,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数据进行分类,绘制条形统计图。 3.教师指导学生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表现统计数据,并合理地分析本班学生书包“负担”的现状,并写分析报告。 活动二:我的书包里有什么 活动目标 1.学会按物品的种类、名称、数量登记。 2.学会策划书包“减负”方案。 活动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整理书包,登记书包里物品的名称、数量和种类。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书包“超重”的原因。 3.教师指导学生策划为书包“减负”的方案,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展示和讨论,制订合理的书包“减负”方案。 活动三:整理书包 活动目标 1.学会整理书包,合理放置学习用品。 2.养成坚持自主整理书包、合理放置学习用品的习惯。 活动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书包“减负”方案整理书包,并要求学生记录一周的实施情况。 2.教师要与班主任和家长合作共同督促学生养成合理放置学习用品的习惯。 3.学会撰写体验日记,教师指导“书包自白”体验日记。 4.以自评为主,同伴、家长、教师评价为辅;以定性评价为主,不做定量评价。 第二课 夹豆子游戏 活动背景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生活问题,有些学生不会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本主题活动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从学生最常用的筷子入手,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总目标:通过夹豆子游戏,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精细动作水平,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认知目标:通过夹豆子游戏,启发学生发现物体接触面的形状可以影响物体接触的牢固性,进而初步得出结论,并引发思考。 技能目标:通过设计、动手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改进工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探究意识。 活动过程 一、主题确立 1.创设问题情境,确立主题激趣导入。 儿歌导入:粒粒豆子圆又圆,静静躲在盘里边。要想将它来夹走,看似容易却很难。 2.说说夹豆子比赛的规则。 在规定的时间内,看一人或是小组谁夹的豆子多。 讨论:怎样才能夹得多? 3.小组比赛 二、快乐动手做 1.改进制作工具,设计方案,实际操作。 注意引导思考并总结改进物品的方法。 2.夹豆子竞赛 验证设计制作的小工具的有效性,改进制作工具。 以小组为单位,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工具优势,用自己设计制作的工具进行夹豆比赛,交流夹豆的技巧,交流制作的工具夹豆多少的原因。 三、交流汇报课 1.深入探究,寻找答案。 引导学生对夹豆子记录的表格呈现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并进行归纳整理,指导学生通过交流寻找答案。 2.将数据进行整理后,发现问题,由小组同学进行探究,动手实践寻找答案,交流汇报。 3.通过交流,充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规律。 第三课 和书做朋友 活动背景 读书令人愉悦,读书使人丰富。读书可以开启人的智慧,读书可以拔高人的境界。书是真理的海洋,书是知识的宝库。早在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确立了“阅读社会”的概念,倡导全社会人人读书,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活动,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对读好书的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促使学生认真阅读,养成摘录、剪贴的好习惯。掌握摘录的方法:编写目录、分类摘录,并写一两句话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见解。掌握读书的方法:跳读、略读、速读、精读。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读书的重要。 1.课外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名人与书的故事。 2.名言诵读、交流阅读后心得。讲名人读书的故事。 3.用名人名言制作读书书签并进行评比,让名人精神时时陪伴激励自己。 4.布置教室,营造读书氛围,使其成为书香教室。 5.寻找本班爱读书的小名人,请他谈谈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和好处。 活动二:深入读书,以活动促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我喜欢的图书 1.介绍自己喜欢的类型:可以按童话、科普、文学、幽默、传记和专业书籍等介绍。 2.推荐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图书 3.交换图书。 二、讲故事比赛 1.故事大王赛——童话故事赛 2.小博士赛——科普故事赛 3.学英雄故事会——英雄故事赛 三、知识竞赛 1.分小队出好考题,先小组选拔赛 2.各小队派代表参赛,试题仍有各小队出。 四、读书方法交流 1.收集名人读书方法,并作交流 2.同学读书方法交流。 3.设计读书卡,课外阅读目录表 活动三:展览读书成果 1.读书笔记、读书目录表和读书卡展览。 2.评选: 选出小蜜蜂奖——广博。 钉子奖 ——精读 第四课 站报纸游戏 活动背景 生活中有很多废弃的物品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只要使用得巧妙,就可以节约能源,提高效率。报纸就是这样的物品,可以开发出很多的用途。三年级的学生对报纸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发报纸的再利用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利用报纸开展活动既熟悉又新奇,同时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活动目的 使学生了解报纸的多种用途,了解报纸的发展;了解猜测与实际的差距,改进猜测方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主题(点击问号) 1.直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报纸的作用,引出利用报纸尝试游戏。 3.学生尝试游戏。 4.回顾并交流报纸的多种用途。 5.围绕一张报纸能站多少人展开猜测? 6.验证猜测。 7.总结 二、“站报纸”小竞赛 1.深入交流,改良结果。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报纸上站更多人的方法。 3.围绕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试验、汇报。 4.全班交流,制定竞赛规则。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竞赛。 6.