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京市中考化学题型归纳
2015
第一题 物质是哪种材料?
金属材料:纯金属和合金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天然材料:棉、麻、羊毛、丝绸
复合材料:碳纤维、玻璃钢
注意:合金是金属材料,不要误认为是合成材料
中考题归纳
2009-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上制成的陔心筒。其中钢属于( )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天然材料
D.复合材料
2010-1.2010年5月,孙中山先生铜像回迁至南京市新街口。铜及铜合金属于( )
A.天然材料 B.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D.合成材料
2011-1. 2011年5月20日上午,首批带有第二届青奥会会徽的天特许商品在南京面市。制作特许商品的下列材料中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
A. 腈纶 B. 涤纶 C. 棉纶 D. 棉花
2012-1.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棉花 B.羊毛 C.塑料 D.天然橡胶
2014-6.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
A.棉花 B.涤纶 C.羊毛 D.蚕丝
第二题 物质的元素组成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中考题归纳
2009-2.实验室中运用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这里的“钙”是(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离子
2011-2. “高钙奶”中“钙”是指( )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单质
第三题 化学之最
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其次是氧气。
2、宇宙中含量最大的是氢元素。
3、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氮、钙。
4、地壳中含量最大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硅、铝、铁。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7、农作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碳元素。
8、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甲烷。
9、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是氢元素。
10、天然物质中最硬的是金刚石。
11、天然物质中最软的是石墨。
12、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1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15、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16、最早提出分子概念的是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2009-6.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
A.金刚石 B.石墨 C.焦炭 D.活性炭
2012-3.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2014-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014-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铝 B.铁 C.硅 D.氧
第四题 计算化合价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某一元素的化合价。如:化学式
+a -b
Ax By ,则有关系式 ax+(-by)=0
中考题归纳
2009-3.被蚊虫叮咬后。涂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可减轻痛痒NH3·H2O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0 C.+3 D.+5
2010-3.金属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五氧化二钒(V2O5)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 1 C.+ 3 D.+5
2011-6. 科学家证实金星的大气层组成中含有硫化氢(H2S),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A. -1 B. -2 C. +1 D. +2
2012-6.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1 C. 0 D.+1
2013-3.氦气中氦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0 C.-2 D.-1
2014-2.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1 C.-2 D.-1
第五题 物质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形状改变、工业制氧气、蒸馏、蒸发、挥发、潮解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缓慢氧化等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出现“有、能、会”关键词
中考题归纳
2010-5.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花生霉变 C.瓷碗破碎 D.火药爆炸
2012-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铜丝折弯 C.瓷碗破碎 D.纸张燃烧
2013-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石蜡熔化 C.水的电解 D.干冰升华
第六题 实验操作题
量筒使用:视线和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天平使用:左物右码
取用固体药品:瓶塞倒放
稀释浓硫酸:浓硫酸倒入水中
加热液体: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加固体药品:不能把块状固体直接丢入
中考题归纳
2009-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2010-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
2011-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少量液体 B. 加热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稀释浓硫酸
2012-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2013-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读液体体积 B.称量固体 C.过滤 D.加入大理石
2014-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入大理石 B.称量固体 C.熄火酒精灯 D.过滤
第七题 物质的性质
氧气(氧化性、助燃性、无可燃性)
氢气(可燃性、还原性、密度最小)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灭火,使石灰水变浑浊,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氧气,4℃密度最大,用肥皂水区分硬水软水,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溶于水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
碳(可燃性、还原性)
金刚石(最硬) 石墨(最软、导电性、滑腻)
活性炭、木炭(吸附性)
磷(燃烧产生白烟,测定空气成分)
金属(导电性、导热性,除汞外常温都是固体)
盐酸、硫酸(酸性、除锈、去水垢、和锌反应制氢气)
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甲烷CH4、酒精C2H5OH、葡萄糖C6H12O6(可燃性)
中考题归纳
2009-5.“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010-6.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2011-1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 用铜制电线 B. 用石墨制铅笔芯
C. 用活性炭净化水 D. 用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2011-9.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B. 我国的人均水量居世界第一
C. 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 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
2013-2.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 B.甲烷 C.硫粉 D.红磷
2013-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生锈的菜刀浸泡在食盐水中,可除去其表面的铁锈
B.通过相互刻画的方法,发现铜片的硬度比黄铜片大
C.淬火后的缝衣钢针不能弯曲
D.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2013-7.下列物质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生石灰 D.氯化钠
2013-11.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下列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肥皂水
C.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
D.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第八题 溶液
比较同一温度下,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溶解度随温度增大显著增大的用降温结晶
溶解度基本不受温度影响的用蒸发结晶
注意:1、比较溶解度大小一定要讲明温度
2、比较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或是析出晶体的多少,一定要讲明原溶液是否饱和及溶液质量是否相等
3、溶解度曲线对应的溶剂是100g
中考题归纳
2009-8.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和水 B.硝酸钾和水
C.碘和酒精 D.植物油和水
2009-15.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2010-15.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B.分别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C.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 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在t2℃时,用a、b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2011-15. 右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a的溶解度最大