评出优胜小组。 三、汇报展示报纸的巧妙用途 1.小组交流报纸除了阅读做游戏还有什么其它的妙用? 2.全班交流讨论: A.用旧报纸清理门窗露水; B.用旧报纸擦洗浴缸; C.收存被褥时可夹一层旧报纸除湿; D.用湿报纸除尘; E.用旧报纸擦拭玻璃。 3.总结 四、瞭望窗 1.了解更多的报纸 请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报纸种类、报纸用途、报纸的发展等。 2.学生探究 介绍自己对报纸的了解,自学“瞭望窗”信息。 3.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报纸。 4.全班交流。 第五课 利用废物制作相框 活动背景 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之一,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通过劳动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与技能,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初步形成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及技术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学会制作“相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制作中逐步培养儿童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的的情趣。 2.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创作的欲望和实践的主动性。 3.通过小组团队的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团结协作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重、难点 光盘制作“相框”的方法与技能的掌握及“相框”外观的设计。 活动过程 一、 实物展示,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照相吗? 2.你的相片放在哪儿? 3.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相框? 4.老师这儿有几个亲手制作的“相框”,漂亮吗?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5.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最基本光盘制作“相框”的方法。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 自主观察,主动探究。 1.首先来观察每组盘中已做好的光盘“相框”,观察、讨论其制作过程与方法, 2.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与迁移。 3.制作“相框”的四个步骤即:打眼、穿线、装饰、放相片。 4.追问 “你知道打眼的方法有哪些?” “为什么锥子加热才能打眼呢?” “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5.小组合作制作光盘“相框”。 播放“劳动最光荣”音乐,教师随机指导。 三、 成果展示,评价激励。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出最佳作品,在展台展出。 2.由学生评价后,并颁发巧手奖、创新奖。 四、 总结提炼,渗透思想教育。 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回顾与小结。 第六课 吹泡泡 设计意图 “吹泡泡”是童年中最好玩、最难忘的游戏,“吹泡泡”来源于生活,学生都很喜欢它的乐趣和体验。 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有是镂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刚才老师在洗玩具时候,到入洗洁精,洗着洗着发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吗? 二、猜想环节 1.教师吹泡泡,激发学生兴趣。 2.同学们想不想玩?我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魔法袋!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 3.出示记录表,介绍材料。 什么物品会吹出泡泡?生大胆猜测,小组中相互交流。 三、动手验证 1.亲自来试试自己的想法。 2.在操作前提出要求: 这些工具一样一样的试,把能吹出泡泡的物品放到咱们的成功盒里 吹泡泡时,嘴巴不要碰到工具,不要对准同伴的脸吹泡泡,如果不小心泡泡水撒到桌子上上,要用毛巾擦干净。 3.操作尝试,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 四、引导学生发现与质疑: 提问:你是用什么物品怎么吹出泡泡来的?请到前面给大家表演一下?谁发现泡泡从什么位置钻出来的? 1.这些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洞洞或者缝隙,我们叫它“镂空”。因为它镂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来。 2.提问;一根铁丝怎样才能让它吹出泡泡? (圆心,三角形,梯形)等形状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样的?是三角形还是什么形状的? 3.猜想并验证泡泡的形状:请学生说说自己拿了什么样的泡泡器,它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4.总结得出: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结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或椭圆的。 五、总结 今天我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大家开心吗?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能吹出泡泡,还有那些不能吹出泡泡的物品,能变成吹泡泡的工具呢?怎么样能吹出又大又圆的泡泡?回家和妈妈一起来玩,一起来探索! 第七课 钉纽扣 活动背景 纽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物品,它不仅起着固定的作用,而且还是服装上不可缺少的装饰物。本次活动让学生学会钉纽扣的方法,了解纽扣的特点和使用范围,自己设计几款别具一格的纽扣,新手装扮自己多姿多彩的生活。 活动目标 认识、了解纽扣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学会几种常见的钉纽扣的方法,并能亲手设计几款纽扣图样。通过活动,初步形成小组合作意识,培养主动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活动一:主题确立 1.教师出示各种漂亮的纽扣图片,让学生说说对纽扣的了解。学生谈论自己对纽扣的特点及使用范围,教师赞扬学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把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发出来。 2.实物导入。教师把课前让学生收集的各种纽扣,在课上由学生展示、介绍。教师也准备一些学生可能找不到的纽扣,如手工盘扣、摁扣等,与学生展示结合起来,对学生适时点拨、引导,从而使学生发现纽扣在形状、材质、工艺、功能等方面各有不同。