B. 浓的a溶液中含有少量b,通常采用加热浓缩后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a晶体
C. 20℃时,a、b、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D. 10℃时,分别取用等质量溶剂配制成的b、c饱和溶液,再加热到70℃,若两溶液仍保持饱和状态,最多还能溶解b的质量小于析出c的质量
2012-15.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 -30℃温度范围内会相交
B.在60℃时,KNO3的饱和溶液105g加入95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5%
C.在20℃时,NaCl和KNO3固体各35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D.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KNO3晶体,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2013-18.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2014-15.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C.t2℃时,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第九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可以和酸反应,说明活动性在H之前;
金属可以和盐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在盐中金属活动性之前;
自然界中,单质形式存在的金属活动性弱。
中考题归纳
2009-13.“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铁 B.金 C.银 D.铜
2010-14.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Z、Y、X B、X、Y、Z C.Y、X、Z D.X、Z、Y
2011-14. 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
A. Zn和Fe B. Cu和Au C. Zn和Cu D. Mg和Al
2012-14.有X、Y、Z三种金属,只有Y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X放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Y、X、Z B.Z、X、Y C.Y、Z、X D.X、Z、Y
第十题 酸、碱、盐的性质
酸溶液中都有H+,故酸有相似的性质——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和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能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碱溶液中都有OH-,故碱有相似的性质——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能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物质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pH<7为酸性,pH=7为中性,pH >7为碱性。pH<5.6的降雨为酸雨,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7。
化学肥料: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浓硫酸有吸水性、浓盐酸有挥发性(白雾),敞口放置质量分数都变小
干燥剂: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NH3),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CO2、SO2、HCl),硫酸铜(可以检验水)
碳酸盐CO32-(或碳酸氢盐HCO3-)的检验:加稀盐酸,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铵盐氮肥NH4+的检验:加熟石灰研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中考题归纳
2010-8.合理施用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氮肥的是( )
A.CO(NH2)2 B.KCl C.Ca3(PO4)2 D.CaSO4
2010-11.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
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
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
D.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稀溶液的pH
2010-18.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
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
2011-5.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 )
A. 氯化钾 B. 尿素 C. 磷矿粉 D. 氨水
2011-10. 右图中“□”表示人体的一些体液和排泄物的正常pH值范围,据此判断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血浆
B. 唾液
C. 胃液
D. 尿液
2012-7.某同学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图所示,其中显碱性的是( )
A.苹果汁
B.汽水
C.酱油
D. 洗发水
2013-8.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
A.硝酸钠 B.氯化钾
C.硝酸铵 D.磷酸二氢铵
2013-9.下列是人体几种体液的正常pH范围,其中呈酸性的是( )
A.胰液7.5~8.0 B.胆汁7.1~7.3
C.血浆7.35~7.45 D.胃液0.9~1.5
2014-5.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
A.尿素 B.碳酸氢铵 C.硫酸钾 D.过磷酸钙
2014-9.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鸡蛋清7.6-8.0 B.柠檬2.2-2.4
C.西红柿4.0-4.4 D.牛奶6.3-6.6
第十一题 离子共存
共存=不反应,即阴、阳离子相互结合不会生成水、气体、沉淀。
常见能反应而不共存的离子对有:
生成水:H+和OH-
生成气体:H+和 HCO3- 、H+和CO32- 、NH4+和OH-
生成沉淀:Ba2+和SO42- / CO32- 、Ag+和Cl- 、 Cu2+ / Fe3+和OH-
有色的离子: Cu2+(蓝) 、Fe2+ (浅绿)、Fe3+ (黄)、MnO4-(紫)
中考题归纳
2009-1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l-、OH- B.H+、SO42- 、HCO3-
C.Ba2+、H+、SO42- D.Cu2+、Cl-、NO3-
2010-1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l-、HCO3- B.Na+、Cu2+、OH-
C.Ag+、Cl-、NO3- D.H+、Fe2+、SO42-
2011-17.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Fe2+、OH-、SO42- B. H+、Na+、HCO3-
C. NH4+、H+、NO3- D. K+、H+、MnO4-
2012-1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Ba2+ 、Cu2+ 、OH- B.Na+、Cl- 、SO42-
C.Na+、H+ 、CO32- D.Fe3+、Cl- 、NO3-
2013-1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H+、HCO3- B.Na+、Ca2+、CO32-
C.K+、NO3-、H+ D.H+、Cl-、OH-
2014-1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Ba2+、SO42- B.H+、Cu2+、OH-
C.K+、NO3-、Cl- D.H+、CO32-、Cl-
第十二题 化学和生活
化石燃料:煤(工业粮食)、石油(工业血液)、天然气
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害气体(CO、NO2、SO2)和烟尘(PM2.5)
水的污染和防治: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生活污水
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主要供能)、油脂三类供能物质,维生素(缺VA夜盲症,缺Vc坏血病),无机盐(缺铁贫血,缺碘甲状腺肿大,缺氟龋齿,缺钙佝偻病骨质疏松)和水
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中考题归纳
2009-7.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某同学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pH对某种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据图推测,这种酶催化活性最佳的pH约为( )
A.pH=0
B.1<pH<6
C.6.5<pH<8
D.10<pH<14
2009-9.2009年4月22 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绿色世纪”。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2009-11.下列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食醋制无壳鸡蛋
B.用紫卷心菜自制酸碱指示剂
C.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2010-2.下列属于蛋白质类食品的是( )
A.米饭 B.鸡蛋 C.黄瓜 D.菜油
2010-16.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
2011-11.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B. 空气中二氧化硫增加可能导致酸雨增多
C.白色污染的消除办法是将废弃的塑料就地焚烧
D. 二氧化碳、甲烷都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2012-5.南京市即将正式发布PM2.5检测数据。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情况通常不可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的是( )
A.焚烧秸杆 B.汽车尾气 C.燃烧煤炭 D.光合作用
2012-8.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会影响健康,贫血通常需要补充的元素是( )
A.钙 B.铁 C.氟 D.碘
2012-10.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2013-6.下列物质不是人体所需营养素的是( )
A.水 B.油脂 C.铅 D.维生素