在兴趣盎然的展示、观察中,引导学生确立本次活动主题。 活动二:实践指导 1.为本次活动的开展提供方便条件,比如:采访、参观等活动,需要事先争取有关单位、个人的支持,教师应协助学生完成联系工作。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多观察、多思考,善于发现活动中生成的新问题,让学生能积极的解决问题。 活动三:汇报课 1.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纽扣的资料,教师可以分类在黑板上板书,以供后面资料整理时使用。 2.各小组汇报子课题研究的解决方法。 3.根据小组研究的子课题内容,把资料先进行分类汇总,制成供本组研究的资源包。 活动四:操作室 1.学习针线的使用方法。 现在,很多孩子不会使用针线,缝扣子对他们来说就更困难了。教师必须秩序渐进,先要教给学生针线的使用方法。 2.学习钉纽扣的针法。 两眼扣:一字法。 四眼扣:二字字、×字法、□字法 3.举行钉扣比赛。 先小组进行,评出优胜者,再全班进行。 通过比赛,学生们发现是劳动创造了生活,是劳动创造了美。 第八课 小图形大智慧 活动背景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也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本主题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智力玩具,体验当时人民的生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活动目标 观察巧板的设计结构,探索其中的奥秘。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思考、讨论切割七巧板的方法,动手做一个七巧析。交流“七巧”的来源、七巧板的来历和发展,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七巧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七巧板的由来         2.介绍七巧板的拼图方法,观察都有什么图形?     3.它还可以拼成各种图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     4.揭示课题     师:七巧板能拼出这么多有趣的小图形,本次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多姿多彩的大世界。(板书:小图形大世界)     二、玩七巧板         1、自由玩,谈感受     观察一些做好的七巧板,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摸一摸、玩一玩,生以小组为单位摸、玩,汇报自己的发现(边说边演示)师及时评价。     2.拼图游戏        要求:1、速度。2、七块板都用上。3、不能重叠。        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拼图,说一说是怎么拼的?     观察整体:左→右 上→下 先大后小     3.看谁拼的快     生分组合作拼图,师检查学生拼图情况,及时评价, 拼的最快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们拼的?     4.多副七巧板,随意拼图。 看哪组同学拼的快,拼的好。生分组拼图。 谁来说说你拼成了什么?是怎么拼的?     生汇报,师及时评价,学生评价         三、活动小结     七巧板好玩吗?你学会了什么?        四、活动延伸     师:我们班的同学今天表现得这么好,老师留个作业:仿照七巧板你能设计一种拼图的游戏板吗?并用你创造的游戏板拼出一种图形。 第九课 水果的秘密 教学目标 认识、了解几种自己喜欢吃的常见水果,知道它们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科学合理的食用。使学生对水果产生兴趣,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活动设计 一、创设意境,走进主题 今天老师带来六个谜语,开动脑筋,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1.出示投影,投放谜面(打一水果) 看看圆,摸摸麻,包着一肚小月牙。桔子 绿盖红缸,里头装满蜜浆。杮子 小时绷着青脸皮,老来皱起红脸皮, 生的熟吃惹人笑, 熟的生吃不稀奇。枣 粉脸红唇模样美,偏偏是个大歪嘴。桃子 2.导语:看起来大家对水果有一定的了解。说说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呢!为什么? 3.水果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食品之一。 4.这些水果你认识吗?(出示课件) 5.让我们一起去探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果的秘密。 二、实践活动 1.认识水果的特征 摸水果 请几位学生到“水果宝箱”里摸水果,说感受。 要求:不能用眼睛看,只用手摸,并把摸到的感觉告诉大家,如果谁能猜出是什么水果,并能说出水果的颜色,这个水果就送给他所在的小组。 猜后品尝。 2.研究水果的吃法 我们探究了这么多有关水果的知识,那你知道水果有哪些吃法吗? 学生自由畅谈。 三、制作水果拼盘 1.同学们,你们愿意用你灵巧的手制作一个别具风格的水果拼盘吗?要制作拼盘,首先做什么? 学生学生讨论得出制作方法和要求: 卫生安全。 小组分工明确,拼盘设计新颖。 2.小组合作制作水果拼盘。 3.展示水果拼盘作品。 4.师生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 四、总结 第十课 可爱的小雪花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学习,让学生发现冬天的知识,感受冬天的美丽;通过制作画雪花,剪雪花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识。 教学重难点: 冬天的相关知识和动手剪雪花。 活动准备: 观察冬天的各种自然现象,剪雪花的纸,剪刀、铅笔的各种材料。 活动过程: 一、芝麻开门 谈话导入:冬天来了,下雪了,好美呀!你喜欢雪吗?雪是冬天的使者,冬天还有许多秘密,正等着我们去探究呢! 1.查找资料为冬天的使者办理一张身份证或资料卡 (1)雪花是怎么来的? (2)雪花是什么颜色的? (3)雪花是什么形状的? (4)雪花落下后住在什么地方? (5)雪花对植物、动物、人有什么利用价值? 2.根据观察,填表,集体汇报。 二、调查研究 那雪花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冬天的植物,冬天里的动物,冬天的气温、风向、风力。 三、点击问号 1.冬天有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你发现了吗?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 为什么我们一张嘴就会看到哈气? 为什么有些人会生冻疮? 有些植物却不这样? 为什么下雪暖和、融雪冷? 为什么有的树要落光了叶子过冬? 2.集体汇报,你知道哪些?你还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四、巧手作坊(剪雪花) 1.播放课件:美丽的雪花 2.准备材料:剪刀、白纸、铅笔等。 根据书中的提示制作方法,自主制作 3.播放制作课件,指导学生制作。 4.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成果展示 五、儿歌赏读 朗读描写的冬天的儿歌《冬》、《雪花》 20 / 2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