2013-10.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2013-13.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砳砳”如图所示.有一种“砳砳”的外用材料是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涤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B.涤纶属于天然纤维
C.羊毛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D.可以用燃烧的方法来区分羊毛和涤纶
2014-11.下列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B.用食醋区分食盐和小苏打
C.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得到炭黑
D.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区分氯化铵和硫酸铵
第十三题 原子结构示意图
圆圈内的是质子数,弧线上的数字加起来为电子数。
原子:质子数=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层的为2)
中考题归纳
2009-10.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
2010-1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2011-7.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2012-1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
2014-1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X k B 1 . c o m
A. B. C. D.
第十四题 原子中粒子数的计算
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中考题归纳
2009-12.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
2011-8. 2011年3月,日本近海强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导致环境出现碘-131超标,碘-131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31 B. 127 C. 78 D. 53
第十五题 周期表的运用
中考题归纳
2010-7.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镁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2012-11.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Ce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140.1g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8
2013-12.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Hg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0
D.相对原子质量是200.6g
2014-8.在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50
C.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g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
第十六题 分子和原子
构成物质的粒子
离子:酸、碱、盐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
原子: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硅由原子构成
分子:氧化物、有机物、除金刚石、石墨、硅以外的非金属单质由分子构成
中考题归纳
2009-18.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2010-10.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
2011-12. 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 N4是一种单质
C. 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由于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性质相同
2012-9.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蒸馏水 B.汞 C.氯化钠 D.金刚石
2012-12.臭氧水是臭氧(O3)溶入水中制成的,能脱色去臭,还是很好的杀虫、杀菌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是单质 B.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
C.臭氧水是氧化物 D.臭氧水是混合物
2013-5.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C60
第十七题 物质的分类
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空气、海水、食盐、溶液、煤、石油、天然气等)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化合物分为有机化合物(甲烷CH4、酒精C2H5OH、葡萄糖C6H12O6)和无机化合物
中考题归纳
2010-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蒸馏水 B. 矿泉水 C. 自来水 D. 天然水
2010-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
A.Al2O3 B.HgO C.HNO3 D.H2O
2014-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粗盐 B.糖水 C.黄铜 D.氢气
第十八题 化学式的意义
一般中考中给的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有机物
脚标比为原子个数比,不是元素质量比
有机高分子一般化学式有n为脚标
中考题归纳
2009-16.做好环境消毒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措施,过氧乙酸(CH3COOOH)是常用的消毒剂之一。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3
D.19%的过氧乙酸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
2010-17.薄荷醇(化学式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下列有关薄荷醇说法正确的是( )
A.薄荷醇属于有机化合物
B.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
D.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
2011-16. 香料化学家已经开发出多种脂类人工香料,如丁酸甲酯(化学式为C5H10O2)具有苹果香味。下列有关丁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丁酸甲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丁酸甲酯的每个分子有17个原子构成
C. 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8.82%
D. 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0:5:16
2012-16.N(NO2)3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NO2)3由三种元素组成
B.N(NO2)3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152
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4%
2013-17.据报道,“毒淀粉”是在淀粉中添加了对人体有害的马来酸(C4H4O4).马来酸是无色晶体,能溶于水.下列关于马来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马来酸属于氧化物
B.马来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C.马来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5%的马来酸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6%
2014-10.丁二酮(C4H6O2)可用作糖果增香剂。下列关于丁二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丁二酮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丁二酮中含有氧分子
C.丁二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丁二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8%
第十九题 物质的除杂
除杂四原则:除尽、不增、不减、不用气除气
注意除杂用的试剂过量有无影响、以及选择的操作是否合适
中考题归纳
2010-19.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2012-1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
B.CaO固体(CaCO3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
C.KCl固体(MnO2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NaCl溶液(CaCl2溶液)——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2013-1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CaCO3固体(CaO固体)﹣高温煅烧
B.N2气体(O2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CO气体(CO2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KCl溶液(CaCl2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第二十题 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中考题归纳
2010-20.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问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X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B.Y一定是稀盐酸
C.N转化为铁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D.X、Y、M两两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2011-19. 如果将物资按单质、氢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右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资,且相连物之
展开阅读全文